分享

对当前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昵称14192783 2013-12-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先提高当代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而实践证明,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当代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农机化专业技术素质,也有效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更是有力的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农机科技创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村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

以道县为例,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兴农”战略,是积极以科教兴农强县为契机,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惠农强农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农机具和利用农机具服务现代农业走依靠农机科学种田发家致富之路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与农机化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农机化专业技能,这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农机化专业技术农民,也有力的促进了农机科技创新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一是广开门路办基地,积极采取县乡合作与承包耕地多种方式创办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农机化专业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纵观当前各行各业的竞争,其核心都是人才的竞争。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就得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素质。而为了让农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确保农民学以致用与更好的服务“三农”,道县是因地制宜的从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机化专业技能入手,在认真宣传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引导农民学习农机化新技术,发展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装备服务现代农业的同时,积极想方设法创办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更好的学习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充分掌握农业机械的实际操作使用技能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方面是采取县乡合作互助共建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2008年在道县万家庄乡上洞村采取为当地村民提供农机化作业服务等方式租耕地30余亩创办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对购买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购机农户和热爱农机的有志青年农民进行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等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进行农机的机耕与机收等农业机械实地操作使用的技能培训。据统计,2008年全县共培训各类农机操作手10期500人,较2006年增长了一倍。另一方面是采取市场运作筹资承包耕地创办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在2009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让更多的农民群众特别是购机农户学习与掌握农机化专业技术,在农机工作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承包道县寿雁镇永峰村50余亩耕地作为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拖拉机、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机动插秧机等农机操作手的技术培训。据统计,当年共培训拖拉机手、插秧机手等各类农机操作手12期600人,同时还引导带动了有一技农机化专业技术之长的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1890余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7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15台和水稻插秧机27台)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由此可见,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不仅给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购机农户提供了学习掌握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与进行农机具实地操作使用技能培训的实习场地,也为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机手学习农机化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融合平台,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形式多样抓教学,积极采取“长短结合与技能并重”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为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学习掌握农机化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与农业机械的实际操作使用技能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农机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机具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也是农机化优秀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更是离不开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创新。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农民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针对目前有的农民特别是有的购机农户自认为自己对农机有一知半解,更急功近利、狠不得利用刚买的农机立马就要抱回一个“金娃娃”,以求取得立竿见影的巨大效果的想法,是积极认真的依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对农民开展农机化技术教学培训。一方面是依据农时季节与机具类型,采取长训与短训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田间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模式与方法,对农机手在课堂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农机手到培训实习基地进行手把手的实际操作使用与维修保养技能培训,从而尽快有效的让广大群众掌握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如对拖拉机手的培训是采取长期培训,而对耕整机手的培训则采取短期培训。在2010年仅拖拉机手的培训,全县就培训12期360人。从而,为确保农机的安全运行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是依据农忙与农闲季节、农民素质与机具相关教学培训内容,采取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对广大农民和购机农户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与提高农民对农机的实际操作使用及维修保养技能,更好的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像在2011年对水稻插秧机手的培训正是早稻春插大忙时节,为了有力的支援早稻春插,确保水稻插秧机手的培训质量和水稻插秧机购机农户即时掌握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更好的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是依据受训学员情况按乡到村举办水稻插秧机手的教学培训,同时把课堂移到乡村,在田间进行现场培训,使现场授课更直观、操作更实在。当年春播期间就培训水稻插秧机手2期60人。从而,为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水稻插秧机实行科学种田,发展水稻粮食生产,加快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推广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步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多措并举搞培训,积极采取职业上岗培训与“阳光工程”培训各种有力措施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农机化技术与掌握农机具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教育培训机制。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的接受系统的农机化专业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的农机化专业技术素质,服务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农机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农机操作手和农机维修特别是拖拉机驾驶员与农机维修人员的职业上岗培训。在2007年,为依法加强对农机维修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提高农机具的维修质量,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及让农机能更好的服务“三农”,就及时的举办了农机维修人员培训班2期56人,从而使全县43个农机维修经营网点的持证上岗率与年度检审率均达到100%。另一方面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计划,积极开展农机“阳光工程”培训,为广大农村培养输送了大批的耕整机手、插秧机手和水稻联合收割机手等农机化专业技术优秀新型农民人才。据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就开展耕整机手、插秧机手等农机操作手“阳光工程”培训10期300人,这不仅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农机化技术优秀新型农民人才,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农机化教育培训也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其一是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到2011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已由2000年的7194台87533千瓦发展到75265台382346千瓦,增长了9.4倍。其中拖拉机发展到8495台、水稻联合割机发展到594台,较2000年分别增长3.5倍和296倍,水稻机动插秧机更是从无到有发展到107台。其二是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11年,农机在为农服务中帮助农民机耕田地54.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6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5.5万亩)的85.6%;帮助广大农户机械化收割水稻35,25万亩、机械化栽插水稻5.31万亩,分别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85万亩的41.5%和6.2%。从而使全县水稻生产等主要农作物在耕、种、收主要生产环节的综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达44.4%,较上年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三是农机化作业服务收入不断增加。到2011年全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收入已由2005年的18653万元增加到40197万元,增长115%。且农机化作业服务以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四是农机专业大户不断发展。到2011年全县拥有农机固定资产30万元、年农机作业服务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大户已达96户,较2000年的8户增长了11倍。如道县营江乡曾家村曾繁燕经培训后,充分利用所学习掌握的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大力发展农机服务农业,并依靠农机进行科学种田发家致富奔小康。现如今曾繁燕已是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与大中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各2台),农机固定资产50余万元,年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近20万元的农机专业大户。同时,目前农机专业大户也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其五是农机化教育培训队伍不断壮大。到2011年全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已由2003年的8人增加到11人,增长37.5%。从而,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注入了新的能量,也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更好的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困难

虽然,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正有条不紊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当前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面临一是由于有的干部群众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以至有的地方的农机化教育培训进展不平衡;二是由于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人才匮乏,以至有的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欠缺、甚至有的难以胜任培训工作;三是由于财政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投入不大、扶持不多,以至农机化教育培训资金紧、设施缺、装备差、工作难以开展等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三、对今后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输送更多的农机化专业技术优秀农民人才,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的农机化专业技术素质,增强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好的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现就当前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谈点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1、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为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外部环境。宣传是行动的先导。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有关农机法律法规,以及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发(2010)22号文件精神的同时,加大“科技兴农”战略实施力度,因地制宜的广泛开展宣传农机化教育培训在为广大农村培养输送大批既懂农机化技术又有经济头脑的优秀农民发展先进适用农机,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好典型好经验,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牢牢把握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服务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用先进的农机装备实现农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之同时,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理念与方法,充分认识农机化教育培训不仅是促进农机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更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技术素质、提高农机操作使用技能、实现农机科技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各自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与完善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措施与运作激励机制,让农机化教育培训更好的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培养输送更多的精通农机化技术的优秀农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扶持。俗话说“教育民为先”。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机化教育培训是为农服务的部门,是只见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的单位。但由于有的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农机化教育培训也误认为是能创收的部门,以至政府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扶持匮乏、财政投入不大,导致基层农机化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缺、条件差、教学难以开展。像道县农业机械化学校目前不仅没有培训实习教练车和教学仪器设备,就连二间教室也是破烂不堪,更谈不上有什么电教设备;且工作条件苦,没有一台下乡教育培训的工作用车,平时教职人员下乡进行教学培训,因搭乘班车费时,路途近的就靠自己的“11号车”——走路;甚至生活清贫,人人都说要“尊师重教”,而农机教职人员这些“人们的灵魂工程师、技术的传播使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却远不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因为县财政只按人头拨给教职人员的基本工资,而绩效工资只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60%拨给,甚至就连教职人员的住房公积金、医保和社保资金、教职人员不幸去世的20个月一次性补偿工资和遗属抚恤金等等县财政都不予以负担,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为此,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扶持。一方面是要切实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政策扶持,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使其学有所用、教有所室、训有所场、病有所医等等,让国家有关“尊师重教”的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第二方面是要切实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事业经费的投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机化教育培训是离不开政府的关心重视与扶持的。因此,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一个是要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场地、仪器设备、实习教练车辆等必要的教育培训基本基础设施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给予专项扶持,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二个是要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事业经费的扶持,特别是对农机教职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实行由财政全额供养,统一打卡发放。三个是要对基层乡镇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因为乡镇农机站不仅是基层农机化管理工作的“管理员”、又是农机安全监管的实地操作与法规培训的“宣传员”和“讲解员”、也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组织员”,更是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农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辅导员”。对于基层乡镇农机站农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好基层乡镇农机站农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为农机化教育培训在基层乡镇更好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三方面是要切实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经费的投入。财政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支一定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交通工具车辆、电教办公设备等等给予大力扶持,以不断改善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办学条件与办公条件,使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当前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相适应。从而,使农机化教育培训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为广大农村培养输送更多的农机化专业技术优秀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力的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3、要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有效的教学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认真的将农机化教育培训纳入“科教兴国”战略,列入各自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兴机富农、富民强省、为农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一方面是要强化用人制度,切实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的引进。像道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定编10人,现实有教职人员11人,其中技术工人10人(其中第二学历为大专的2人)、全日制大学生仅一人。因此,为了确保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质量,更好的为广大农村培养输送更多合格的农机化技术优秀农民人才,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相关规定,实行逢进必考的用人制度,以不断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为现代农业服务。第二方面是要强化部门协作,加大对农机与农业部门从事农技培训特别是“阳光工程”培训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监督指导。像开展以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阳光工程”培训,2011年省农业厅分配给道县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是1700人,县阳光办只分配给道县农业机械化学校“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00人(包括农机操作手与农机维修人员),仅占省农业厅下达给道县总任务的17.6%,而道县农广校却为1100人,以至道县农机化学校资源闲置,使许多购机的农民想学习农机化技术因无指标而与“阳光工程”培训计划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因此,为满足农民学习农机化技术的需求,农机与农业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并给予农机化学校增加农机操作手和农机维修人员的“阳光工程”培训指标,建立与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协调运作机制。第三方面是要强化绩效考核,在将农机化教育培训纳入各自日常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的同时,要将农机化教育培训列入岗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监督管理激励机制。从而,使农机化教育培训更好的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4、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一支政治素质高与业务素质强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古语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在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的同时,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师资队伍自身的培训,切实认真的组织教职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农机的法规政策与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增强为农施教与服务现代农业的本领。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师资队伍自身的监管,切实将增强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对于不能胜任教育培训工作的应及时予以调整岗位,以确保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好的为农机科技创新服务,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更多合格的农机化专业技术优秀人才,继而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建设步伐。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而农机化教育培训却是推动农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可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又离不开政府的关心重视与扶持,因为政府重视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前提,财政扶持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后盾,人才引进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基础,制度完善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保障,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学以致用的发展先进农机与利用农机服务现代农业发家致富则是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