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楼底堂主 2013-12-15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刘自椟先生和刘炳森先生是当代书坛篆书、隶书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强伟同志”上款的两件书法作品创作于1990年春,近日入藏三惜草堂。

刘自椟篆书中堂(尺寸:44cm×96cm)释文曰:“林泉明月夜,诗酒故人同。庚午春半,赴会京华,录王勃诗句亦应强伟同志大雅嘱正之,刘自椟。”印章:“刘自椟印”、“迟斋”。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刘自椟(1914—2001.5.7),亦署自独,号迟斋,生于陕西三原,卒于西安。曾任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创作评审委员,陕西书协副主席,西安工学院教授。刘自椟先生自1948年在西安举办第一次个人书法展,他对文字、考古、金石学等有很深的研究,是对当代篆书书法贡献巨大的书家。他的篆书吸收甲骨文、金文法贴的特点,博采众长,他将大篆与小篆融合,尝试着形成一种既有大篆韵味又比较容易认识的字型。他重视用笔,中锋平直,藏头护尾,笔笔富有弹性,用墨上恰到好处的运用飞白,使得笔酣墨活,神采苍劲。其隶书、行草也有较高造诣,时见汉简、籀篆和章草气象。被日本《知远》书道杂志誉为当代篆书第一。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仙游观在陕西麟游县城北郊约0.5公里处。传为道教赤脚仙曾游此,故名。金明昌年间改名演教观。明代增建有永阳园,现有五间大殿一座,原来梁檩上均书有五代、宋、金、元、明、清重修的年月,但已粉刷涂抹难辨。只在一尊泥塑佛像身内的十字木架上,书有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的字样。据此可推知此殿建于唐代,因历代多次翻修,已失去唐代风格。王勃《仙游观赠道士》诗也有记载为骆宾王所做。诗共12句,其7至10句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刘自椟先生将“林泉明月在”误书为“林泉明月夜”。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我极喜欢刘自椟先生的书法作品,曾购买他的作品集分赠好友,先生也曾题赠墨宝。我将有专文谈及与先生的翰墨因缘,在此不再赘述。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刘炳森隶书中堂(尺寸:45cm×68cm)释文为:“山光留去鸟,云影覆翔鱼。强伟同志嘱,刘炳森。”印章:“海邨农”、“庚午”、“炳森书画”。我不知道这是谁的诗句,曾见过刘炳森先生数次书之。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关于刘炳森,历来争议不断。前几年曹宝麟先生向故去的刘炳森发难,还拉上了石开、华人德等先生助阵,我是站在刘炳森先生一边的。刘炳森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中运作最为成功的一位中国书法家,但市场上刘炳森先生书法赝品与启功先生书法赝品一样多。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刘炳森的隶书作品,横竖粗细变化跌宕起伏,同是横画,有时一个字中,粗细变化悬殊,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行与行之间的两个相邻的字的最后一笔,都是有意安排的。或波,或顿,或短,或长,或轻,或重,或厚重,或飘逸,完全视情况而定,给人以妙趣天然之感。记得20年前,我在北京市政协一间办公室中见到一件刘先生在笔会现场书写的作品,神采飞扬,潇洒飘逸,行笔充满着韵律,貌似平常的笔道中蕴含着他汹涌激荡的无尽豪情,让人过目不忘。这些年,每当见到赝品,我都会想起这件作品,真假立分。

[转载]同一上款的刘自椟与刘炳森

刘自椟先生和刘炳森先生“强伟同志”上款两件作品,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应酬作品。那时,每当书协会议时,都会有许多这样的应酬。但由于两个人对待书法的认真态度,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另外,两件作品都书于庚午年(1990年)春,我查询“中国书协大事记”,见到如下记载:“四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而二人都是中国书协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更加佐证了作品的真实性。

 

                      2013年12月10日1时于三惜草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