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 郁证

 学中医书馆 2013-12-19

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瘀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在《凡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波动,失其常度,则气机瘀滞,气郁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以引起多种症状,故有“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痰郁、热郁、湿郁、食郁等六种,其中 气郁为先,而后湿、痰、热、血、食等诸郁才能形成。在《景岳全书?郁证》中提出,五气之郁,因病而郁;情志之郁,因郁而病,两者有所不同。本篇着重讨论情志致郁,尤以气郁为主的病机和证治。

病因病机

    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兹述其病机如下:

    (1)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可以化火,气滞又可导致血瘀不行。若肝郁及脾,或思虑不解,劳倦伤脾,均能使脾失健运,蕴湿生痰,导致气滞痰郁。若湿浊停留,或食滞不消,或痰湿化热,则可发展为湿郁、食郁、热郁等证。

    (2)情志不遂,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即所谓忧郁伤神,可以导致心神不安。正如《灵枢?口问》篇中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若久郁伤脾,饮食减少,生化乏源,则气血不足,心脾两虚,郁久化火易伤阴血,累及于肾,阴虚火旺,由此发展可成种种虚损之候。

    总之郁证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初病因气滞而挟湿痰、食积、热郁者,则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等均属虚证。

辨证论治

    郁证初起,总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其临床表现为悒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等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木郁达之。”《证治汇补?郁证》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医方论?越鞠丸》中亦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涕,郁于何有?”因此,疏通气机为郁证总的治则:早期疏通气机对于防止病情的发展,发生他病,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临床治疗时,又应明辨虚实,实证以舒肝理气为主,依其病情分别配以行血、化痰、利湿、清热、消食之剂,虚证则以益气血扶正为法。兹分别论述如下:

实证

(1)        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厥阴肝经循少腹,挟胃,布于胸胁,因肝气瘀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故见腹胀、胸闷、胁痛,以及女子月事不行等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脘闷嗳气,纳呆,呕吐,肝气乘脾,大便失常。苔薄腻,脉弦,为肝胃不和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枳壳、香附疏肝行气解郁;陈皮理气和中;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化瘀止痛。可加郁金、青皮以助解郁之功。五郁为病,先起于肝气郁结,在服汤药的同时,可以常服越鞠丸,以行气解郁。因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如嗳气频频,胸脘不畅,酌加旋复花、代赭石、陈皮以平肝降逆。兼有食滞腹胀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以消食化滞。若胸胁胀痛不移,或女子月事不行,脉弦涩者,此乃气滞血瘀之象,宜加当归、丹参、桃仁、红花之类以活血化瘀。

(2)        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气阴化火,火性上炎,循肝上行,则头痛,目赤,耳鸣。肝火犯胃,胃肠有热,故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有余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治之。前方疏肝解郁清热;后方泻肝和胃。如口苦、苔黄、大便秘结者,可加龙胆草、大黄以泻火通便。

(3)        气滞痰郁
【症状】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下,胸中窒闷,或兼胁痛,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亦称“梅核气”。气失舒展则胸中窒闷。胁为肝经之所过,经络郁滞,故胁痛。苔白腻,脉弦滑,为肝郁挟痰之征。
【治法】化痰利气解郁。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方中半夏、厚朴、茯苓降逆化痰;紫苏、生姜利气散结。酌加制香附、枳壳、佛手、旋复花、代赭石等以增强理气开郁,化痰降逆之效。如兼见呕恶,口苦,苔黄而腻,证属痰热,可用温胆汤加黄芩、贝母、栝蒌皮之类,以化痰清热,而利气机。

虚证

(1)        忧郁伤神
【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忧郁不解,心气耗伤,营血暗亏,不能奉养心神,故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等症。此即《金匮要略》所谓“脏燥”,多发于女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为气郁血虚之象。
【治法】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味。本方甘草缓急,养心润燥,取其益心气而安心神。可加柏子仁、枣仁、茯神、合欢花等以加强药力。

(2)        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证候分析】劳心思虑,心脾两虚,心失所养,故见心悸胆怯,少寐健忘等症。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脾不健运,饮食减少,气血来源不足,故见面色少华,头晕,神疲,舌质淡,脉细弱等症。
【治法】健脾养血,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本方是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味组成。四君子汤补气健脾,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脾胃强健,则气血自生,当归、黄芪补气生血;枣仁、远志、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使之补而不滞。并可酌加郁金、合欢花之类以开郁安神。但总以补气健脾为主,取其阳生而阴长,补气以生血,即能养心之意。

(3)        阴虚火旺
【症状】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证候分析】脏阴不足,营血暗耗,阴亏则虚阳上浮,故见眩晕易怒。阴血亏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虚热扰神,则心悸少寐而烦躁。肾阴不足,腰府失养则腰酸。阴虚火旺,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遗精。肝肾失养,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均为阴虚有火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本方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壮水制火;柴胡、山栀、丹皮以清泄肝火。或加入珍珠母、磁石、生铁落等,重镇安神。腰酸,遗精,乏力者,加龟板、知母、杜仲、牡蛎等以益肾固精。月经不调者,加香附、益母草以理气开郁调经。

结语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日久可以耗伤心气营血,以致心神不安,脏腑阴阳失调。
郁证可分虚实两大类,初起多实,无不以理气为主;久病多虚,则以养血滋阴,益气扶正为主。应注意理气药多为香燥之品,病久阴血暗耗,自当慎用。而香櫞、佛手等,其性和平,理气而不伤阴,无论新恙久病,均可选用。

    本证除上述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极为重要。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所说:“郁症全在病者能够移情易性”。所以医者应关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解除思想顾虑,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如配合气功,太极拳等治疗,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则郁结不解,徒持药石,其效不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