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源来花开401 2019-09-21

御茶膳房,通常简称为御膳房,乃是内务府所辖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关系到皇帝的日常饮食、祭祀、典礼等。

《鹿鼎记》中,就对御膳房有诸多描述,对御膳房所用的主要食材猪肉,也有描述: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御膳房在乾清宫之东,与侍卫房相距甚近,片刻间便到了。只见钱老板早已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手下几名汉子抬来了两口洗剥干净的大光猪。韦小宝脸色一沉,喝道:“老钱,你这也太不成话了!我吩咐你抬几口好猪来,却用这般又瘦又干、生过十七八胎的老母猪来敷衍老子,你……你……他妈的,你这碗饭还想吃不吃哪?”他骂一句,钱老板惶惶恐恐地躬身应一声:“是!”

历史上,每日一早,天尚未亮时,紫禁城东华门缓缓打开。首先进入东华门的,却是押解着专供御膳房所用猪肉的屠夫们。之后进入东华门的是大嘴巴的御史,然后才是百官及在宫中当差者。日常饮食,乃是宫廷之中的头等大事,虽位列九卿,也得在屠夫及猪肉之后,进入东华门。

清代宫廷菜肴,在外人看来,是那么神秘,让人口水四溢而又好奇。清人记录宫廷御膳的诗中写道:“松花糟蟹烧羊肉,小盏旋斟佛手。止渴梅汤冰振久,驰名无过九条龙。”“理藩院里山鸡熟,御膳房中奶饼酥。嫩滑只疑羊肚菌,软烹百叶味尤腴。”松花糟蟹、烧羊肉、山鸡、奶饼酥,无一不充满了诱惑。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宫廷美食

顺治初年,宫廷中分设茶房、饭房,负责宫中茶饮饭食。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将二者合并为御茶膳房,隶属于内务府。在颐和园、西苑、避暑山庄等处也有御膳房,称“园庭御膳房”。各行宫则设有“行在御膳房”,至皇帝出巡时,专门配备御膳班子。各处御膳房均隶属内务府管理。

为了保证皇帝的饮食安全,内务府有很多严格的管理条例。清律中规定:“擅入御膳所及御在所者绞,未过门限者各减一等。”此条法律中,擅入御膳房者,处以绞刑,因为御茶膳房所涉及的,是皇帝的日常饮食,自然要格外重视。所以《鹿鼎记》中描写的韦小宝领了人,随意出入御膳房的情景,是不可能存在的。

内务府中,有专用御厨负责皇室日常饮食、时节供献,招待宴席等。《养吉斋丛录》载:“旧时膳房匠役四百名,道光年裁二百名。”而《大清会典》载,清代内务府御膳房属下有庖长4名,副庖长4名,庖人50名,厨役28名。又内膳房厨役67名,通计不过153名。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紫光阁赐宴图》(局部) 清 姚文瀚绘

皇帝吃饭叫作进膳,开饭叫传膳。皇帝每日有两顿正餐,分早晚,时段并不完全固定,但相差不会太大。皇帝想要进膳时,只要吩咐传膳,御膳房立刻开动。各种菜肴,事先已经固定,御膳房提前就已准备好,放在文火上慢慢炖,等皇帝说“传膳”,立刻就能端上。很多菜只是摆设,皇帝根本不会尝,但仍然不能马虎,也要精心准备好。食物准备好后,太监们排成长队,抬着大小不同的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食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去。膳桌、食盒上的饭菜,在东暖阁摆放好,平日里分两桌摆放菜肴,冬日则另添加一桌火锅。此外还有点心、粥品、米膳、卤菜各一桌。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延禧攻略》剧照

误了皇帝及各位主子们的饭食,可是大事。乾隆五十三年(1788)八月二十六日,御膳房总管王进宝漫不经心,导致“主位公主饭食,至晚全未预备”。对此事故,内务府大臣很是惊慌,认为“非寻常错误可比”,最后将王进宝打了四十大板,罚月银两年,其他相关人员也分别被责罚。

比较起来,明代宫中所用厨师规模更为庞大。嘉靖年间,宫中厨役多至1363名,后经徐阶等奏请,以1000名作为定额,以300名作为后备。明代厨师还能干涉国政,却是史上罕见。嘉靖十年(1531),光禄寺厨役王福,力请迁嘉靖帝之生父兴献王的梓宫,葬于北京,大合皇帝心意。嘉靖帝命群臣会议,群臣均认为不可,又指责厨师议论国家礼仪大事,亘古仅见。

据溥杰回忆,清宫中的御用厨师,大多是内务府的旗人。一说认为,御膳房的厨师,最早是内务府从关外带入的,此后世代相袭,形成御厨世袭制。关外厨师到了京师后,承袭了关外时的风格,宫内膳食以各种肉类、野味、黏食饽饽为主。菜肴中较多使用野味,如虎、熊、狍、獐、鹿、山羊、野猪、山鸡、野雉、野鸭之类。除了一小部分乾隆朝来的南方厨师外,其他御用厨师都是世袭的。御用厨师的家多安在北京西郊海淀,他们是特殊的阶层,家境比较殷实,生活富裕。到了民国之后,靠着宫廷御用厨师的招牌,或是自己开设餐馆,或是被高薪聘去担任大厨。御用厨师每月收入五六两银子,但有很多外快,如与宫外的饭庄勾结,销售御膳房剩下的材料等。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如懿传》剧照

任何东西,一旦世袭,就意味着封闭,意味着守旧。就御膳房而言,厨师世袭意味着难吃了。为了让食物好吃,让皇帝开心,宫廷中的御膳还是有所变革,如具有山东菜系风格的明代宫廷菜肴,就被清宫吸纳。至乾隆朝,乾隆帝下江南时,带回了一些苏杭厨师,丰富了御膳房的菜品。虽说厨师一职世代相传,可皇帝喜欢江南菜肴,要用些江南厨师,也无人敢于反对。由此宫中形成了南北两派,此时的宫廷宴席,“南北兼及,满汉融通”。

御膳房下设各局,分别是做鸡鸭鱼肉的荤局,做素菜的素局,做烧烤之类的挂炉局,制作包子、饺子、烧饼、点心的点心局,及负责蒸饭、熬粥的饭局。荤、素、挂炉局,属于红案,点心局、饭局属于白案。御膳房各局平日分为两班,每班设一个主管,六个厨师,每班还有六七个太监,此外还有各种苏拉(杂役)。

素局专司每月朔望及神道祭日,供给各种素席。素局在御膳房中,堪称最为冷清的地方,油水最少。荤局则最有油水,每日里经手的猪肉银钱数就很客观。汤局每日要预备灌汤,制汤之法,每日选用鸡二、鸭二、猪肘子二。所用鸡鸭,由专人饲养,均须有一年至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取用时,将鸡鸭洗干净放入布袋中,加佐料用水煮。用文水煮若干时间后,取出布袋,用木棒将袋中鸡鸭击碎,入锅再煮,然后取出布袋,将汤中滤去渣滓,呈清水状,以供膳房使用。

御膳房各局每日里为皇室操劳,皇室外出时,也会钦点御膳房各局随行。如光绪十三年(1887)腊月廿二日九点钟,慈禧到醇亲王府邸探亲,光绪帝十点钟乘马赶到。下午两点钟,光绪帝先乘马还宫,慈禧则在醇王府中用晚膳,至五点钟乘轿还宫。此次出行,御膳房总管等忙得不可开交,分拨荤局、点心局、饭局内监人等,提前准备好各种食材,至醇王府中以备随时传用。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如懿传》剧照

宫廷菜肴,最重食材。如熊掌、鹿茸等要东北产,鲥鱼要镇江产,银耳要四川通江产,鲍鱼、海参要山东产,鱼翅要南海产,水则用京西玉泉山泉水,米用京西稻和南苑稻。御膳房所用家禽家畜,主要有鸭、鹅、鸡、羊、猪等。御膳房日常使用的家禽中,鸭子用得最多,家畜中羊用得最多。鱼类主要用松花江银鱼和鲟鳇鱼,归入野味类烹制。海鲜之类的菜,除了光绪帝喜欢之外,其他时段均用得不多,也不大用虾。每逢大斋之期,御膳中例不进葱薤,立春节或值祈谷斋日,则不进辛盘。

宫廷喜用鸭肉,主要是鸭肉性阴,皇帝每日公务繁忙,难免心情燥热,多食鸭肉,可以调和阴阳。鸭子的做法多种多样,如清蒸、白煮、干烧、红烧、油闷、挂炉等等。至于羊肉,则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对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症状有良好食补效果。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受出身平民的慈禧影响,增加了些旗人的家常菜,如炒麻豆腐、熬冬瓜之类。因为慈禧不吃茄子和黄瓜,此二菜蔬也消失在菜单上。

清代皇帝,平时吃饭称为“传膳”“进膳”“用膳”等,办筵宴一般在乾清宫、太和殿,祭祀时进膳在坤宁宫,日常膳食则多在养心殿、重华宫等处。每个皇帝口味都不一样,御膳房根据皇帝口味做菜。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万树园赐宴图》 清 王致诚 绘

康熙帝对于吃不是特别讲究,早上不吃早点,不喝早茶,中午也比较简单。法国传教士张诚曾陪康熙帝吃过饭,据他记载,皇帝赏赐的食物有:“堆成金字塔形的冷肉,用肉冻、豆芽、菜花、菜心拼成的冷盘。”他曾道:“朕每食仅一味,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味,余以赏人。”康熙帝很喜欢吃江南所产大米,曾道:“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对康熙帝嗜好南方的鲥鱼、冬笋、火腿、茶叶、腐乳、卤蛋、糟鹅蛋、卤菜、茭白等物,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不时加以进贡。

乾隆帝对吃很讲究,每次膳食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种以上。乾隆帝特别喜欢吃苏州菜和鸭子,每天菜单中必备。不过乾隆帝不喜海鲜,在保留下的食单中,少见鱼翅、海参、大虾、鲍鱼之类。光绪帝喜欢海鲜,鱼翅、海参、海蜇、海带等是每餐必备。慈禧则喜欢吃清炖鸭舌、鸭掌、熏烤菜及小窝头等点心,也喜欢吃菌、蘑菇、木耳和新鲜的蔬菜。溥仪则比较另类,喜欢吃素食和西餐。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乾隆皇帝朝服像》 清 郎世宁绘

清代皇帝吃饭,主要是吃个排场。清帝逊位后,宫中排场照旧。溥仪回忆,用膳时,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入座之前,一个小太监叫了一声:“打碗盖。”其余四五个小太监便动手把每个菜上的银盖取下,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拿走。于是溥仪就开始“用膳”了。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紫光阁赐宴图》(局部) 清 姚文瀚绘

慈禧嘴巴很刁,专门设了私人厨房,由能掌握她口味的专用厨师掌勺,精心烹制各种菜肴。慈禧喜欢的面点有窝窝头、饭卷子、油炸糕、烧卖等。慈禧所食的粥也极为讲究,有肉粥、果粥、小米粥、荷叶粥等,随季节不同而使用。因为慈禧对食物很挑剔,宫廷御厨们不得不在菜肴上创新,如将豆芽菜挖空,塞入肉末蒸熟,再如将苏造肉与熟鸭蛋一起蒸熟(称和尚跳墙)。

慈禧用餐时讲究排场,亲信太监立于院中,持食盒以进,食盒为黄色,其中可放置二大碗四小碗,碗皆黄底,其上或是龙纹,或是寿字。每次进膳,陈列的菜肴总数约150品,列成长式,大碗小碟相间排列。另有二几,放置果盘,均是糖莲子、瓜子、核桃等干鲜果品,供用餐后随意掇食。慈禧用膳毕,皇后、宫妃等才能吃,且只能站着饮食,也不得言语。御厨供膳,小菜俱盛以碟,如腌西瓜皮之类,也灿然大备,其味精绝。慈禧太后晚年不时咳嗽,故而一大梨切为块,以蜜渍之,以此代滋润之品。

宫廷每日里在食物上浪费颇多,历代皇帝不时加以整顿。雍正二年(1724)六月十二日,雍正帝指示御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类,吃不完的切不可抛弃沟渠,可以赏给服役下人。人不可食者,则可以用来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了用作鸟类饲料,断不可浪费抛弃。雍正三年四月,雍正帝指示内务府:“

今年京城附近地方,虽雨水露足,然山东、河南两省,尚未得雨。进膳肴馐,宜为撤减。着每日只用菜蔬二器,饼饵二器,满菜二器,用榼盛贮进御,余物一概不用。

《雍正朝服像》 清 郎世宁绘

雍正四年,雍正帝又发布上谕云:“宫廷之中,于食余之物,皆不忍弃,必令人拾取收存之。”雍正帝登基数年,所积累下来吃剩米粟,已至数石之多。雍正五年,雍正帝又絮絮叨叨地发布上谕云:“朕生平爱惜五谷,每食之时,虽颗粒不肯抛弃。”雍正七年,再发上谕,指责御膳房的沟水内,抛弃饭粒甚多,“如朕遣人再行查出,决不轻恕”。

清代宫中,每日有大量剩菜,多被抛弃。当年雍正帝无比痛心,每日收了晒晾,积累了几石,至于如何使用,却没有下文了。此后乾隆朝是盛世光景,也不会在乎这些剩米剩菜,浪费依旧。

到了道光帝坐上龙椅之后,素来抠门的他,看着宫廷中每日的浪费,大为心痛。道光帝特意下令,将剩菜卖出宫外,与贫民们一起分享。宫廷中的剩菜,到了外面,却是稀罕之物。精明的小商贩们,在宫廷剩菜中,加上白菜、干粉、豆腐、猪血,一锅煮熟,挑到街头出卖,香气扑鼻,吸引了无数食客。据齐如山记录,他曾在京师吃过两次,颇为适口,为穷人绝好食物,且价格便宜,每碗不过两枚大钱。御膳房中各种食材的碎屑,也被用来烹调。其中有道菜方还传到了宫外,称“王太守八宝豆腐”。此菜用嫩豆腐,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配以浓鸡汁烹调。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王太守八宝豆腐

宫中菜肴,每日俱有成例,很难更改。光绪年,云南缪素筠女士入宫,教授慈禧书画。慈禧太后传旨御膳房上菜牌,供缪素筠挑选。御膳房将菜牌递入,请缪素筠女士点菜,且提醒她必须点满16道。缪素筠女士点了16道菜,品尝后发现口味一般,说不上难吃,也说不上好吃。此后在宫中,每日菜肴均是这16道。缪素筠女士吃得发腻,就请太监换换口味。太监则云,换菜需要奏明太后,再行文光禄寺、内务府,不可轻易更改。缪素筠无奈,只好默默接受,此后只要有机会出宫,必至亲戚家大嚼一番,方才心满意足而去。

总体而言,御膳房的菜肴,如同九天之上的神仙宴席一般,让人想起来就心旷神怡,可其中的五味,却不是外人所知了。至于御膳房所服务的主子皇帝们,也许一碗片儿汤,胜过御膳房中的万千美味。

本文摘选自袁灿兴著《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删改较多,更多内容请查阅原著

皇帝吃饭那些事儿 | 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很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