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合问题 发散学生思维

 百合767 2013-12-24

整合问题  发散学生思维

“讲解过甚”“问答过滥”“练习过多”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障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针对这三个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做到整合学习内容,精讲精练,有利于启迪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我放手学生自学研究。于是,我出示了一个填空:(?)的母亲。问: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请学生认真读书看看可以用哪些词语进行概括。交流汇报阶段,我请学生走上讲台写下答案,并给台下同学讲出自己的理由,说出思考的过程。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有根有据地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教学设计,只用一个问题便统领了全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敬意。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将课文中的信息化零为整,就可以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避免认识上的支离破碎。教无定法,因文而异。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我请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标注,给了学生两个任务:一是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写下体会,二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个“?”号。在交流阶段,我引导学生将自己有思考的地方与大家分享,自己不懂的地方请求帮助。我发现,虽然这节课,没有什么课件之类,但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在交流互助当中,认识到母亲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孩子的未来打算,才是一种真正的爱。在这节课上,我的教学设计很简单,就是使学生明白:学习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与别人共享,不耻下问互帮互助的过程。教学《一件运动衫》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思考时,做到“三抓”,即抓最受感动的地方,抓最想不到的地方,抓有疑问的地方。在交流汇报中,就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认识到文中的我、康威老先生以及售货员都有着关爱他人,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整节课上,思维的火花在跃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