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木清华来源

 兿海名洋 2013-12-21

游西池

编辑

谢混(公元378——412年),东晋人,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祖名士谢安,父谢琰,为东晋太傅谢安之孙,卫将军谢琰之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东晋隆安四年(400),袭望蔡公,任中书令,义熙二年(406),加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部,义熙四年(408),加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谢混有伟姿容,为皇帝悦,后与晋陵公主成婚,子谢涟,女谢文蝉、谢文丽,孙恩之乱,谢氏家族遭到严重打击,谢混的父亲及两个哥哥纷纷战死,谢混这一家只剩谢混。但因与刘毅关系密切,他于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刘裕所杀。

目录

1原诗

2作者

3并注

4赏析

原诗

游西池

东晋·谢叔源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回阡陵阙,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2作者

谢混,(公元378——412),东晋人,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祖名士谢安,父谢琰,为东晋太傅谢安之孙,卫将军谢琰之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东晋隆安四年(400),袭望蔡公,任中书令,义熙二年(406),加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部,义熙四年(408),加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谢混有伟姿容,为皇帝悦,后与晋陵公主成婚,子谢涟,女谢文蝉、谢文丽,孙恩之乱,谢氏家族遭到严重打击,谢混的父亲及两个哥哥纷纷战死,谢混这一家只剩谢混。但因与刘毅关系密切,他于晋安帝义熙八年(412)为刘裕所杀。

谢混善诗文,被时人誉为风华为江左第一(《南史· 谢晦传》),是中国山水诗文学的先驱人物之一。钟嵘《诗品》评谢混诗,谓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南齐书·文学传论》也说谢混情新。他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胡应麟认为可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清辉能娱人等名句媲美。 西晋末年兴起的玄言诗,复经东晋孙绰许询诸人相扇扬,其风愈盛。

  谢混

诗歌平典似《道德论》《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可见谢混的诗歌对东晋诗风的推移有一定影响。是他及当时少数几位文人的集中力量刻画山水景物的诗篇,才开始给玄言气氛笼罩着的士族诗坛带来了一点新鲜的空气,冲散了长期来讲玄理的文辞,使虚浮的玄音渐趋淡薄。至刘宋谢灵运继起,以清新的山水诗取代了枯燥的玄言诗,遂完成了诗风的变革。 

谢混文学成就主要在诗,今存诗4首,皆五言,谢混原有集5卷,已佚。今存诗3首,收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选》只录谢混游西池》一诗。按《文选》载有叔源《游西池》诗,本思与友朋相与为乐之作(李善注引沈约《宋书》语。,原作)。以《游西池》中的名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享誉古今,尤其是水木清华四字,因缘此得名的清华大学而驰名海外。诗中描写了夕阳残照时的西池,欢快活泼的禽鸟在鸣叫,山明水秀,浏亮光润,景色清丽。

【摘要】:《游西池》是东晋玄言诗人谢混存世不多的诗作之一。本诗通过写景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玄言义理,又侧重于对景物的精微摹状,既华绮又清新,采用的是五言语体。谢混在东晋诗坛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本诗也正显示了东晋玄言诗到山水诗过渡的特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3并注

臧荣绪晋书曰:谢混少有美誉,善属文,为尚书左仆射。以党刘毅诛。沈约宋书曰:混字叔源。西池,丹阳西池。混思与友朋相与为乐也。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声类曰:悟,心解也。毛诗曰:蟋蟀在堂岁聿云暮。今我不乐,日月其除。韩诗曰:伐木废,朋友之道缺。劳者歌其事。诗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为文。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陆云岁暮赋曰:年有来而弃予,时无算而非我。刘桢黎阳山赋曰:良游未厌,白日潜晖。楚辞曰:骥垂两耳,中坂蹉跎。

逍遥越城肆,原言屡经过。说文曰:越,度也。郑玄礼记注曰:肆,市中陈物处也。毛诗曰:原言思子。阮籍咏怀诗曰:赵、李相经过。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广雅曰:被,加也,言加大阜而通城阙也。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边让章华台赋曰:惠风春施。广雅曰:屯,聚也。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苍颉篇曰:湛,水不流也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毛诗曰:褰裳涉溱。郑玄曰:揭衣度溱水也。潘岳河阳诗曰:归雁映兰洔。沚与洔同。楚辞曰:步徙倚而遥思。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楚辞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曰:迟,晚也。愆,谓过期也。

无为牵所思,南荣诫其多。庄子,庚桑楚谓南荣趎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趎,处朱切。

4赏析

开头两句,借《诗经》的两首诗言志抒怀,无端而来,突兀而起,出手不凡。悟彼蟋蟀唱,指《唐风·蟋蟀》所写的人生道理,既要及时行乐,又要自警不要太过分,以免自取灭亡。信此劳者歌,指《小雅·伐木》所写的交友道理,劳者相与伐木丁丁,鸟儿相与嘤嘤求友,乌儿尚知求友,人不可无友。诗人撮取两诗大意,抒写结交良友,畅游山水的情志。可是,岁月倏忽,美景良游常因不得其时而错过,故而紧接出:“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它又包含着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的意思,表达出此次得与友朋游览西池的满足。于是五六两句直扣本题,转入出游西池的叙述:“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一写结伴出游,穿过街市,逍遥容与;一写殷望此路常经,良游永得,显露出出游西池的欢欣心情。

纡回的西池路上,有高陵城阙在望,高台之上则可远眺飞霞丽景,所以说:“回阡陵阙,高台眺飞霞。一路前行,风光满目,美不胜收。在大自然的感召下,诗人情动于中而辞见于外,将西池清美景色一一收揽笔底,连续写出四句:“惠风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和风吹拂,轻摇着苑囿中繁茂的草木,白云如絮,屯聚在层峦深处。一片清新,一片幽丽。游览中,不觉天色渐晚,在夕阳斜照之下,飞鸟归巢,鸣叫着欢聚枝头。此刻,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这四句写高低远近之景,动静相间,视听并用,清丽骚雅,格高调逸,充满良游乐趣。西池的美景使诗人流连忘返,虽已暮色黄昏,犹然赏爱不尽,滞而不去,故而说:“襄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上句写沿着生满香草的小洲,提起衣襟涉水游览的情趣,下句写手攀芳林枝条,细细把玩,留恋徘徊的情景。芳柯与兰沚,和上句水木湛清华相照应,但在视听之外又用了嗅觉,芳馨幽香,沁人肺腑,进一层丰富了西池的动人之处。

西池的景色,使人陶醉,而日暮昏黄之景又触发了诗人迟暮之感,因而取用屈原的象征手法,倾吐时不我待的情怀:“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日月不居,青春难驻,不知错过了多少良游机缘,而今垂垂老矣,面对暮年暮景,该当如何呢?在深刻的人生自我反思中,诗人终于从《庄子》寻到了答案,这就是:“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世俗之人,汲汲于功名利禄,撄于世网,自受其害,能从中醒悟,迷途知返者实在不多。可是,远在上古之世,老子的门徒庚桑楚已经教导他的学生南荣趎:“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后来,南荣趎又就教于老子。进一步领悟到守道抱一,忘我忘世,无欲无心的至道,因而自戒俗念之多,深得全年养生之术。所以这收尾两句,实际上是诗人自我诫勉之辞,目的仍在于澄心悟道,摒弃俗念,不为功名所累,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山水之乐。

谢混在山水文学史上是一个颇受重视的作家,这首诗又是他的代表作。《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檀道鸾《续晋阳秋》也说玄言诗至义熙中谢混始改。可见在改变玄言诗风,创作山水新诗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谢混无可怀疑地有荜路蓝缕之功,是他的族侄谢灵运的先驱者。从这首诗也可见出他在玄风弥漫诗坛的情况下,为开拓新路,变革诗风所作出的努力,颇能令人一新耳目。谢混的《游西池》,集中力量刻画山水景物的诗篇,才开始给玄言气氛笼罩着的士族诗坛带来了一点新鲜的空气,冲散了长期来讲玄理的文辞,使虚浮的玄音渐趋淡薄。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辞源》解释)指园林池沼景色清丽。 诗人谢叔源《游西池》中的水木湛清华等诗句,描摹了园林中花木池水的幽美。后经历代文人相沿使用,水木清华一词边成为清水秀木、悠闲自在、适于诗意栖居的等意义的代名词。

水木清华: 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