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肠炎后,该如何进食

 半道上 2013-12-15


急性肠炎主要由进食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暴饮暴食、误食化学毒物或异物引起,在病情的急性期、缓解期和稳定期均要注意调整饮食。

急性期,肠道黏膜充血、水肿,腹泻频繁,失水较多,须禁食,并通过静脉补充液体和营养素。

缓解期,可适当进食,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都应限制,并以低膳食纤维为宜。大便次数减少时,可给予蒸鸡蛋羹、大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忌牛奶,因为牛奶易引起胀气;食物以蒸、煮为主;注意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如米汤和香蕉、桔子等水果。

稳定期,消化吸收功能渐趋正常,可从低脂、少渣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此时还应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如动物肝脏、全谷类、肉类、豆类、牛奶、果汁、菜汤等。应少食多餐,除正餐外,可增加23次点心,既减轻肠道负担,又能保证营养。

急性肠炎患者应禁酒、咖啡、生冷瓜果和冷饮等刺激性食物。

摘自《家庭医生》  2013年第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