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朵“三瓣花” 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开篇中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一次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希望是土里的种子,是黑夜的光亮,是冬日的期盼,是沙漠里的绿洲。正因为其珍贵,维持起来更加困难重重。因此,呵护希望之花要有忘却过去的决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未来持续的忧患。在波涛汹涌的现实生活里,我们要当最勇敢的水手,无论荆棘险滩,都珍藏最初的希望。 有事做 一个人如果没事做,总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空虚。工作着的人最幸福。无事最容易生非,生活中清闲的时间越多,生命潜伏的危机越大。丘吉尔也说过: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他最热爱的工作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你自己挑选的位置上勤奋工作,总能保持一种健旺的精神。正像劳累一天带来愉快的睡眠一样,勤劳的生命带来愉快的生活,那样的生命长久不衰,像一棵富有韧性的常春藤。一个人为事业而思考、行动,他会获得忙碌的快意和收获的喜悦。点点滴滴的才华都在一天天开花、结果,这种幸福感绵绵不绝。工作对于生命意义无穷,一个人经过工作才能日臻完善,并且领略人生各种况味。有喜欢的事情可做,就在生命凄苦的泥淖之中开凿出了一道畅通的运河,沿途风景无限。一个人即便冥顽不化,即便忘记他的崇高使命,只要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这个人便不致无可救药。努力工作,而绝不贪婪卑吝,本身就会把人逐步导入真理,导入自然和谐的生活。我的大学一直很忙碌,大多时间都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很累,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相反,当我想懒惰,我就会听到时间的马车如飞赶来——面前是无穷无尽的沙漠,尚待我的双手改造成绿洲,怎能偷懒?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艾青的《关于爱情》也很动人:“这个世界,什么都古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有了爱情,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黑夜也透明。”亲人,爱人,朋友,都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爱。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朝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爱的来临没有预约、也不可回避。一旦降生,就有呵护其长成的责任。只要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爱的权利……常常默想:爱是什么?正如“美是难的”一样,爱也是难的。我们只能说,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种相互的理解;我们只有变得更好,才有爱人的勇气,也才值得被人所爱。爱是心灵最隐秘最伟大的力量,若不能催人向上,让人深味真善美,就是一种最大的浪费。心中有希望,手中有事做,耳边有人说爱你,一,二,三,幸福很简单,这朵三瓣花,就能催开整个人生的春天。 阅读父亲 有一句话很古老,做人要厚道,中国文明的史册里找得到,一辈辈代代相传着。有人把它当作一句玩笑,父亲却把他当作了人生的坐标,用心地标注在每一个的日出日落中。不管得到的是多是少,在已踉跄的步履中他依旧昼夜兼程着厚道的品性,一簇簇超越过死亡的墓地。那些似水流年,也因此五谷疯长! 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我的千千情结。我的文字也皆缘于此。 我的父亲,庄稼的儿子,捡过牛粪,当过挑山工,干过水泥匠......正是父亲用血汗培育了我的健康、善良,以及感恩的品质,并教会了我对世间万物保持了爱的敬畏和信仰。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坐下来,观察、思考。发现生存,就是在与生活和心灵的诱惑和苦难作战,并不断剖析、审判、沉淀自我的过程。于是,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我会悄悄地打开一扇窗,去接受大地和天空的洗礼,而后写下自己内心的千千柔肠。 很多年前,在山风吹远古老农谚的时候,父亲就和故乡一起在阳光的恩泽中变老,变旧。从故乡瘦瘦的脊背上走过,就像踩在父亲的脊背上一样,他失血的骨骼已不再健壮一如当年。许多往事掠过头顶,纷纷扬扬。 父亲和我的村庄,总是静默于丘陵深处。在我开始学会阅读的最初的岁月里,父亲就像一字难懂的甲骨文,那样的生涩与单调。一天一年,都把腰弯成了铧犁的形状,为岁月刮须,替土地捶背。不离不弃的是他的那把锄头,从古朴的诗风中走来,和父亲一起顶着当午的烈日,被土地磨得锃光鲜亮。 父亲沉默少言,不争于世,让我难以释怀。谁也摸不着他肚子里想的事情,也许只有他侍弄的庄稼知道!然而冬眠之后的蛙鸣,三月田野里的布谷声声,却是父亲首先听到的。于是,土地就舒展着宗卷,父亲便以锄头作笔,把汗血注入土地,书写他平平仄仄的人生诗行。慢慢地,我才懂,父亲是把所有的言语在挥汗如雨中都倾诉给了庄稼,那麦子的拔节,黄豆的迸裂,都让父亲由衷地欣喜,欣喜我们能和庄稼一起茁壮地成长! 父亲生命的胃功能消化得很好,就连村上那头身怀绝技地老牛,都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些虚空的年代不曾给他的思想有过过多的恐慌,他不仅吞吃了半个世纪的酸甜苦辣,也消化了半个世纪的贫穷灾荒,把半个世纪的时间,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点的空闲会让他没着没落,忙忙碌碌却常常让他心安理得。父亲与命运对弈,不愠也不火。 父亲不是文盲,能算,能数,能写一家人的名字。父亲于我,是一部情节跌宕的书,启悟着我怎样去经营生活的旱涝与荒原。 父亲,一个倔强了满脸皱褶的老农,一生不懂,更不会装扮自己,却把半生的生命都用在了修剪土地的边边幅幅上。却不料倒了,倒在了那个小草破土而出的早晨,于是,睡在冻土里的种子一夜间争先恐后地纷纷睁开了酣梦初醒的双眼,盼望着父亲的平安康复。 阅读父亲,阅读一种对土地的深情;阅读父亲,阅读农民一生的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