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健康话养肾

 钟家台 2013-12-15

冬季健康话养肾 

    养生学上,古人以“冬藏”高度概括冬季养生的精髓。在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严冬,连膘肥体壮的老熊都找洞冬眠了,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应顺应天地之机、四时之变,冬藏己身。

俗语:“冬不藏,春不长”,自然界的草木大多落叶凋零,而其根须深藏于大地,孕育着春的生发;而人的先天之本,肾为水脏,应于冬季,五行学上肾水生肝木,没有肾水的封藏滋养,就没有来春肝木的生发疏泄,牵一发动全身,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来年的健康。在冬季养生养肾的过程中,不外乎饮食和起居上的调养。

饮食上可以多吃滋补肾阴的食物,以不损伤肾阳为前提,均衡营养。做菜时佐加一点生姜或干姜、桂皮。中医养生中滋阴的食物多为地上长的,水里养的,如:

1、蔬菜类:如菠菜、芥菜、苋菜、荠菜、黄花菜、茭白、萝卜、茄子、竹笋、西红柿、冬瓜、黄瓜、丝瓜、苦瓜、蘑菇、银耳、绿豆、大豆及其制品。

    2、水产有紫菜、海带

    3、粮食及硬果类:如小麦、大麦、芝麻、黑豆、松子、小米。

    4、水果类及其它:如桑椹、甘蔗、香蕉、芒果、西瓜、甜瓜、枇杷、梨、罗汉果、柿子、菠萝、椰子、荸荠、百合、莲藕、生菱、莲子、薏苡仁、枸杞子、茶叶、菊花、蜂蜜、冰糖、食盐等。

    5、同时冬季应养成早卧晚起的良好习惯:冬三月,养“藏”是原则,需敛阳护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清代石成金在《养生镜》中指出:“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这就要求在起居方面,做到作息有时以顺乎自然规律。早睡以养人体阳气,待日出后起床以养阴气。有利于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黄帝内经》也有详细记载:“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话阐述了冬季生活起居及精神调摄的原则。生活起居方面,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及“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也就是说,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所以,提醒平时习惯早起、外出运动的老年朋友,在酷寒的冬季里,应等到旭日东升,做好保暖防护再出门,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受寒,诱发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发作等意外。冬季调养精神,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老年人更要做到“早卧晚起”。

6、冬季养生应摄身节欲

节欲就是做好心肾的封藏,使心火和肾水相交既济,以滋阴培阳。冬季为“风、寒、湿”当令,最易伤阳气,气随津脱、气随血脱,纵欲时,心旌摇动,则心动、神动、元阳动,男女均分泌出阴津,肾阴和肾阳俱失,加之,出汗使毛孔打开、汗腺分泌,“风、寒、湿”类邪气易侵入肌肤,落下风湿寒痹症。所以,古人云,夫妻房事要遵循“春一秋二夏三冬藏”的原则,提倡冬季藏而不泄。摄身就是摄其神调其身,精神调摄方面,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也就是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就明确指出:“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做点“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7、五黑食物能养肾

黑米、黑豆、黑枣、黑芝麻、核桃等黑色食物,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能起到对肾的滋养和呵护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