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变革

 lanbo764 2013-12-24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变革


一、引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背景

去 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词。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业界之所以对这个词的内涵与外延难 以形成共识,根本原因是这个事物尚处于持续的进化与演变之中,传统金融机构与新生互联网力量正处于相互融合之中。当前,业内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只有互联 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而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习惯性地界定为“金融互联网”。这种单纯地就主体进行划分,习惯 性地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对立起来,其实质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其人为地排斥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

所 谓互联网金融,就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活动。它并不是一种脱离金融本质的全新金融范畴,而是互联网与金融交叉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从狭义上 理解,互联网金融指互联网企业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其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人人贷、众筹融资等。从广义上理解,互联网金融包 含一切依托互联网开展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银行、网络支付、网络证券、网络基金、网络保险、网络投融资、网络金融资讯以及其他外延服务等。当前大家比较关 注的,主要是狭义的互联网金融。

相 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互联网金融能够完全跨越时空。互联网金融能够突破时空局限,依托全天候覆盖全球的虚拟网点网络,让消费者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动动手指头,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能支取任何地点的资金,办理远程银行业务,这是传统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二是互联网金融更具有经 济性。互联网金融可大幅降低业务成本。早在2000年时,欧洲银行业测算其单笔业务的成本,营业网点为1.07美元, 电话银行为0.54美元,ATM为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则只需0.1美元;一般而言,银行业通过在线虚拟支付的成本是通过物理分支机构支付的 1/16到1/6。三是互联网金融更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互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推动云计算,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集散处理,对金融业提升服务与风险管控能力又是至关重要的。大数据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 通过实时分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了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四是互联网金融形成新的金融业态。“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金融业,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将增进其与客户之间的了解、理解与良性互动,形成新的金融业客服关系及商业模式,进而造就新的金融业态。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快速成长、蓬勃发展,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1.信 息技术持续革新和互联网功能不断丰富。这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形成潮流的技术基础。金融的创新发展始终是与技术进步相伴而行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兴起,本质 上可以说是由技术进步推动形成的。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要素来看:一是移动通讯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多网融合,以及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 技术成熟等使得移动支付具备了必要的基础,而移动支付恰恰是互联网金融的基本要素之一。二是搜索引擎和云计算解决了互联网金融必须面对的信息处理问题,使 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准确、高效、经济的处理海量数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并使很多实时金融创新成为可能。三是社交网络平台的兴起,为互联网金融发 展提供了大数据,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验证和分析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形成客户的信息视图和评价体系,并据此作出业务决策。总之,从互 联网金融的基本要素看,失去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功能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只能是“乌托邦”。

2.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弱势群体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提供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土壤。互联网金融是顺应市场需求的结果,只不过这些需求在传统银行业看来属于小众市场。按照克里斯·安 德逊2004年所提出的“长尾理论”,传统银行由于追求规模经济性,总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对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领域,也就是销量品类平面图当中销售曲线 的头部,通常叫作“畅销产品”,这在商业银行中具体表现为存、贷、汇业务。而对于向小微企业贷款、小额理财、P2P、个人借贷担保等“尾部”业务,银行或 者无暇顾及,或者由于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匹配而不愿涉足。这就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同时,由于这些小众市场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只有依靠柔性 服务技术才能将多品种、小批量的碎片化需求聚集在一起,实现范围经济。而互联网为这些价值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产业和金融 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互 联网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该说互联网企业初期并不是有意识地进入金融领域,开展网络支付等金融业务的初衷是为推 动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如支付宝最初是淘宝网公司为了解决网络交易安全所设的一个功能。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互联网企业认识到互联网金 融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互联网企业由最初的自发行为上升为自觉主动的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探索。例如,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渗透,以支付宝为代表 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应运而生。而央行发放支付牌照,“快捷支付”快速崛起,令第三方机构将业务从单纯的转接支付拓展到了转账汇款、代缴费、基金销售和小额融 资等金融服务领域。互联网企业为了谋求自身业务的发展以及更大的成长空间,进而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二、现状: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及宏观效应

(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商业模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业正处于深度融合的进程之中。就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而言,当前全球范围内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商业模式:

1.第 三方支付。其最早起源于美国1980年代,得益于良好的第基础设施建设,美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突飞猛进。美国的网上支付,是在发展成熟的线下信用卡和 自助票据交换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延伸到互联网的,它的前提是信用卡和银行支票已经成为美国用户支付线下交易最熟悉的工具。美国贝宝(PayPal)目前是全 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公司,于1998年12月创立。2002年2月,贝宝成功上市,并于当年10月被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易贝(eBay)以15 亿美元收购。贝宝以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为基础,通过产品创新、并购以及合作等手段奠定了其在支付领域的领导地位。截至2012年底,贝宝业务支持全 球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5种货币交易,用户超过1.28亿人,单美国境内就有超过2000家实体零售店支持贝宝支付;营业收入规模达55.7亿美元,占 易贝总营业收入的39.6%,其中处理支付业务交易额为1449.4亿美元。通过提供支付服务,贝宝成功绑定了一大批优质的客户资源,并以支付业务服务费 和沉淀资金利息为主要盈利来源,提供包括延期付款、买方信贷、信用卡、货币市场基金等在内的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在国内,目前第三方支付整体业务发展日 趋规范。截至目前,共有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电商企业、传统行业集团、互联网巨头、电商运营商、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等 纷纷完成行业布局。据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总金额仅为2356亿元,到2012年底则跃升至3.66万亿元,增加了 15倍;2013年上半年实现支付金额2.27万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14.7万亿元左右。按照业务划分,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 型:一是平台依托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成熟的电商平台和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与各大银行、通信服务商等合作,搭建“网上线下”全覆盖的支付渠道,在 牢牢把握支付终端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包装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从中赚取手续费和息差,并进一步推广其他增值金融服务。代表企业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 支付宝、腾讯集团旗下的财付通、盛大集团旗下的盛付通等。其中支付宝是领军者。支付宝于2004年由阿里巴巴创立,目前其年交易额已经接近2万亿元,注册 用户达到8亿,占据了第三方支付的半壁江山。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50万家,涵盖B2C、网络游戏、航空旅游酒 店、教育缴费、公共事业缴费、海外商户以及物流、保险等传统行业领域。二是行业应用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向企业用户,通过深度行业挖掘,为供应链上下 游提供包括金融服务、营销推广、行业解决方案等一揽子服务,获取服务费、信贷滞纳金等收入。代表企业包括汇付天下、快钱和易宝。以汇付天下为例,其成立于 2006年,短短五年时间,支付结算量就超过了3000亿元;2012年更是达到6178亿元,同比接近翻番。汇付天下定位于金融级电子支付专家,与国内 商业银行及国际银行卡组织均建立了合作关系,聚焦金融支付和产业链支付两大方向。在金融支付领域,汇付天下首家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展网上基金销售支付服 务,运用创新产品“天天盈”实现了“投资者持任意银行卡,随时随地购买任意基金公司的直销产品”的目标。三是银行卡收 单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发展初期通过电子账单处理平台和银联POS终端为线上商户提供账单号收款等服务,获得支付牌照后转为银行卡收单盈利模式。拉卡 拉为其中较为成功的典型。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是联想控股成员企业,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线下支付公司。目前,拉卡拉已与中国银联以及50余 家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投放了7.5万台自助终端设备,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便民金融服务网点网络,遍布所有知名品牌便利 店、商场超市、社区店,每月为数千万人提供信用卡还款、水电煤气缴费等公共缴费服务。2011年,拉卡拉全面进入商户收单服务市场,创新性地推出了针对 大、中、小商户的多种POS产品和服务。根据拉卡拉公司规划,到2014年底,拉卡拉的网点要达到10万个,商户要达到100万,个人终端要达到1000 万。四是预付卡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发行面向企业或者个人的预付卡,向购买人收取手续费,与银行产品形成替代,挤占银行用户资源。代表企业包括资和 信、商服通、百联集团等。

2.移 动支付。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指允许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 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的不断推进,移动应用商店的快速普及,NFC等 近场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消费者对安全便捷移动支付的需求增加,移动支付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10至2013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 增速有较明显的下滑,但移动支付市场增速却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据来自一家国外咨询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伴随着实体商品销售的远程采购和NFC交易带动,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金额为300亿美元,全球移动支付交易 规模将在未来5年增长近4倍,支付金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未来,移动平台将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从而支撑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目前国际移动支付 的市场格局依然未定。美国的贝宝201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额达到140亿美元,已经取得了先机。但是,谷歌、苹果、脸谱、移动支付公司、银行、运营商等都 来抢食,来势汹汹。这让在互联网支付上全球独大的贝宝难以安然度日。最为典型的是广场公司(Square )的崛起。广场公司产品的支付原理简单,商家和用户可以免费获得相应的刷卡终端,刷卡费率为2.75%,远低于信用卡刷卡费率,同时由于其良好的便捷性和丰富的增值服务,备受商家和消费者欢迎。截至2012 年底,广场公司已有200 万户商家客户,年处理交易规模超过100 亿美元,公司估值超过32 亿美元,是2009 年 底估值的70倍。此外,其他一些中小公司也在移动支付上圈得不少土地。移动支付市场群雄割据,未来前景尚不明确。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上主要有三类参与主 体,分别为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联与银行金融机构。商业模式上也出现银联、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各自主导及合作的多种模式。商业银行目前主要 通过和运营商及生产商合作推出支付产品来占领市场,而第三方支付通过开发诸如二维码(腾讯的微信)、声波当面付(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移动端)、近端NFC等 新渠道培养客户新的支付习惯。其中,金融机构利用移动网络实现各种功能,是目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3年6月9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联合推出了移 动支付平台及手机钱包业务,中国银行和浦发、光大、中信、广发、民生、北京、上海等8家银行已接入移动支付平台,还有工行、农行等9家银行正在接入过程 中,国内首次实现银行与通信业间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在加速布局移动支付,如中国联通已经先后与银联、招行和光大银行合作,在安徽、 上海、北京等地推广手机钱包、移动支付和手机刷卡业务。移动支付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新战场。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支付 作为便捷可靠的支付方式,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业务。尤其是2012年移动支付标准确定为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兆赫后,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不确定 性大大减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手机购物、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移动金融相关业务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了 80%。其中,手机网上购物的使用率从2011年的6.6%上升至2012年的13.2%,使用人数从2347万上升到5549万;手机在线支付的使用率 从8.6%上升至13.2%,手机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则从8.2%上升至12.9%。

3.网络借贷。这是指资金借入者和借出者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网络借贷的认证记账清算交割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 成,借贷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借贷目的,而且一般额度都不高,无抵押,纯属信用借贷。在国外,网络借贷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美国普罗斯珀 (Prosper)为代表的单纯平台中介模式。普罗斯珀成立于2006年,是美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公司,会员超过150万,累计借贷额4.08亿美元。借款 人可以在网站提起2000-25000美元的借款需求,投资者针对单个借款人最低借款额度为25美元。通过竞标机制来确定利率,通过分散贷款来降低风险。 二是以英国悠帕(Zopa)为代表的复合型中介模式。悠帕成立于2005年3月,是全球首家网络借贷公司。其特点在于:划分信用等级、强制按月还款、雇佣 代理机构追债等,较好地控制了风险。三是以美国贷款俱乐部(Lending Club)为代表的借贷与社交平台结合模式。贷款俱乐部成立于2007年5月,使用脸谱、其他社区网络及在线社区将出借人和借款人聚合。出借人可以浏览借 款人的资料,并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等级或是否是自己的朋友来进行借款交易。在我国,互联网借贷类型很多,结构各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面向 网上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媒体报道最多、网络最为热议的就是以“阿里小贷”为典型代表的,基于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而形成的融资模式。阿里小贷的贷款 方式通常有两种,即信用贷款和订单质押贷款。订单质押贷款只要卖家发货即可向卖家进行授信;而信用贷款则需要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充 分分析、挖掘,实现对客户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的准确、实时把控。这两种授信模式都是基于对其电子商务生态圈的核心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阿里小贷公司自 2010年6月成立以来,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相当靓丽的经营业绩。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贷提供融资服务的企业用户累计超过32万家,均为 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贷款总额超过1000亿元,企业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不良率0.84%,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而贷款年利率达到 18%-22%,远超商业银行7%-8%左右的利率水平。二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代表企业为“京东商城”。该模式下电商企业不直接进行贷款发放,而是 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提供融资信息和技术服务,让金融机构筛选客户并发放贷款。在该模式中,电商平台只是信息中介,不承担融资风险。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平 台的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贷款融资、协同投资、信托计划等,涵盖了采购、物流和结算等多个环节,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商家,也包括 消费者。自2012年京东和多家银行合作启动供应链金融业务以来,已累计向合作伙伴提供了数十亿元的贷款,贷款期限均不超过1个月,年化贷款利率低于 10%。三是P2P(Peer-to-peerLending)网络贷款平台。P2P信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不以传统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借贷模式。它通过 P2P信贷公司搭建网络平台,借款人和出借人可在平台进行注册,需要钱的人发布信息(简称发标),有闲钱的人参与竞标,一旦双方在额度、期限和利率方面达 成一致,交易即告达成。P2P信贷公司负责对借款人资信状况进行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其本质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P2P平台的具体形式有很 多,较为主流的主要有: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线上无担保模式,该模式下,网络平台不履行担保职责,只作为单纯的中介,帮助资金借贷双方进行资金匹配,是最 “正宗”的P2P模式,也是不少国外监管机构唯一允许存在的P2P模式,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8月,号称“私人借贷领域的淘宝”,已有20万注册用 户,2012年拍拍贷线上年度交易额突破1.95亿元,是过去两年总和的2倍,而逾期率仅为0.58%,远低于行业平均坏账率水平;以“红岭创投”为代表 的线上担保模式,该模式下,网贷公司不再是单纯的中介,一方面网贷公司对出借人的资金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也重视贷后资金的管理,同时扮演了担保人、联合追 款人的复合中介角色,这种模式的风险控制力度较大,投资风险比较小,而投资收益也相对较低,代表企业有“红岭创投”、“人人贷”等,红岭创投于2009年 初成立,其与拍拍贷最大的区别在于引入了由其控股90%的深圳可信担保有限公司,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咨询和有偿担保,红岭创投的投资者成为网站的VIP会 员后,如果借款逾期或者形成坏账,损失的本金由网站合作商百分之百垫付,而非VIP投资者遇到坏账,损失的本金则由网站合作商垫付百分之五十;以“宜信” 为代表的线下交易模式,这是一种无抵押有担保的模式,宜信在整个信贷流程上具有较强的掌控力,并不采用竞拍方式,而是由宜信进行全程业务操作,宜信不仅从 事常规的个人贷款业务,在其平台上还有新薪贷、助业贷、宜学贷、宜农贷等产品,分别针对工薪族、私营业主、学生、贫困农户,从而实现助工、助商、助学、助 农的巨大社会价值,据统计,2008至2010年三年间,宜信每年的业务增速都在200%以上,2011年以后也保持在100%以上,目前宜信已经在全国 72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地区设有网点,客户群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宜信财富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100亿元。

4.众 筹融资。这是指通过互联网为投资项目募集股本金。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并由搜索引擎汇集和实时更新,任何资金需求 者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都可以由网络低成本地给出,这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替代传统投资业务提供了现实可行性。众筹融资最早起源于美国大众筹资网站凯士达 (Kickstarter),该网站将资金供给者由传统的风险投资者扩展到所有大众个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资金来源。通过4年多的发展,凯士达目前已 成为全球最大的众筹资金平台以及最有效率的募集资金平台之一,参与投资项目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提交的项目已经有10万个,成功融到的资金为6亿美 元。除凯士达外,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成功的众筹融资平台。如2011年创办于英国的全球第一家股权融资网站“群集”(Crowdcube)。“群集”鼓励 投资者通过购买处于初创期企业的部分股权来为企业融资,成立仅一年时间就累计为企业筹资达256万英镑。当前,众筹融资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小企业获取资金的 首选方式。2012年4月份,美国正式颁布《创业企业融资法案》,为小企业通过众筹方式进行融资奠定了法律基础,未来众筹融资势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 的投资业务,并掀起一场改变传统投融资模式的巨大变革。我国目前也出现了众筹融资平台,如“点名时间”、“有利网”、“追梦网”、“淘梦网”、“乐童音 乐”、“众筹网”等。其中,“点名时间”是我国最大的众筹融资网站,自2011年成立起至目前,已发起项目80余个,完成融资项目50余个,成功筹资项目 近30个,成功率超过55%。众筹融资的项目选择极为广泛,音乐、游戏、初创企业、应用程序、时尚设计、创意产品等,都在众筹融资的涉猎范围之内。众筹融 资的逐渐兴起,不仅为小企业、艺术家或有特殊才华的个人建立了向公众展示他们产品和创意的平台,也为普遍投资者提供了“从加入社区、寻找创意、见证产品从 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全新体验。可以不夸张地说,众筹融资可能会掀起一场去精英化的大众融资革命。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在一个 半月内通过网络筹集到158.26万元制作资金,这笔钱来自3593位网民,最少的给了10元,最多一个网友拿出了50万元。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众筹融 资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大做强。这不仅是因为国内对公开募资的限制性规定及“非法集资”的红线限制了众筹性股权的发展,也因为众筹融资项目优劣评判困难、回 报率不确定性强。自2013年中以来,以“创投圈”、“天使汇”为代表的一批针对种子期企业的创业服务平台,以“众筹众投”的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由于 上述原因,目前其参与者还仅限于少量天使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涉及金额也相对较小。未来,众筹融资网站要避免出现当年团购网站由于运营模式和内容上的千篇一 律,呈现出一窝蜂的兴起,而又一大片的倒下的局面。这就要求众筹融资网站必须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5.互联网理财与保险。这里所提的互联网理财和保险有别于借助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传统理财和保险,而是既有的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投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以“余额宝” 和“众安在线”为代表。“余额宝”是阿里巴巴推出的创新产品,客户将支付宝余额转入余额宝,则自动购买货币基金,同时客户可随时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消 费支付或转账,相当于基金可T+0日实时赎回。余额宝开启了互联网碎片化理财的新时代。通过这种创新,投资者能将第三方支付工具余额、股票账户余额这类 “碎片资金”全线激活。“基金1元卖”打破了人们对“大额资产的保值增值才是理财”的理解,实现了高、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无差异化,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目前,余额宝宣称用户数已经超过1600万、累计申购数额高达惊人的1300亿元,与其对接的天弘增利宝已经成为全国规模第五大的货币基金。在余额宝取得 成功之后,金融+互联网的模式被快速复制,引发了“现金宝”、“活期宝”等“百宝”大战,碎片化理财市场异常火爆。“众安在线”是国内乃至全球第一家获得 网络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销售和理赔,目标客户群是互联网经济的参与方,包括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商家、网络购 物消费者、社交网络参与者等公司和个人客户。目前专攻责任险和保证险,并且已在研发包括虚拟货币盗失险、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责任险、运费保险、阿里巴巴小额 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这些保险产品具有明显的互联网特征,能够较好的契合互联网用户的保险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6.互 联网金融门户。这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 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目前针对信贷、理财、保险、P2P等细分行业分布,互联网金融 门户领域已有融360、91金融超市、好贷网、银率网、格上理财、大童网、网贷之家等众多公司。互联网金融门户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 风险,无论是资金流动还是交易签约均不通过门户本身完成。互联网金融门户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渠道价值和信息价值。

7.互 联网货币。互联网金融时代将会出现一种新的货币形态,即互联网货币。在传统银行体系下,银行体系是货币的唯一发行与创造者,货币形式也很单一,除了现金, 几乎都在银行体系循环。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商务则不断创新货币的形式,很多信誉良好、有支付功能的网络社区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称为“互联网货 币”。互联网货币将广泛用于网络经济活动,人类社会将重新回到中央银行法定货币与私人货币并存的状态。目前已经出现了互联网货币的雏形,即虚拟货币,如腾 讯Q币、新浪U币、魔兽世界G币、亚马逊币、脸谱币等,其中最著名的比特币目前的流通数量已达1100万,总值达到20多亿美元。在网络游戏、社交网络和 网络虚拟世界等网络社区中,这些虚拟货币被用于与应用程序、虚拟商品和服务有关的交易,已经发展出非常复杂的市场机制。欧洲央行研究表明,2011年美国 虚拟货币交易量在20亿美元左右,已经超过一些非洲国家的GDP。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效应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互联网金融不但在微观上深刻改变着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的行为,而且在宏观上影响着社会、经济、金融领域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互 联网金融模式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彻底打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超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而且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 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互联网及其相关软件技术替代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 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无论是大中企业或是小微企业、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居民,都可以无差别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各 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也会大大简化、易于操作。因此,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更为民主、更为普惠,而不是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服务 模式。

2.互 联网金融模式将对货币政策调控构成深刻影响。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货币运行。从货币供给看,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增大货币乘数,从而促进 货币内生性增长。在互联网环境下,货币电子化程度空前提升,货币的流动性、活期存款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率,以及资金的支付结算效率均大幅提高,这会降低商 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并导致M2构成中现金和活期存款所占比重下降而收益率较高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上升,这都会使货币乘数增大而间接增 加货币供给。从货币需求看,互联网金融发展使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变现成本降低,如余额宝类产品的推出使人们可以将为消费留存的存款转化为投资,从 而降低交易性货币需求;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正在成为金融产品越来越重要的销售渠道,金融产品之间的转移更加便捷,从而降低投机性货币需 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货币的出现会对货币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虚拟货币的发展会增大现有货币体系之外的货币供给。如消费者购买1单位Q币,消费者存 款转化为货币供应商存款,存款总数不变,但创造出1单位Q币。而货币供给量扩大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同时,虚拟货币平台也有可能为洗黑钱等非法交易提 供渠道,因此虚拟货币会逐步削弱货币当局对货币体系的控制力。为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对货币运行的重大影响,货币政策将相应有所改变。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 融快速发展,中央银行将控制货币增长速度,特别是对基础货币的投放将更加严格,以抵减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放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使银行体 系外的信用创造增加,通过货币供给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减弱,未来货币政策将逐步从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主转向以调节利率为主。

3.互 联网金融模式将对金融监管构成诸多挑战。比如,对商业银行和客户活动监控的难度加大。过去,客户与商户之间的接触点集中于实体店,消费者和商家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面对面完成交易。而现在,非面对面交易使得违规更为隐蔽,查证更为困难;而且,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覆盖面更广,参与者的组成结构更复 杂、数量更庞大,金融创新的步伐更快、形式更加多样,一旦发生风险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冲击力更强。这对监管部门紧跟形势发展,加快监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又如,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难度加大。过去,银行体系几乎是封闭循环,银行与商业环境之间存在天然的防火墙,很容易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同时,非网络时代, 个人信息重要性偏低。而现在,银行与合作商之间通过电子协议双向开放,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难度加大;网络和电子商务时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凸显,成为验 证身份和交易真实性的主要依据。上述变化要求监管部门对客户信息泄漏事件应给予足够重视,监管部门需要确保银行建立并披露个人隐私保护政策,以避免带来灾 难性影响。

三、核心:互联网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渗透融合

站 在银行业的角度,研究与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必须深刻把握互联网技术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渗透融合。互联网与银行业的融合,可以说是互联网与各行 各业结合的一个标本。互联网技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九十年代进入热潮,从彼时起,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就已步入相互渗透融合之旅。

(一)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渗透,即互联网企业向商业银行渗透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具有社会支付中介、融资中介和财富管理中介三项职能。这三项职能由简单到复杂,基本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互联网企业对银行业务的渗透,大体上也是按照这一顺序进行的。

1.向 银行支付领域的渗透(以1998年为标志)。上世纪末,在美国方兴未艾的第三方支付传入中国,1998年北京首信和网银在线等第一批第三方支付企业诞生, 迈出了进军传统银行领域的第一步。当时,各家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刚刚起步,各自向客户提供的接口并不一致,而北京首信和网银在线则借此机会创立了二级结算 模式,即在各家银行之间提供一个统一接口的互联网关。然而,这一创新的业务模式由于2002年银联的成立而走向没落。但它真正的意义在于,为互联网企业进 军银行领域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随着2004年支付宝的诞生而萌芽、壮大,并最终对日后银行业与互联网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支付宝成功的关键,在于 其创立的中间资金托管交易模式,在互不信任的买卖双方之间建起了有效的信任度,从而使第三方在线支付获得了快速发展。继支付宝之后,财付通、快钱等公司如 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互联网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方支付企业自2006年起开始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即根据航空、旅游、彩 票、网游、保险、物流等细分行业差异化的支付需求特征,积极探索行业个性化的支付解决方案,向专业性更强的方向发展。以航空票务行业为例,第三方支付所推 出的即时分账服务和大额网关支付等极大地提高了航空公司和各级代理人结算的运作效率,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等一系列法规出台,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正式牌照,第三方支付业务开始延伸至有严格监管政策、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市场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之所以能够向 着长期以来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支付领域步步渗透,是市场需求和便捷支付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需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孕育着巨大的线上支付需 求,但传统的线上支付由于空间上的距离,难以做到当面钱货两清,必然有一方要承担额外风险,银行也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 互联网企业通过设置支付宝等虚拟账户,较好地解决了网络交易可信度的问题,助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其次是“便捷”。借助虚拟账户,第三方支付平 台进一步整合了各家商业银行的支付网关接口,成为众多商户和众多银行之间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网上的银联”。这种一站式的接入服务,既具备银行网 银安全、稳定的特性,又使银行和商户都避免了一对一开设支付网关接口的高昂成本,以高效率、低成本、支持多种银行卡的优势,满足了一大批银行无暇顾及的小 微企业和小型商户的支付管理需求。

2.向 银行融资领域的渗透(以2006年为标志)。2006年,宜信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正式的网络贷款公司。宜信的成立时间仅比全世界第一个网贷公司悠帕 (Zopa)晚一年,而比美国的贷款俱乐部(Lendin Club)早一年。因此,中国的网络融资基本与世界发达国家是同时起步的。2007年,阿里小贷正式成立,标志着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开始进军融资领域。互联 网企业之所以能够从事银行所擅长的融资中介活动,归根结底是信用数据化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商平台和脸谱类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信息 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途径,为金融交易储备了大量的信息基础。消费和社交的大数据破解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互联网交易平台又降低了交易成本,二者的 结合可以使资金供求信息的传递不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就可以直接完成资金的融通过程。比如,它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交网络与P2P交易平台的协作完美 破解了传统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高的难题。而这种趋势本质上就是信用数据化,其核心在于实物抵押演化为虚拟信用抵押,基于信息流、资金流和社交网 络的非结构化大数据,完成信用评估和风控,这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信贷商业模式。未来,网络信贷将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在长尾市场中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3.向 银行财富管理领域的渗透(以2012年为标志)。随着第三方支付和网贷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海量数据。与此 同时,由于良好的客户体验,客户对互联网企业的黏性不断增强。这为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于是,互联网企业开始谋求支付和融资以外 的银行业务的渗透机会。2012年,证监会正式颁发独立基金销售牌照,名单中包括了好买、众禄、数米网上基金交易平台。这标志着互联网企业正式渗入了财富 管理领域。今年以来,淘宝和京东着手打造保险频道,吸引了平安、人保财险、泰康、太平车险、昆仑健康险等险企“入驻”,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开始提供 直接购买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的服务。银行作为社会财富管理中介的地位受到挑战。事实上,2012 年保险产品的网销比例仅为0.26%,基金直销渠道中网销比例仅为4.5%,保险、基金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在线销售的上升空间巨大。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自 2012年开始,国内正式迎来“大财富管理时代”,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边界将愈发模糊。

(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的渗透,即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银行业本身具有IT属性,信息技术之于银行业如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历史上每一次通讯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银行的变革。上世纪80年代,比尔·盖 茨感觉到与其把IT系统租给商业银行使用,不如自己办银行,但这一想法由于当时美国银行业公会对美联储的游说而落空。彼时,盖茨的那句名言深深震撼了银行 界:“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就会成为21世纪一群将要灭亡的恐龙。”然而实际上,商业银行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自身的变革。从实践看,截至目前这 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利 用互联网技术致力于金融服务电子化的探索(以1996年为标志)。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热潮兴起。在互联网的诞生地,美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将业务搬到网 上。从1997至2000年间,美国金融服务机构在互联网项目上的投资年均增速达36%,其中1998年就有1200多家美国银行和存款互助机构在互联网 上建立交易网站。美国证券业在互联网上的投资在两年间增加了13倍,1998年达到39亿美元。据美国一家顾问公司调查,自1993至2000年七年间, 营业网点办理的业务比重由42%降至22%,ATM办理的业务比重从33%降至30%,电话银行办理的业务比重从23%升至35%,而网络银行办理的业务 比重则从0上升到13%。中国金融电子化的过程基本与美国同步。1996年10月6日,西藏拉萨市的10个会计柜台、1个信用卡柜台和11个储蓄柜台,共 22个营业机构和网点联通,实现了储蓄卡、信用卡的通存通兑、储蓄清算等功能。之后,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陆续建立起网上银行。其中招行的“一 网通”是我国境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银行早期与互联网的结合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现有业务照搬到网上,网络只是作为银行降低成本的技术和工 具。当时金融网络化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中国金融数据通信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为全社会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支付结 算服务。近年来,国内银行加快了网上银行创新步伐,与互联网发展热点相结合,不断创新产品及营销模式。如工商银行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了业务细分,以求满足不 同类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建设银行别有心裁地开发了私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定制财富管理报告、私人银行签约申请、财富顾问专家服务、增 值服务预约及查询、专属资讯等多种专享功能;中国银行网银偏重全球服务和突出其外汇功能,客户可通过海外账户管理服务将本人海内外中行账户关联在网银中, 随时随地查询已关联账户的余额及交易明细;招行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创新推出“超级网银”、“企业手机银行”、“公司账户一网通”、“小企业收款 通”、“记账宝”等一系列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网上银行服务功能。国内银行在网上银行的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据《2013 年第 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行业数据库》数据显示,2013 年第1 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291.6 万亿元,同比增长34.8%;另据调查显示,2012 年有68%的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部分银行网银替代率甚至超过85%,如招行目前个人业务电子渠道柜面替代率超过90%,网上个人 银行业务交易量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0%。

2.利用互联网技术致力于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的探索(以2004年为标志)。在业务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银行业对互联网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仅仅将之看成一种渠道,而是逐渐将之作为创造客户、发现新型客户的业态。2004年底,交通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家采用无线上网技 术的手机银行,开启了中国银行业互联网手机银行的元年。近年来,银行业围绕互联网不断尝试创新金融业务与服务方式。比如,竞相拓展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目 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都已经或正在研发自己的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产品。招行iPhone版和安卓版手机银行自2010年推出以来,客户端下载量和已签约客户 均已超过1400万,年交易额突破近万亿元,位居金融同业前列。2012年,招行还分别与手机制造商HTC和移动网络运营商中国联通联手发布了“招商银行 手机钱包”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与世界最新科技同步的移动支付服务。这是中国境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推出的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支付产品, 开创了中国金融业近场移动支付领域的先河。又如,探索开展网络贷款。工商银行研发推广了网贷通、易贷通、网上商品交易市场融资等多种网贷产品。其中,网贷 通为小微企业提供了网络自助循环式贷款服务,企业只需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便可在合同有效期内足不出户地完成贷款的申请、提款和归还等全过程。自2010 年2月推出以来,网贷通贷款余额已超过2150亿元,累计发放额已近11000亿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推出了类似产 品。还如,探索推出网络互动银行。2010年,招行推出国内首家网络互动银行——“i 理财”,率先进入了银行2.0的新时代。“i理财”通过博客、圈子、在线互动等方式建立关系型社区,为客户决策提供口碑推荐产品、产品用户评价、销量排行 榜、人气排行榜等服务,而且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为客户提供无须到柜面办理、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开立的新型银行帐户。客户只需凭借任何一张银行卡,即可实现3 分钟网上开户,进而完成各项投资理财活动。再如,创新推出微客服、微支付等。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自媒体的普及,银行开始依托其建立营销与客服体系,以点 对点的即时服务为客户带来便利;不少银行还与腾讯公司合作推出微信支付功能,将银行的支付界面转移到了微信上;中国人保近日宣布与微信支付合作推出全额赔 付服务,用户如因使用微信支付造成资金被盗等损失,将可获得人保的全赔保障。

3.利 用商务流大数据致力于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以2012年为标志)。随着电子商务及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意识到,要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大展拳 脚,必须掌握数据通道来源,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电商平台,通过商务流掌握信息流,并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创新获客模式、定价模式和风控模式。2012年6 月,建行电商平台“善融商务”正式上线,打响了银行进军电子商务的第一枪。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兴业、华夏等近十家银行都在电子商 务领域有所涉足。平台建设主要有四种推进模式:一是封闭的信用卡商城。这类封闭的仅仅面向自身信用卡客户的信用卡商城难以有大的作为,只能增加部分信用卡 用户黏性。二是附属的电商平台。如建行的“善融商务”和交行的“交博汇”,主要为企业提供从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到融资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三是独立的电商 平台。民生电商是能够脱离银行管理模式的突破性创新,但是电商平台属于典型的互联网平台经济,赢者通吃,综合性平台有淘宝天猫,独立性平台有京东、苏宁、 易迅,银行系电商突围困难重重。四是与现有平台合作,如平安为易贝(eBay)提供融资。“银行系电商”的兴起既是银行对金融技术脱媒的一种应对,又是银 行对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探索,即在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及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通过金融创新服务,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将银行线上业务与客户的线下消 费以及实体商户三者紧密结合,建立互利多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模式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领域,这需要银行摆脱传统思维,真正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金融问题。目前,国内银行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获客和互联网征信的解决方案,相信随着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理解的不断加深,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指日可待。

四、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构成的挑战与机遇,即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我 们在第二部分讲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七大主要商业模式,每种模式又细分为若干类型。但若从分析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的视角,这些形形色色的互联网金融主 要可概括为四大类平台:一是支付平台,主要是以便捷性为主满足客户的通道需求。如支付宝、财付通、盛付通、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汇付天下等都属于此类。二 是网贷平台,主要是满足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按照出资人的不同,网络贷款平台又可分为个人平台、机构平台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拍拍贷、人人贷、红岭 创投等,后者主要指以阿里小贷为首的电商贷款公司。三是理财平台,主要是以齐全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一站式购买所有公司产品的投资需求。线上理财平台,既 包括传统的理财资讯平台、行情交易平台,也包括新型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四是综合平台,主要是满足客户理财+支付、理财+信贷等综合性需求。所谓综合,即互 联网企业通过将不同金融平台的功能相互整合,进一步创造出功能更为丰富的综合平台及产品,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比如,余额宝既购买了货币基金,亦可 随时用于支付宝购物、转账和缴费;陆金所在资金融通中加入担保、资产组合、标准化切割等环节,最终既向借款方提供贷款,又向出资方提供标准化理财产品,等 等。

上述四大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冲突,主要体现在职能端、收入端、负债端和服务端四个方面。

1.职 能端的冲突。刚才已经讲到,互联网企业向商业银行渗透的三个阶段,恰恰是不断向银行长期以来所肩负的社会支付中介、融资中介和财富管理中介职能渗透的过 程。因此二者在职能端的冲突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银行必须高度关注互联网企业对银行支付职能的替代。支付职能被替代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在于 交易信息流的隔断,使得银行获取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关系数据上失去了可能。用户、商户、交易商品、地点以及资金用途等价值信息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截 留,而银行对此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支付生态环境中,银行无法了解自己的客户,无法分析客户习惯,也就无法预测用户需求,只能最终沦为支付环节的最后一环, 丧失对市场的敏感以及渗透其他行业的机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正是凭借着在支付环节中搜集积累的大量客户交易数据与行为数据,才成功地 将触角延伸至支付之外的领域,如差旅管理、资金归集等现金管理业务领域,以及贷款、基金、保险等金融业务领域。

2.收 入端的冲突。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随着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领域的不断侵蚀,银行的收入来源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首先,网 贷平台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虽然网贷平台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未来将在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进 一步深化,未来大公司可能也会更加依赖网络,届时面向大公司的网络借贷新模式一旦顺势而生,就将严重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其次,支付平台将冲击银行多项中 间业务收入。目前,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触角伸向新的领域,主流企业开始逐渐由线上走向线下。自2011年起,支付宝和快钱均开始对线下POS收单 业务布以重兵。2012年3月,针对国内B2C网购市场近70%的交易都通过线下支付完场,但配套应用却不尽成熟的问题,支付宝宣布推出物流POS支付方 案,并投入5亿元推动中国电商COD(货到付款)体系发展。第三方支付线下POS收单业务一旦成熟,将影响银行的POS刷卡手续费收入。据国泰君安证券测 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分流,将直接使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银行卡等手续费收入下降约0.1%-0.6%。再次,理财平台冲击银行的代理业务收入。随着基金行 业管理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基金已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新蓝海”,多家支付公司对这一市场跃跃欲试。截至目前,汇付天下、通联支付、银联电子、易宝 支付、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七家机构已经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批,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基金第三方支付机 构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比如汇付天下“天天盈”平台已拥有超过150万的用户、支持46家基金公司、32家银行、800余只基金产品;银联电子的“银联 通”合作基金公司已达57家,支持基金产品近900种、银行近20家,累计用户超过100万。基金、保险等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直销比例的上升将降低银行的 代销收入。一般银行代销基金的费率在0.5%-1%,代销保险的费率在2%-3%;然而若采用第三方平台线上直销的方式,银行仅能获得0.2%-0.5% 的在线支付手续费收入。此外,以余额宝、陆金所为首的综合产品或平台会对银行理财资金造成分流,进而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

3.负 债端的冲突。互联网金融四类平台的发展,将使银行个人客户的全部负债均有遭受潜在冲击的可能,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及个人理财资金。首先,支付 平台将冲击银行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会带来银行活期储蓄的转换、流动与流失,最终导致非备付金存管银行活期存款的外流。以支付宝为例,201 年支付宝日均交易额已突破45 亿元,假设买方付款与卖方收款的时间差平均为5 天,则保守估计沉淀在支付宝的资金余额超过200 亿元。根据有关规定,支付宝只能将这笔钱存到其备付金银行即工商银行处存管,出于收益率考虑,支付宝完全可能将其存为定期存款。其结果必然导致非备付金存 管银行活期存款的外流。其次,网贷平台将冲击银行定期存款及理财资金。个人网贷平台的负债端的收益往往高达15%-20%,其实可以看作是高风险的理财产 品,故有分流银行定期存款和理财资金的可能。当然,从风险收益角度考察,银行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在5%以内,基本上为零风险,网络借贷则由于监 管真空以及借款人资信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投资于银行存款与理财的客户与投资于网贷平台的客户风险偏好差异较大,重叠度很低,故冲击有限。再 次,理财平台和综合平台将冲击银行个人存款及理财资金。如果说单一功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的冲击还是有限的话,那么多功能融合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更 有可能动摇银行的根基。就目前来看,余额宝、陆金所已对银行最根本的存款业务构成一定威胁,特别是陆金所背靠平安金融集团,拥有平安担保的全额本息保障, 资金安全性远高于其他网贷平台,已与银行理财相差不大,加之8%以上的收益率又显著高出银行理财产品,将全面抢夺对回报率要求较高、不排斥网贷平台的银行 年轻客户的定期存款和理财资金。随着对互联网金融接受程度的提高、客户理财观念的转变和年轻客户群财富的积累,银行受威胁的负债资金范围扩大是必然趋势, 银行主动提高利率水平应对竞争亦不可避免。

4.服 务端的冲突。随着各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服务模式受到挑战并亟待变革。首先,“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尚待进一步完善。虽然 在本世纪初,中国银行业就引进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据此开始转变运营模式,按客群设立机构,实行客户经理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开发新产 品等,但距离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尚需继续努力。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具有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 平台开放等新特点,且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整合。以支付宝为例,该公司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在组织架构中专门设立了用户体验 部,积极尝试将重力加速感应、虹膜等新技术应用到移动支付中,并将提升各方用户体验作为近几年发展的主线。在为客户提供灵活性产品方面,互联网企业也走在 了前面。如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支付服务方案,只要企业客户提出增加支付模式的需求,第三方支付企业就会很快进行回应。其次,银行小微企 业金融服务模式尚待进一步创新。早在2004年国内银行开始提出与实施战略转型时,小企业业务就成为转型的战略重点之一。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 得到很好解决,主要难点在于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无法应对这一业务的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挑战。与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模式相比,网络小微贷款模式表现出 极强的竞争力。如阿里小贷整合了电子商务公开、透明、数据可记载的特点,将其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通过大规模数据云计算,将客户 网络行为、网络信用应用到小额贷款中。阿里小贷通过网上“场景式”审批,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寻找优质企业客户的成本和风险。而且,借助网上平台,阿里小贷的 贷款审批速度不断提升,自2012年开始每天完成贷款超过8000笔。

互 联网金融平台在与商业银行形成多方面冲突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合作的空间。这本质上是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单个行业无法为整个互联网产业链提 供全部的金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方支付、社交网络不仅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也是商业银行的盟友,只要合作得当,双方可以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1.经 营领域的合作。在融资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与网贷平台有巨大的合作空间。这是因为双方目标市场和客户定位存在较大差异,彼此竞争的程度远远低于互补的程度。 比如,阿里小贷和P2P面对的分别是微型客户和小微客户,单笔授信额度在10万元和2万元左右,而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则是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个人 或小微企业,二者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市场。网贷平台客户数量庞大,但自有资金有限,又无法通过吸收存款补充资金;商业银行资金充足,但受成本限制触角难以延 伸至贷款金额较低的长尾市场,因此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双赢。目前商业银行与网贷平台的合作以建设银行的网络融资业务最为典型。建行专门为网络交易平 台上的电子商务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即对公网络银行信贷业务,通过与网络交易平台合作,引入网络信用记录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以实现贷款全流程的线上操作。 在支付业务领域,互联网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各具优势,银行在线下支付占据垄断地位,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很强的公信力;第三方支付企业则在线上支付占据优 势,资金结算周期短、支付接口兼容性好、产品创新能力强、客户体验好。目前,无论是网上第三方支付还是手机支付,暂时都还无法离开银行而独立存在,都要与 银行账户、银行卡相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助力银行支付媒介职能从现实世界延伸到了网络世界的很多角落,对此银行应以积极的态度互助并进。目 前已有85家银行及金融机构与支付宝合作,52 家银行与财付通合作。商业银行可以加大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签约合作,共同拓展支付结算的覆盖领域。同样,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银行可以扩大与第 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支付合作,赚取交易手续费收入;同时,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亦可以放到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销售。

2.管 理领域的合作。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与信息的大爆炸使企业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日益呈现出扁平化、柔性化、精细化的趋势,而 互联网企业的管理特征恰恰与这样的管理趋势不谋而合。比如,在机构扁平化方面,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构建起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并快速反 应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在柔性化管理方面,互联网企业更加突出,为了让员工保持工作激情和创新热情,微软、苹果、谷歌等公司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做到极致,允许 员工上班时间聊天、睡觉、打游戏,鼓励员工打破汇报路线直接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等等;而以大数据和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精细化管理更是互联网企业的“看家本 领”,其他行业难望其项背。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加强管理方面的合作,以提升管理的扁平化、柔性化和精细化水平。比如,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传 统的风险管理采取自上而下,一般先研究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再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国别、行别的风险限额,在这个限额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客 户,授予相应的信贷额度。在互联网时代,银行的风险管理可以向互联网网贷平台学习,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在浩如烟海的交易数据中,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原出 一个活生生的客户,掌握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效管控风险。又如,在流程管理方面,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和管理流程的思路与作法,利用 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前中后台的有效分离,使前台专注于客户关系的管理,中台直接进行客户挖掘和分析,后台实现运行的集中处理,前中后台通过顺畅的 流程贯穿起来,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客户服务,以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等等。

3.数 据领域的合作。这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未来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随着大数据时代加速来临,数据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据美国权威IT咨询机构高德 纳研究显示,“在大数据时代,多数企业只是用到了所收集的0.5%数据进行商业决策,就能够获取巨大的商业机会”。从实践看,这样的企业已比比皆是。如美 国零售商沃尔玛通过电子仓库系统、丹麦能源公司维斯塔斯通过智慧风能系统、美国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通过客户情绪监测系统等对海量数据进行充分挖掘, 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据IBM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已有58%的企业成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创造了新的业务价值,而这一比例较2010年提高了21 个百分点。对银行业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传统金融业务在收入中的比重大大下降,而数据业务在收入中的比重则大大上升。未来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有可 能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金融服务收取中间业务收入,变为在低价提供上述服务中获取用户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通过成千上万的数据增值业务开发者或者 生活方式设计师联接起来,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全方位服务,从而按比例分享数据使用权收入。目前,网贷平台的数据优势在于其掌握了客户在关联电商平台的大量 交易、物流数据,数据维度较为单一,有效性不足,而且缺乏B2B(企业对企业)方面的数据;而商业银行的数据库基本已积累十年以上,数据维度较为丰富,双 方完全可以在数据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从实践看,花旗银行与脸谱公司已在数据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花旗银行与脸谱合作,打通信用 卡积分,允许用户出让自己的积分给他人,加强了客户与银行的互动,吸引更多人来办理信用卡和注册积分会员。花旗银行不仅收集到了更多客户的姓名、生日、住 址等“硬数据”,还基于社交网络收集到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意向等“软数据”。更重要的是,花旗银行得到了有着共同爱好或特定思维的一群或一类客户,针 对这些客户完成精准营销变得简单。脸谱也得到了来自花旗银行的众多的优质客户。因此,掘金大数据,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考虑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五、结语:互联网金融颠覆不了传统银行

迄 今为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新洗牌,磁带、胶片、唱片陆续消亡,传统零售百货业也面临巨大挑战。对于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 融是在传统金融发展过程中狭处逢生,“缝隙”越大,互联网金融就越有活力。但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有益补充,并不会完全替代传统银行金 融业。

首 先,从宏观上看,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枢纽,其核心地位难以撼动。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基于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替代商业银行的 功能。但银行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市场调节和政策传导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只要中央银行体系没有改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通胀的职 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也就继续存在。互联网金融对货币发行创造、资金价格决定等一系列金融运行的机制带来了冲 击,还有可能放大和扩散金融风险。目前纯粹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仍处于灰色地带,相关行业监管、业务规则等方面都近乎空白。借贷活动是以信用作为基石,银行 体系作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在保障社会资金的安全性方面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其 次,从微观上看,商业银行经历了40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所形成的独有优势难以替代。网络能够在虚拟的空间拉近距离,却不能缩短现实间的距离,能够提供海 量的数据,却不能解决信任问题,有效的信息、人性化的渠道和现实的信任,正是网络时代最需要的。银行在这些方面恰恰有着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一 是客户基础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基础与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举例来说,英国在线银行爱格(Egg)因经营困难于2007年被花旗银行收购,事后花 旗总结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客户教育程度要求较高和互联网行为习惯依赖性较强是爱格客户稀少的重要原因。二是服务网络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银行业已经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客户服务网络,不仅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而且有不断延伸的海外机构和代理行;不仅有实体营业网点、便捷银行、楼层银行,还有电话银 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多元化的电子渠道。凭借发达的服务网络,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三是资金供给优势。商业银 行可以通过吸收存款、发行金融债、同业拆借等多种手段,为小企业与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的信贷资金来源。仅从存款方面看,商业银行就可以吸收居民储蓄、企业 活期和定期存款、财政性存款、IPO资金存款、第三方支付资金、结构性存款等多渠道的资金。然而现阶段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 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筹资成本也相对较高。四是风险管控优势。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拥有较为领先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较 成熟的风险控制手段、相对完善的企业征信体系以及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能够较好地控制业务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例如,银行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对多年积 累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开发出各类小微贷款打分卡,进而提高信贷审批的效率和质量。五是产品组合优势。当前,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 化,单一的信贷产品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面对新的形势,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不同业务条线、不同产品部门、不同区域分行的整合联动优势,为企业 提供贸易结算、信贷融资、现金管理、财务顾问、跨境金融等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总之,凭借上述优 势,银行作为信任媒介、支付媒介、渠道媒介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

再 次,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传统银行将凭借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新生。比如,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消费方式变革的带动 下,未来几年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必将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银行发展移动金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又如,大数据技术快速渗透到银行领域,商业银行可以在经营 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强数据分析、挖掘及其应用,通过数据管理提升资本、成本、定价、风险、客户、机构网点、人力资源、服务等各项管理的 精细化水平;再如,可以创新运用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很多银行的小微企业产品是通过网络来提供的。

总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而言是把双刃剑。商业银行只要摄入更多的“互联网基因”,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互联网,就不会终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