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与重构 互联网金融初具大气象

 寨郝公社 2014-02-10

传统商业银行将是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在上世纪90年代如此预言。他的依据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科技公司具备商业银行一样的金融中介功能,并借助平台完成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而传统的银行网点必将崩溃、灭亡。

虽然“恐龙”未死,但比尔·盖茨的预言已部分实现,互联网浪潮带来的各种变革早已深入金融行业。当传统金融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时,互联网公司也凭借多年积累的海量用户资源,通过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觊觎金融市场。

传统金融“触电”,新兴电商“淘金”。各种移动互联网技术下,金融行业正在从传统的网点金融向流量金融迁移。

流量金融

比尔·盖茨的部分预言正在演进:以支付宝、易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网点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另一方面,以Facebook、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正在发挥存贷的中介功能,对银行的媒介作用造成进一步威胁。

此前,据媒体报道,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表达了担忧:科技行业跨界金融将对传统金融业形成“毁灭性冲击”,“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科技行业。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在《金融e时代》一书中称,传统金融行业的角色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快速演进下,面临一个微妙的转型。从经营角度来看,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家中的银行”不再受限于营业时间和网点,这大幅降低了网点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既符合现代银行集约化经营的管理理念,也增加客户黏性。

有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正使得金融行业从传统的网点金融向流量金融迁移;而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将被彻底解构,逐步完成从物理网点向电子屏幕的迁移。

“随着商业银行逐步摆脱对网点和柜台的依赖,活跃在‘鼠标’和‘拇指’上的新型银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万建华也认为,随着金融电商平台兴起,大众化金融活动选择互联网平台“自金融”模式,金融体系去网点化,带来金融业态规模化、低成本竞争的趋势。

但他同时认为,未来的新银行是“水泥”+“鼠标”+“拇指”。以电子化手段为支持的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服务,通过电子银行、网上证券、移动证券等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予以营销,取得规模化效果;另一方面,作为“水泥”端的网点并不会消亡,而是有相当数量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营业部会转型为财富管理、财富服务中心,为高净值的客户阶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专属财富管理服务。

按照万建华的观点:互联网金融“得账户者得天下”,拥有账户,就拥有基础客户群。虽然互联网商业的通行法则是“先发优势”“赢家通吃”等,对于银行业来说很可能是个例外。

金融机构触电

“金融行业与信息行业是同源的,金融与IT有共同的基因——数字。”万建华认为:互联网最大的改变就是把渠道变了,在渠道创新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

他总结传统金融“触电”路线图:金融电子化—电子银行业务—网上金融商城—网上综合金融服务;相对的,电商企业的淘金路线图则是: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金融—互联网金融业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2012年6月,我国网上银行的客户数量近2亿。而这一群体的数据还在稳步增长。万建华认为,从战略角度来看,网上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实现突围的必要路径,其是传统银行实现“再造”的不二法门。

原因在于,电子银行必然与互联网账户相连,而互联网无边界的特征,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业务综合办理提供可能,通过综合账户集成客户金融资产,满足客户的理财、投资、消费、支付等一站式金融业务办理需求;个人金融资产集成账户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大本营、出发点和归宿点。

无论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是智能银行,当传统商业银行开始“触电”后,触角并不仅限于银行业务;通过与知名电商合作或自营,许多银行都进军电子商务领域。

不少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网上支付结算业务正在被第三方支付公司蚕食,银行已经处于整个互联网产业链支付结算的末端;这个路径就是未来把银行前移,能够从信息源头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且通过对客户在平台上的交易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为其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向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应对举措;而互联网公司加入互联网金融,则是主动出击。”大家保网CEO方玉书认为,互联网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传统的金融机构为了应对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被动加入。

但是,易观国际支付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总监张萌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业,只不过是借用了互联网这个通路来做;人们现在更多的是谈论互联网企业加入金融领域,抓住互联网特性做出的一些创新和改革;但互联网金融刚起步,这些互联网企业尚处在尝试阶段。

电商淘金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商业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192亿笔,笔数、总金额分别是整个互联网支付总量的65%和99%。

虽然商业银行仍然是网上支付的绝对主力,但是65%之外的势力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06年~2012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0%。

支付数据的意义还在于,根据最简要的定义,传统金融功能通常被概括为“存贷汇”,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基于“存”“贷”之间的利差;“汇”,即支付,虽然依附于“存”和“贷”,却是金融体系资金流动的“血管”。

“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触电是以第三方支付为突破口。”IBM资深战略分析师王祺认为,所有互联网企业中,电子商务平台最先具备做互联网金融的条件。首先,在帮助网民完成在线购物的过程中,在线支付是一项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标配”;以支付宝为例,最初是服务于淘宝交易,后期逐渐向独立支付平台转型。

他表示,对于B2C电子商务网站而言,由于平台集中了一批供应商,当上游流动资金的量级积累后,一定会聚焦金融领域,针对B端的小贷业务也应运而生。此时,互联网企业运用的手段是“技术征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信用数据、交易行为等分析筛选。

随着B端和C端的用户数据积累,互联网企业不再满足于支付、小贷功能,也看到了销售金融产品的可能:从电子商务产品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致是从最初的家电、图书等标类产品,到旅游、机票等非标类产品,再到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虚拟化产品。

“在这个渐进过程中,电子商务已经对传统商业模式带来颠覆性冲击。”王祺进一步分析称,社会上逐渐形成共识: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渠道,也是一种业务模式的变革。

“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做互联网金融,好像一个是专卖店形式,一个是卖场形式。”方玉书认为,目前,做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企业大多数处在第三方企业的位置,汇聚各家金融机构的信息,像一个大卖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则更具自己的特色,其呈现的是贴上自己专属“商标”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编辑:朱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