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县级市 廉江,雷州,高要,罗定,阳春,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3-12-20
廉江

廉江市即廉江(广东省湛江市辖县级市)。

廉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北部,与广西接壤,濒临北部湾,地域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1915年复称廉江县。1993年撤县设市,总人口160多万,在全国县级单位中排前10,市区非农业户籍人口约20万,市区常住人口三十几万,是湛江市辖人口、面积第二,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地区。
廉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盛产水果,号称百果之乡;是广东40个产粮大县中表现较突出的县级市;是粤西唯一一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工业类别齐全,尤以电饭煲产业表现突出,其电饭煲产量占全国3成以上,是中国电饭煲之乡。
经济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1.33亿元,同比增长13.6%;工业总产值232.2亿元,增长2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湛江的三分之一;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同比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3亿元,增长22.2%;外贸出口 2.4亿美元,增长50.5%;增长26.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7亿元,增长27.5%。工业立市战略快速推进。工业经济迅速扩大,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33.2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3.2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2.7%;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60.8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4.5%。工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9家,比2005年增加125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32家,比2005年增加24家。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加快,被授予“中国电饭锅之乡”荣誉称号,电饭锅产量约占全国30%,其它家电、家具、陶瓷和农海产品加工也呈现出集群发展模式,成为我市工业支柱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廉江经济开发区先后被省认定为小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广东省火炬计划智能化节能电饭煲特色产业基地,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湛江市首家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金山工业区完成总体规划和启动前期工作。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家企业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城市荣誉
中国红橙之乡(1995)、中国电饭煲之都(2006)、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百果之乡、广东省县域经济创新范例县市、中国现代生活电器创新制造基地、广东省旅游强市[4]
雷州市,建市前称海康县,是广东省辖县级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9°44′-110°23′,北纬20°26′-21°11′。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3度。雷州市东濒雷州湾、南隔琼州海峡与国际旅游岛海南相望、西濒北部湾、北接湛江。又是中国大陆通向祖国宝岛海南的必经之路。雷州市境内交通发达方便,有粤海铁路、国道207、湛徐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全市总人口170万(2010年),全市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辖街道办有(雷城、西湖、新城)等,18个乡镇,境内有11个国营农林盐场,雷州城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2万(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162万亩,海岸线长达406公里。
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湾的城镇群经济圈,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牧、副、渔生产,享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积淀厚重,是广东六大、粤西地区唯一且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雷州文化作为独特的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汉元鼎六年(前111)至1913年,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道、军、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城市名片
天南重地
雷王故里
岭南名郡
海北奇观
南珠之乡
文化之乡
粤西宝地 北有秦始皇兵马俑,南有雷州石狗群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园林城市
中国书法之乡
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
中国雕刻之乡
中国鱼米之乡
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
中国葛布生产基地
中国水果加工生产基地
中国著名水产加工生产基地
中国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
中国著名美食之乡
中国海洋大市
国家农业大市
南方水果之乡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2]
经济
[6]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8.8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25亿元,比增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33亿元,比增1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28亿元,比增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73亿元,比增32%。实现外贸出口4525.81万美元,比增16.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6.0︰15.0︰39.0。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63.22亿元,比增14.3%;完成工业增加值16.48亿元,比增14.5%。
高要市,建县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县东北有高峡山。位于广东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东经112°11′~112°50′、北纬22°47′~23°26′,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南与佛山市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连云浮、德庆,北接广宁、四会县。东与珠江三角洲腹地接壤,西与粤西相联,处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资源丰富的西江经济走廊结合部。市城区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肇庆市隔江相望,距广州90公里,香港138海里,西江黄金水道、三茂铁路、国道324线以及广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市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万多人。东西最宽67公里,南北最长74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约占30%,山地面积157.5万亩,约占60%,水系面积占10%。
全市每年为国家提供粮食商品量27.7万吨,蔬菜商品量约90万吨,是一个以粮食和蔬菜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是广东省粮、菜、鱼、果、林生产的重点市(县)之一
2011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67.36亿元,比增1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3亿元,比增26.1%;国税收入总量11亿元,地税收入总量10.3亿元,本级税收收入10.1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9.4%、9.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7.27亿元,比增34.9%;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72.8亿元,比增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亿元,比增20.1%;人均生产总值35052元,比增14%。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年新成效”:一是转型升级有新突破。落实“发展年”工作部署,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开展陶瓷企业升级改造,编制了《高要市五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启动金利五金国际商城建设,推动五金产业集群创新。
启动新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大唐国际、巴德富精细化工、禾惠电子等大项目相继落户,鸿图科技三期、天龙油墨二期、华锋电子铝箔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金鼎黄金公司等重点企业效益不断提升,“金鼎”商标成为我市首个国家驰名商标。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荣获“中国果菜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市”、“中国果菜安全生产示范市”、“广东省蔬菜生产先进市”称号。
肇庆市经济工作岗位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公布对8个县(市)区2007年度的主要经济指标、24个市重点经济建设项目和新引进超10亿元的新增重大项目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显示:高要市综合考核评分达215分,比考核满分100分超出115分,位居肇庆市8个县(市)区首位。[5]
肇庆市经济工作岗位责任考核内容分“主要经济指标”、“招商引资、外经工作”、“农村工作”三大类,具体指标包括实现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综合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市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等12项。高要市多项指标超出满分要求,其中财政综合增长率65.36%,当年新投产投资额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类生产项目42个,新引进投资12.5亿元的新天衣高分子等重大项目,成为该次考核的亮点。
罗定市,广东省辖的县级市[1],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罗定中部、东北部和南部为盆地,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2327.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19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123.24万。全市辖4街道17镇,市政府驻地罗城街道,。罗定是千年文化古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罗定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罗定是西南诸省区进入广东的门户之一,也是广东向中国大西南辐射的窗口。面向珠三角、沟通大西南”是广东大西关罗定一直坚持的战略发展方针。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罗定人民的艰苦奋斗之下,罗定的发展正蒸蒸日上。

2012经济

罗定市2012年1-4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74亿元,增长15.2%,增速创新高,在云浮市五个县(市区)中排第二位,是近年的最好名次。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呈现稳步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加快发展。1-12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58亿元,增长36.9%,增幅比1-11月大幅上升6.1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8亿元,增长40.1%,增幅比1-11月大幅上升6.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73591万千瓦时,增长32.22%,其中工业用电量37468万千瓦时,增长37.14%。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1-12月,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3亿元,增长33%,增幅比1-11月下跌8.2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的100.3%。其中城镇投资62.02亿元,增长87%,农村投资14.81亿元,下降40.1%。在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23亿元,增长2.9%。
阳春,广东省阳江市辖县级市,意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与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相邻,距阳江港口60公里。全市总面积4054.7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漠阳江北南纵贯全市,为狭长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2010年常住人口85万,辖15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在春城街道
阳春是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孔雀石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根雕雅石)之乡、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市。阳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百万人民正在全力打造一个文明富裕、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经济
笔者从阳春市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了解到,该市预计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8.3亿元、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亿元,分别增长12%和18%。
2012年,阳春市以产业调整为核心,重点扶持发展钢铁、水泥、机电等支柱产业,南药、蔬菜、蚕桑、花卉、苗木、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突出项目、招商、服务带动。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路条”,新钢铁环保技改搬迁项目铁路专线建成通车,创办2个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及总面积14850亩的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投资超200亿元的阳春影视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签署框架协议。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29个(超亿元项目4个),合同总投资219.5亿元,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园中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已引进展望实业等项目46个,投资总额45.8亿元。
2012年,阳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25元,分别增长12%和21%。 2011年核实后GDP是220.9亿,2012年GDP核实后是258.3亿,名义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0元,名义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9225元,增长21%

工业

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预计为261.1亿元,同比增长31.6%,完成年计划的111.1%。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实施“工业富市”战略初见成效。兴建了站港、黎湖工业园,培育发展了康润家具有限公司、一片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超亿元工业企业,扶持引导宏大、宏信、凌霄泵业等重点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成功地对丝厂、合水糖厂、电影公司、影剧院、市府招待所和医药、粮食系统等一批国有企业实施了产权改革。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建材、机电、钢铁、纺织、家具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特钢、医药、彩印、电子加工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已有1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8个商标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1个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是我市创工业名牌最多最好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