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冬天进补不可燥热 体虚不宜大补

 baileej 2013-12-12

北医附设医院传统医学科医师陈萍和表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最易感受寒邪,为保护阳气,抵御寒邪外袭,可多进食温热食品。选择「温热助阳」之品以「扶阳散寒」。不过,体质偏热或阴虚者,不宜吃太多温热、辛燥大热补品。

陈萍和表示,许多人在冬天爱吃羊肉,属于适合于冬令食用的温热食品。冬令的食补,可选用这类的温热助阳之品,以扶阳散寒。还有牛肉、鸡肉、鳝鱼、鳗鱼,以及龙眼、荔枝、核桃、大枣等,也是冬令食补的常用之品。但是,对素体内热较重或阴虚体质的人来说,偏于温热的食品则不宜食用,或不宜过多食用。宜选用鸭肉、黑(白)木耳、芝麻、鲫鱼等属于「甘平」或「甘寒」的食品。

陈医师表示,冬季还可配以补益中药制成的药膳,以温养精气,资生气血。常用的温补药膳,如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枸杞羊肉汤等。但温热食品、药膳不宜吃太多。因为冬季饮食,虽宜温热但不可燥热,因为辛燥太热,易对身体生火扰阳。耗伤阴液导致人体阴阳平衡的失调。应避免一味吃辛燥大热之品,维护机体阴阳平衡。体质偏热证者,可适当配合食用萝蔔、白菜等甘凉滋阴的食品调节。

陈萍和表示,冬季天寒,易伤人体阳气,生活起居作息按排,应以「避寒就温」为原则。增添衣物以「暖、软」特性为宜,但也应注意过于厚重,以免积热出汗,反而更易受寒。

陈医师表示,严冬寒冷环境易伤人体阳气,人们生活起居,作息按排,应以避寒就温为原则。中医古籍中提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早点睡觉,以避夜深寒甚之气,以护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温热;早晨晚一些起床,以得阳光普照,可护养人体阴气。古人所谓的日出而起,日入而睡,就是为了避寒就温,使人体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陈医师表示,在冬季穿衣盖被上,也应以避寒就温为原则,以暖、软为佳,但又不宜太过。中医古籍中指出,「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也就是强调如此可增强人体对冬天寒冷气温的适应能力,以达御寒防病的目的。若过贪厚热暴暖,积热于内,迫汗外泄,反易受到感寒受凉,或造成「阴虚火旺」体质,或引发宿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