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宫廷美食

 雨亭书馆 2013-12-17

雨亭书馆

中国宫廷美食 

美食 - 雨亭书馆

 美食

1) 宫廷美食

中国皇帝的膳食,从来就不是一件可以苟且的事,连克已复礼、谨守古制的孔子在美食面前都不能自已,提出了食不厌精、炙不厌细的美食原则,就更别说视天下为已物、把大大的朕字写到了天上的皇帝和手握皇权的太后了。

食者,人之性也。喜吃美食,是人的天性,中国皇帝是如此,外国君主也是如此。不过,把吃饭当成一种高级享受,把进膳搞得大张旗鼓的,也只有中国的皇帝。

中国皇帝、后妃们,在吃饭方面从不苟且:吃饭的环境要典雅,用餐的桌椅、器物要精致,色、香、味兼具的美食花花绿绿地摆满一大桌子,牙筷、银箸,金碗、玉牒,食物的雅名如同食物的造型一样五花八门,优美的音乐在餐室中萦回,钟鸣悠扬,奴仆成群,仆人有先有后、秩序井然地鱼贯而入,然后整齐划一地恭身退出。

在这个世上,恐怕也只有东方的君主,特别是中国的皇帝,才把吃饭搞得这样大张旗鼓,这样不厌其烦,如此地讲究,如此的繁文褥节。

中国的皇帝过着这般钟鸣鼎食的生活,他们美美地享受着人生,拉开要吃尽天下美食的架式。吃就尽管吃好了,不过是一张嘴罢了,能够吃进多少?又能吃尽多少美味?他们吃了,吃得津津有味不说,还偏偏要强辞夺理,编排一大堆吃的理由,其中,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王者,食所以有乐何?食天下之太平富极之饶也!

中国自有了宫廷之后,就有了相应的一套为皇帝提供进餐服务的御膳制度;光禄寺、尚食局,就是中国古代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机构。

美食的前提,是要有充足而上好的食品原料。中国历代宫廷的饮食消费,是十分惊人的。仅就清代而言,皇帝每天的膳食原料就包括:猪油1斤,羊2只,鸭子3只,鸡5只,肉27斤,白菜、菠菜等约20斤,大萝卜、胡萝卜等60斤,牛乳100斤。

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一天能吃下这么多东西?吃了这些东西连坐下来都费劲,还如何理政?吃下这些东西,恐怕一只大象都要撑破肚皮。中国的宫廷,这般规定,这么运作,要的就是这排场,造的就是这个气势。

中国古代宫廷的美食很多,可惜的是,有许多已经失传。

先秦至秦汉的时候,有龙肝、凤髓、貂胎、鲤尾等美味八珍。

周文王喜欢吃菖蒲俎;向往先贤、讲究美食的孔子也曾试图尝尝这种有着浓郁香气的食物——这食物美是美,但就是有些呛人的味,可怜的孔老夫子为了美食,捏着鼻子吃了三年这才适应。

晋武帝迷恋人乳羹;宋明帝因为贪吃鱼夷——用鲨鱼、石首鱼等肥腻的肠肚,以蜜浸渍而做成的酱,他每天美滋滋地吃上数钵,结果,肥胖如猪。明帝自得其乐,还忘乎所以显摆,并绘声绘色、妙不可言地勾扬州刺史王景文的谗虫:这是奇味,你有吗?王景文咽着唾液痛不欲生地说:我一直很想吃,就是家贫,吃不起啊!

大唐宫廷的美食,花样翻新,令人数不胜数,许多美食的名字,真是闻所未闻——小天酥、凤凰胎、八仙盘、过门香、升平炙、仙人脔、汉宫棋、见风消、贵妃红、七返膏、羊皮花丝、缠花云梦肉、御黄王母饭、通花软牛汤、暧寒花酿驴蒸、生进鸭花汤饼、生进二十四气馄饨等。

宋帝好吃莲花肉;辽帝喜食大鼠和换舌羹;元帝爱好醍醐、鹿唇、天鹅炙、野驼蹄等美味八珍。

明清两代的美食,尤其是清代,可以说是中国宫廷美味之最了,是中国历代宫廷美食的集大成者。

明宫有鲨翅、麻辣兔、裁松饼、一了百当、丝窝虎眼糖等。

清宫美味更是令人眼谗心跳,谗得让人不想活了。

用刚刚射死的小鹿,趁咕咕冒着血水的热乎劲儿,手脚麻利地剖腹,取血,开肠,然后将鹿血加热煎熬鹿肠,趁热进食,极其鲜嫩可口,那种滑酥细腻的味道,仿佛觉得,自己的牙齿都怀疑不是自己的了。

这道血肠鲜品,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唐代和唐代以前就有。唐代*倜傥的唐玄宗,就是喜欢这一口热呼呼的鹿血肠,他认为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鲜味,还特地赏赐给他的爱臣安禄山和哥舒翰——谁知安禄山这位一身肥肉的大胖子不是个东西,尝了这口鲜以后,就动了贪欲之心,就想登堂入室做皇帝;结果,渔阳烽烟四起,一同吃了皇帝赏赐的鹿血肠的两个家伙,在潼关外大战,吃得多又吃得香吃得双眼迷离的大胖子安禄山,战胜了注意身份和吃相的哥舒翰,哥先生只好体面地自杀。

古人说:禽属之善养生者,雄鸭是也。所以养生家指出:烂煮老雄鸭,功效比参芪。就养生长寿而言,诸禽尚雌,惟独鸭子尚雄;诸禽尚幼,惟独鸭子贵长。雄鸭是愈长愈肥,皮肉至老都不变。乾隆皇帝一生都好吃鸭,尤其是雄鸭。文火炖三天三夜的清蒸鸭子,酥滑软溜,吃了这一口,人也跟着吃酥了。这一口,吃的就是个鲜。

鲜是什么东西?就是鱼,就是羊。在古代文化人造字的时候,也就是这鱼、羊鲜美,就造出了这么一个鲜字。吃了鲜的美味,就如同发了情、动了心的男女,眼睛中水汪汪的,一脸的春色。

宫里的当归羊肉汤,更加鲜嫩:先把没有污染的在绿草中长大的鲜羊肉洗净,煮熟,然后取鲜羊汤煎当归,炮姜,煎一个小时,就可以饮汤吃肉了。宫里的做法,则更精细一些,放的料也很多。入口的那种鲜美,那感觉,就好像是你身上最软的一个部位被人用蛛丝划了一下、戳了一下,让你感觉十分舒服,舒服得就是不想活了。

养一条健壮的公狗,养得肥肥胖胖的,关起来,饿它三天三夜。然后,把它放出来,吃香喷喷的肉拌糯米。饿狗饥不择食,何况如此香美之物?囫囵吞枣,糯米转眼进了十二指肠。将狗杀了,取十二指肠蒸熟来吃,是大补之品,也是一道绝妙美味。

鹅肉在于肥,在于甘,有了肥而后才有甘,无肥则味同嚼蜡。如何才能让鹅掌肥厚味甘?美食大师有绝妙方法:选一只健康的鹅,养得肥肥的;将一陶盂,放入油,用果木烧沸;然后,将鹅足放入沸油之中——鹅悲痛欲绝,哀鸣不已,把鹅放回池中,任其跳跃;再捉来将鹅双足放入油锅,反复三次,鹅掌就会厚达一寸。这就是炸鹅掌。尝过鲜的人说,其丰美甘甜,是食中之异品矣!

这种狗肠、鹅掌的美食太过残忍,是伤天害理、残灭生灵的缺德勾当,这等杀生害命的恶事,只会折寿,不能养生,所以,有道之君尝过之后,不许再上此味。

乾隆皇帝的早餐,有如下鲜味可口的奇珍:酒炖鸭子、酒炖肘子、清蒸鸭子、托汤鸭子、燕窝肥鸡丝、烧狗肉攒盘、糊猪肉攒盘、燕窝扁豆锅烧鸭丝,再加上蔬菜、巧果、*、孙泥额芬白糕、竹节卷小馒首等等,能不是神仙般的享受?这之中的每一味,都有讲究,都是一个鲜,一个酥。

2)清宫膳食

满族发迹于中国东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间,他们是从游牧生活经过长时期的汉化以后,才进入中原的,并依靠其强悍的八旗铁骑,建立了清王朝,统治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大帝国。

清宫一直保留着他们游牧生活的肉食爱好。每年,东北三省都要向清宫进献最好的山珍野味:肉类——牛、羊、猪、鹿、狍、獐、熊、鸡、鸭、鹅等;鱼类——鲤鱼、鲫鱼、鳟鱼、白鱼、扁花鱼、细鳞鱼、鲟鳇鱼、赭鲈鱼等;野菜——青笋、冬笋、小根菜、山韭菜、山药、松菇等。

清康熙以后,全国各地向宫廷进贡食物,天南海北的美味佳肴,真是五彩缤纷。

清乾隆以后,宫里食物众多,分出许多菜系。

乾隆皇帝每天的食物,有肉食,有蔬菜,有豆制品,有干鲜山珍。

据乾隆四十七年正月的《膳底档》记载,这个月28天之中,仅仅猪肉一项,膳房所进包括:猪腰子42个、猪大肠107根、猪心肺144个、猪小肠164根、猪肚子320个、猪管子381根、猪蹄1009个、猪肉19048斤;还有当年鸡14只、肥鸡128只、菜鸡397只、肥鸭174只、菜鸭268只等等。  

中国的养生名著《黄帝内经》说: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也就是说,中午前阳气最盛,称为生气;中午后,阳气虚弱,称为死气。所以,古人总结说:过午不食,以避死气。

清代皇帝何时进食?

清帝通常是早上约5点前后起床,8点左右进早膳,下午3点前后进晚膳,一天两顿,晚上再进点茶点。

中国的古书《吕氏春秋》上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这是说,进食要讲究季节,不能瞎吃,瞎吃就要生病。

中国被奉为医圣的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他的养生名著《金匮要略》中说: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这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吃饭四大禁忌:春肝、夏心、秋肺、冬肾,这也是中国宫廷饮食的禁忌依据。

春天为什么不能吃肝?吃什么,补什么。春天的时候,肝气很旺,脾气较虚弱,如果春天吃肝,岂不是肝气更旺、脾气更弱?春、夏、秋、冬四季的禁忌,就是这个道理。

懂得进食禁忌的人,把四季分出四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这是说,不同的季节,要吃不同的食物。

中国的历代宫廷,都是严格遵照食物禁忌来安排美食。如果安排错了,再诱人的美味也救不了你,就不要你活。

就餐环境在中国的宫廷中,也是非常讲究的。

清代大臣、大学者张英先生说:冬则温密之室,焚名香,燃兽炭;春则柳堂花榭;夏则临水、临竹,或荫乔林之阴,或坐片石之上;秋则晴窗高阁。皆所顺四时之序,又必远尘埃,避风日,帘幕当施,则围坐斗室。轩窗当启,则远见林壑,斯餐香饮翠,可以助五藜藿鸡黍之趣。故曰:食岂易言哉!

3) 太后美食

皇帝最喜欢吃什么?太后最喜欢吃什么?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答。因为,外人不知道,厨师们也不知道,侍候皇帝、太后的宫女、太监们知道也不敢说。

宫廷之中,大小事务,都要记录,唯独这皇帝、太后所好之膳食,没有一丝一毫的记载,这是宫廷里的第一大禁忌。

清宫还有一个严格的规矩,是皇家传下来的家法:吃菜不许过三匙。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老太后吃饭,每次一百二十几样菜,外带时鲜,就是把这些菜都摆上来,老太后随意挑选,今天爱吃这个,明天也许爱吃那个,根本不能让其他的人猜透了她准定吃某个菜。

老太后也故意这样做,今天爱吃的菜,明天也许绝对不吃,过一段时间,再吃这个菜。这叫做天意难测,让谁也摸不准老太后的脾气。

负责给西太后做饭的是寿膳房,大约有三百号人,一百多个炉子,炉子都编了号,规矩非常严格。

每个炉子3个人,一个掌勺,一个配菜,一个打杂。

打杂的对送来的各种菜,先进行择、选、挑、洗、刷之后,内务府专门负责太后饮食的笔帖式一一检查,合格之后才交给配菜人进行配菜。

配菜的进行割、切、剁、片,将各种菜和各种调料备好,笔帖式再进行仔细检查,再按照膳谱配方检查一遍,合格之后,交给掌勺之人,准备传膳。

传膳一声令下,掌勺人依照上菜次序,听从总提调指挥和安排,开火做菜,一一按照顺序上呈。

在这期间,内务府的官员,寿膳房之总管、提调,一双眼睛都紧盯着每一道菜。

碗筷、盘碟都是宫里特别精致的用品,太后通常用银制的,防止人下毒。据说,银具一遇毒就能变成黑色。

西太后用膳,地点较为固定。她居住在储秀宫时,用膳之地就是体和殿东二间。外间由南向北,摆两个圆桌,中间一个膳桌。西太后坐东面西,一言不发。上菜的人,手脚麻利,从体和殿的南门一道接一道地上。

太后用餐时,有四个精选出来的体面太监,侍立在太后的身边,另有一个老太监侍立一旁,专门给她布菜。

菜摆齐了,侍膳老太监叫喊一声:膳齐!

太后就坐,看哪一样菜,侍膳老太监立即会准确无误地把这个菜往太后身边挪,用羹匙舀进太后的菜碟里。

太后尝过后,夸奖说:这个菜不错。

侍膳太监会再舀一匙,放进太后的碟里。然后,这道菜就会被撤下,不会再舀第三匙。

如果太后坚持,舀了第三匙。站在太后身边的四个太监,职责之一是执行家法,为首的一个就要叫喊一声:撤!这道菜,十天半月就不会再露面了。

女官何荣儿回忆西太后春节传膳的情景时说:

太后无论在什么地方吃饭,都是要摆三桌菜:天一桌在最东边,地一桌在最西边,人一桌在最中间,这人一桌就是老太后独占的。

传膳令一下,外面廊下的四个老太监,穿着公服,戴着顶戴,排队鱼贯而入,毕恭毕敬地顺着台阶上来,进入宫门之后,向上跪安,然后在四角站好。

这四个老太监,是先朝有功之人,人称四金刚。

宫门外上菜的太监,从宫门口到寿膳房,不多不少,整整500个,人称五百罗汉。

菜上齐了,司礼的太监叫喊:膳齐!

太后从屋里出来,皇帝、皇后陪伴着,一一入座。

四个太监齐整整地向太后请安,门外五百罗汉齐声高喊:老佛爷万寿无疆!

外面,万字头的鞭炮,燃放起来。整个进膳期间,鞭炮一直响个不停。

太后进膳,皇帝、皇后侍膳,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太后珍贵自己的身体,喜欢饮酒,每天都饮,一杯酒,饮三次。每次,皇帝执壶,皇后把盏,双双地给太后进酒祝福。

太后进膳,菜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吉祥菜,像寿比南山、吉祥如意、江山一统等等,都是寿膳房的厨师取的,什么好听,就叫什么。

第二类是贡品菜,如熊掌、龙虾、鹿脯之类。

第三类是例菜,是寿膳房厨师们按照季节菜谱做的菜。

老太后迷信,皇帝也很知趣,先布吉祥菜,祝福老太后万寿无疆,祝老太后吉祥如意。皇帝布一道菜,皇后念一道菜名,像念喜歌一样,配合得很好。

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就是皇帝故意在一个菜里舀第三匙。

站在太后身边的老太监,高声叫喊:撤!

老太后把乌木镶银的筷子一停,皇帝手里拿着匙子一楞,皇后赶紧低下头。

侍候过先朝皇帝的老太监代祖宗执行家法,很严肃地说:太后、皇帝,任何时候,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随意吃喝,要严格遵守老祖宗传下来的家法!

堂上堂下,十分肃穆,鸦雀无声。

最后一道菜,非常珍贵,礼仪也非常隆重。

总管大太监李莲英和另两桌上菜的大太监,双膝下跪,把这道菜捧在头顶上,李莲英的孔雀翎子在菜边乱晃。

侍膳太监张福,恭敬地接过菜,打开,递给皇帝,皇帝亲手摆放在太后面前。这是一盘隔年的煮冻饺子,满人称为煮饽饽,是清帝老祖宗在进关前过年的传统食品。

吃完饭后,太后吩咐,挑几样好菜,赏四个老太监。

李莲英恭敬接旨,领四个老太监跪安退下。

太后吩咐,把今天的年菜,按照品级,分给大家。

李莲英带着那五百罗汉,高声谢恩:谢老佛爷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