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读后感

 曲径深处谷幽兰 2013-12-14
                                                                                                     <<孟子>>读后感       
        

         记得以前看人物传记的时候,中国唯一的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换了国籍的杨振宁、李政道两位科学家的传记里面说自己得奖的一个原因是喜欢读《孟子》。突然间,我觉得《孟子》一书好神奇啊,可能是由于当时我梦想还很远大,于是自己也开始读《孟子》。
       

         《孟子》七章,而我却十分喜欢他的那个《鱼我所欲也》。  他开篇写:“鱼, 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用生活实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有舍才有得,人不能太贪心,有时候舍弃一,才能得其一。而生活着中的好多人都太贪心,想两者都要得到,往往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然而,孟子开篇列举这个实例的目的却不是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而是通过生活中的这个实例联想到“生和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任何事,已联系到生死,一下子主题就升华了,让人开始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就在这生和死之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表面上,孟子想给人们传输自己的仁政思想,人们应该追求“义”。人要讲义气,义气比生命都重要。有的人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义气,保全自己的名誉。但是,做人就要讲义气,否则,哪里来的朋友,不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就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了一连串的推理,证明了这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其实生活中就是这么回事,自己追求的东西如果超过了自己的生命,肯定有人愿意抛弃生命去换取它。有人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愿意付出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生命。还有人为了爱情而去殉情的;有人为了学业有成而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还有抗日战争中那些奋不顾身最后战死沙场的军人们为了赶走侵略者而失去自己的宝贵生命。我想,他们都是受了孟子思想的影响吧 。
        这篇《鱼我所欲也》用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讲了人的尊严的重要性,以孟子的思想,再生和尊严之间,宁可饿死,也要尊严。这句话影响了许多人,像后来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胡适的君子不受嗟来之食。作为一个儒者的尊严是多么重要啊,士可杀不可辱。这是文人的骨气,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气神。
        然而,《鱼我所欲也》孟子以讨论的方式结束全文,以对比的方式说明了什么叫本心,怎么是失其本心。以此可见,孟子的思维多么活跃,写作的方式多么奇特,作为孔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而发扬自己的仁政思想,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这为后来的董仲舒独尊儒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把儒家的地位提升为正统思想。
  儒者,让人一看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书生,可是,中国的文人不是这样的,他们的骨子里深深的烙着一个印。以前,我不懂,但是读了《孟子》,我懂了,舍生取义才不会失其本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