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

 紫曦唯幂1 2013-12-16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词语解释

少时

年轻的时候

与人佣耕

曾经

耕之垄上

停止;去、往

怅恨

失望

富贵

如果

为佣耕

太息

长叹

怎么

適戍

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大泽乡

停驻

皆次当行

编次;当在征发之列

天大雨

适逢

已失期

估计;误期

谋曰

于是、就

亦死

逃走

同样

吾闻二世少子也

听说

谏故

屡次;缘故

使外将兵

皇上;带领

今或闻无罪

有人

楚人怜之

爱戴

今诚以吾众

如果

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

以为然

对的

乃行卜

去、往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

足下事皆成

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念鬼

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

威服众人

丹书帛曰

用朱砂;写

陈胜王

称王

所罾鱼腹

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

字条

固以怪之矣

本来;通“已”认为奇怪;

间令

暗使。间,私自,偷着

次所旁丛祠中

往,到

旦日

第二天

指目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爱人

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屡次

辱之

使

广

用鞭、杖或竹板打

陈胜佐之

帮助

一齐

召令徒属

号令;所属的人

公等

你们诸位

藉第令毋斩

即使、假若

有种乎

难道

诈称

假装

袒右

露出右臂

坛而盟

筑;盟誓

蕲下

攻克

蕲以东

攻占

至陈

等到

万人

豪杰

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会计

集会商议

身被坚执锐

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

无道

攻打

暴秦

消灭

社稷

国家

其长吏

惩罚

 

 

句子翻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固以怪之矣。

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安陵

交换

其许寡人

答应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这样

敢易

不;交换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不错意也

所以;错通“措”

请广于君

扩充

寡人者

违背

寡人与

轻视

非若是也

像;这样

千里不敢易

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只,仅仅

怫然

盛怒的样子

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经听说

布衣

平民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

以头抢地耳

撞;罢了

庸夫之怒

平庸无能的人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通“苍”

休祲

吉凶的征兆

士必怒

如果

缟素

穿丧服

色挠

变了脸色;挠,屈服

道歉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以有先生也

只是

句子翻译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 拿它来交换。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战国策》

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陈寿

词语解释

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为《梁父吟》

喜欢

长八尺

身体

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博陵崔州平

只有

为信然

说;确实这样

新野

驻扎

先主器之

器重

先主曰

……说,告诉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宜枉驾顾之

屈尊;拜访

先主遂诣亮

于是;拜访

三往

总共

因屏人

于是;命人退避

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估计

欲信大义

通“伸”,伸张

遂用猖獗

因此;失败

然志犹未已

仍、还;止

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自董卓已来

通“以”

非惟天时

只是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可以凭借;谋取

利尽南海

物资;全部取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资助、给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爱抚、爱惜

帝室之胄

后代

总揽英雄

广泛地罗致

外结好孙权

友好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领;率领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百姓孰敢箪食壶浆

谁;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迎将军

如是

果真;这样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岂有意乎

(这种)打算

岂愿见之乎

是否(可)

自比于管仲

常常

君与俱来

一起

亦人谋

而且

天子

挟持、控制

之以成帝业

凭借、依靠

若跨有荆益

占据

君勿复言

希望;再

所以资将军

用来……

翻译

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孤不度德量力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关键问题

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诸葛亮

崩殂

死(皇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亲自

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出师表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1 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 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8、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 ,其原文是 。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 。 文中 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另一种说法: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