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93、太阴、少阴阳虚兼表(胃肠型流感) 李某,男,45岁,本镇人。2013年元月12日诊。 主诉:恶寒发热兼身酸痛,肠鸣腹泻,口糜、呃逆不止一周。 患者平素体弱,一周前正值甲型流感大流行时,因身酸痛,恶寒发热在镇门诊用 “银花、连翘”等解热剂2剂,服后病情有增无减,又到村卫生所输液,输注约1小时即出现呃逆不止,下午出现满口糜烂,腹泻清水,肠鸣腹满,而恶寒发热身疼更剧,今日急来本所就诊。 刻诊:面色黄白,困倦嗜睡,恶寒发热(体温39度),浑身酸楚,肠鸣腹泻,完谷不化,腹满厌食,呃逆不止,声低气怯,舌质淡白胖大而水滑,伸舌涎水欲滴,满口糜烂而生白色假膜,脉沉细无力。 诊断:胃肠型流感合并肠道菌群失调。中医辩证:太阴(脾)、少阴(肾)阳虚兼表,挟热下利,内真寒而外假热。 方选桂枝人参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 红参15g,白术15g,干姜15g,炙甘草12g,桂枝30g,麻黄12g,附子15g,细辛12g,生姜15g,大枣7枚。3剂,水煎服。 元月15日诊:上药用后,腹泻止,每顿能吃一碗稀粥,恶寒减,发热退至36.8—37.2度,昨日呃逆已止,口糜减轻,精神转佳。药已中病,上方再服3剂。 元月18日诊:上药服完,诸症消失,唯感乏力体倦,气短微汗,此外感已除,阳虚气虚未复,用理中合补中益气汤调理之。 红参15g,白术15g,干姜15g,炙甘草12g,附片15g,黄芪40g,肉桂6g,升麻10g,柴胡12g,当归15g,陈皮12g,生姜15g,大枣7个。 水煎服,4剂。 按:此患因太阴、少阴阳虚兼表,医者误用寒凉,致中阳损伤,虚阳上浮。见下利清水,呃逆不止,口舌糜烂而恶寒发热更剧。此阳虚兼表,虚阳外越,内真寒而外假热,乃险症也,失治误治则凶危立见!故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散太阴、太阳之寒邪;麻附细辛汤温阳散寒,解少阴、太阳两感之外邪。如此则中阳得建,肾阳得复,虚阳得以内潜,表邪得以外解,而口糜、呃逆、寒热等诸证消失矣。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余泽运的伤寒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