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路钻第一路之夺中门
六路钻是回族七式门的一套打法习练的基本功,是七式门必练的功法之一。开封早就有“学会六路钻(转),天下打一半”的说法。并不是说学了它就能够打遍天下,而是说只有学会了,再且练出了功夫,并且熟练地掌握和深知它的用法以后,才能招招制敌,克敌制胜。 六路钻(转)的内容相当丰富,它包括直、劈、架、砸的连续组合拳法,劈、砍、撩、打的组合掌法,拧、搅、顶、掏的肘法,坡、踢的腿法,闪、跟、拧、管、翻、转的各种步法和身法。可谓是一套打法多样、步法灵活、招式狠毒、进中有退、退中有进的好功法。 民国时期,擂台比赛中,老前辈们凭这种功法,为回族七式门争得了不少的荣誉。六路钻和七式一样被开封回族称为较为保守的“教门拳”。 本人所习六路钻的名称是: 一路,夺中门(中门);二路,边门转(边门);三路,撑劈钻(中门);四路,顺拽踢(边门);五路,外撇柴(边中);六路,翻身肘(边门)。 第一势 左汤瓶势 【盘法】 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使)。口诵台斯迷,有以一念代万念,认主独主一之意。 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捧到胸前,掌心向上,十指平心,肘心向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图1)。 承上势。左脚向前进半步,同时以身向左外磙、拧、转,带动左手从胸向外划拦转到左膝上方,五指向下,掌心向后,拇指内扣掌心,指尖向上,肘心向上坠肘。随右脚跟进半步成半马步,同时右手从胸向后画圆到右腰处,肩内扣,五指向下掌心向内,拇指内扣掌心,侧身而立,受敌面小,而且做成三尖照、六合合。左肩领前,左脚在前,脚尖内扣,前膝内裹,胯同时裹劲;后脚内扣,膝、胯裹劲,与前膝胯的内裹劲形成圆裆的抱劲。目前视,头顶项竖,舌抵上腭,下颌内收,牙齿扣住,两肩松开向下沉,两膀扣劲,含胸拔背,腰下塌,谷道上提,心宁气沉,浑身泰然(图2)。 此势前手为汤瓶壶嘴,后手为汤瓶壶把,头为汤瓶壶盖,身为汤瓶壶身。汤瓶七势拳是以此势为代表的,起势收势皆以此势,故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 上为定势盘法。定势盘熟后,再盘动势。收势用“接嘟哇”,以后不再重复。 【功用】 双手在面前“接嘟哇”时,如有人用拳击我前胸,我用双掌一翻击敌前胸。敌如后退,我可进步用左掌一翻撩击敌裆(图3、4)。 如有人用右拳击我前胸,我用左掌一翻化敌击,遂进步用右掌劈敌颈。敌如后退,我可进步用左掌掤击敌前裆。 第二势 右手劈 【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上左脚半步,随上右脚过左脚一大步,同时左手后拽,右手从后向前大方劈出,步成半马步。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5)。 【功用】 如有人用右拳击我前胸,进左脚踩敌中门。我用左掌一翻化敌击,遂进步用右掌劈敌颈(图6)。 第三势 左手钻 【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上右脚半步,随上左脚过右脚一大步,步成半马步。同时右手后拽,左手从后向前上翻拧钻出。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7)。 【功用】 如有人用右拳击我前胸,进左脚踩敌中门。我用左掌一翻化敌击,遂进步用右掌劈敌颈。 敌如退步,我上左步,用左钻拳击敌前胸或下颏,敌必无还手之力(图8)。 第四势 右汤瓶势 【盘法】 同左汤瓶势(图9)。 第五势 左手劈 【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上右脚半步,随上左脚过右脚一大步,步成半马步。同时右手后拽,左手从后向前大方劈出。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10)。 【功用】 同右手劈,左右相同。 笫六势 右手钻 【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上左脚半步,随上右脚过右脚一大步,步成半马步。同时左手后拽,右手从后向前上翻拧钻出。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11)。 【功用】 同左手钻,左右相同。 注:以上六势,来回重复练习,熟后两人对练。 收势用“汤瓶势”、“接嘟哇”,以后不再重复(图12、13)。 此路是踩夺对方洪门而进,有登堂入室之说,故此路又称“夺洪门”。
古本傅拳图
要挖出拳法的真相,没有真相,就没有读者对我们的信任。傅山拳法的沉寂,实乃中华武术、又化犯的一个大错误。通过颜昌武先生提供的古本傅拳图,我们现在拨开重重的历史迷雾走向傅山拳法,感悟傅拳中的大智慧,洞见傅拳深处的大光明,共同获得子午太极拳别样的感受。
少林真传板凳抗暴技击法
板凳俗称“横头凳”,是城乡民间常用的木板家具,至今乡村的街头、茶楼食肆到处可见,随手可取。横头凳的演练主要有双把式和单把式(双手持凳腿或一手握凳腿另一手握凳板中部)。对付长重兵器,一般采用双把式,一拦一架、一压一扣、一撞一击,夺敌长兵器得心应手;单把式撩、挑、冲、扫,横扫千军,势不可挡,专打短兵器。步法以马步、弓步、虚步为主,重腰马配合,连攻带守,稳且狠辣。技法有拦、压、冲(撞)、挑、架、撩、绞、扫、扣等打法。不受场地限制,多练能腰马矫健,手法灵捷,强身健体,防身抗敌方便之极。 一、板凳术 1. 预备式:于凳前立正准备(图1)。 2. 绕头左弓步拦凳: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半蹲,两手抓握凳的两脚(虎口向下,手心向内),然后屈臂持凳(凳脚向前)迅速全蹲,轻砸地面(图2);身体稍上升,右手将凳向左经头上和右肩下落,左手持凳跟随上提至头上(图3);左脚向左迈出半步成左弓步,两手将凳向左劈拦(左手停于左肩外侧,凳面侧向左后),目视左前方(图4)。 3. 右弓步裹脑拦凳:身体重心右移成半马步,左手先行,持凳向右经头上向左下落,右手持凳跟随上行经头上至左肩上(图5);同时,右脚前迈半步,左腿伸直成右弓步,两手将凳向右劈拦(右手停于右肩外侧,左手停于右膝外侧,凳面侧向右后),目视右前方(图6)。 4. 左弓步前冲: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字步,双手将凳向右后拉引(凳面向内)(图7),左脚立即向前迈步成左弓步,两手猛力将凳向前平冲(凳面向内),目视前方(图8)。 5. 马步压凳:右脚向左脚前盖步,向左转身90度,下蹲成马步,同时两手将凳压于地面(凳面向内),目平视身体前方(图9)。 6. 跃步弓步冲凳:持凳向右侧纵跳,两脚依次落步,上体右转成右弓步,两手持凳向正前方猛力冲出,目视凳的前端(图10)。 7. 左跪步藏身:右脚向右后撤步下蹲,左腿跪于右脚前成跪步,同时,两手将凳立于左肩前(凳面向右),目视前方(图11)。 8. 右跪步藏身:两手持凳站起,左脚向左跨步纵跳落步下蹲,右腿跪于左脚前成跪步。同时两手将凳立于右肩前(凳面向左),目视前方(图12)。 9. 左弓步挑凳:两手持凳站起,右手将凳向前上挑与眉同高,左手下落于左腰部,凳面向右。这时,右脚尖外展,左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手持凳向右侧下压,左手持凳猛力向前上挑(凳脚与肩同高,凳面向下)目视凳头(图13)。 10. 退步马步架凳:左脚向左后撤一步,与右脚平列,蹲成马步,同时两手持凳至头上横举凳,凳面向前,目视上方(图14)。 11. 左弓步撩凳:两手持凳下落至腹前时,左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向前猛力伸臂撩凳,凳面向下,目视左手前方(图15)。 12. 右弓步撩凳: 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右弓步,两手向前猛力伸臂撩凳,凳面向下,目视前方(图16)。 13. 左右绞凳:右脚向右后撤一步成马步,右手持凳经右肩向下、向前提起,此时马步变为左弓步,两手将凳向外扭转,左手向下压凳至腹前(图17); 接着左脚后撤成马步,左手持凳经左肩向下绕行至腰部,右手持凳向下、向前、向上提起,此时马步变为右弓步,两手向外扭转使凳向下压至腹前,目视前方(图18)。 14. 转身弓步后冲凳:右脚后撤一大步,身体右后转身180度成右弓步,同时两手将凳向后方直冲,凳面向内,目视右手凳头(图19)。 15. 转身滚凳弓步拦凳:右脚向左脚前盖步,左后转身180度,同时,右手持凳经头前至左肩前立凳(图20);左脚向右脚后插步再转180度,同时两手持凳,顺势绕头一周(图21);照此连续做两次后右脚向左脚后插步,向右后转体270度,同时,两手持凳顺势绕头一周,然后成右弓步拦凳(图22)。 16. 马步扫凳:左手臂伸直将凳向左后拉回,右手持凳屈肘于左腹前,这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向右转体90度成马步,同时,左手将凳随转身向左侧前下扫,右手屈肘在胸前,目视左手凳头(图23)。 17. 弓步压凳:右脚向左跨出一步,顺势转体90度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凳前压,左手持凳屈肘于左腰部,凳面向右,目视右手凳头(图24)。 18. 转身直立横持凳:向左后转体180度,收回左脚,身体直立,两手持凳,横于腹前,凳面向内(图25)。 二、板凳夺棍棒 双把持凳向敌,敌棍棒从上向下劈来,我急上左步,左手在下右手斜向左前向上迎挡架来棍;触棍后即顺势向左后扭转,左手上抬,右手即向前、向下卡击下压,击打敌前手;随即向右微转体,两手乘势持凳合力前冲成右弓步,撞击敌胸部(图26~图28)。 要点:上步迎棍要快,一触即转体消减敌势,同时两手交错用爆发力向敌前手卡压击打,致敌棍脱手,回身向右扭体前冲要快要狠,上步、拦挡、卡击、压冲一气呵成 |
古本真传锁制降伏秘技
擒拿斯技,乃运用点打拿摔诸法,极尽分筋、错骨、闭气、点穴之能事,强调运用巧劲,不尚蛮力,向来为世所重视。武术界有所谓人体有三十六大穴、七十二小穴之说,擒拿法也常惯以三十六把、七十二把或一百零八把之称,此皆古人附会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观念而来,无一定之关联性,不可视为定法。而中华传统武术中精擒拿之技者代有高人,旧时民国浙江省国术馆教习刘金声即极擅此术。 刘金声,原籍山东人,据其自述所称,研习擒拿之术极早:“……幼年,即受外祖方成训先生秘授古人抄本,照图锻炼三年,……后经北方名师王子平先生等二十余人之指教,锻炼各种拳术。”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三个月,浙江反清人士在杭州成立国民尚武会。民国18年(1929年)7月,浙江省国术馆成立,省长张静江为馆长。同年,国术游艺大会在杭州举行,以中央国术馆为主的全国武林高手云集杭州,举行为期一周的比赛。此后,不少好手留在浙江省国术馆和十大教练站教武术,一时杭城习武之风大盛。苏景由主持的浙江国术馆邀请太极拳传人杨澄甫、武当掌门高振武、“铁腿”刘百川等武术名师,来浙任教,使浙江成为武林高手荟萃之地。当时十大国术教练站是:三圣巷所(汤鹏超主持)、官巷口枝头巷所(刘金声主持)、吴山所(韩庆奎、蒋玉坤等主持)、仙林寺所(朱强等主持)、南班巷酒业会馆所(奚成甫主持)、社坛巷所(谢茂林等主持)、琵琶巷所(如修和尚主持)、道院寺所(张士贤主持)、笕桥南星桥所(朱孔武主持)、油竹桥财神殿所(朱元江主持)。刘金声能在如林高手中脱颖而出,主持当时的十大国术教练站之一,足见其功夫精深。 1937年前浙江国术馆著名武师及所擅武功:杨澄甫、田兆麟、李椿年(太极拳、剑、枪、推手);刘百川(罗汉拳、子母连环鸳鸯腿、单刀九节鞭);高振东(形意拳);高守武(太乙醉拳、金刚拳);韩庆堂(查拳、洪拳、花拳、炮拳、摔跤、擒拿);奚诚甫(杨家枪、猴拳、武松脱铐);肖聘三(黑虎拳);丁彪(螳螂拳、十二路潭腿、三才剑);刘金声(擒拿、螳螂拳);腾南璇(女,佩剑对刺、太极剑及太极拳);陈秉衡(八卦掌)。由之可见,刘金声对擒拿之技业有专攻,亦声名在外。 1936年,刘金声与友赵江根据师传古本擒拿法秘钞,整理总结成七十二把分筋错骨、截脉闭穴手法,其技精巧实用,施术范围涵盖人体全身上下大小关节筋脉,并合照配附图片以传后世。今谨将珍藏之此七十二手擒拿秘法谱文拳照述录于下,供喜好武学技击之诸君共鉴参考,亦可见我纯正实用之中华传统擒拿法,不输于当今泊来流行的柔道柔术擒锁之技。 (一)头部拿法 第一节前抓发甲 此势系敌迎面将头发抓住时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已被乙(甲)用右(左)手迎面将头发抓住即速以双手将其抓来之手扣紧,用劲向后拉,身体与头同时向后仰。务将其胳膊拉直而手腕微弯时,复猛向前一伏头与手一齐用劲,向右(左)后拉,而向下冷切其外腕寸,则其腕必断矣。如第一图。 第二节前抓发乙 此势系敌与前抓发甲式同样抓来,亦可用此势拿之。 说明:甲(乙)已被乙(甲)如前式将头发抓住,即以右(左)手扣住其抓来之手,以中指插其手心内,同时以左(右)手抓住其外腕二三寸,身体与头向旁仰,而带拉劲。务将其胳膊拉直,手腕微弯时,复向前一合,同时左(右)步向前蹈一步。用左(右)肘由上向前向下压。务以冷疾脆快之劲一发,则其腕必断矣。如第二图。 第三节后抓发 此势系敌由身后将头发抓住,即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已被乙(甲)由身后以右(左)手将头发抓住,甲(乙)速以右(左)拉,同时身体随之向右(左)后转,以左(右)手由下向上托其肘尖,身体向右(左)倾头向后仰,左(右)手以冷疾劲向上托。务使其脚跃身挺,只待肘断为合法。如第三图。 第四节端灯 此势乘敌在站立坐卧间,皆可就式擒之。 说明:甲(乙)用右(左)手大食两指抓住乙(甲)之左(右)耳坠,以中指用劲向其腮后耳下高骨以上之麻筋处向里插而向上挑,同时左(右)手抓住其头顶左(右)部太阳穴以上,用劲向左(右)向下按,双手上下一齐用劲。务使其全身之神经麻木因而昏迷为合法。如第四图。此势非经过长外的锻炼手指有劲官至神行,难以奏效。 第五节抓脸 此势系敌欲击或抓我前部,可用此式擒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手向甲(乙)当胸抓来,甲(乙)速以左(右)手将其抓来之手顺势向怀内一吞。身体微向后撤,胸向后缩,将其手扣住,同时以右(左)手向其曲尺穴处用冷劲一扑,使其肘弯,身体接近,突以右(左)手反上,以大指搭其鼻梁骨之右(左)。余四指扣入其左(右)耳下高骨之麻筋处,用劲向里抓紧。务使其全身麻木不能动转,手脚想举不得为合法。如第五图。此势亦非官至神行冷疾脆快不可。 第六节摘盔 此势系敌以双手拧我头时,用此法解而拿之。 说明:甲(乙)以右(左)手抓住乙(甲)顶后之头发,同时以左(右)手推其左(右)下颌。以右(左)肘曲贴于其胸部腋下向外顶,手向下向里拉,左(右)手向外向上推。以身体右(左)部贴紧左(右)部。务将其左(右)手挤于身后,使其不能向前,防其撩阴。如第六图一式。乘上势乙(甲)见被甲(乙)用摘盔法拿住,乘其全劲未发之际,速以右(左)手向后返,将其抓发之手扣住,身体向后缩,向下蹲,以左(右)肩向下沉。以转环劲由上而下再返上,以肩尖闭住其右(左)肘向上顶,身体随之向右(左)后转。则其推下颌之手必松,右(左)手随向右(左)向下猛拉。同时肩尖向上顶,身体随之向上起。务使其肘断为合法。如第七图摘盔二式。如其不断,再转身用第三式。 承二式乙(甲)将要转身用肩尖顶拉时,则甲(乙)势必用缩小绵软法欲想滑脱时,乙(甲)速以左(右)手向上击,身体继续向右(左)后猛转,与甲(乙)背脊相对,右(左)手务要将其抓发之手抓紧,切勿使其稍为离移,同时头向下低,上身向下弯,臂部向上凸遇必要时还可以左(右)手反下帮同右(左)手以双手将其抓发之手抓住,以冷疾劲向前伏,则其肘必断矣,如第八图摘盔三式。 第七节捕鼠 此势系敌迎面扑来,或抓或打,或将腰带抓住,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双手或单手迎面向甲(乙)腰部打来或抓来,甲(乙)速以双手就其来势顺式向左右一分,而用劲向怀内刁带,使其身体前伏,或乘其借势以头捶来击。即将双手上,反以双手掌堵住其两腮颧骨处,同时以双手指尖扣入其两耳下麻筋处用动转为合法。如第九图。 第八节按头断颈 此势系敌对面击来或扑来,用此法擒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手迎面一拳打来,甲(乙)即以身体向右(左)一闪,急以右(左)手将其打来之手乘其向前冲击之际拨于左(右),同时身体随之向前挤靠,以左(右)胸部靠贴其右(左)胁。随以右(左)手由其颌下向上向前推,左(右)手由其背后用肘部扶住其背部,勿使其后倒,再向上向前伸,用食指及无名指扣入其眼上眶,用劲向后向下勒。务使其腰向后弯,仰身露面,再继续左右手一齐用劲推勒,以冷疾脆快之劲,则其颈必断矣。若其乘势向后倒,欲想逃脱时,须继以断腰法拿之,总而言之,勿论何势,一势无效,速变别势以拿之。非官至神行,自然如行云流水,不能胜入,习者注意之。如第十图。 第九节按天鼓 此势系遇强敌乘其不备时,绕至其背后,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在行走或闲坐时,乘其不防,绕至其背后,以双手由其两腋下向前向上插,搭于其头后天鼓处,抓住自己之手腕,用劲向前向下按,两臂向上提,身体向后仰,腹部向前挺,以冷劲按之,则其颈必痛不可忍。必致头昏无法抵抗,因而就擒矣。此法如敌欲借倒地法滚身逃脱时,切不可松手,可随之倒地,继续用劲,则其颈部之脆骨关节即脱离不能动转矣。如十一图。(二)颈部拿法 第一节捏嗉 此势系敌以迎面拳打来或欲抓我头部,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拳顺步迎面打来,甲(乙)即就势以右(左)手将其打来之拳向左(右)一拨,同时身体随之向前一靠,以肩部紧贴其腋下,将其手拨送于左(右)肩上。复以左(右)手由其背后抓住其左(右)肩尖,向怀内用劲一收,而带向后拉,则其左(右)手完全无用。再以右(左)手大食二指,捏紧其食管,用劲一收,并以中指卷回,以指骨拐顶其嗓之高骨处,使其气不能出,立以待毙为合法。如十二图。 第二节前挟膊 此势系敌乘势用头捶当胸撞来,或弓腰欲抓我下部,用此法拿而毙之。 说明:乙(甲)乘机用头捶向甲(乙)当胸撞来。甲(乙)即以双手张开同时向左(右)一闪,腹部向后缩,让其撞空。随乘势以距步向前一进,腰向下弯以右(左)手由上向下夹住,以胳膊上段闭住其左(右)动脉,再以右(左)手绕至其右(左)颈右(左)动脉处,复以左(右)手抓住自己之右(左)手腕,用劲夹紧,而向上端,腰随之向上挺,上身向后仰,务将其左右动脉停止,约在三秒钟以内,其必气绝身死。此法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切不可轻试。此势敌用力过猛,将我顶倒时,切不可松手,可就势随之倒地,即以两腿夹住其腰,欲用劲向下别,腹部向上挺。至是则其决无抵抗能力,只有待死矣。如十三图。 第三节后挟膊 此势逮捕重要人犯时,或与敌肉搏时,用此法着其暂死或毙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在坐立间,乘其防,跃至其身后,用右(左)胳膊由其右(左)后方向前向左(右)后方里,同时以左(右)胳膊向前伸,以右(左)手将左(右)胳膊上段抓紧,复以左(右)手曲回,以手心向外,按住其头后天鼓处,用劲向前按,右(左)胳膊上下两段向一处收拢,闭住其头部左右动脉,则其在三秒钟之间,血必停而气必绝矣。此术如非先将返阳穴法练习纯熟时,不可轻试,恐有性命之虞。若试验时听其喉音胡咯一响,即要马上松手,否则气绝,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如第十四图。此势在肉搏时亦可乘机用之。 第四节前锁喉 此势系在肉搏时敌已倒地,或乘其在坐卧间,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在肉搏之际,乙(甲)已倒地,甲(乙)即乘机跃至其身上,两腿跨夹其腰部,同时以右(左)手插于其右(左)颈部,将领衣抓住,以手背贴紧其动脉之后部,左(右)手插于其左(右)颈部,与右(左)手同,务要双手抓紧,成十字交叉形,用劲向左右勒而向下反摔,以两手外一寸及小拳眼闭其动脉,用劲向左右收拢,约在三秒钟以内,乙(甲)必气绝血停,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此法亦不可轻试。如十五图。 第五节后锁喉 此势系在肉搏时,或乘敌在闲坐时,乘其不预备,用此法拿而擒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在坐地或与其肉搏时,即乘机绕至乙(甲)之右(左)边,以左(右)手手心向前插入其颌下,将其左(右)领衣抓住,随以右(左)手手心向下,由左(右)胳膊底向后,将其左(右)肩之衣抓住,成十字交叉形,并向左(右)移一步,立于其身后,双手用劲向左右收拢,胸部向前挺以其左(右)领衣停其左(右)动脉,以左(右)腕二三寸停其右(左)动脉。务使其无法抵抗,坐以待毙为合法。死后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切不可轻试,有肺病者绝对不能试。如十六图。 第六节别手封喉 此势系在逮捕人犯时,因特种关系,恐其声张,用此法令其暂死片刻,至相当之处,再行令其复活。但不得超过二小时。 说明:甲(乙)乘机以右(左)手将乙(甲)之左(右)前领衣以阴手抓住,同时绕至其背后,以左(右)手由其左(右)后腋下向前向上反插,攀住其后颈,用劲向上别,则乙(甲)之左(右)臂势必上反搭于甲之左(右)肩,同时右(左)手向后勒拉,利用其领衣停其左(右)动脉,左(右)手向前向下按,以手掌外侧停其右(左)动脉。约在三秒钟内,乙(甲)必气绝血停矣。亦非点返阳穴,不可。此法非练习纯熟,亦不可轻试。如第十七图。 第七节勒颈断臂 此势系与敌肉搏时,用此法拿之,欲令其死,则勒颈,欲令其臂断。则绷其臂。 说明:甲乙在肉搏拼命时,甲(乙)见乙(甲)倒地,勿论其佯倒真倒,速就势将其头部猛扑,以胸部伏压其头部,即以右(左)手由其右(左)腋下向左(右)插绕其臂,将其左(右)后领衣以阴手抓住。则其右(左)臂已被右(左)臂夹住,左(右)手由上将其右(左)前领衣抓住,用劲向左(右)后勒,同时身体向上起,面向后仰,腿向前伸,右(左)肩向下压,右(左)肘向上绷。此时乙(甲)决不能动转,欲向右(左)转,则若勒若紧,势必气绝血停;欲向左(右)转,则肘已被绷,必断。甲(乙)再经续用劲,则乙(甲)必臂断而血停矣。如第十八图。 第八节交颈 此势系与敌肉搏,互相倒地,或敌在坐卧时,乘机用此法令其暂死以擒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仰卧倒地,就势速以旱鸭浮水式扑至乙(甲)之右(左)胁处,即以右(左)肘由其颌下左(右)颈前向后向右(左)里,同时以左(右)手将其右(左)臂掀起向右(左)拨送,头向下钻,将其右(左)胳膊放于脑后,用肩靠紧,复以左(右)手抓住右(左)肩尖停其右(左)动脉,以己之左胳膊下段停其左(右)动脉。约在三秒钟以内,乙(甲)必血停而气绝矣,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如第十九图。 (三)肩部拿法 第一节蹈肩卸臂 此势系逮捕人犯时,因其抗捕,用此法拿之,继而缚之。 说明:甲(乙)乘乙(甲)在行走间,对面以左(右)手下垂,将其左(右)手反抓,即以大指驾其手背,余四指扣其手心,用劲抓紧,向上向左(右)反。同时右(左)手附助左(右)手,抓法与左(右)手同。以两大指用劲向外顶其手背,以其余之指向里钩,而向下按其手腕。务将其腕钩弯,向怀内一拉,复向前向下一送。此时乙(甲)势必右(左)手及头膝着地而倒,甲(乙)则复以右(左)脚向其肩部用劲向前向下踏,则乙(甲)必全身伏地,再以双手向前推送,务将其胳膊推于其背上,以右(左)脚移踏其胳膊上段后肩下,即以小腿迎面骨顶住其胳膊下段外五寸,用劲向下踏,而向前顶。至此则其身手足皆不能动转即以双手移出,以备取绳绑时,可利用其腰带解而缚之。若在必要时,小腿猛向前冷劲一顶,则其肩即折矣。如第二十图。 第二节扣肘 此势系被敌抓住肩部之衣不放,可就势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左(右)手将甲(乙)之右(左)肩之衣抓住,甲(乙)即以两手指互相交叉,由上而下扣紧其胳膊上段肘尖之上,向里拉而向下按,勿使其反转或脱离,同时以右(左)足足尖向外反,用脚底板蹬其左(右)胯,手足一齐用劲。务使其肘断为合法。如第二十一图。 第三节抓肩 此势亦系被敌抓住肩部之衣不放时,可用此式因其抓而拿之。 说明:甲(乙)被乙(甲)以右(左)手顺步或拗步抓住左(右)肩部之衣,甲(乙)速以右(左)手按住其抓来之手,用劲按紧。同时身向后一缩,而带向后撤,将其抓来之手拉直,复向前一送,再令其弯,乘其直而复弯之际,即用二式拿之。此即虚虚实实之手法也。如第二十二图第一式。 承一式甲(乙)复以左(右)臂向上弯,用转环劲由左(右)向右(左)而向下向后轻环钩压,身体随之向右(左)转;但右(左)手务要按紧,切勿秒松,务使其手腕疼痛,左(右)手伏地,双膝跪地,无法抵抗,再以冷疾脆快之劲压之,则其腕必断矣。如二十三图第二式。 第四节抱肘 此势系用抓肩法被敌滑脱时,继以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用抓肩法拿乙,(甲)被乙(甲)用缩小绵软法滑脱,甲(乙)即乘其将滑之际,速以黏连转环法黏住其臂,双手跟进,勿使其逃脱。同时以右(左)步跟进一步,以左(右)手由其胳膊底贴其背脊向前插,以右(左)手由其右(左)腮前向后插,双手用劲向下按压。务将其按至腰弓前伏,左(右)手伏地,而右(左)手扬起时。甲(乙)随以左(右)臂撤回,用曲尺处钩挎其右(左)肘尖以上,再以右(左)手抓住自己之左(右)手腕,用劲向怀中抱紧,向上挺身,则其臂必断矣。如二十四图。 第五节别翅 此势亦系用抓肩法被敌滑脱,因其滑脱,因其滑而拿之。 说明:甲(乙)被乙(甲)将左(右)肩之衣抓住,正欲用抓肩法拿之,被乙(甲)察觉抽手欲逃,甲(乙)即以左(右)手黏住其右(左)臂,以黏随法贴紧其臂,随黏随进,由其前肩下向后向左(右)插,同时以右(左)手由其右(左)腮下贴其颈部向后插,而向下压,与左(右)手会齐置于左(右)手之下,两手交叉将其右(左)臂完全置于左(右)肩上,双臂用劲向下向里按,左(右)肩向上抗,而向前顶,上体前伏,下体后撤,与其作搭成之枪架式,勿使其后滚。再继之以冷劲顶抗,则其肩必折矣。如第二十五图。 承一式因乙(甲)身体过软,似无大效,甲(乙)可继之上体更向前伏,复以双手抓住其左(右)臂,用颈向怀内收,肩向外顶抗。至此,则其右(左)肩必折,若再继续用劲猛向里收,而向上搬,则其左肩亦必折矣。如第二十六图。 第六节挟臂脱肩 此势捕敌时,乘其在坐卧之间,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乘乙(甲)在闲坐或躺卧时,即就势向前猛扑,对面跨其胸部,两膝作跪状,夹其两肋,使其仰卧,勿使其反转,则其双手非抓即打,乘其抓打之际,速以两手交叉,将其双手向前,向其头上猛推,按于地上,同时身体向前,反身一纵,转面将其双臂上段夹住,用劲向一处夹拢。再以双膝移出,将其头向上掀,则其双臂即合为一处,而两肩之关节必脱矣。但此法经手膝数移,方能成功。初学时颇不易作到;非官至神行,功夫到家不可。如第二十七图。 (四)胸肋背部拿法 第一节后托肘 此势系被敌抓住后头衣不放时,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在行走之间不注意时,被乙(甲)将后领衣抓住,甲(乙)即不须回头,即反右(左)手将其抓来之手抓住,用劲按住,上体向前一倾,右(左)步向前迈一步,将其臂拉直,以备用二式拿之,如第二十八图。 承一式甲(乙)已将乙(甲)之右(左)手扣住。速向左(右)后转,与乙(甲)作并列形,同时以左(右)手弯曲,由下向上托其肘尖。务以冷劲向上猛举;而头向后仰,以右(左)手随身体向右(左)后倾,而向下坠,完全要一种脆冷之劲,则其肘必断矣。如第二十九图。 第二节拨肘 此势亦系被敌抓住后领衣,并可以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见被乙(甲)以右(左)手将后领衣抓住,速以右(左)手向后反,将其抓来之手扣紧,右(左)腿向后退一步。同时以左(右)臂向上弯曲,用胳膊下段横拨其肘尖之上,用劲向上搓,而向前拨,右(左)手世要抓紧,而向上反其抓来之手。切勿使其向下反转,随以左(右)腿提起,横挡其腹部或腿部,用劲向后挺,身体向前倾而向右(左)后转。务要以冷疾脆快之劲,如反弓式绷之,切忌迟缓。如第三十图。 第三节转身断腕 此势系敌将我前领衣抓住,可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顺步成拗步将甲(乙)之前领衣抓住,甲(乙)即以右(左)手扣住其抓来之手,以中指由其手外侧插入其手心内抓紧,同时以左(右)手向其曲尺处猛扑,将其胳膊扑弯,贴于左(右)肋,用劲向肋上接紧,勿使其拉直,身体随之向右(左)后转面向前挺,务能使其腕断为合法。如第三十一图。 第四节卧蹄 此势系敌将我前领衣抓住,亦可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见被乙(甲)以右(左)手将前领衣抓住,速以右(左)手扣住其抓来之手,以中指插入其手心内用劲向身上按紧,而向后拉,同时以左(右)手由下向上托其外底腕一寸,双肘夹紧,以备用第二式拿之,如第三十二图。 承一式甲(乙)复上身向前猛一顶,再猛向后拉,以顶而复拉之劲,扰散其劲。同时以左(右)手掌外侧向上托其腕,务使其手腕向下弯,随之身体微向右(左)转,再猛向前伏,而带向下坠压,并要双肘夹紧以全身之重量及冷疾脆快之发劲动作一致,使其身体前伏,左(右)手着地。只听咯吧一响为合法。如第三十三图。 第五节摧肘 此势亦系敌将我前领衣抓住,并可以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将甲(乙)之前领衣抓住甲(乙)速用右(左)手将其抓来之手扣紧,胸部猛向前一顶,使其反抵之,复向后一拉,其必反拉之身体随向右(左)后猛转,同时左(右)臂向上弯曲,以胳膊下段外五六寸用抖劲摧其肘尖以上,上体向右(左)后别。如其仍能忍受,可继之以拨肘式以左(右)腿提起,由前横挡其腹部或腿部,用劲向后绷挺,则其肘必伤矣。如三十四图。 第六节顶腕 此势系敌将抓我胸部,用此法以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向甲(乙)胸部左(右)腋前抓来,甲(乙)乘其抓来之手将及未及之际,即以左(右)手接住其臂,将胳膊上段肘尖之上抓紧,同时以右(左)手掌外侧向其手腕猛切。务使其手腕向上弯,以左(右)前腋及臂部抵住,再以右(左)手帮同左(右)手抓住其臂,用劲向里拉勒,上体前伏,胸向前顶。务要以冷劲勒顶,勿使其腕直为合法。如第三十五图。 第七节接腕 此势系敌出手将抓我胸部,用此法以拿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手手心向下顺步或拗步向甲(乙)之胸部抓来,甲(乙)乘其抓来之手将及未及之时,即以胸部向后一缩,以左(右)手迎接其胳膊将上段抓住,同时以右(左)手五指并拢,以掌内侧向上挑,将其手腕挑弯,贴于胸前。复以右(左)手挪出帮同左(右)手抓紧其胳膊,以冷劲向怀内勒拉,胸向瓣挺。勿论其胳膊弯直皆可;但勿使其乘隙手腕上下左右移动为合法。如第三十六图。 第八节反托肘 此势系敌将我颌下胸部之衣抓住,用此法以拿之。 说明:甲(乙)见被乙(甲)用右(左)手顺步或拗步将颌下之衣抓住,速以右(左)手扣紧其抓来之手。同时以左(右)手向其曲尺处猛向下扑,务将其胳膊扑弯,上体随之以转环劲向前伏,而腹部向后缩。复以左(右)手摧托其肘尖向右(左)前推,而后向上托,身体微向后仰,务以冷劲使其肘断为合法。如第三十七图。 (五)腰腹部拿法 第一节前崩肘 此势系敌抓住我腰部之衣,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阴手(手心向下)抓住甲(乙)之腰带或腰部之衣。甲(乙)即以右(左)手扣紧其抓来之手,勿使其移动,用劲向怀内拉,同时左(右)步向前蹈一大小,落于乙(甲)之足后或足前,上体猛向前伏,并以左(右)手由其腋下向前伸,插于其胸前肋部,用劲向外撑而向下反掌,用胳膊绷其肘尖,身体随向右(左)后转。务要迅速手足齐动,切忌迟缓。如第三十八图。 第二节后崩肘 此势系敌由背后抓住我后腰带或后腰部之衣,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正在行走之间,不防背后被乙(甲)将后腰带或后腰部之衣抓住。甲(乙)速以右(左)手向后伸,抓住其抓来之手,用劲向前拉,同时右(左)步随之向前迈一大步,以备用第二式拿之。 承一式,甲即左(右)臂向后伸,由乙(甲)之前向上绕至其后,以五指并拢,由其右(左)后腋下向前插于其胸部,先以手背贴其胸部,同时以左(右)腿向前迈蹈于乙(甲)之右(左)腿前,身体向前伏,同时左(右)手向下反,用手及臂之反转劲绷其肘尖以上,头向右(左)后摔,右(左)手随身体向后向右(左)猛拉,似翻身状。如第四十图。
胸顶截肘实用防身制敌法教学
胸顶截肘是传统截肘制敌的实用技法,属于外家拳散手反关节制敌的技法范畴。实战中可以根据敌方进攻退守的身步变化,采用上步顺势胸顶截肘或撤步顺势胸顶截肘等技法顶截敌攻势手肘臂。当敌出手攻入我中上盘空位时,我即于闪避中拨刁抓拧敌上盘攻势手腕,迫使敌被抓拧手臂之肘关节外侧转至外侧方时,迅速进身抓住敌腕和肩部猛力后掰,同时前胸凸顶敌被抓拧手臂之肘关节外侧,以胸顶手掰之合力制敌肘关节折伤,再以连手技法击敌要害空位,直到将敌制服。 一、胸顶截肘功法训练技巧 1、胸顶截肘技法练习:由并步站立式,左脚向左后撤步(或右脚向左前上步),左膝和脚略外展,右脚前掌内扣抵地,身体后移沉坐;同时,右手左上起经面前向右拨带刁抓,左手同时上起托抓于右手之下,两手合扣顺时针向左肩外侧猛力旋拧拉拽。右脚随之向右前滑步,身体略左转,右手同时仰掌前伸向右肩前外侧托抓,胸部向前凸顶之际,两手猛力向后抖掰。意力运达两手十指及前胸部。目视双手,转视右手(图1)。要注意体会胸顶手掰时的合力感。 2、胸顶截肘木桩功练习:面对木人桩手臂站立,身体避开木人桩手臂,右脚向前上步(或左脚向后撤步),左膝和脚略外展,右脚前掌内扣抵地,身体后移沉坐;同时,右手左上起经面前右拨刁抓木人桩手臂端,左手同时上起托抓住木人桩手臂端下侧,两手合扣桩臂端顺时针向左肩外侧猛力旋拧拉拽。右脚随之向右前滑步,身体略左转,右手同时翻掌前伸扣抓住木人桩肩腋处,胸部向前凸顶住木人桩肘关节之际,两手猛力向后抖掰桩臂端和桩肩腋处。意力运达两手十指及前胸部。目视木人桩肘臂(图2)。要注意体会胸顶手掰木人桩肘臂时的抗衡感。 3、胸顶截肘吊袋功练习:面对吊袋手臂站立,双手轻轻推动吊袋,在吊袋手臂回摆至面前时,左脚速向后撤步(或右脚向前上步)避开吊袋手臂,左膝和脚略外展,右脚前掌内扣抵地,身体后移沉坐;同时,右手左上起经面前向右拨带刁抓吊袋手臂端,左手同时上起托抓住袋臂端下侧,两手合扣袋臂端顺时针向左肩外侧猛力旋拧拉拽。右脚随之向右前滑步,身体略左转,右手同时仰掌前伸托抓住袋臂肩腋处,胸部向前凸顶住袋臂肘关节之际,两手猛力向后抖掰袋臂端和袋臂肩腋处。意力运达两手十指及前胸部。目视吊袋肘臂(图3)。要注意体会胸顶手掰吊袋肘臂时的动衡感。 4、胸顶截肘对抗练习:我与彼对峙,如果彼以左格斗式逼近我,右拳虚晃引我防守意念,突出左拳攻击我头面要位,我则左脚速撤步,身体后移沉坐,引彼攻势手落空于身前;同时,右手左上起经面前向右拨抓彼左拳臂,右手同时仰掌托抓住彼左腕下侧,两手合力扣抓彼左腕顺时针向左后猛力旋拧拉拽。右脚随之向彼前锋腿后侧滑进,右手同时松开彼左腕,翻手顺彼左臂上侧前滑,用力扣抓抠捏住彼左肩腋处,两手同时向后抖掰彼左腕和左肩,胸部同时向前凸顶彼左肘关节外侧。要注意运劲发力的程度,不要使彼左肘和腕折伤。目视彼左肘臂(图4)。要注意体会胸顶手掰对方腕肘时,双方劲力的抗衡感和身手步的动衡感。 二、单操技法练习之一 1、由并步站立式,左脚向左后撤步(或右脚向前上步),左膝和脚略外展,右脚前掌内扣抵地,身体后移沉坐成右玄机步;同时,右手左上起经面前向右拨带刁抓,略高于肩,左手前上起于右手内下侧,掌心向上,意力运达两手及右小臂外侧。意在将对方攻势手引进落空,并粘带其攻势手臂。目视右手(图5)。 2、承上动作,两手扣指合抓,顺时针向左肩外侧猛力旋拧拉拽,左脚蹬地,右脚随之向右前滑步,左脚跟进,身体略左转,右手同时仰掌前伸向右肩前外侧用力托抓,胸部用力向前凸顶之际,两手猛力向后抖掰,意力运达两手十指及前胸部。意在控制住对方攻势手腕和肩部之同时,以手掰胸顶之合力将对方肘关节折伤。目视双手(图6)。 3、承上动作,两腿姿势基本不变,左手继续向左后拧拉,胸部前顶之同时,右手握拳经身前向右下后方猛力反撩击打,拳外侧向右后,高约裆平,意力运达左手五指及右拳外侧。意在乘对方肘臂折伤,攻防失调之际,速以右拳反臂撩打其裆腹要位。目视右拳(图7)。 4、承上动作,身体略左移,左手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胸部前顶,右拳同时前抡向右后上方猛力反背崩打,拳背向右后,拳高约鼻平,或右拳臂于身前屈收向后上猛力冲击,拳背向后,拳面向上,略高于下颏,意力运达左手五指及右拳背或右拳面。意在乘对方裆腹要位被击打弓腰护痛救招之时,即以反拳崩打其面门,或对方仰头呼痛之际,以上冲拳击打其下颏。目视右拳(图8)。 5、承上动作,左腿蹬伸,右腿右前弓成右登山步;同时,左手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胸部前顶,右肘臂屈叠向胸前回收,随即猛力向右侧方顶击,肘尖向右,高约腋肋,意力运达左手五指、右膝盖及右肘尖。意在以右膝顶撞对方支撑腿之同时,充分利用左拉腕右顶肋之合力使对方中盘受伤。目视右肘(图9)。右肘臂随即向右后猛力抖靠,左手同时向右用力抖推,右脚继续抵腿勾套,或用力向左前勾踢,意力运达左手、右肘臂外侧及右脚踝内侧。意在以上推抖靠和下抵勾踢之合力将对方抛跌而失去攻防能力。 三、实用制敌运用之一 1、我与敌对峙,如果敌以左格斗式逼近我,右拳虚晃引我防守意念,突出左拳攻击我头面或胸部要位,我则左脚速撤步,身体后移沉坐,以右玄机步引敌攻势手落空于身前;同时,右手左上起经面前向右拨带刁抓敌左拳臂,左手同时前上起托抓于敌左腕臂下侧,运劲要饱满,发力要深沉,意力运集于两手及右小臂外侧。以粘带力牵引敌攻势手,使其重心上浮前倾。目视敌左拳腕(图10)。 2、我两手合力扣抓住敌左腕顺时针向左后猛力旋拧拉拽。左脚随之蹬地,使右脚向敌前锋腿后侧滑进,左脚随之跟进,右手同时松开敌左腕,顺敌左臂下侧前滑,用力托抓抠捏住敌左肩腋处,两手同时发力向后抖掰敌左腕和左肩,胸部同时向前凸顶敌左肘关节外侧。运劲要充沛饱满,发力要猛烈深沉,意力运集于两手十指及前胸部。致使敌左肘关节折伤而攻防失调。目视敌左肘臂(图11)。 3、我不容敌缓势解脱,左手继续用力拧拉住敌左腕,胸部继续顶住敌左肘外侧,右手同时松开敌腋窝,抓握变拳向前下、向右后迅猛反撩击打敌裆腹要害空位。运劲要充沛饱满,拧拉发力要深沉,撩打发力要迅猛,意力运集于左手五指、前胸部及右拳外侧。致使敌裆阴破损而失去攻防能力。目视敌裆腹部(图12)。 4、如果敌裆阴被撩打,则会护痛而弓身前俯,我则乘机继续以左手拧拉和前胸凸顶控制住敌被抓手臂,使敌不能脱离被攻击距离,右拳随即向前摆起,猛力反背崩打敌鼻目要位;如果敌裆腹被击打时,敌仰头呼痛,我则速起右拳猛力上冲敌下颏要位。运劲要充沛饱满,发力要猛烈深沉,意力运集于左手五指、前胸部及右拳背或右拳面。致使敌头面要位或下颏要位被击打,头晕目眩而丧失攻防能力。目视敌头面(图13)。 5、我乘敌护痛而全力后挣之机,身体速右移以右横裆登山步助增发力;同时,左手继续向左后拧拉住敌左腕,右肘乘势屈叠猛力右顶敌左腋肋要位。右肘臂随即向右后猛力抖靠敌中上盘,左手同时向右抖推敌左腕臂,右脚勾抵住敌支撑腿或用力向左前勾踢敌邻近腿。运劲要充沛饱满,发力要猛烈深沉,意力运集于左手五指及右肘尖,转至左掌及右肘臂外侧、右脚踝内侧。致使敌腋肋骨及内脏损伤,失衡仰跌而丧失反抗能力。目视敌上盘(图14)。 四、单操技法练习之二 1、由并步站立式,左脚向后撤步,左膝和脚略外展,右脚前掌内扣抵地成右玄机步;同时,右手右上起经面前向左下封拨刁按,高约胸平,左手同时前上起防护住中盘,略高于腹,意力运达右手五指。意在于撤步闪身中以右玄机步避开对方攻势手,同时以右手臂封拨刁扣对方左腕关节。目视右手(图15)。 2、上动作不停,右手继续用力向左肩前刁扣之同时,左手速内旋向右手前外侧抓带;左脚随即蹬地,右脚向前滑进,左脚跟步,身体后移略左转,同时右手俯掌向右前滑伸扣抓,高约肩平,两手抓紧猛力向后抖掰之际,胸部用力向前凸顶,意力运达两手十指及前胸部。意在双手控制住对方手腕和肩部要位之际,即以双手抖掰胸部凸顶之合力将对方腕肘折伤。目视右手(图16)。 3、承上动作,左脚蹬地,身体右前移,右腿前弓成右横裆登山步;同时,左手五指扣紧继续向左后用力拧拉,右肘乘势右上起猛力向前上横击,肘尖向右前,高约头平,意力运达左手五指及右肘尖。意在乘对方肘臂被折伤,攻防失调之机,以右肘横击对方头面要位。目视右肘(图17)。 4、承上动作,右脚蹬地,身体略后移右转;同时,左手五指抓紧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右拳握紧,乘身体右转助增发力,向右后猛力甩鞭横击,拳背向后或拳外侧向后,拳高约鼻目平,意力运达左手五指及右拳背或右拳外侧。意在乘对方头部被肘击而前俯护痛之际,速以右鞭拳甩击对方鼻目或头部要位。目视右拳(图18)。 5、承上动作,右脚向右后滑蹬,右腿挺伸,左腿左前弓,身体前移左转成左登山步;同时,左手五指抓紧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右拳臂回收屈肘立小臂随左转登山之势猛力向左前磕格,右小臂高约肩平,意力运达左手五指及右肘臂外侧。意在利用左转登山之势,以拧拉腕、滑蹬腿和右磕格将对方左腕肘折伤。目视右肘臂(图19)。身体继续左转,右脚用力向后挑勾;同时左手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右肘臂随左转身向左下格压。意力运达右脚踝后侧、左手五指及右肘臂外侧。意在以拧拉、格压对方左腕肘之同时,施加定轴旋转力,迫使对方左腕肘折伤,失衡而前仆倒地。目视右肘臂。 五、实用制敌运用之二 1、我与敌对峙,如果敌以左格斗式逼近我身前,右拳虚晃中出左拳直击我头面要位,我则左脚速向左后撤步,身体右闪左转中避让敌攻势手;同时,右手速右上起经面前向左封拨敌攻势手,左手同时前上起护住中盘。运劲要饱满,发力要深沉,意力运集于两手。使敌攻势落空而重心上浮前倾。目视敌攻势手(图20)。 2、我右手继续用力向左肩前刁带敌左腕;同时,左手右上起由右手前外侧向左拨抓敌左腕臂,左脚随即蹬地,促使右脚向敌前锋腿内前滑进,抵靠住敌左腿内侧,右手随之松开敌左腕,由敌左臂上侧俯掌滑伸至敌左肩处,扣指抓捏住敌左肩处,两手同时发力向后抖掰敌左腕和左肩,胸部同时向前凸顶敌左肘关节外侧。运劲要充沛饱满,发力要猛烈深沉,意力运集于两手十指及前胸部。致使敌左肘臂折伤而攻防失调。目视敌左肘臂(图21)。 3、我乘敌护痛救招而攻防失调之际,左手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住敌左腕,左脚同时蹬地,身体向右前移成右横裆登山步助增发力,右肘屈叠乘势右上起猛力横击敌后脑或左太阳穴。运劲要充沛饱满,拧拉发力要深沉,击肘发力要猛烈,意力运集于左手五指及右肘尖。致使敌后脑震荡,或左太阳穴受撞击,头昏目眩而丧失攻防能力。目视敌头面(图22)。 4、如果敌头部要位被横击,必护痛而前俯低头,我则左手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住敌左腕;同时,身体略向右转,右拳乘势握紧前摆向右后猛力鞭打敌鼻目或头面要位。运劲要充沛饱满,拧拉发力要深沉,鞭打发力要猛烈,意力运集于左手五指及右拳背或右拳外侧。致使敌鼻目破损,头昏眼花而丧失攻防能力。目视敌头面(图23)。 5、我乘敌头昏目眩丧失攻防能力之机,身体速左转,左腿前弓,右腿向右后滑蹬敌邻近腿成左登山步助增发力,左手同时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敌左腕,右拳臂乘势回收,屈肘立小臂向左前猛力格磕敌左肘关节外侧。运劲要充沛饱满,发力要猛烈深沉,意力运集于左手五指、右脚踝外侧及右肘臂外侧。致使敌左肘臂折伤而前倾失衡。目视敌左肘臂(图24)。如果敌欲稳住身体,我则右脚用力向后挑勾敌邻近腿;同时,右肘继续用力向前下格压敌左肘外侧,左手同时继续用力向左后拧拉敌左腕。运劲要充沛饱满,发力要猛烈深沉,意力运集于右脚踝后侧、左手及右肘臂外侧。迫使敌在定轴旋转力和杠杆力的合作用下左肘臂折伤前仆于地而丧失反抗能力。 |
戳脚拳秘谱—【遛腿势】
戳脚拳是中国古老拳种之一。自宋代中国传统武术分门立户为四大名门:赤、伯、蠢、温;十大拳种:洪、留、枝、名、磨、弹、查、炮、花、龙。经历代拳师继承和发展,去粗取精,发展成为现代中华武术多拳种多流派百花争艳的新局面。戳脚拳属温家流派,称枝子门,是十大拳种之一,属少林宗法。自宋朝已形成,盛行于清代,在中国北方盛行,故被誉为「北腿」的代表拳种。戳脚拳分文武趟子拳:武趟子即戳脚,文趟子即翻子拳。武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腿法;文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手法、身法,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
|
江南大侠甘凤池独门搏击秘术
少林腿法十六式
武术中的腿法,是武术踢、打、摔、拿的四大击法之一,是与人交手或散手比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法。拳谚云: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脚打七,手脚并用方为真。又云:一寸长,一寸强,十腿九凶。由于腿位于人体的下部,隐蔽性好,而且腿比手长,比手臂力量大,速度快,击打效果好,故历来被拳家所重视,亦是许多成名武术家的拿手绝活。拜读了贵刊第三期中《实战连环腿技击法》一文后颇有感触,觉得应先介绍些基本腿法实用法,使读者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学习连环腿技法不难矣。故笔者撰此文,先介绍最基本腿法使用法以飨读者,但望能给初学者提供点参考,则不负余撰此文之意也。 少林腿法秘要歌诀 腿为少林功之最,气守丹田腿戒备,丹田发气如甩叉,冷箭腿者善取阴,单胯腿者善破肚,摆腿善打天下汉, 里合专门拿耳根,倒踢亦名回马蹄,一霎失眼丧黄泉,束腿能踩巨石碎,绊腿能铲千斤桩,叉腿猛虎露假象, 疾起旋风遮天地,勾腿能卸将军膝,七十二艺不出腿,步步为营腿法奇,早知妙腿在何功,时不宜迟练底功, 晚练腿法过一更,晨练三更满天星,夏练三伏抗火暴,冬练三九冰眉头,苦恒不被虚言宣,少林腿功为艺源。 本文所介绍的踢、蹬、缠、弹、截、点、钩、撞、扫、绞、撩、绊十二法,是最初级的腿法使用法,现分述于下。 一、侧踢腿 甲乙二人均左侧身,前脚微屈,两腿自然分开,两脚约与肩同宽,左手臂微屈,掌心斜向右前方,掌指约与眉齐高,右手臂环护于胸前,右手掌心斜向左前方,掌指朝上立于右肩前,双目平视前方成左守门式(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先发制人,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势,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迅速用右直拳向甲之头部或胸部击来。 甲见对方来势凶猛,急用右手向左、左上、向右后划弧将乙的右拳格开;同时,迅速用右腿向乙方胃脘部弹踢或用左手将其右臂外格,起左腿向前弹踢对方肝胆区亦可。 注意要点: 甲右手格挡时,要向上螺旋穿钻以右小臂贴靠对方右小臂,并迅速内旋右臂翻腕向右后侧捋带以破坏对方重心;同时,借拧腰转胯之力,右脚脚面绷平向前弹踢,又须力达右足尖。整个动作须手脚齐动,连贯协调,快速有力,一气呵成方妙。 二、缠踢腿 甲乙均成左守门式(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迅速左转体以右脚向前踢甲之裆部或左腿,目视对方(图2)。 甲见对方右脚踢来,急向左转体,迅速用右腿向里缠格对方的右腿内侧,并将其右腿向左格开,目视对方(图3)。 上动不停,甲右腿并不落地,迅速顺对方左膝里侧弹踢对方裆部或对方右大腿内侧,目视对方面部(图4)。 注意要点: 甲独立腿应稳重牢固,右脚缠丝要掌握好时机,要以右腿前内侧靠击对方右腿内侧并向左侧缠格;即缠后即迅速向前弹踢,发力要脆快有力,力达足尖,快速连贯,劲猛势雄。
三、蹬膝腿 甲乙均成左守门式(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先发制人,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成右弓步,以右顺步拳向甲的头部或胸部击来,目视甲面部(图5)。 甲见对方来势凶猛,右脚速往后撤半步成左弓步势。同时,右手速由胸前从对方右臂外侧上穿格,顺势翻腕捋扣对方右小臂或右腕向右后侧捋带(图5)。紧接上动,甲右手捋腕后带的同时,左手速顺势采拿对方的右肘部,双手同时向右方捋带牵动其重心,使其重心前移;同时,速起右脚向前平蹬对方的右膝部,力达右足底部,目视对方(图6)。 注意要点: 甲双手采捋要干脆利落,劲整力雄,要充分利用后撤步及右转体拧腰转胯之力;右脚向前平蹬必须在对方重心前移身体不稳的前提下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动作快速灵活,连贯协调,上下合一,一气呵成方妙。 四、截蹬腿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式对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先发制人,右脚向前迈进一步(用盖步法),右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迅速抬左脚向甲方的腰部或胃部蹬击,右手外展伸以称其势,力达左足底,目视对方面部(图7)。 甲见对方来势凶猛,迅速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侧身用右腿从对方左腿外侧向上挑踢对方的左腿膝弯处,目视对方(图7)。 紧接上动,甲再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伸右腿迅速侧身向对方裆部平蹬,力达右脚底,目视对方(图8)。
注意要点: 甲截腿挑击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快速有力;蹬击时要充分利用左转体拧腰转胯之力,力达右足底部。整个动作应快速灵活,准确及时,动作连贯协调,一气呵成,不给对方喘息之机,直达目的。但此腿法甚凶,切勿滥用。 五、侧蹬腿 甲乙均采用左守门式对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左脚向前迈进半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用左顺步直拳向前冲打甲之面门或胸部,力达左拳(图9)。 甲见对方来势凶猛,速用右手向上架拦对方左腕部,左手向上架拦对方左肘部;同时,迅速用左脚向对方左软肋处平蹬而出,力达左足底,目视对方(图9)。 注意要点: 甲左手与右手要同时上架拦,左侧蹬时要充分利用右转体拧腰转胯之力,快速有力,灵活自然,手脚配合,协调一致,力达左足底。 六、卧心腿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式对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右脚迅速向前迈进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势;同时,急以右顺步直拳向前冲打甲的面部或胸部,力达右拳,目视对方(图10)。甲见对方右拳击来,急用双手交叉向上架起(图10)。甲更不停留,迅速提起右腿,屈膝向对方胃部迅猛蹬击,力达右足跟部,目视对方(图11)。
注意要点: 甲双手上架时要准确及时,交叉之法变化多端,以后笔者将撰文介绍地功门中五花手法。右脚要屈膝上提而后蹬出,虽然动作有分解,但实用时却是瞬间而已。整个动作须手脚同时进行,配合协调,快速灵活,自然连贯,劲力完整,一气呵成,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七、跺膝腿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式待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左脚向前迈进半步,左手由左向右、向左上挑带甲之左手腕;同时,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右手推按对方左膀根,右脚由后向前、向左勾扫对方的左脚踝,力达右脚内侧(图12)。 甲在对方右勾扫腿将扫到瞬间,迅速将左腿提起并不落地,速用左脚横向对方的左膝外侧关节处跺下,力达左脚底外侧(图13)。 注意要点: 乙上步、抄手、转体勾扫三动要一气呵成,不可间断;甲在对方勾扫时要把握好时机,切勿被对方招式所恐,应沉着应对,迅速提膝,迅速下跺,快速有力,连贯协调,一气呵成,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八、连环腿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式待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左手一晃,右脚迅速向前进步,同右顺步拳向前冲打甲的头部(图14)。 甲见对方来势凶猛,迅速用左脚外摆,将对方的右拳格踢开,力达左脚外侧,目视对方面部(图14)。 上动不停,甲左脚外摆后迅速落地,并立即用右脚向对方的裆部弹踢,力达足尖,目视对方(图15)。 注意要点: 乙进步冲拳要快速灵活,右拳失招后速右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冲左拗步拳,连环冲击。甲左脚外摆要把握时机,准、稳、狠,要摆踢对方右腕侧,干脆利落,劲整力雄。左脚刚一落地,迅速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右手封挡,右脚弹踢,上下协调,连贯巧妙,快速有力,不给对方喘息之机。但在平时习练时,应点到为止,切不可踢中对方的裆部,否则对方必受重创,甚或丧命。切记! 九、顶心膝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式待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右脚向前迅速迈进一步屈膝或右弓步势,同时,速用左拗步直拳向前冲打甲方面门(图16)。 甲见对方左拳攻来,速用右手向上穿格并屈肘架之(图16)。 乙见左拳攻击失效,速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用右顺步拳向前连环冲打甲方的面门部,力达右拳(图17)。 甲见对方右拳攻到,速用左手从对方右拳外侧向里推格其右臂肘,右手顺着对方右臂向前伸至对方颈后,迅速向右下侧搂按对方脖颈;同时,速提右膝向上猛烈顶撞对方胃部,力达右膝(图17)。
注意要点: 乙连环冲拳要快速有力,身步手要合一,动作连贯。甲右手上穿格要有向右外侧的螺旋劲;左手拍推要劲力刚猛,把握时机稳、准、快;右手顺势前伸内旋腕搂按要自然灵活,快而稳;右顶心膝必须借左转体拧腰转腕之力,要快而狠。整个动作须配合一致,连贯协调,手脚相合,快速有力,一气呵成方妙。 十、撞面膝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式待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左手虚晃,右脚迅速向前迈进一步,以右顺步拳向前冲打对方的面部(图18)。 甲见对方来势快而猛,速将左脚向后撤一步,以闪避对方的锋锐。同时,立即用左手将对方的右拳由外向里推压,右手顺截对方的右腕,目视对方(图18)。上动不停,甲迅速用右手顺势向前上方抓拿对方的头发,左手上搬对方后脑用力下按,迫使对方身体前俯(图19)。 紧接上动,甲迅速提起右膝向上猛撞对方面部(图20)。
注意要点: 甲撤步、拍推、截腕要同时进行,快速有力,形成力偶;右手抓发、左手搬头下按、左脚上步(其实为活步法),三动要配合协调,上下一致,自然灵活巧妙,但须快速有力;右膝上提要与双手按压对方头部协调一致,上按下撞阴阳相合,力猛势雄,敌必满面开花矣。整个动作须步法灵活,手法快捷,腿法有力,技法熟练,动作协调,配合巧妙,一气呵成。 十一、后撩腿 甲乙均采用左守门式静以待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先发制人,左脚向前迈进半步,左手一晃对方面部,速用右脚向前弹踢对方前锋腿迎面骨或裆部(图21)。 甲见对方攻势凶猛,速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提膝护裆;同时,用右腿由右后向左截踢对方右小腿(图21)。 紧接上动,甲迅速左后转体,右脚顺势将对方右腿裹带格开,并借双腿相互格挡之反弹力,速展膝向后撩踢对方的裆部(图22)。
注意要点: 甲截腿要把握时机,要稳、准、狠、快,要掌握好截击部位是对方右腿内侧,要借转体拧腰转胯之力截格;后撩腿(俗称倒踢紫金)要伸腿快而有力,切勿迟疑呆板,否则易为敌所乘。整个动作须上下配合,协调一致,快速有力,灵活自然,一气呵成,切勿呆板僵滞,为敌所乘。 十二、锁扣腿 甲乙双方均采用左守门式对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左手向对方面门虚晃引手,右脚随之同时向前迈进一步成弓步势,以右顺步拳向前冲打对方的面门或胸部,目视对方(图23)。 甲见对方右拳奔来,速用左手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截按对方右腕,并顺势抓扣之,目视对方(图23)。 紧接上动,左脚速向前移动半步,暗里锁扣对方右前锋腿,左手立即将对方右臂向左外侧牵带;同时,速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用右手成龙爪手向前卡住对方喉部,掌根用踏劲向前发力推按,对方必败矣(图24)。 注意要点: 甲左手格按、左脚进步需配合巧妙,同时进行;左手外领带、右龙爪手要同时进行,连贯协调,且要充分利用左转体拧腰转胯之力,右龙爪手锁喉后,立即用掌根寸劲向前下方踏按。整个动作明手暗脚,上下交征,一气呵成,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十三、勾别腿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式待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先发制人,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或右弓步势;同时,左手向对方面门虚晃,立即用右顺步拳向前攻打对方的胸部或头部(图25)。 甲见对方来势凶猛,右拳奔头面击来,左脚迅速向后撤一步,以闪避对方锋锐。同时,左手迅速将对方右臂截压,右手护胸外格于对方右腕侧,目视对方(图25)。 乙见右拳被对方截压,迅速右转体拧腰转胯,用左直拳向前冲打对方头面部,力达左拳轮,目视对方(图26)。 甲见对方左拳连环击来,速用左手由下向上、由右向左格截对方左肘部,并顺势向左外侧领带,目视对方(图26)。 上动不停,甲迅速用左脚向前勾别住对方的右脚跟处,左腿紧贴对方右腿;同时,左手捋扣住对方左肘向左下侧捋带,迅速用右手向对方左肋部推按,双手配合勾别腿,对方安有不败跌之理(图27)。
注意要点: 甲左脚撤步与左手截压、右手外格同时进行,手脚配合协调一致;左手穿格顺势领带,要与右手捋腕相互配合,形成十字裹横,上步贴靠即放人;左脚进步要快,要贴靠对方右腿,左手须向左下侧捋带,使对方不得劲,右手推按撞打才能一举功成。整个动作须步法灵活自然,明手暗腿,快速有力,配合一致,协调连贯,一气呵成方妙。 十四、侧蹬腿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势待敌(图1)。 甲采取主动进攻法,左脚向前迈进半步,右手向对方面门虚晃惊上;同时,右脚迅速向对方胸腹部蹬踢(图28)。 乙见甲方来势迅猛,急用双手拍打对方右腿;同时,急撤左脚以避其锋锐,双手上翻按扣其右脚,目视对方(图28)。紧接上动,甲在右脚刚被对方接住未扣牢瞬间,迅速左转体借按腰转胯之力,乘对方尚未用招之前,用右脚跟向对方的心胃部蹬击,力达脚跟(图29)。
注意要点: 左脚向前进步、右手虚晃、右脚向前蹬踢三动要同时进行,快速有力,灵活自然。拳诀云:惊上打下是真传,此为拳兵之道。甲方要在对方接脚尚未用招瞬间,借左转体拧腰转胯之力,内旋右腿顺势蹬出,要把握时机,准、快、稳,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十五、翻剪腿 甲乙双方均采取左守门势待敌(图1)。 乙采取主动进攻法,右脚向前迈一步,用右顺步拳向前冲打对方面门或胸部,左右手连环进击,快如疾风暴雨(图30)。 甲在对方连续进攻之下边退边防,忽然采取诱敌深入败中取胜之法侧身倒地,两脚前后分开如张口待物之剪刀,套住对方的右脚(图30)。 上动不停,甲在对方尚未用招、来不及撤出之际,迅速用双腿翻剪,将乙方摔倒(图31)。注意要点: 此法仍是诱敌深入败中取胜之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须双腿有相当功力,且要把握对方心态以及视当时的战况而定,否则若被对方识破,则不易成功矣。左脚管套可单脚可双脚,使其不得走脱,右脚要快而有力地拧翻。若配合身体右翻转,则效果更佳。 十六、勾蹬腿 此腿法与前一腿法一样,均为诱敌深入败中取胜之法,在临阵实战中,甲侧身倒地,左脚勾挂住对方右前锋脚踝骨里侧,用右脚迅速向对方右膝关节或右小腿用力蹬击,对方倒地败跌矣(图32)。 注意要点: 勾蹬腿是实战中常用的败中取胜之法,此法关键是左脚要尽力勾牢对方并回收,从而牵动对方重心,在对方尚未撤出应招之瞬间,右脚快速有力地向前蹬击对方右迎面骨或右膝关节处,快速有力,灵活自然,则跌敌不难矣。 以上所介绍的十六种腿法。是最常用的基本腿法,只有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方可进入高级腿法习练。否则,基础不牢,其它皆为空中楼阁矣。相信只要读者肯下功夫勤学苦练,腿亦会像手一样灵活自然,则应敌不难矣。
南派暗脚实战法
少林古传擒拿术
少林擒拿术为少林武术的传统项目。擒拿未有四十二于徒手绝技。它巧用反关节和点穴值的搏击妙术,借人之力,顺人之势,拿点要害,巧破妙取而胜之;由于水平所限,疏漏谬误所难免,敬请读者研讨指正。 少林擒拿术是少林武术的连环搏击技术。 擒拿是运甩锁、扣、刁,缠、拿、顺、拧、点、击、压等反关节和点穴位的巧妙手法,使对方身形局部僵滞、疼痛而失去反抗能力,从而制服或扑捉对方。 歌 诀 短兵相接使擒拿,千斤可用四两化。 审清彼意与劲路,顺势打势巧力发。 生擒活捉狂暴客,巧用锁扣刁缠拿。 解脱擒拿不施逆,按势顺拧点击压。一 单跪见君 对方右手抓我前衣襟(图1)
我右手扣按对方右手背反拧,卸其手;左手抓其右肘,同时,以左小腿跪压其右腿(图2)
二 罗汉撞钟 对手右手由后锁我颈部。(图3)
我左手反拧其右手,卸其手,向右猛转体,并以右肘尖撞击其肋。(图4)
三.抓发扳倒 我右手抓对方头发(图5)
对方双手扣住我右手背,合力下压我右手腕。(图6)
我顺势进左脚,屈左肘,肘尖向前顶,左手抱其右腿。(图7)
我随即右手向前下推,左手向上提拉,对方必仰跌之。(图8)(如我右肘顺势前顶,右手向下拉其头,左手由其后掏裆上提,对方必仰跌之。)
四 卸手靠打 对方右手抓我左肩(图9)
我右手扣按住对手右手臂,然后右手反拧卸其手。并向右下方刁拉,乘势腰向右拧,以左肩撞击其右臂。(图10)
然后我左手经对方右臂下穿过,上打其面部,下打其裆部。(图11)
五 盘龙进肘 对手左手抓我左手腕向右后拧(图12)
我顺其拧劲向右转体180度,同时,右脚向后撤,从后面锁住其左腿。(图13)
我继续向右转体180度,右臂屈肘以肘尖为着力点横击其胸,对方必仰面跌倒。(图14)
六 金鸡掐嗉
对方右手掐我喉(图15)
我右掌向左下砍其手腕,同时,提右膝顶撞其裆部,即解脱。(图16)
七 握手绊腿
对方与我握手。(图17)
趁对方不备,我将对方右手上翻,使其手心向上,并向右后拉带。同时,左脚向对方俩腿间进步,右臂屈肘由上挾住对手右大臂,左手抓其右肘骨,右手向上提拉,左脚下压。(图18)
我猛向右转体,乘势将左脚蹬直,双手向右拉带,使对方被绊而伏身跌之。(图19)
八 抓腕小缠
对手右手抓住我右手腕。(图20)
我左手紧扣住对手右手臂(图21)。
我将其右腕拉直,并以右腕关节为轴由下往上宁转,当右掌小指一侧贴其小指侧腕部时,猛向下切压,对方比感剧痛。(图22)。
九 掐腕脱打
我右手腕被对方双手紧紧掐住。(图28)
我左手由上方伸入其俩小臂间,握住自己右拳。(图24)
我右拳屈肘上举,左手猛向怀内扳拉自己右拳,同时,向左猛转体,即解脱。(图25)
我右手解脱后,左手下压其双手,以右拳背为力点,反抡打其面部。(图26)
十 迭肘解脱
我抓对方右手腕,对方用小缠丝拿我。(图27)
我速将右腿撤至其左腿后,迭右肘,肘尖朝对方胸部,同时,左手抓住对方右小臂。(图28)
我右手向上提拉,左手向左下拉其左臂,解脱后,右肘尖猛顶撞其心脏,对方必仰面跌之。(图29)
十一 顺手牵羊 对方右手企图抓我前衣襟,或击我胸部。(图30)
我双手抓住对方右手,使其手心向我。俩手按住其手背,向下卷其右手腕。(图31)
我随即向后撤右脚,双手用力向内,向下拉带对方,使其伏身跌之。(图32)
十二 拿肘抡打
对方右手从外侧拿住我左肘关节。(图33)
我左肘突然向右猛上举至右肩前,即可解脱。(图34)
然后我右拳下压其右手,以左拳背为力点,抡打其面部。(图35)
习武者必读必修的一课
上乘武技与心性修养 迷则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俗话说: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什么呢?很简单,中华武功的修位明显分成两大境界:初期须凭毅力、韧性、 上乘武技与心性修养 迷则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俗话说:“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什么呢?很简单,中华武功的修位明显分成两大境界:初期须凭毅力、韧性、汗水与时间;后期则离不开根基、缘分、悟性与德行。项羽力扛千鼎,终属气血;仲尼朝闻夕死,是何意志!
要修成上乘武技,成为人中之凤、人中之龙、铁之铮铮的出类拔萃者,则必须重视并切实地进行心性修养。本文只就有关上乘武技心性修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大凡习武之人,多半知道心胸宽广在武技修为中的价值。所以,不少武林前辈特别推崇“大海一样的胸怀”,正所谓“海纳百川,方成其大”。不过,如果从更高的层次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大海一样的胸怀”是否仅仅指谦虚谨慎、温良恭让;二是心性修养是否仅限于此。
以海来诠释心性修养,无疑是得当的。只是,一般的理解似乎片面了一点,多有偏颇。其实,水有两性,既有“柔”性,也有“强”性。大海既具有虚怀若谷的一团“和气”,也具有无坚不摧的一股“杀气”,而这股“杀气”(亦可成斗志),往往被习武之人忽视或轻视。对症方可下药,因材方可施教。为什么许多武者刻苦习武数十载,却始终停留在某在层次上徘徊不前呢?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还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心性修养。不明其理,自然不得其法,亦难获其效。
古往今来,一谈到武术,人们总会有“以柔可刚”的先入之见。柔弱固然可以胜刚强,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在今人心目中,太极拳似乎是“以柔可刚”的典范,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这种武技的生动写照,其实,最早的太极拳以实战为主。以陈式太极拳为例,最初的拳架,身体下蹲幅度很大,往往以双脚控制对手。没有相当的毅力与体力,是根本无法训练乃至实战的。不仅如此,早期太极拳还有一种特殊的逻辑划分,即不以姓氏划分门派,而以阴柔与阳刚为标准:一是“以柔克刚型”,二是“以柔克柔型”;三是“以刚克刚型”,四是“以刚克柔型”。这才是太极真功的全貌!所以,在早期太极拳武技中,就连掌开巨石也并不回避,因为这种“硬功”只是“以刚克刚型”武技中的家常便饭而已,可是,看看今天的太极高手,虽然也有不少名师功力非凡,但属于“以刚克刚型”的确实不多见。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笔者认为则呼之欲出了。心性修养不仅仅局限于“大海一样的胸怀”!这是因为,海毕竟只是心性修养的一小部分,即使是“刚柔兼备”,也难免挂一漏万,更何况是那种偏知偏见呢?那么,一个习武之人该怎样进行广义上的心性修养呢?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武哲先贤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体验。我们必须在虚心汲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深化,以修成傲然兀立的上乘武技。下面,我们不妨摘录一些古代武家毕生心血的结晶之言:
“极缓慢然后极迅猛,极柔软然后极刚强”; “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柔若无骨,炸似惊雷”; “手要电闪流星,眼要清亮分明,身要龙盘凤舞,步要连环左右,法要千变万化”; “练时无敌似有低敌,用时有敌似无敌”; “以出世之心入世,以入世之心出世”; “以对己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对己”。
此外,我在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两句影响深远的古言:一句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一是“武者无刀兵气,书生无寒酸气,女子无脂粉气,僧人无香火气,便是世上不可少之人”。如果反复揣摩这两句古言,定能受益匪浅。
推而广之,习武之人应有修道者的风范。就思维方式而言,要从“单向思维”延伸到“双向思维”,再从“双向思维”扩展到“多向思维”,最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全向思维”(又称“太极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攻防进退中,在动静缓急中,在刚柔虚实中,在阴阳隐显中,逐步升华自己的武之境界。
行文至此,在这里披露一些武功心法,奉献给同道诸君。
心法之一:想象从宇宙中汲取无穷能量。如果能学会在静态与动态(如搏击)中采气,则回实现“愈战愈勇”的阶段性目标。
心法之二:时想耳边突爆巨大鞭炮声,而自己却安之若泰。以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
心法之三:身历风、雨、寒、热的自然变化,保持松、通、空及清、静、定之态。
心法之四:身处诽谤、嘲讽之中,不为所动。“外练神风铁骨,内养浩然正气”,然后待人接物。
心法之五:善待自身,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莫伤天害理,违纪乱法,要知损人则损己。
心法之六:观想默会自己化水、化风、化火,至柔至刚,至阴至阳,静则于人无扰,动则摧枯拉朽。 |
|
FLASH 春暖花开〔云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