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讯】怎样解决农机‘三难’的问题

 阅读人生988 2015-05-25

每天为您提供精选农机行业资讯。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农业机械发展迅猛。各种农业机械象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进入农民千家万户。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但在使用中,农机‘三难’问题突出。即农机‘行路难,看病难,住房难’。严重影响了农机作用的发挥,耽误了农事,缩短了农机的使用寿命,经济效益差。


  有机要有路,有路机好下田作业;有机要有维修‘看病点’,有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有机要有停放场库棚,让“劳累”了一年的农机避风挡雨的“歇息”;。因此,解决农机‘三难’,是摆在地方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怎样解决农机‘三难’的问题呢?


  一,农机‘行路难’。


  1,存在的问题。机耕道是农机下田作业的通道,有机要有路,有路机好下田作业。


  ①目前机耕道,无人管理,路况差。据了解,有的乡镇村,原先兴修的一些机耕道路,由于没有明确由谁来管理和谁来养护维修,因而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养护维修,路况很差的现象。有的机耕道路被恢复成了农田;有的被村民开垦种上了蔬菜;有的机耕道路越来越窄,变成了羊肠小道;有的被雨水冲坏,坑坑洼洼,沟坏桥毁,成了断头路。


  ②缺少资金,无法兴修和养护。要兴修机耕道路,没有资金,是兴修不了的;对原有的机耕道路需要养护维修,没有资金,也是无法养护维修。有的人认为,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是农村中的公益性事业,应该由国家投资出钱;有的人认为,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应由当地政府投资出钱。由于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的资金得不到落实,需要兴修的机耕道路无法动工兴修,需要养护的机耕道路无法养护,使原有的机耕道路日益损坏。


  ③机耕道路建设不标准、不规范,存在农机事故隐患。近几年来,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也安排了一些乡镇村兴修机耕道路。但在兴修时无技术标准,无严格的验收制度,使机耕道路的宽度、弯度、坡度、路面的平整度,沟和桥的设置等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行走的要求。在农业机械转移行走过程中,掉沟的、陷机的、翻机、翻车的现象常有发生。由于存在农机事故隐患,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


  2.解决农机‘行路难’,即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措施


  ①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29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赋予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现在应该抓落实了,应把“农村机耕道路建设”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②制定管理法规,依法管理。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地方政府应制定《机耕道路建设和管理办法》,明确农村机耕道路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使机耕道路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还要制定机耕道路建设规划,申报验收,使用维护等一系列程序和要求,确保机耕道路建设顺利进行。


  ③机耕道路的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在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中要实行统一领导、精心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兴修和养护相结合的原则。为落实机耕道路建设的资金,要做到“机耕道路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与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步伐。


  ④制定农村机耕道路建设技术规范。农村机耕道路是乡镇村,既可供简易农用机动车行驶,又可供各种农业机械行走的农村道路。它包括村组道路和田间道路。如果按国家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来建设机耕道路,资金花费大,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珍惜财力,节约土地资源。


  对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地方,机耕道路可按四级公路标准来建设,路面可进行硬化(水泥路面),对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修建泥结碎石的沙子路。


  制定机耕道路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路线的设计、路基质量、路面宽度、弯度、坡度、桥梁、水沟。涵洞的分布设置等技术要求和机耕道路的绿化等。


  二,农机‘看病难’。


  1.农机维修‘看病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①村级农机维修‘看病点‘短缺,分布不均匀。如江西省吉水县有18个乡镇,249个村委会,2297个村小组,到2014年,农机总动力为60多万千瓦,农机具10万多台套。农机维修网点120多个,农机维修人员1000多人。有120多个村委会没有农机维修‘看病点’。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也分布在交通便利的乡镇,在交通不方便的乡镇村,有的农机总动力在1000—2000千瓦,各种农机具上千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农民要跑到几十里路的圩镇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跑到县城来请人修理。由于有的村没有农机维修点,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看病难’的局面。


  ②缺乏修理技术,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有的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走村串户打游击),无量具(有的连游标卡尺,厚薄规都没有),无拆装专用工具(如飞轮、轴承,缸套等拆装专用工具)。有的人修理“本领”就是拆换零配件。有些农机经他们“动手术”后,照旧毛病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一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只需两个小时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四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民机手多花钱,农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③缺少水稻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维修网点及维修人才。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水稻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迅猛。插秧机和收割机结构复杂,使用时间短,季节性强一次性投资大,农民购置不容易。如插秧机和收割机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耽误农事,造成损失,严重的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从目前插秧机和收割机的维修状况来看,令人担忧。从县到乡镇,都缺少插秧机和收割机的专业维修点,缺少专业维修人员。插秧机和收割机厂家的“三包”服务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给农民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造成极大不方便。


  2.解决农机‘看病难‘,即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措施。


  ①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机化发展规划。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发展使用的保障措施之一。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时候,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做到布置工作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检查工作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总结工作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有专人抓、有专人管。


  ②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每年的培训工作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任务。


  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的形式上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培训经费,弥补农机事业经费不足的困难,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根据目前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的迅猛发展,加上前几年农民购买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的高峰期即将到来的情况,农机管理部门可与厂家联合,加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尽早解决县乡村,缺少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点,缺少专业维修人员的问题。


  ③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要做到农机大修不出乡镇,小修不出村的要求,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建立一个农机维修网点,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确保农机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在5—10公里内比较合适。


  ④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柴油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质量标准以及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以便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农机‘住房难’。


  1.农机停放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各种农业机械发展迅速,但农机停放场、库棚缺乏。据了解,有的乡镇80%以上的农业机械都没有建停放场、库、棚。有的农机手用完后,把农机放在屋檐下,有的放在院子里,有的一年四季都露天停放。春季细雨绵绵,夏季烈日暴晒,秋季风扫落叶,冬季霜雪寒风。它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磨?经过一年四季折磨后,农机的机件锈蚀,油漆脱落,发动机冻裂……。它“患病”在身,技术状态变差,事故隐患增多,它怎么能正常工作?它将严重地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以后的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2.解决农机‘住房难’,即加快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的措施。


  ①农机手要提高农机停放保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农村农户饲养的耕牛都有个“窝”(牛栏、牛棚),平时还要精心饲养,栏干食饱,膘肥体壮。农业机械(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收割机)一台价值几万元以上,不应该有个“窝”(机库、机棚)吗?农业机械长年不停地为机手工作,为机手发家致富而效劳,应该给它们做个“窝”。让它们白天为机手工作,晚上在温暖的“窝”中歇息,加上机手对它们精心维护保养,使它“身强力壮”,技术状态良好,更好地为机手发家致富立功。


  ②农机主管部门要派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停放保管的重要意义,指导农机手做好农机停放保管工作。


  ③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建新房的机会,把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列入其中的内容。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农机手也可临时搭建一个简易棚或用塑料布等遮盖机具,只有能抵挡风雨烈日、霜雪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