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缘:星巴克坚挺的理由

 汕头能率 2013-12-11

血缘:星巴克坚挺的理由

一杯咖啡27元贵不贵?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央视认为“太贵了”。近日,央视再次向外资企业发难,矛头直对大名鼎鼎的星巴克。

  一杯咖啡27元贵不贵?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央视认为“太贵了”。近日,央视再次向外资企业发难,矛头直对大名鼎鼎的星巴克。

  央视及其背后代表的国家喉舌,这样做的真意笔者不敢妄加揣测。如果仅从商业逻辑上判断,笔者认为一杯咖啡27元完全没任何问题。笔者在《品牌的三种境界》一文中,恰以星巴克举例,说明品牌的溢价:一杯咖啡原物料成本近5元,店面、人工、水电费等固定成本约12元(当然,这个因不同区域差异很大),剩下10元就是“星巴克”的品牌溢价。所以,27元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策略的定价策略,亦是人家多年积累的品牌资产,无可厚非。

  很多消费者也不买央视的账,有网友吐槽:“在一个房价比国外贵、汽油比国外贵、上网比国外贵,咖啡为什么不能比国外贵?”专家也表示:“咖啡既不是垄断商品,也不是刚需商品,央视这样说是缺乏市场经济常识。”

  在各种热热闹闹的现象背后,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星巴克可以在中国卖这么高的价格?而且还有这么多消费者“力挺”星巴克?

  答案是:星巴克品牌的血缘背书。小资白领们,喝着星巴克的同时,仿佛置身于西雅图的街头,吹着太平洋(601099,股吧)的风,抬头能看到太空针,那一刻是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其实,不仅是星巴克,很多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欧美品牌,都被中国新兴白领们顶礼膜拜,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是自己有别于他人的“身份烙印”。

  2013年10月8日,一篇新闻稿对此番现象有非常生动的描述:“1990年10月8日,内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当时的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集中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吃麦当劳所代表的炫耀性消费以及新生活的无限诱惑,都在特区抽条吐穗。那时,中国新兴白领们开始以在麦当劳聚会为荣,仿佛麦当劳解决的不是肚子问题,而是精神问题。后来,"带头大哥"们又集体移师到了星巴克。”

  其实,在品牌操作上,“国家背书”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在国际市场上,当消费者提及某一个国家时,也总会想起某一个大类的产品。例如瑞士钟表、法国香水、法国葡萄酒、意大利皮鞋、德国轿车等。相信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消费者的选择也会渐渐趋于理性。

  最后,讲个值得玩味的故事。笔者有一好友,是生在长在西雅图的ABC,其对星巴克非常不感冒,在上海一般喝咖啡都会选择CoffeeBean。真是应了那句“亲则疏,远则香”的老话。如何巧妙讲述自己品牌的“血缘”,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不可替代的位置,并且与时俱进,是每个营销人需要思考一生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