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停车占道费估值达数亿元 交通部门拒绝透露

 墨雪夜疯狂 2013-12-16

  路边停车:公共资源成了谁的奶酪

  本报记者 王皓

  今天,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超540万辆。540万辆车,以每辆占地10平方米计算,紧挨着停在一起,占地也需54平方公里,比二环内面积略小,而政府公布的全市正规停车位仅有276万个。

  其他数百万辆车难道在天上飞着?当然不是。目前居民自发解决停车位不足的方法是违法停车,或者叫非正规停车。据今年9月市政府披露的数据,本市非正规停车比例超过80%。随之而来的是静态交通的混乱无序,这又与本已吃力的动态交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更加严重。

  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通过挖潜在城市中心区尽量增加车位是一种思路,本来用于通行的城市道路两侧,都开始划上了停车位。但当车位越来越成为一种紧俏资源,本来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属性的停车管理,简单转化为市场化收费行为,并随之产生巨大利益。这种挖潜并没有给政府开拓更多的财政来源,也无益于改进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相关利益群体却挖空心思盘踞于此为自身牟利。公共资源,到底成了谁的奶酪?

  一 扩容还是压缩 这是导向问题

  位于东二环建国门桥东南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是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的一个缩影。机关内部少量免费车位无法满足全部开车上班职工的停放需求,只能是先到先得。机关南墙外城市道路两侧一小时10元、第二小时15元的正规路侧停车场常有一半以上的空位,而向北通往长富宫饭店的小路旁却总是密密麻麻停满了车,因为这里不收费也少人管。

  与市人大机关相邻的是旅游大厦,在此工作的沈先生,也把车停在小道上。对他来说,非正规停车是无奈之举,也是目前能想到的成本费用最小化方法。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正规停车,一小时10元、第二小时15元,停10小时就是145元。每月上班停车的开销就是三千多元,这个价格他承受不起。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副主任马曙光在督办缓解交通拥堵议案过程中一直关注停车问题。在他看来,本市停车位存在缺口固然是事实,但实际上所有机动车也都停下了,关键是至少有一半的机动车像这样非正规停放未纳入管理,才导致了停车乱、道路运行不畅等诸多问题。

  为了寻找更多的停车位,大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丰台区右安门街道在支线路边划出车位,本来是为了周边居民能够免费停车,结果还得投入人力日看夜防“黑收费员”;东城区车辇店胡同把唯一一块停车场改成了四层立体停车场,结果不但收费涨价还长期亏损经营。据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透露,今年以来在城六区就新建车位超过两万个。

  提供更多车位,就能改善停车秩序缓解拥堵吗?本市较早探索停车自治的西四北一条至八条,自治一年多来虽然基本实现了把外来车辆拒之门外,但内部压力仍然与日俱增。随着参加摇号的居民越来越多,胡同里的车有增无减。还有不少人都想着早点摇上号,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种种迹象表明,本市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的思路正在从简单“扩容”向引导“压缩”转变。记者留意到,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今年市政府“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时首次明确提出,城市中心区路边出行车位不应再继续扩容,必须严格执行区域差别化的出行停车政策。也就是说,以后开车进城到中心区就应该是越来越难,这样才能把开车出行的人尽量“挤”到公共交通上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