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研究有多少学派

 风临酒把2 2013-12-13
 

赵汗青

曹雪芹的原籍是河北省丰润县,他的祖先大约在明朝末年迁居关外,入了旗籍,隶属汉军正白旗。他的祖父曹寅是由被奴役的包衣 出身而受到清代康熙皇帝重用的大官僚,官居江宁织造之职。他的父亲曹頫,在曹寅去世之后,承袭原职。曹雪芹便是出生于当时织造衙门所在地南京城的。据可靠的材料推算,他出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1715年,即清代康熙五十四年。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曹雪芹,就在豪华的大官僚家庭中度过。到了曹雪芹大约十三岁的时候,即公元1728年,清代雍正六年,曹頫获罪被抄家,原因是曹家属于康熙皇帝生前重用的官僚集团,为雍正皇帝所嫉忌,当时清代的封建统治日渐稳固,雍正已不需要曹家的爪牙了。遭受了被抄家的巨大变故之后,曹雪芹跟随他的父亲迁回了北京。由此,他不但更深刻地认识了封建制度的丑恶面,而且后来因为他的父亲去世,家庭生活更是一落千丈,无奈的他只好从北京城里搬到西郊去住,这就造成了他在生活上前后迥然不同的两大阶段,他的思想随着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也更加波澜起伏,不可遏抑。因此,他后来决心写作。从一些史料上得知,曹雪芹在三十岁左右,曾经再到南京,重游故地,搜集创作材料,回到北京后,又得到他的一些贵族子弟亲友的帮助和鼓励,使他能够从事《红楼梦》的创作。不幸的是,由于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侵袭,到公元1763年,即清代乾隆二十七年的除夕,他竟以不及五十岁而与世长辞,至今连坟墓也无法查找,徒令后人为之惋惜!

然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却一直流传人间,且将永垂不朽!

二百多年来,曹雪芹的《红楼梦》不胫而走,到处被人争相传诵,成为千千万万读者们最喜爱的读物之一。不但如此,这部作品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电影、电视中,以及绘画、雕塑等各种美术创作中,都曾不断地反复再现,成为老少皆知的通俗题材,表现了强烈的艺术生命力。据考证,曹雪芹的《红楼梦》早在19世纪已经在欧洲流传了。

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一问世,就立即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注目,二百多年来,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探索和考证,一部分专家、学者把研究《红楼梦》当作一种专门的学问,从而,红楼梦研究学派林立,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红学家

红楼梦研究学有旧红学新红学之分,旧红学是指清代乾隆以来到五四运动以前这一百多年间的《红楼梦》研究。旧红学中以索隐派和评点派的影响最大。除此之外还有不成其派的议论,如汪堃的《寄蜗残赘》认为《红楼梦》暗藏谶讳,可以根据其中的隐语,预卜吉凶。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说淫书《红楼梦》为最

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索隐派红学,主要论点有纳兰成德家事说。《能静居笔记》记载乾隆帝就说过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当时不少文人推测贾政是明珠,宝玉就是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徳,宝钗是影射高澹人,妙玉是影射姜西溟。

而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则独树一帜,认为贾宝玉是隐喻清世袓(顺治),林黛玉是隐喻董小宛,便有了清世祖与董小宛故事学派。

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另辟蹊径,他认为贾宝玉是影射康熙帝原来的太子胤礽,林黛玉是影射当时的诗人朱彝尊。

此外还有宫闱秘事刺和珅等学派。

旧红学中还有一个重要学派评点派。除了脂砚斋以外,代表人物是王希廉、张新之、姚燮、涂沄和诸联。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国学大师王国维在1904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开始批评索隐派,但仍保留索隐派测字猜谜之说,他认为宝玉的字应为欲念的,并结合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把看成是一切不幸和苦痛的根源,便有了欲念解脱说。成为汉奸之前的汪精卫其实也是一位大才子,他在1915年就发表过《红楼梦新评》,并有家庭感化论之说。

新红学是五四运动以后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学派。1921年,胡适写了一篇《红楼梦考证》,他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俞平伯与胡适观点基本相同,也写了一篇《红楼梦辨》,并在1950年写《后三十回的红楼梦》时,又补充了钗黛合一论,对后人影响较深。

在以后的红学中,还有何其芳的典型共名说;他的理由是:少年男女和青年男女的互相吸引,互相爱悦,这却不是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现象。因此,虽然他的时代和阶级都已经过去了,贾宝玉这个共名却仍然可能在生活中存在着。此外,还有蒋和森的全民共感说;他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在对待宝黛爱情分析上,把男女恋爱推崇为不嫌重复的永恒主题,另一方面强调人类天性的共鸣。另外还有周扬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有一些人类美好的东西说等等学派。

当代关于红学研究的学派还有不少,像周汝昌、刘心武的学说也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一切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资料,尽管有许多已经被发掘出来,并且还可能有许多没有被发掘出来,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但是红楼梦的问题,决不是神秘的不可解的。那些所谓红学家 们仅仅满足于烦琐的考证,以至牵强附会,做出各种主观主义的假设和推论,给红楼梦平添了许多神秘主义的色彩,那是不足取的。

当然,这些都是本人根据一些史料闲说而已。不足之处,敬请红学家们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