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丰至宣统时期的青花特点

 凝影叠姿 2013-12-20

 
 

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根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由咸丰时初步,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联系不可严密,因而出现的波澜釉桔皮釉表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常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表象。白釉不如嘉、道时皎白,而逐渐成为了白中微闪灰色彩。

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改动。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赤色彩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根本上变为全赤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色彩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化进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赤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赤色;嘉、道是赤色多于兰色;咸丰往后是根本上变为全赤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色彩组成的。

青花的色彩,只需12个层次,在同治晚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同治往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色彩淡浅。

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明显改动。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色彩由淡雅变为淡浅。

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稠密,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非常秀丽

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需民窑有,宫窑软彩没有见到。

水彩,是光绪晚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色彩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晚期,宣统瓷器上所运用的一种色彩。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短少规矩,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巧。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生动之感。

官窑文饰绝大大都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画画;民窑大都是适意画。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适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立刻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绘画体裁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征,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方法有些不一样。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规整,笔道也较细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规整,笔道渐宽起来了;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规整,不光笔道较宽,一同字体也变得迷糊了。

这时期的耳饰首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分外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斑纹装饰较为盛行。

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有白头、天女散花比较广泛。

由咸丰初步直到宣统,除小有些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大都器物都较从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详尽。这时期的器物外型和从前也有所不一样。归于瓶、尊等各品种型的铺排减少,而大都器物都是往常日子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