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地

 茶香飘万里 2013-12-22

 蜀地-蜀人-蜀文化

2010-6-24

文明之始,总是以河流交汇,水草丰茂之地为其诞生地,大河之源及上流地区常因其海拔过高,天寒地冻,且地形变幻太大而为远古文明所禁足,古埃及文明,有尼罗河,古巴比伦文明,有巴比伦河,古印度文明,有印度河,而中华文明,则以黄河和长江为始,北以陕西西安半坡文化为主,南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为主,分别代表了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以上四大文明,都诞生于大河泛滥之后形成的冲积平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这位从蜀地走出去诗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的。以现在的观点看,是理想的纯自然生态的旅游地,而放在过去,那只就是蛮荒的代名词。 

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水流湍急,山高谷深,这并不是一个容易滋生文明的地方,在秦以前,蜀地的文字文明在历史上鲜有记载,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文明是蜀地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的器物却迷惑了所有的考古的、人类学的科学家,三星堆深鼻纵目与现在以矮小灵活蜀人完全不是同一个种类,倒是另一少为人知的川南人文明有相通之久,同样的青铜文明,祭祀铜鼓上也有着同样的星状纹饰,更为离奇的是,两处文明都在相同的时间突然消失,被掩埋在历史的泥层里,既找不到来路,也没有归途。中原大地上文化灿烂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远古的蜀文明却仅仅留下几个故事让人追忆:蚕虫开启文明,鳖灵治水,杜宇魂化杜鹃;到五丁开山,经过几千年的传诵,这些故事都变得唯美动人。然而真正让蜀地与黄河流域文明接轨,从蒙昧走向文明,纳入到中华文明的大家庭的,应该是从秦蜀郡太守李冰的都江堰水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方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才有了繁华,才从蛮荒之地脱胎。

对蜀地的历史的记载,也鲜见于国家性的官方文献,最为系统的应该是东晋常璩撰写的11万字的<华阳国志>这本地方性的方志,其间对蜀先人在蜀地的活动有这样的描述: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於湔。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於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从以上文字中可以得出获得以下一些信息:

第一、蜀早期文明时代与中原地区的春秋时期相同。且因助周代纣,己被周王室封候。

第二、在中原地区己进入奴隶世袭制,而蜀地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以禅让制为统治者的承继方式

第三、蜀先王尚以顺序为蚕丛-柏灌-鱼凫-杜宇(望帝)-鳖灵(丛帝)

第四、蜀地早期文明是以郫邑,即今成都郫县为中心的。郫县现存的望丛寺即是两帝的埋骨处。至开明五世,即公元前四世纪,迁都,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定名成都。

第五、今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大都以蜀守李冰为治水之源,其实早在望丛两帝时期己决玉垒山以除水害,这应该是工程之始,李冰父子应该是后期工程集大成者。 

通常文明的建立是以征服者或统治者的文化来发展的,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西安、洛阳、北京是统治中心的正统,唯一建在南方的六朝古都南京也更多地承担了衰败王朝的所在地。历史上看,成都地区从来就没有在大中国的地域范围内承担过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角色。却也一直不曾被中华文明发展所冷落,战国后期被秦征服,为消弱蜀地少数民族力量,秦徙秦民十万家以实蜀地;汉高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给助军粮,收其精锐,以补伤疾;安史之乱,蜀地成为唐玄宗逃难之所,上演了“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的惊世爱情故事;民国时期蜀地大量接纳过北方的逃民,也派出了子弟出川抗日,及至解放以后三线建设,大量东北企业入川。这些历史均被收录于中华文明史,成为蜀地文明与中原文明交融的及对华夏文明贡献的实例。期间,对蜀地文明和人种影响最大的,大约算是明末农民起义,八大王张献忠了。在明朝平贼将军左良玉攻击下,张数败于左,积愤难忍,每到之处即行屠城,十室九空,至清初蜀地人口凋零,百业不兴,不得不从两湖两广迁徙人口以充实劳动力,俗称“湖广填四川”。今天的四川人常常相互间挽袖,以胳膊上的皱褶来判断是否祖上同是从湖广填来四川,据说,那长在胳膊上的皱褶是从湖广到四川的途中被长期捆绑后留下来的,竞发展出遗传因子,可见当年路途之艰辛。因此,今天生活在蜀地的人们究其血统来看,早己与那些身上挂树皮、描着黑白色彩,悍勇尚武的蜀地先民失去了关联,更多的被黝黑皮肤、短小精瘦身材的两广人种所杂交融合了。

文明的规律常常是野蛮对先进的征服,在征服中完成不同文明的交融,成就更加发达的文明。长期的地僻,交通不便,使战争在这块土地上较少燃起冲天的大火,也封闭了文明的交融,因此,蜀文明总是落后于中原文明。也极少产生出政治军事的杰出人物。狭隘与封闭,不足以论天下,却并不限制文化的繁荣,汉代杨雄、司马相如,唐代李白、杜甫,宋代的三苏,均与蜀地关联极大,无论是身居庙堂官僚还是落泊的草根,能够见容于统治者的依然只是那堆灿烂锦绣的文字而己。

富足而与世无争的生活却养成了蜀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和不务实追求的情绪。刘备子刘禅被司马氏带到北方之后,一句“此间乐,不思蜀”道尽了后代蜀人的品性。也成就了蜀人对人生的另类态度和认识。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以外,成都地区考古发掘的另一重点是城西的汉代蜀王王建墓,墓里出土的重点不是金缕玉衣,只是当时连盗墓人都看不上眼的24幅乐伎像,以此即可见成都原就是以休闲和玩乐为文化核心的。

饱暧思淫欲。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有“花蕊夫人”,为讨爱妃欢心,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堆锦铺绣,芙蓉城的名字由此传开。其实时下成都男人创意求爱,献9999朵玫瑰,摆心形红烛,其实也就师承了孟昶。成都是出美女的地方,美女文化是成都文化的创意点,利润增长点,自然对美女有足够的个性认识。一大堆美女站在一起,要区分哪些来自成都,其实简单,看眼睛和姿态,成都女人眼里是有妖有媚的,那是自小在商场和街道上泡出来的,在茶坊酒吧里练出来的。成都多小吃,与外地不同的是,老板是不好做生意的,偏就要老板娘才好,于是女掌柜,男掌勺就成了习俗。顾客们三五天的回头,顾盼的不就是老板娘临走时抛的那青波么?走在成都闹市的街上,如果没点定力,眼会花,心旌也会荡漾,忍不住叹口气吧,说出来的还是那句话:结婚早了!结婚太早了!在这堆不靠谱的水性的女人堆里做男人,那得有好长一阵修行,什么时候忽然开朗起来,明白了成都女人喜欢扎堆,其实是在交流妖媚经验,美女心得;逛街,其实是在秀身材、秀靓装,这一路的女人,原本正在练习着做美女的感觉和素质。

最近看一电视节目,对现在知名的巴蜀笑星访谈。话题指向最近火起来的周立波。看笑星们均有愤愤不平之感:周立波跟我们一样丑,凭什么就能火遍全国,有高收视,而我们却只能在四川这个地方晃过来晃过去的挣扎市场。大有挽起视袖子出川大干一场的意思,看到这里颇有感叹。文化本身无所谓好坏,乃是一种文明的外显,却可以对该文化覆盖范围的人群的性情形成影响。四川的地形的封闭及文化发展的封闭确实对蜀人的封闭,狭隘的性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既无南方人的精明强干,注重实干,更少北方人的豁达与大气。究此事而言,文化娱乐市场是块蛋糕,周立波取的是以上海文化为背景的小资部分。而巴蜀笑星则取以蜀文化为背景的休闲低俗部分。理应在利益上不冲突,在市场开发上还可以相互支持,却没料想在蜀地却无端地遭遇了自诩为表演艺术大师或语言艺术大师李老师们的围剿,大师们也不想想,周立波能以涂满猪油的头和铮亮的尖尖皮鞋登台,那就是当下上海油头粉面的小资的真实定照,而他们那些穿汗背心蹲在潲水筒边吃杂酱面形象,生动,却只存留在过去的记忆之中,那是民国或开放初期成都市井混混的样子。而今,随着电梯公寓的鳞次节比,潲水筒、汗背心这类东西只能是电影里的道具了,大师们被观众冷落那就很正常了,这与低俗与高雅无关,跟上海文化与蜀文化也无关,大师们在市井茶肆里听到的那些东家短李家长的婆婆妈妈的琐碎事并不是蜀文化的主流,充其量也就饭馆跑堂嘴里哼的小调而己,却被他们假借来作为蜀文化的代言人,冠冕自己的身份,实在好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