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灸

 医滴水 2013-12-17

程桂英

大庆市第五医院二部康复科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伴发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外感风邪侵犯面部使面部经脉气血运行受阻,失于濡养而致。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中风引起半身不遂伴发的面瘫不在此论述范围之内)。现代医学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通过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采用针刺及放血疗法,疏通面部经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

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0岁,以20-35岁居多。病程最短1天,最长者30天,多数在6天内来就诊,诱因自觉睡觉受风引起为多见,原因不明者为少见。本病起病突然,多数在睡觉醒后发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浅,部分病人有耳后乳突部疼痛。

治疗方法

1、初期选取穴位如地仓、颊车、阳白、四白、太阳、风池、健侧合谷,患侧外关作为基本取穴。

2、后期:在上述取穴基础上,上唇歪取禾髎、人中;下唇歪取承浆,不能耸鼻取迎香,不能皱眉取攒竹

3、操作方法:用75%酒精消毒,面部穴位放血隔日1次,选28号不锈钢针快速刺入皮肤,平刺1寸左右,待有酸胀感后留针。传统针法每隔5分钟捻转1次,30分钟后起针,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病5-7天内才能稳定,1周内尽管是在治疗中,病情仍可能继续发展,第二周是控制病情发展,恢复功能最佳时期。

治疗标准及疗效:

痊愈为面瘫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全部恢复正常;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说话或笑时口角略有歪斜;无效为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结果:痊愈270例(占90%),显效25例(占8.3%),无效的5例(占1.7%)均为55岁以上者,病程过长,或有倒错现象,或有面部肌肉跳动牵强板硬不适或者是二次患病及多处医治无效的后遗症患者。

典型病例

(1)张童,女,30岁。患者口眼歪斜3天。3天前洗澡后汗出当风,突发左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左侧不能耸鼻,左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右偏,饮水时左口角漏水,次日症状加重。现患者除上述症状外,伴发左眼风吹时流泪,咀嚼时左腮内积有食物,纳呆、寐安、二便调,无头痛头晕,无恶寒发热,无异常汗出,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诊断:面瘫,辨证。外受风寒阻滞经脉,经脉失养。立法:疏风散寒,活血通络,取穴:如基本方法,操作如前述。针5次后,左额纹渐显,左鼻唇沟渐深,舌苔薄白、脉弦,法以通络,取地仓、颊车、阳白、四白、风池、合谷,再针10次后,诸症已痊愈。

(2)刘阔海,女,36岁。口眼歪斜1天。患者晨起发现右侧口眼歪斜,伴耳后痛,双目红,纳可、寐安、大便干,望其右耳皮肤暗红肿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面瘫;辨证:外受风热,邪犯经络,经脉失养。立法:疏风清热,通经活络。取穴:基本取穴加大椎、耳尖。操作:基本穴如前,大椎、耳尖放血。放血1次后,双目红、耳痛减轻,3次后耳部红肿减轻,耳痛不显,诸症均减,针8次后痊愈。

讨论

对于面瘫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激素如强的松、可的松减轻面神经的肿胀,另外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肌注维生素B12,以营养神经,激素副作用大,维生素对于面神经的恢复效果不明显。而针刺穴位加放血治疗面瘫有其独特疗效,针刺通过中医辨证治疗,采取局部取穴、远部取穴等方法,以达到疏风散寒,活血通络,筋脉得以濡养,使口眼正,面瘫得以治愈,充分体现了针灸学治疗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的针刺治疗,都可痊愈,但有少部分未能及时针刺治疗的患者恢复较慢。某些病程较长,已形成“倒错”的患者,再针刺治疗则效果不理想。因此患者一旦患病,就要劝其尽早针刺穴位及放血治疗。对于已形成“倒错”的患者治疗,还应该继续在临床实践中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