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花蜜酿冬至酒

 苏迷 2013-12-13
桂花蜜酿冬至酒
 
 
 
 
 
茶人袁鹄说:甜甜的酒酿是儿时对于甜味最深刻的记忆
与家人举杯浅尝,成为冬至时节的一种苏式生活
  风起寒冬,红了枫叶黄了银杏树,道前街落了一地金灿灿,久久不散的雾霾,朦朦胧胧的行人,平添了几分匆匆。转眼,大如年的冬至夜临近,温一壶冬酿酒,是苏州人必定的传统节目。或许,阻止不了雾霾,却能自制安全饮食,闻茶人自酿桂花冬酿酒,探寻古老与本真的酒味道。
  “春天有点暖洋洋的时候,临近老家的粮店,卸了门板,摞着一缸缸的酒酿,足足有一人多高,颇有气势。一家家拿着钢精锅子,纷纷打着酒酿回家。甜甜的酒酿是儿时对于甜味最深刻的记忆。”茶人袁鹄(@吴门茶事@白相生活)如是说。
  冬至的桂花酒也是酒酿制成,对此清冽的甜米酒至今一直念念不忘。不知何时,桂花酒开始用雪碧瓶装着卖了,酒的颜色是碧绿碧绿的,味道没有儿时的香甜。这样的冬至桂花酒,便应景式地与家人举杯浅尝,成了一种仪式。
  早在唐宋,古人的酒都是米酒、黄酒的雏形。现在人喝的白酒是蒙古人侵宋后将中亚的蒸馏技术带到中原的。江南苏州的桂花冬酿酒是留存到现在中国人古老与本真的酒味道。翻开典籍,桂花冬酿酒又称“三白酒”,即“以清泉水浸白糯米,以白面造麴酿成者”。看着就觉得有诗意,怪不得儿时的酒酿如此清甜,儿时的冬酿酒亦同样清冽,怎么如今就是吃不到上口的桂花冬酿酒呢?
  既然古人做得,今人怎么就做不得?“馋痨胚”就是“馋痨胚”,还是禁不住口腹之欲,袁鹄开始尝试自己酿酒。担心买来的酒曲效果不好,就在苏州老城区小巷里买老人家做的酒酿原汁为原料;“清泉水”难找,就直接买大桶大桶的农夫山泉;桂花买当年上市最肥美的干桂花。酿酒过程有两个要点,一不能沾一点油水;二不能沾一点生水(也就是全程用开水)。难是不难,就是烦,俗语说的好“好吃不怕烦”。相对古人,我们有冰箱,熬制的冰糖桂花水与酒醴相酿时放入冰箱,因温度较低而且稳定,酿制的过程缓慢、稳静,有着别具的清新味道。
  桂花冬酿初成,颜色是淡淡的黄,澄澈无比,桂花如若繁星在空中悬浮。启封,桂花香气满溢;入口,甘甜清冽爽滑。好东西就要与人分享,初酿四十八瓶桂花酒,袁鹄短短两三天就分送完了。“明年还做吗?”问及。“做!”再问:“还是送?”,“还送!明年做个一百多瓶让大家尝尝。”
  记得袁鹄七年前将碧螺春茶本做成红茶,如今好多家碧螺春红茶做得风生水起,袁鹄@吴门茶事的“吴门洞庭红”始终维持特定的量。“为何不将红茶生意做大?”,“做不大的,我认可的东山茶叶,清明前后我就只能做这么多。入口的东西,不能对不起嘴巴!本身就是做做白相相的东西!”茶人袁鹄自酿桂花酒也是如此做做白相相的吧!却是不经意做出了古老与本真的酒味道!

  □陈晓雯/文 大 沐/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