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中医妇科学

 学中医书馆 2013-12-21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组成 人参适量,熟地3-5钱(9-15g),山药(炒)2钱(6g),山茱萸1钱半(4.5g),远志7分(炒)(2g),炙甘草1-2钱(3-6g),五味子14粒,菟丝子(炒香)2-3钱(6-9g)。

2. 血热型

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组成】大生地30克(酒炒) 元参30克 白芍药15克(酒炒) 麦冬肉15克 地骨皮9克 阿胶9克

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组成】丹皮9克 地骨皮15克 白芍9克(酒炒) 大熟地9克(九蒸) 青蒿6克 白茯苓3克 黄柏1.5克(盐水浸炒)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方药为: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人参20克、山药15克、杜仲15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枸杞15克、山茱萸12克、炙甘草12克。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方用白芍一钱五分,人参、白术、陈皮、炙芪、茯苓、当归、桂心、炙草各一钱,熟地七分半,远志五分,五味子十四粒,姜枣水煎。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组成】当归6~15克 熟地9~ZI克 枸杞6克 炙甘草3~6克 杜仲6克 牛膝4.5克 肉桂3~6克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 三两[45g]、当归二两[30g]、芍药二两[30g]、川芎二两[30g]、人参二两[30g]、桂枝二两[30g] 、阿胶 二两[30g] 、牡丹皮 二两,去心 [30g] 、生姜 二两[30g] 、甘草 二两[30g] 、半夏 半升[100毫升] 、麦冬 去心,一升[200毫升]。

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组成】乌药7.5克 香附6克 当归3克 木香甘草(炙)各1.5克

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组成】二陈汤加川芎、当归(二陈汤,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4.5g)、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组成 人参适量,熟地3-5钱(9-15g),山药(炒)2钱(6g),山茱萸1钱半(4.5g),远志7分(炒)(2g),炙甘草1-2钱(3-6g),五味子14粒,菟丝子(炒香)2-3钱(6-9g)。

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组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组成】柴胡(15克)、 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组成白术(六钱,炒) 生黄耆(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 大生地(六钱) 生杭芍(三钱) 海螵蛸(四钱,捣细) 茜草(三钱)川续断(四钱)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组成】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 白芍10克、 川芎8克、 桃仁9克、红花6克。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处方】 当归6~9克 熟地9~15克 山药6克 杜仲6克 牛膝4.5克 山茱萸3克 炙甘草2.4克

下焦虚寒,加肉桂3~6克,甚者加附子;带下、淋浊,去牛膝,加金樱子6克,或加破故纸3克;气虚,加人参3~6克、枸杞6~9克。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组成】马鞭草荆芥穗各120克丹皮30克赤芍药枳壳(去瓤,面炒)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苗,炒)川芎各60克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组方是 吴茱萸 三两[9g] 当归 二两[6g] 芍药 二两[6g] 川芎 二两[6g] 人参 二两[6g] 桂枝 二两[6g] 阿胶 二两[6g] 牡丹皮 二两,去心 [6g] 生姜 二两[6g] 甘草 二两[6g] 半夏 半升[6g] 麦冬 去心,一升[9g]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组成】当归尾9~15克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各6克 乌药3~6克 青皮4.5克 木香2.1克 泽泻4.5克

兼寒滞者,加肉桂3克,或吴茱萸1.5克;火盛内热,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3~6克;微热血虚者,加芍药6克;血虚涩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30粒(去皮尖),或加苏木、玄胡索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3~9克,或加芒消、蓬术亦可。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组成】人参(10-20克) 炙黄芪(10-20克) 炙甘草(3-6克) 升麻(4克) 白术(3-6克)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组成】生石膏30g,黄精30g,黄芪30g,人参叶10克,知母10克,生地10g,熟地15g,元参10g,枸杞子10g,山药10g。

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棕橌炭15克,蒲黄炭15克,归身12克,炒白勺15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秦艽15克,泽兰15克,杜仲15克。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组成】生地黄 芍药 麦门冬 丹参各6克 熟地9克 牛膝5克 甘草3克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组成】白芍30克(醋炒) 当归30克(酒洗) 生地15克(酒炒) 阿胶9克(白面炒) 粉丹皮9克 黄柏6克 牛膝6克 香附3克(酒炒) 红枣10个 小黑豆30克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组成】生地1两(酒炒),大黄3钱,赤芍3钱,丹皮1钱,当归尾5钱,枳壳5钱(炒),龟版3钱(醋炙),桃仁10粒(泡、炒、研)。

八、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组成】山药15克(炒) 阿胶9克(白面炒) 当归9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 山萸肉9克(蒸熟) 巴戟3克(盐水浸) 甘草3克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配方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克 枳壳4.5克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 三两[45g]、当归二两[30g]、芍药二两[30g]、川芎二两[30g]、人参二两[30g]、桂枝二两[30g] 、阿胶 二两[30g] 、牡丹皮 二两,去心 [30g] 、生姜 二两[30g] 、甘草 二两[30g] 、半夏 半升[100毫升] 、麦冬 去心,一升[200毫升]。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生地黄15克、黄连6克、香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莪术12克、延胡索12克、牡丹皮9克、泽泻12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熟地黄240g 枸杞子 120g 山茱萸 120g 菟丝子 120g 茯苓 120g 当归 120g 山药 (炒) 120g 杜仲 (盐炒) 120g

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组成】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组成】生地黄 芍药 麦门冬 丹参各6克 熟地9克 牛膝5克 甘草3克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组成苍术2两,香附2两,枳壳2两,陈皮1两5钱,茯苓1两5钱,胆星1两,甘草1两。

佛手散,组成;当归2钱,川芎4钱,益母草5钱。

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组成】;生地30克熟地20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山药20克续断15克甘草10克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组成】生石膏30克 地骨皮12克 浮小麦30克 糯稻根30克 知母1.0克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胶(炒珠)120克、制菟丝子120克、杜仲(姜汁炒)各120克,山茱萸(微炒)90克、当归(便溏勿用)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

【组成】 大怀熟地(240克)山药(炒,120克)枸杞(120克)山茱萸(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菟丝子(制,120克)

二至丸

【处方】女贞子(蒸)500g 墨旱莲500g【制法】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组成】 大熟地1两(9蒸),白术1两(土炒焦),黄耆3钱(生用),当归5钱(酒洗),黑姜2钱,人参3钱。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

失笑散,【处方】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去皮)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 白茯苓 人参(去芦) 甘草(炒) 白术 山药各1千克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

【组成】人参15克 白茯芩9克 白术30克(土炒) 巴戟天15克(盐水浸) 薏苡仁g克(炒)

四神丸

【组成】补骨脂(六两酒炒) 吴茱萸(三两,盐炒) 五味子(四两,炒) 肉豆蔻(四两,面裹煨)

花椒(一两微焙) 生硫黄(六钱) 大枣(八十一枚) 生姜(六两,切片)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组成:生地、当归、丹皮、黄芩各lOg,白芍、川牛膝、鸡血藤、威灵仙各15g,玄参17g,栀子、甘草各6g。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组成】当归15克(酒洗)大熟地15克(九蒸)白芍6克(酒炒)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胶(炒珠)120克、制菟丝子120克、杜仲(姜汁炒)各120克,山茱萸(微炒)90克、当归(便溏勿用)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组方为:白术30克 山药30克 人参6克 白芍15克 车前子9克 苍术9克 甘草3克 陈皮2克 黑芥穗2克 柴胡2克。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组成】黄连30克(去须,微炒)当归22.5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黄柏12克,苍术12克,白头翁30克,木槿花15克,生苡仁15克,土茯苓15克,柴胡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前仁10克,蒲公英15克。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金银花15克、野菊花12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5克、紫花天葵6克。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处方;知母40g 熟地黄160g 黄柏40g 山茱萸80g 山药80g 牡丹皮60g 茯苓60g 泽泻60g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处方】 人参3克 白术6克 茯苓6克 甘草2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砂仁2.5克 木香2克

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组成】;陈皮25g,法半夏20g,竹茹、枳实各15g,炙甘草6g,茯苓30g,远志、菖蒲各15g。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

【处方】 生芦根(切)20克 青竹茹20克 粟米6克 生姜6克

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组成】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人参,白术,熟地,阿胶,白芍,炙甘草,砂仁,艾叶炭.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

黄连4克,黄芩9克,阿胶9克(烊冲),生白芍12克,生龙齿15克,竹茹6克,半夏9克,陈皮6克,丹参10克,合欢花9克,生地12克,炒枣仁12克,夜交藤9克,麦冬9克,百合12克,茯神9克,鸡子黄2枚。

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组成】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组成】人参(10-20克) 炙黄芪(10-20克) 炙甘草(3-6克) 升麻(4克) 白术(3-6克)

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组成】苎根2两,干地黄2两,当归1两,芍药1两,阿胶(炙)1两,甘草(炙)1两

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组成】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组成 熟地5钱,生地5钱,川芎5钱,人参5钱,金银花1两,当归3钱,黄耆3钱。

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

组成;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各等分。上五味,研为细末,炼蜜和丸,

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组成】菟丝子250g,川续断90g,白术90g,鹿角霜90g,巴戟天90g,枸杞子90g,熟地150g,砂仁150g,党参120g,阿胶120g,杜仲120g,当归头60g,大枣50个。

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

【处方】 人参 黄耆各3克 白术 炙甘草各1.5克 当归3克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各2.4克 续断3克 糯米10克 黄芩3克 砂仁1.5克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炙甘草(1000克)、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组成为:茯苓 三钱9g 芍药 三钱9g 白术 二钱6g 生姜 三钱9g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组成;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 甘草 乌药,制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

六、子淋

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处方】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去皮),丹皮9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汤

【组成】鲜生地18克 辰茯神6克 细木通1.5克 原麦冬3克(辰砂染)粉丹皮6克 益元散9克(包煎) 淡竹叶4.5克 莲子心30支(冲) 辰砂染灯心20支 莹白童便150毫升(冲)。

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组成】 当归15克,黑桅子10克,赤茯苓15克,白芍15克,甘草梢10克,车前子(包)10克,生地15克,泽泻15克,滑石(包)10克,木香6克,黄芩10克。

七、难产

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组成;益母草 1 0 g 、 黄芪 3 0 g 、 太子参 1 5 g 、 郁金 9 g 、 川芎 6 g 、 当归 9 g 、 酸枣仁 1 5 g 、 红糖 3 0 g煎 3次,

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

【组成】当归 川芎 大腹皮(洗) 枳壳(麸炒) 白芷各等分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

组成;泽兰叶、人参、川芎、荆芥穗、甘草五种药物组成,温酒调服

独参汤, 主料: 人参3克。辅料: 红糖30克。做法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毫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组成】白牵牛30克(半生半熟) 黑牵牛30克(半生半熟) 川大黄 槟榔各30克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组成】当归30克(酒洗) 熟地30克(九蒸) 人参9克 麦冬9克(去心) 阿胶9克(蛤粉炒) 山药9克(炒) 续断6克 甘草3克,肉桂0.6克(去粗,研)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组成〗 全当归八钱[各24g],川芎三钱[9g],桃仁去皮尖十四枚[各6g],干姜炮黑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

三、恶露不绝

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组成】1.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

【组成】2.熟地3钱至1两,生地2-3钱,麦冬2-3钱,天冬2钱,牛膝(酒蒸)2-3钱,茯苓2钱,山药(蒸)2-3钱,玉竹4-5钱,鳖甲4-5钱,龟甲4-5钱(加圆肉10枚)。

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

〖组成〗 全当归八钱[各24g],川芎三钱[9g],桃仁去皮尖十四枚[各6g],干姜炮黑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

四、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组成】连翘2钱,葛根2钱,柴胡3钱,当归2钱,生地5钱,赤芍3钱,桃仁8钱(研),红花5钱,枳壳1钱,甘草2钱。

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组成】荆芥6g,防风3g,酒生地15g,当归12g,酒白芍9g,川芎3g。

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五、产后身痛

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三两[9g]  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生姜六两[18g]  大枣十二枚[12枚](一方有人参)。

2)血瘀:养血活络、化瘀止痛-生化汤

〖组成〗 全当归八钱[各24g],川芎三钱[9g],桃仁去皮尖十四枚[各6g],干姜炮黑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组成: 独活三钱(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肉桂心 防风川芎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钱(各6g)

妇科杂病

一、徵瘕

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

【组成】三棱180克(醋炒) 青皮 陈皮 莪术(炮,或醋炒) 枳壳(炒) 枳实(炒) 萝卜子(炒) 香附子各90克(炒) 黄连 神曲(炒) 麦芽(炒) 鳖甲(醋炙) 干漆(炒烟尽) 桃仁(炒) 硇砂 砂仁 归梢 木香 甘草(炙)各30克 槟榔180克 山楂120克

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各等分。上五味,研为细末,炼蜜和丸

大黄庶虫丸

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散聚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槟榔 当归各22克 陈皮 杏仁(麸炒,去皮、尖) 桂心各60克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 枳壳(麸炒,去瓤) 厚朴(姜汁制) 吴茱萸(汤洗)各30克

4)毒热:解毒除湿、破瘀消徵-银花蕺菜饮

主料:金银花30克,薄荷10克,芦根60克

调料:白砂糖30克, 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适量白糖

二、不孕症

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归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人参12g,炒杜仲15g,炒白术15g,菟丝子12g,炒山药15g, 肉桂15g,补骨脂9g,熟地黄15g,炙甘草6g,香附6g。 喝7剂。早晚服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大熟地30克(九蒸)、当归15克(酒洗)、白芍15克(酒炒)、山萸肉15克(蒸熟)。

2)肺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百灵调肝汤、开郁种玉汤

组成白芍(酒炒)30克、香附(酒炒)9克、当归(酒洗)15克、白术(土炒)15克、丹皮(酒洗)9克、茯苓(去皮)9克、花粉6克。

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

组成芎藭、 白术、 半夏曲、 香附各30克, 茯苓、 神曲各15克, 橘红、 甘草各3克。

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组成: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三、阴痒

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6克) 黄芩炒(9克) 山栀子酒炒(9克) 泽泻(12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当归酒炒(3克) 生地黄酒炒(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

处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各30克,牡丹皮、泽泻、通草、黄柏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2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