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谢混《游西池》赏析

 东方忆 2013-12-11

东晋谢混《游西池》赏析

谢燕颉

(一)

清华大学,其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四年制大学部,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才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曾一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为海淀名胜风景园林区。明代,为私家花园。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为诚亲王胤祉(允祉)赐园,本名熙春园。雍正八年(1730),该园收归内务府,其后又转赐庄亲王允禄,成为其别墅。乾隆三十二年(1767),允禄死后又收归内务府,并改建为御园。道光二年(1822),熙春园被划分为东、西两园,东为春泽园,西为涵德园,分别赐给悖亲王绵恺、瑞亲王绵忻。咸丰二年(1852),文宗皇帝奕詝在其将《朗润园》匾连同其诗赐给其兄弟恭亲王奕訢之后,也照样给他的另一兄弟敦郡王奕誴的涵德园题匾,赐名《清华园》。

清华园中有一处被誉为“园中之园”,是清华园中最著名的景点,堪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媲美。在工字厅北侧有一所古建筑,其主体景观是厅后的一泓荷塘,荷塘之畔垂杨掩映着这幢秀雅的建筑物,荷塘南侧厅后厦,正廊上悬挂“水木清华”匾额,为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御笔。史载康熙题匾竟出自东晋谢混《游西池》诗句“水木湛清华”。

(二)

谢混(?——412),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为东晋太傅谢安之孙,卫将军谢琰之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东晋隆安四年(400),袭望蔡公,任中书令,义熙二年(406),加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部,义熙四年(408),加侍中、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尚晋陵公主,子谢涟,女谢文嬋、谢文孋。

据《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载:“混,字叔源。少有美誉,善属文。初,孝武帝为晋陵公主求婿,谓王珣曰:‘主婿但如刘真长、王子敬便足。如王处仲、桓元子诚可,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珣对曰:‘谢混虽不及真长,不减子敬。’帝曰:‘如此便足。’未几,帝崩,袁山松欲以女妻之,珣曰:“卿莫近禁脔。”初,元帝始镇建业,公私窘罄,每得一豘,以为珍膳,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尝敢食,于时呼为‘禁脔’,故珣因以为戏。混竟尚主,袭父爵。桓玄尝欲以安宅为营,混曰:‘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之宅邪?’玄闻,惭而止。历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领选。以党刘毅诛,国除。及宋受禅,谢晦谓刘裕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裕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益寿,混小字也。”

谢混因“少有美誉”,又“善于属文”,且风流“不减子敬”,以至成就“莫近禁脔”成语,为晋陵公主为驸马。当桓玄欲以他父谢安留下的住宅为军营,他敢于公然抵制这位齐台皇帝。后因与刘毅关系密切,为刘裕所杀,其功勋爵位被剥除。当刘裕篡晋登坛受禅当皇帝时,他的亲信宰相、谢混的族侄谢晦说“恨不得这时由谢混奉献传国玉玺上的彩色丝带(多好)”,这位草莽天子也不得不叹息说“我非常遗憾,使后辈之人不能再亲睹其的风流!”

据《晋书》列传第五十三载:“(袁)湛字士深。少有操植,以冲粹自立,而无文华,故不为流俗所重。时谢混为仆射,范泰赠湛及混诗云:“亦有后出隽,离群颇骞翥。”湛恨而不答。”

袁湛“恨而不答”而谢混态度不明,说明谢混承认自己喜欢离群索居,他出类超群,骐骥海内,翱翔天际。

另据《南史》列传第十三载:“(王)智无子,故父僧朗以景文继智。幼为从叔球所知怜。美风姿,为一时推谢。袁粲见之叹曰:“景文非但风流可悦,乃哺歠亦复可观。”有一客少时及见谢混,答曰:‘景文方谢叔源,则为野父矣。’粲惆怅良久,曰:‘恨眼中不见此人。’”

当听到尚书令袁粲竟然称赞太常王景文“非但风流可爱,就是吃饭喝酒的样子也很好看”时,他的一位朋友却说:“拿王景文比谢混,则为一介野夫了。”弄得这位宰相惆怅不已,恨不得一睹其风采,只可惜未能如愿。

他的《游西池》诗一反玄言诗风尚,对东晋诗风的推移具有一定影响力。钟嵘《诗品》对他的诗的评价是:“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南齐书》说“谢混情新”。而《南史》则说他的诗文曾被时人誉为“风华为江左第一。”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则认为,他的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可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清辉能娱人”等名句媲美。

谢混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文学家、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评判西晋文学家陆机、潘岳时,即引用谢混之言:“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据《宋书》说:“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诗所言‘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者也。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尝因酣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瞻等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

谢混性格严肃高尚,不喜欢交朋接友,只与族侄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以言辞文辞欣赏聚会,在乌衣巷游玩,成就了另一个成语“乌衣之游”。

在这里他曾作诗积极评价了谢灵运的诗文,说颇有创意、又有通达风度,名家风格,如果能加以雕琢、渲染,分明就是篇篇美文琼诗,这为谢灵运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谢混是山水诗先驱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他首开玄言诗向山水诗转移的先河,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引路人、最可尊敬的族叔之一。帮《宋书》说谢混“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檀道鸾《续晋阳秋》也说,玄言诗“至义熙中谢混始改”。

(三)

谢混的《游西池》五言诗,可见诸南朝梁萧统《文选·招隐?游览?》卷第二十二《游西池五言?谢叔源》:

臧荣绪《晋书》曰:谢混少有美誉,善属文,为尚书左仆射。以党刘毅诛。沈约《宋书》曰:混,字叔源。西池,丹阳西池。混思与友朋相与为乐也。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声类》曰:悟,心解也。《毛诗》曰:蟋蟀在堂,岁聿云暮。今我不乐,日月其除。韩诗曰:伐木废,朋友之道缺。劳者歌其事。诗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为文。]

出身高贵士族的谢混,当然不会真的去关心蟋蟀唱什么,而是在潜心领悟《诗经·国风·唐风·蟋蟀》的诗意:“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要理解谢混诗句的意思,必须先弄清《诗经》这首诗的意思:蟋蟀在殿堂哀鸣,时间已到夜晚。现在我却不快乐,太阳已被月亮所取代。没有止境的空虚生活,所做的事只是守着这块方寸之地。爱好欢乐但不能荒废,贤良高士要时刻提醒自己。蟋蟀在殿堂哀鸣,时间已到夜晚。现在我却不快乐,太阳和月亮均已经消逝。没有止境的空虚生活,所做的事情应该是放眼外部世界。爱好欢乐而不能荒废,贤良高士要终生保持勤奋。蟋蟀在殿堂哀鸣,服役的车马也已经休息。现在我却不快乐,太阳和月亮均已隐没。没有止境的空虚生活,所做的事该去思考人生的忧患。爱好欢乐而不能荒唐,贤良高士要乐而有节。

谢混虽出身名门望族,也关心普通劳动者的呼声,故能体会“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深刻含意,因为这是《公羊传解诂》对《诗经》的准确评价,也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人生有五种需求,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论是饥饿者或劳作者都是从最低层次开始,逐步迈向较高层次。解决温饱属于最低层次,而劳动则贯穿整个层次。

富贵贫穷,人的价值取向不同。饥饿者在赞叹香甜的食物,劳动者在歌唱辛勤的工作。这个评价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诚然,饥饿可激发自身变革,劳动可带来快乐。

《诗经》在这里借蟋蟀的哀鸣,揭示了人类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过好每一天;要善于思考,从住所到外界,从现在到将来;绝不要荒废事业而虚度人生,要时刻警醒,勤奋不已,而且乐而有节。

至此,我们可以去理解谢混诗句大意:领悟那“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岁聿其逝”、“役车其休”哀鸣的紧迫感,信守这“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词的深意。

(四)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陆云《岁暮赋》曰:年有来而弃予,时无筭而非我。刘桢《黎阳山赋》曰:良游未厌,白日潜晖。《楚辞》曰:骥垂两耳,中阪蹉跎。]

“有来”典出《岁暮赋(并序)》(见《全晋文》卷一百):“悲人生之有终兮,何天造而罔极!仰悲谷之方中兮,顾悬车而日昃。百年迅于分嘘兮,千岁疾于一息。咏大椿之万祀兮,同蟪蛄于未识。岁难停而易逝兮,情艰多而泰寡。年有来而弃予兮,时无算而非我。祗生心于日顺兮,虽呼翕其难假。摄贰生于逆旅兮,欲掩留其焉可?”

“有来”一词,含意深奥,而《岁暮赋》相关段落的意思是:令人悲叹的是生命会有终结,为何上天之创之始却无穷无尽。仰望西南深谷大壑,那令人感怀伤心的悲谷,日值中天又回头看看,记时的悬车在告诉你太阳已经偏西。人生百年迅速地在吐气、呵气之间过去,世纪千年也稍瞬即逝于一呼一吸之间。咏叹那寿高一万六千岁为大年的古木大椿,你在享受这悠悠万年一次的祭祀,人类却如同夏季之末从早到晚地鸣声不止的蟪蛄,过着半截小年而不知春秋已经轮替。时光岁月难以停步而容易逝去,世情艰难良多而平安日子却少得可怜。年月有如常常的未来,却终将弃我而去,时光漫长而无法一一计算,这一切却不全然属于我。只有诞生本心的时候那日子才过得顺畅,虽然呼吸吐纳亦难以假借。索取重生将在人生途中的旅馆,打算勉强挽留是不是可行?

“良游”一词出自《黎阳山赋》(见《全后汉文》卷六十五):“自魏都而南迈,迄洪川以朅休。想王旅之旌旄,望南路之遐修。御轻驾而西徂,过旧坞之高区。尔乃逾峻岭,超连冈,一登九息,遂臻其阳。南荫黄河,左覆金城。青坛承祀,高碑颂灵。珍木骈罗,奋华扬荣。云兴风起,萧瑟清冷。延首南望,顾瞻旧乡。桑梓增敬,惨切怀伤。河源汨其东游,阳乌飘而南翔。睹众物之集华,退欣欣而乐康。良游未厌,白日潜晖。”

这段赋的意思是:从魏国京城许昌南行,至黄河而停步不前。欲见天子军队的军旗,却望见南边的道路是多么漫长。驾驶轻便的车马再往西行,越过高原上古老的小堡。跨过重重的崇山峻岭,超越连绵的重峦叠嶂。每攀登一步就要喘息九度,最终如愿而顺利到达黎阳山南麓。你的身影从南面遮蔽了黄河,又在左边覆盖着金城兰州。青坛山如同用来主持祭祀大典神坛,山上的高碑则是用以祝告天地神灵的巨碣。珍贵的树木生长有序,骈比罗列,展现出振臂的风采,飞扬起葳蕤之势。云腾天际而风拂高空,树木发出了凄厉的呼啸声。伸长头颈向南望去,回首看见可爱的故乡。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致以敬礼,离别之情凄切故而心怀忧伤。黄河从源头开始汩汩向东流去,太阳中的三足之鸟“阳乌”也飘飖地向南飞翔。当目睹万物荟萃精华之际,退步回返之时也感到欣然、快乐而健康。黄昏临近时畅游尚未疲惫,太阳还显耀着明亮的光辉。

在这里可知,刘桢能不畏艰难险阻,畅游巍峨的黎阳山,才写下这篇名赋,以名传千古。

“蹉跎”典出《楚辞·九怀·株昭》卷第十四(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悲哉于嗟兮,[愁思愤懣,长叹息也。]心内切磋。[意中激感,肠痛惻也。]款冬而生兮,物叩盛阴(一作凋彼叶柯)。[不滋育也。]瓦砾进宝兮,[佞偽愚戇侍帷幄也。]捐弃随和。[贞良君子,弃山泽也。]铅刀厉御兮,[顽嚚之徒,任政职也。]顿弃太阿。[明智忠贤,放斥逐也。]骥垂两耳兮,[雄俊佯愚,闭口目也。]中阪蹉跎。[众无知己,不尽力也。]蹇驴服驾兮,[驽钝之徒,为辅翼也。服,一作般。《释文》作舨。]无用日多。[童蒙并进,填满国也。]修洁处幽兮,[执履清白,居陋侧也。]贵宠沙劘。[权右大夫,佯不识也。]凤皇不翔兮,[贤智隐处,深藏匿也。]鶉鴳飞扬。[小人得志,作威福也。]乘虹骖蜺兮,[托驾神气而远征也。]载云变化。[陞高去俗,易形貌也。]鷦明(右加鸟)开路兮,[仁士智鸟,导在前也。一作焦明。]后属青蛇。[介虫之长,卫恶姦也。属,一作厉。]步骤桂林兮,[驰逐正道,德香芬也。]超驤卷阿。[腾越曲阜,过阨难也。]丘陵翔儛兮,[山丘踊跃而欢喜也。儛,一作舞。]谿谷悲歌。[川瀆作乐,进五音也。]神章灵篇兮,[河图(图原作曰,据翻宋本改。)、洛书,纬讖文也。纬,一作经。]赴曲相和。[宫商并会,应琴瑟也。]余私娱兹兮,[我诚乐此,发中心也。娱,一作乐。]孰哉复加。[天下欢悦,莫如今也。]还顾世俗兮,[回视楚国及眾民也。]坏败罔罗。[废弃仁义,修諂諛也。罔,一作网。]卷佩将逝兮,[袪衣束带,将横奔也。]涕流滂沲。[思君念国,泣霑衿也。流,一作泗。]”

《楚辞·九怀·株昭》是心地高洁而怀才不遇者痛苦心理的集中体现:悲天怆地的之事啊令我长叹不已,心中在反复地琢磨个中奥秘。秉承上天的旨意冬天已经降临,万物将告别的是盛气凌人的绿荫(凋残的本将是你们这些枝叶)。然而破瓦残砖却成为进贡的宝物,所捐献或抛弃的却是众人的顺心如意。用铅铸造的刀剑被认为锋利而可以御敌,而欧冶子、干将所铸的太阿宝剑却被视为钝物而被抛弃。好马已耷拉着两只耳朵,在半山腰上因为失足、弯背而虚度年华。跛蹇驽弱的毛驴好象服从驾驭,这些无用之辈于是日益增多。修养高尚纯洁者正在隐居处幽,显贵而受宠者已得到亲近抚爱。凤凰不再在长空展翅飞翔,让鶉鴳小鸟肆意飞扬跋扈。颠倒次序又色彩暗淡的邪霓,从两侧裹夹着天际长虹,如同三马并行的马车,摇晃在变幻莫测青云之上。神鸟鷦明为先驱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的是青蛇之类龟蛇杂交的介虫之长。奔驶信步在芬芳的桂树林中,向前腾跃在曲折的大山上。在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飞舞,在长溪深谷中咏叹悲歌。《河图》、《洛书》之类神章灵篇,本应合符曲调的节奏旋律,宫商角征羽才相与和谐。我尽情地自娱自乐于斯,谁知其中意味多么深长。回头看看人世间一切陈规陋习,腐朽没落如同架起的天罗地网。衣带上的装饰物因陈旧已经卷曲,这说明已经不能再获重用,想到这里不禁痛哭流涕如同那滂沱大雨。

至此,我们可以领略谢混诗句的大意:本以为天长地久,时光无限,岂料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千万不要在畅游未衰中虚度光阴。

这里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生如梦,人生苦短,人生若浮云,人生如白驹过隙,人生似匆匆过客。不论是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还是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他们对人生的感叹,盖莫如此。

一个在《将进酒》时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另一个在《曲江》地方想:“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游山玩水,陶情冶性,一路风光览不尽,满园春色关不住。该记住!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良游莫丧志,玩物不蹉跎。

(五)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说文》曰:越,度也。郑玄《礼记》注曰:肆,市中陈物处也。《毛诗》曰:愿言思子。阮籍《咏怀》诗曰:赵、李相经过。]

“愿言思子”见《毛诗》,即《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关于“二子“,据《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毛传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

卫宣公,姬姓,卫氏,名晋,卫国国君,公元前718年—前700年在位。初宠幸夫人夷姜,立其子公子伋为太子,让右公子作太子师傅。右公子为太子迎娶齐国女子,宣公因贪恋其美色自己娶了她,给太子另娶。齐女为宣公生二子寿、朔,令左公子为其师傅。夷姜死后,宣公正夫人宣姜与公子朔对太子伋共进谗言恶语。宣公听信后以使齐之名让伋离开都城,然后在半路重金买通盗贼暗杀伋,被公子寿事先发觉并告诉伋。但是伋却执意杀身成仁,情急无奈之下,寿就以送别为名设酒席将伋灌醉,自己冒充伋使齐,结果在半路被盗贼暗杀。酒醒后伋也被盗贼杀害。宣公立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宣公过世,朔即位。

从上可知,《二子乘舟》诗中所“思”的“二子”是公子伋和公子寿,而谁是“思”者呢?有二种说法。一是毛亨叔侄所说的卫国“国人”,一是刘向所说的公子伋的“傅母”,即右公子和夷姜。

原诗的意思是:二个儿子先后乘船,不由想起波涛翻滚的情景。虽口中念念不绝,但愿所思念二个儿子平安,但心中总是感到惴惴不安。二个儿子先后乘船,不由想起在波涛翻滚中远去。口中念念不绝,但愿所思念二个儿子平安,希望他们没有机会来给予加害。

“经过”典出《咏怀》(八十二首)其五:“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而太行,则可见诸《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意思是说一匹好马的年龄大了,载着盐车上太行山,马蹄僵直膝盖弯过头,尾巴僵硬皮肤溃烂,大汗淋漓,虚汗交流。半山坡停下来,拉车也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下车攀附着它的背脊而哭泣,并解下自己身上的萱麻衣服盖在它身上。好马这时俯在地上喷气,仰起头来嘶鸣,鸣声直达天庭,如同金属和石头相碰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它已知道伯乐是知己啊。

回过头来看《咏怀》,诗的意思是:回首一生中的少年时代,那时是多么轻靡,浅薄,喜欢整天鼓瑟奏琴而引吭高歌。向西旅游到秦朝京城咸阳,竟敢从赵高、李斯两丞相那里大摇大摆地经过。欢娱快乐达到极点而尚未终止,而大好时光却忽然被虚度。策马奔驰重新返回,也只能回首远望这河内、河东、河南这三河地区。如果百镒黄金已经用尽,今后的日用开支将会常常感到艰苦良多。皆时象老马一样北行而临近太行大道,如果迷失道路又将怎么办?

谢混诗意是,逍遥自自由在地穿越繁华城市的街道巷陌,口中念念不绝,但愿屡次都能安然无事地平安经过。

逍遥城肆,是谓朝市之隐。当时士族认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隐居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生活在六朝那样非常黑暗的年代,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孔子和孟子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修身齐家,得过且过,怡然自乐,怡然自得,青春永驻,生命不息。

(六)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广雅》曰:被,加也,言加大阜而通城阙也。]

迂回曲折的道路两旁,覆盖着连绵不绝的峰峦丘陵,巍峨的高台在仰首远望飞驰的彩霞。

《游西池》从这里开始展现了山水园林诗风貌,峰回路转,日月轮回。山外有山,楼上有楼。虽然台高半空中,但是霞飞巅顶上。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边让《章华台赋》曰:惠风春施。《广雅》曰:屯,聚也。]

《章华台赋(并序)》:“惠风春施,神武雷断,华夏肃清,五服攸乱。”

《章华台赋》因楚灵王“作章华之台,筑乾溪之室,穷木土之技,单珍府之实,举国营之,数年乃成。设长夜之淫宴,作北里之新声。”“乃作斯赋以讽之。”

这是原赋开篇前言关于天下形势的四句,意思是:和风在春天里普施恩惠于人间,以吉凶祸福而不用刑杀威服天下的是圣明神武,晴天一声霹雳由上天决断一切。中原华夏虽然已经基本靖平,但是王畿之外的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服却仍然在蠢蠢作乱。

谢混诗意是,无私奉献的春风回荡在繁荣茂盛的皇家园囿,轻柔洁白的云层屯积在层峦叠嶂之中。

所描写的也是一派安谧和平景象,清新足以涤人心肺,亮丽无不明人耳目。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苍颉篇》曰:湛,水不流也。]

谢混诗句的意思是,当夕阳斜照的时候,欢鸣的飞鸟聚集在一起,深邃清澈的池水,葳蕤的花木倒影其中,显得格外的清幽秀丽,且富有光彩。

触景生情,怎不令人心旌荡漾。不知不觉之中,日影西垂,禽鸟归巢,欢聚枝头,唱响的是那永远不息的生命之歌。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树荫与倒影重叠交织,池水清沏而树木华茂,丹阳西池的傍晚是多么迷人。

(七)

褰裳顺兰沚,徒倚引芳柯。[《毛诗》曰:褰裳涉溱。郑玄曰:揭衣度溱水也。潘岳《河阳诗》曰:归雁映兰洔。沚与洔同。《楚辞》曰:步徒倚而遥思。]

“褰裳涉溱”典出《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这是一首爱情诗,意思是:如果你在仰慕面思念我,请揭起衣裳步行渡过溱水河。如果你不思念我,岂能心中没有别的一个人?狂妄之徒太狂妄,且!如果你在仰慕思念我,请揭起衣裳渡过洧水河。如果你不思念我,岂能心中没有别的一个男士?狂妄之徒太狂妄,且!

“归雁映兰洔”出自《河阳县作诗》:“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归雁映兰洔,游鱼动圆波。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河阳诗》意思是:河面上的淑气往上冒而升腾到高高的山岭,河面下的湍流急水冲激着山崖岩石。回归的大雁投影在长满碧草的小陆洲上,自由自在游荡的鱼儿不时泛起道道涟漪。嘶鸣的蝉儿在加剧悲秋的主旋律,应时绽开的各色菊花却显耀出秋花的光采。

“徒倚”出处在《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徒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远游》道出的一个被放逐者内心世界的自白:想想天地之大无穷无尽,哀叹人生拼搏长年不息。过去的已望尘莫及,后来的将无从知晓。步履艰难而徘徊却在作遥远久远的思索,惆怅悲情亦能伶俐地慰藉心怀。意志消沉反复无常而内心动荡不安,然而心绪哀痛只能徒增悲伤。

谢混诗句说的是,揭起衣裳顺流来到长满兰草的水中小陆洲,徘徊不前时有指引前进的树木及其芳香。

可以想象,江河中的陆洲,海洋上的岛屿,不正是航行的中转地,生命的中继站?雁落水渚,鱼隐涟漪。涉水淌过爱河,牵树寻觅香玉。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楚辞》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曰:迟,晚也。愆,谓过期也。]

“惟草木之零落”出自《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楚辞》的意思是:日新月异,时光不长留,春去秋来,时序在更替。只见草木已经凋零脱落,恐怕美人也将要步入晚年。

谢混诗句的意思是:美人耽误了青春年华,晚年独居将如何了得?

至此不由使人想起乾隆游江南时一首题扇诗:“体态生成月半钩,清风流畅快心愁。时逢炎热多相爱,秋至寒来却不留。质似红颜羞薄命,花残纸烂悔难谋。趁早脱身休落后,免教白骨望谁收。”

是啊,人人都应勇敢地追求幸福,千万别放过大好时光,而错过良辰美景。少年有望,可憧憬未来;老年无奈,仅回忆过去。

无为牵所思,南荣诫其多。[《庄子》,庚桑楚谓南荣趎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趎,处朱切。]

无为,即 “无为而无不为”,为老子哲学的深度悖论,不妄为则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则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还说过“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则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无为”也并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庚桑楚,楚国人,老子的弟子,著有《洞灵真经》,即《庚桑子》,或称《亢仓子》、《亢桑子》,见《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者,老子弟子,北居畏累之山。”

南荣趎,灌县人(今四川都江郾),春秋末期著名贤士。

“庚桑楚谓南荣趎曰”,典出《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子曰:‘……。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举贤则民相轧,任和则民相盗。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吾语女,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南荣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

庚桑楚对众弟子说:“挑选好头发去梳理,数清楚米粒来做饭,这种让人窃窃私语者将怎能足以济助世人啊!举荐贤良之人则黎民会相互倾轧,任用和蔼之人则黎民会相互盗窃。这些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造福黎民百姓的。黎民对于利益的追求向来十分殷勤的,以至儿子中有杀父亲的,臣子中有杀国君的,大白天为强盗进行抢劫,日当中午也敢在人家墙上打洞去偷窃。我对你等说,天下大乱的本源,必定产生于尧、舜期间,而其流毒将会贻祸千年。千年之后,其结果必定是有人与人同类相食的现象发生!”南荣趎连忙正襟端坐说:“象我们这样的一些人那时年龄已经长大了,将非常讨厌以此为生计也讨厌这类议论说法?”庚桑楚说:“保全你的身体,关爱你的生命,不要使你从此产生无休无止的焦虑。如此过了三年,则可以听听这类谈论了。”

接着他们谈了不少相关的问题,但是南荣趎就是不明白其中的深广道理,无奈之下庚桑楚就叫他去找自己的老师老聃。经过七天七夜的行程,南荣趎到了老子那里,经过老子的反复耐心的教导,又经过他自己十个昼夜的苦苦思索,南荣趎才终于有了很大的收获。

谢混诗句的意思是:无为无不为也将牵动诸多所思所想,真羡慕南荣趎能得到的教导何其多多。

《庄子》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既然追求无为作为也会为众念所牵,那么就不要多愁善感,更不要心多过虑。如思虑太过,只能徒增烦恼而已。如果希望能象南荣趎一样得到这多的教导,只有虚心学习,向人请教,最终定能明白世界上的诸多复杂道理。

文选考异:注‘沈约《宋书》曰:混,字叔源’: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上‘臧荣绪晋书曰谢混’下有‘字叔源’三字。案:此各本并五臣於善而失其旧,无可订正也。注:“混思与友朋相与为乐也”:案:此十字系五臣语也。袁、茶陵二本合并六家,往往有之,前后例可推。此本既单行,善注不应窜入,乃尤延之仍旧误而未知校正者。

五臣,这里指的是南朝宋文帝五臣谢弘微、王华 、王曇首 、殷景仁、刘湛。

(八)

领悟那蟋蟀夜深人静之际“今我不乐”悲鸣的深意,信守这辛勤劳作者热爱自己事业欢歌的真谛。新年频频来临却终将弃我而去,畅游犹未足已在不知不觉蹉跎岁月而虚度光阴。逍遥自在而又心神不宁地徜徉于城市的街道巷陌,口中念念不绝地说但愿能屡屡平安经过。弯弯曲曲的道路两旁覆盖着延绵的山岭、丘陵和城阙,巍峨的高台在遥望天空上飞驰的云霞。施惠于万物的春风正回荡在繁荣茂盛的皇家苑林,洁白无瑕的云团堆积在重峦叠嶂深壑大谷之中。当夕阳斜照的时候欢鸣的飞鸟云集一起,深邃清澈波澜不惊的池水因葳蕤花木倒影其中而显得格外的清幽、秀丽而富有光彩。揭起衣裳顺流来到那长满兰草的水中小陆洲,徒步行走凭藉的是这茂盛树木及其浓郁芳香。美人啊你可别耽误了这宝贵的青春年华,一想起那晚年的独居这将如何了得?“无为而无不为”牵动着一系列哲学思想,关于社会人生的哲理南荣趎在他老师的老师那里,所受到的教导是何其许多。

《游西池》全诗文辞美不胜收,特别是集中刻画的园林山水景色的中间一段,给玄言诗打开了一扇天窗,为沉闷的诗坛带来了一缕清新鲜的空气,以冲散长期以来笼罩世间的谈玄论怪浓香郁烟。

该诗作的引经注典,亦耐人寻味。从而使虚浮而浓烈的玄学气氛日趋平淡,并引导人们回到现实中来。从此使人们的注意力开始改变,并导致脱胎换骨,令人耳目一新。故《南齐书》说“谢混情新”。当时在玄风弥漫整个诗坛的情况下,谢混能开拓新路,变革诗风,功不可没。

钟嵘《诗品》说他的诗“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而《南史》说,谢混善诗文,被时人誉为“风华为江左第一”。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则认为,他的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可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清辉能娱人”等名句媲美。

从水木湛清华到水木清华,从清华园、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寻根溯源,竟起于东晋陈郡阳夏谢混。此行经过一个世纪又六个年代,可谓岁月漫长,历史悠久。水太清岂无鱼,看鲲鹏势跃龙门;木甚华敢无实?品蓏果芳腾环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