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车位空置率高达50%!为何还是停车难?

 汽车那点事儿 2020-07-19

停车难的原因

一种是老旧城区“停车难”,因为老城区的规划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发展,或者说是没有考虑到经济会发展的那么快,导致车辆剧增,停车位如此紧张。

另一种是新规划的社区停车位规划不足,新型社区考虑的可能更多的是如何的便利,而没有想到停车问题,或者开发商为了赚钱,没有预留那么多的车位,以至于国家也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提高车位配额。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中国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

停车难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解决停车场使用效率问题。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达到44.6%,而全国城市超九成车位的使用率小于50%。正是停车信息不通畅造成的车位使用率低下,导致停车难和没车停。

立体车位+智慧停车

近年来,在城市各处不断出现各种方法缓解停车难。鼓励错时停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差别化收取停车费用等做法在近年来成为民众早已接受与认可的政策举措。

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智慧停车也早已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停车的印象。诸如路侧停车的视频桩与在线缴费、ETCP等智能停车已然改变了传统停车管理模式,在提升停车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便利性。

接受还需要过程

然而接受智能停车或许还需时日。比如有些地方,正值周末,周边繁华的商业区吸引着大量市民驱车至此,路侧占道15元/小时的高价车位,依然有不少车前赴后继。然而,仅数米之外的公寓地下智能车库门口却难觅待停车辆。

有智能停车库的管理员说,大家都不了解立体车位,担心会不会出现故障导致车辆损坏。这根本不用担心,汽车驶入后,便被自动转入后台停放。整个过程耗时仅3分钟。提取车辆的时间也仅有2分钟,而全过程均无人工操作

欧洲、日本等同样地少车多的国家,早于我们半个世纪就开始了智能机械立体停车设施的建设研究,如今已然成为解决其静态交通的良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日常总结

机械立体交通设施的投入、运营及管理成本肯定高于普通停车位,所以对于停车管理企业及公众的认可程度都需要时间,也需要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制定、宣传予以普及。李瑞敏强调,引入社会资本投身停车产业化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如今我们看到各大社会资本的进入,加上智慧停车的发展,正是政策和市场的双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