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逆圈”使转用3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2-20

怀素《自叙帖》中的“逆圈”使转用

 

 

3 追求单字体势的美观和变化而形成的“逆圈”用笔

体势是指单个字的体貌、姿态、神情、气质。是书法作品中一切艺术要素的核心,是实现书家创作意图的中心环节,因而,体势的塑造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艺术手段。在《自叙帖》中,书家以“逆圈”用笔塑造体势大致有三种方式:

其一,将原本相离或相接的笔画搭接方式变为相交的搭接方式而形成的“逆圈”用笔。在楷书中,“叙”字(图12)左边的“ ”与“ ”相离,由于快速书写的需要,往往将“ ”的起笔与“ ”的末笔相接;怀素改变点画的搭接方式,“ ”写完后向上出锋作游丝,然后翻笔向下作“逆圈”,使“叙”字增加了回环屈曲的使转,也使“ ”的位置左移,给右边的使转用笔留下充足的空间,不但造成完全不同以往的体势,还保持了整个字的重心平稳以及行气的贯通,“许”字(图13)与之情况相似。“迨”(图14)、“舍”(图15)、“所”(图16)等,从运笔路线上看也属于这一类型,“逆圈”用笔的趋势可以观察得见,不过幅度较小,没有形成空心的“逆圈”。仔细品味,这种更为含蓄、曲折的逆时针运转方法与直接行笔向下的笔画搭接方式具有截然不同的情趣。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转载]孙学峰:怀素《自叙帖》中的鈥溎嫒︹澥棺

 

其二,将原初顺时针方向的使转用笔改变为“逆圈”用笔。“口”、“日”、“曰”等作为部件进入其他字符时,在草书中常常以顺时针使转符号“ ”或“ ”代替,如“吴”字(图18)即是如此。但在《自叙帖》中,书家有时为了体势塑造的需要,在保持部件外形相似、能够辨识的情况下,大胆改变使转用笔的运行路线,使之成为“逆圈”使转用笔,如“昂”字(图17)和另外的两个“吴”字(图19、图20)等,不但保证了书写的流畅、连贯,增加了使转用笔的跌宕性,还形成独特的“逆圈”圈眼,耐人寻味,美观而又舒适、大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