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仓三山

 苏迷 2013-12-21
太仓三山
  今天的太仓境内是没有山的,可历史上太仓确有三座山,而且非常有名,名字分别是穿山、弇山、镇洋山。
  穿山是太仓境内唯一的天然山,弇山、镇洋山都是人造假山。有志书记载为证,《嘉靖太仓州志》卷一云:
  太仓山唯穿山为天作,余皆人为之者,似不可以名山。然卷石之多、篑土之积,亦谓之山。《书》曰:“为山九仞”,《庄子》 曰:“丘山积卑而为高”,谓山亦可乎?盖山不外乎土石,益以树木,郁然成林,地势之镇压、风气之完结攸赖焉,岂徒以供游览而已耶?乃若冈以分疆,墩以瞭远,堤以捍患,其高覆平地,则囿丘陵之属也,因附山志。
  说实话,苏州境内最高峰穹窿山的海拔不过341.7米,和很多大山相比真算不上什么山。但是不论是历代志书,还是苏州人,都将这些在平原上隆起的高丘称之为山。这穿山当然也不高,据《弘治太仓州志》记载:
  穿山,在州东北四十里,高一十七丈,周围二百五十步。山有洞通南北往来,故曰穿。《临海记》曰:山昔在海中,下有洞穴,高广各十余丈,舟帆从穴中过,予尝疑过帆之事为妄谈。正统间,近山居民景升氏,凿池得桅梢,径尺二许,其为海中山岛无疑。
  噫!沧桑变更,理或有之矣。
  《道光璜泾志稿》 卷七收录王育《穿山记》云:娄城北去稍东折四十里为沙头镇,复东北十里为漕头塘,塘之阳有大石蹲踞其上,是为穿山。山之高不及十五仞,石棱棱骨露,积埃甚浅,不宜木。……山下为凌氏田,凌氏盛时,闻有园亭台榭,今皆荒草寒烟,不可问矣。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穿山原来是在海边的一处17丈高的山丘,因为中间有个山洞,帆船可以从中通过,景致有点类似桂林的象鼻山,地点在今沙溪东北5公里附近,曾有园亭台榭,在明清时期已经是个游览胜地。以至区区一座小山,甚至还留下了明代陆钺《穿山志》、清代邵廷烈《穿山小识》、民国狄辰《穿山志》等数种专志传世。可惜的是,1952年,开山采石,夷为平地。现仅存约10余吨重的一块石头,上面建了个地震监测站。
  说到弇山,不能不提太仓明代名士王世贞。弇山就在王世贞所建私家园林弇山园中。《吴郡文编》 卷128称:“弇山园俗呼王家山,在隆福寺西,尚书王世贞筑,广七十余亩,中矗三峰:东弇、中弇、西弇。俗呼西为旱山,东为水山,极亭池卉木之胜,为东南第一名园。世贞自为八记。今废。”可见,在《吴郡文编》 作者顾沅(1799—1851年)生活的道光年间,该园已经废毁。至于园林得名之由,王世贞自撰《弇山园记》称:
  园所以名弇山又曰弇州者何?始余诵《南华》而至所谓“大荒之西、弇州之北”,意慕之而了不知其处。及考《山海西经》有云“弇州之山、五彩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风。有轩辕之园,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不竟爽然而神飞。仙仙傞傞,旋起旋止!”曰吾何敢望是,姑以名吾园,名吾所撰集,以寄其思而已。
  数百年之后,太仓又有了弇山园,也就是又名人民公园的憩园,其旧址是南宋“海宁寺”,前身是梁“妙莲庵”,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现弇山园是根据明代筑园大师张山人的《弇山园》 真迹白描图重建的。2003年,恢复了“弇山堂”、“嘉树亭”、“点头石”、“分胜亭”、“小飞虹”、“九曲桥”等20多处景点。公园面积现有110亩,园内最值得一看的景点是墨妙亭,另有宋代花纲石遗物“望海峰”、明洪武年开凿的“通海泉”、元代大型“铁釜”等众多景点。
  镇洋山在历代太仓旧志中均有记载,《嘉靖太仓州志》卷一云:
  镇洋山,在州治之后,知州李端所筑。土冈蜿蜒可三百步,植桧百数,高峙三峰,累以湖石。山下甃池,前有三亭,曰迎仙、曰来仙、曰游仙。山麓为洞,曰集仙;其上有亭,曰醒翁,知州倪宗正建。今俱废。稍西下有亭,曰吏隐,知州黄廷宣建。山名镇洋,取镇东海之义。
  可见,此山为太仓首任知州李端所筑,是位于州治衙门后花园中的湖石假山,不但有三峰,还有迎仙、来仙、游仙、醒翁、吏隐五座亭子相配。镇洋之名,乃取镇东海之义。桑悦《镇洋山记》云:
  侯至任,经营百方,整齐州治,凡门堂、牢库、学校、坛宇之属,焕然一新。又念州中山寡,密迩巨浸,惟土足以胜水,效东坡治徐造黄楼意,遂于州后隙地,因陵为高,命典术瞿坤董工采土,筑为三峰,下连坡坂,点以奇石。山成,侯名之曰镇洋,盖欲兹山运神畜灵,利如五兵之在库,险如长城之临鄙,威如宿将之坐帷幄,而凡浮泡微沬,足以爛途扤屦,与夫鲸波陆飞、荡析居民之祸,永永其无有也。
  雍正二年(1724年),各地州县普遍一分为二,太仓也不例外,太仓州分出来的县就称镇洋县。1912年,又合起来称太仓县。镇洋山恐怕也在分分合合中不知所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