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华侨博物馆将开放 陶瓷猪仔钱国内罕见(图)

 zm007h 2013-12-14

广东省华侨博物馆外观。本周五这里将向公众开放。

广东省华侨博物馆展出的瓷币。

广东华侨博物馆要建成开放了。在广州二沙岛的广东美术馆和星海音乐厅一侧,10年前一个椭圆外立面红砖建筑拔地而起,当年它是为广东拥有一座华侨博物馆而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座融汇东西方建筑特色的建筑空置了将近10年。今年,广东华侨博物馆才完成了最后的基建工程,招标展陈方案后,将于13日对外开放。

福建有一座华侨博物院闻名遐迩,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也在筹办中,即将开放的广东华侨博物馆会拥有怎样的特色和代表性? 它将如何勾勒、描摹华侨这一族群独特的生存及精神轨迹?作为专门展示一个特殊族群历史的新型博物馆,国内文博专家如何支招?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思路突破

华侨出洋奋斗上溯数千年前

广东修建华侨博物馆起源于20多年前的一项动议。1985年,省政府接纳蚁美厚等30名省人大代表有关筹建广东华侨博物馆的建议,批准在二沙岛兴建广东华侨博物馆。20年过去了,福建厦门的华侨博物院已成了国内有代表性的华侨专题博物馆,而广东江门的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也小有名气。广东华侨博物馆由广东省侨办筹建、管理,明确提出要建成一所国内一流的省级博物馆。

广东华侨博物馆馆长王明惠告诉记者,如何超越厦门的华侨博物院?这是广东华侨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上考虑的第一个目标。展览设计团队通过数十年陆续征集到的上千件文物,加上最新的华侨历史视角,成功勾勒出一条目前最清晰、最完整的华侨历史的脉络。

摆在王明惠面前的问题是,福建厦门华侨博物院1959年开放,40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数十年收藏的5000余件华侨史的实物、图片、资料看似不可超越。今年4月,广东华侨博物馆开始就“主题展览”向社会招标,最后选中了广州的一个设计团队,该团队曾主持过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大纲。

设计团队负责人张松说,为了反映华侨在海外艰辛的生存奋斗轨迹,厦门华侨博物院运用了许多模拟场景,比如华工在马来西亚割胶、开发铁矿等模拟场景。为了突破对历史片断的单一描摹,广东华侨博物馆的“主题展览”从一开始就要勾勒一条华侨历史最完整、最清晰的脉络。不同历史时代背景下,华侨是主动出洋还是被动出洋?成了整个“主题展览”的一条暗线。

广东华侨博物馆“主题展览”的第一个部分模拟了广州黄埔港外货船如织的场面。“华侨出洋奋斗的历史,其实可以上溯到数千年前,从唐代就有了中国人出洋进行和平贸易。”张松认为,展览第一部分就给人耳目一新的观念:华侨最早是主动出洋,要到海外谋求生计的。

一件印尼出土的唐代中国瓷器,一只在印尼廖岛英德吉里关丹搜集的汉代两耳陶钵……新加坡首席陶瓷鉴定家杨永曦捐赠的一批中国外销瓷(广彩)从展览开始就“亮”出华侨“主动”出洋的线索。

“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地的开发,大批华工被贩卖到海外当劳工,变为‘被动’出洋;直到近百年来,华人华侨在海外创业,支援国内革命和建设,又变成了一种‘主动’出洋。”张松说,依据这个暗线,“主题展”目前展示了海外华人“移民海外”、“艰苦创业”、“传承文化”3个专题,还将筹备“浩气长存 ”、“情系桑梓”、“华侨事务”3个华侨主题展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