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党前后的毛泽东

 湘中书苑 2013-12-24

    1920年——1927年,是毛泽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党内开展工作的时期。对毛泽东加入共产党的影响最深远的人,仍是陈独秀。1921年,毛泽东第二次去上海,“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回忆说。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当时的名称就叫中国共产党。之后,陈独秀致函毛泽东,建议湖南也成立这种性质的组织。毛泽东就把新民学会中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会员,组成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成员最初6人,后发展到10人,骨干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回忆道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的,就是说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到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指中共七大)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毛泽东自己就是党的重要创始人,因此,他没有入党介绍人。他把自己加入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时间认定是入党之时,因为在全国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各地出现的共产主义小组就是共产党性质的组织。

    据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夏燕月撰文介绍,1920年11月左右,毛泽东收到陈独秀、李达来信,接受正式筹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委托。他们还把上海发起组、上海机器工会的组织情况和《中国共产党宣言》起草等情况告诉毛泽东。期间,毛泽东邀请陈独秀来长沙,参加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大会。陈独秀因赴广东出任孙中山军政府的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未能来长沙。经过慎重物色,毛泽东和何叔衡、彭璜等6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史实表明,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筹建时,虽从未在新民学会会员中公开过,但确实是在该会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的,时间约在1920年11月间。不久,毛泽东写信告诉蔡和森:“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毛泽东领导下,组织严密,步调一致,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在革命斗争中显示出坚强的战斗力;他们认真扎实,奋发有为,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优良业绩,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后就是中共一大的召开。谢觉哉回忆,“一个夜晚,黑云蔽天做欲雨状,忽闻毛泽东和何叔衡即要动身赴上海,我颇感到他俩的行动突然,他俩又拒绝我们送上轮船。后来知道,这就是他俩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会。”(谢觉哉:《第一次会见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本人回忆: “在上海这次会议上,除了我以外,只有一个湖南人。其他出席会议的人有张国焘、包惠僧和周佛海。我们一共有十二个人。那年十月,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支部在湖南组织起来了。我是委员之一。接着其他省市也建立了党组织。”(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阅读全文]

毛泽东参加一大的时候是团员还是党员?

关于毛泽东究竟是哪一年入党的,似乎不必太当真,反正,毛泽东就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一问题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历史事实,又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理性的讨论。 [全文]

    1923年的中共三大,对新成立两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是为日后的政治、军事斗争埋下伏笔的时刻。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中心议题就是讨论和正式决定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实行合作的问题。会上代表们就国共合作问题,特别是共产党员应否加人国民党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国焘、蔡和森等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革命,国民党是不能革命的,所以他们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反对共产党员和工人、农民加入国民党。马林、陈独秀等则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他们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只能站在消极的帮助地位。毛泽东积极赞成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反帝反封建军阀的联合战线,他与多数代表一起,批评了张国焘等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的"左"的错误观点,论证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工人、农民以个人名义加人国民党,建立和扩大反帝反封建军阀的联合战线的必要性。
        他也不同意马林和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主张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后,大会终于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为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同时保存和努力扩大共产党的组织,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强调“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领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在党的三大上,毛泽东被选入中央局,并担任秘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领导核心层。事实上,他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第二把手。后来,毛泽东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从而使党中央真正有了负责全党自身建设,特别是党务工作的专职主持者。事实也证明,党的三大后,全党组织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日,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在孙中山主持下,国共两党的精英,同处于广东高等师范学院那座有着高高塔楼的礼堂内,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以湖南地方组织代表的身分出席。他的座位是三十九号,会议期间被指定为章程审查委员之一。他多次发言,除就组织国民政府、出版及宣传、设立研究会等问题发表意见外,还针对国民党内的右派观点申明自己的主张。毛泽东在会上的表现,受到孙中山和一些国民党人士的赏识和注意。三十日上午,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时,孙中山亲自拟了一个候选人名单,交付大会表决,其中就有毛泽东。他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大会结束后,毛泽东被派往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他于二月中旬到上海,同蔡和森、向警予、罗章龙等住在闸北香山路三曾里中共中央机关内。

    毛泽东事实上成为中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同叶楚伧等右派的斗争也公开化了。这年十一月十七日,孙中山应冯玉祥等的邀请北上,途经上海。毛泽东向他面呈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上海执行部十四人致孙中山的信,反映“自八月起经费即未能照发,近来部内更无负责之人,一切事务几于停顿”,希望派员解决。孙中山因北上事繁,又染重病,无暇处理此事。叶楚伧等人“用尽办法、把毛赶走”。加上积劳成疾,毛泽东就在十二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叶楚伧很高兴,特地宴请上海执行部的一些右派分子,“以志祝贺”。

    毛泽东离开上海不久,中共四大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要在民主革命中取得领导地位,并确认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重大进展。大会还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毛泽东没有继续当选。四大结束后不到两个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广泛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精神,形成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接着,五卅运动席卷全国,把大革命推向高潮。(选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阅读全文]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任何职

毛泽东在担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期间,建立健全宣传工作体系,从调查研究入手,重新制定宣传计划。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理论宣传。在任职的7个月内,他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亲自动笔写文章近30篇…… [全文]

    1927年,国民党与共产党人联合起来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已经胜利在望。但在这个时刻,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再次面临抉择。据当时的《民国日报》记载:“农民要么被浇上煤油活活烧死,要么用红红的铁条去烙他们身上的肉。”国民党共和派的报纸尚且如此报道,可见实事已是多么的残酷了。在湖南长沙,一九二七年五月二一日,许克祥让士兵缠上白臂章,掀开了长沙大屠杀的序幕,史称“马日事变”。仅用20多天,便杀人越万。

    “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泽东语)

    1927年8月7日,在共产国际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9日,毛泽东出席由瞿秋白主持召开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会议进一步讨论了湘鄂赣粤四省秋收起义问题和各地党的工作。在讨论湖南问题时,还有人提出由湘南工农武装,编成一师与南昌起义部队配合共同取粤,看轻湘省暴动。毛泽东表示反对。他指出:组织一师往广东是很错误的。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他认为,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扩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时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前不久我起草经常委通过的一个计划,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现在的省委是在事变后收拾残局的,成立不到两月,他在恢复湖南组织上是建立了一点功劳的。以后省委应增加工农同志的指导是很对的,以前党内群众对党的负责人是不满的。在会议进行中,瞿秋白提议毛泽东去上海党中央工作。毛泽东回答:“我要跟绿林交朋友,我定上山下湖,在山湖之中跟绿林交朋友。”会议结束之后,毛泽东立即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选自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于九月五日给湖南省委及其他起义部队写信,然后离开安源,奔赴三团所在地铜鼓。就在这条组织秋收起义的路上,毛泽东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被捕,险些被枪毙。金一南在《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浴血荣光》一书中,描述了此事: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毛泽东终于找到机会,突然一下子挣脱出来,挣脱了绑缚,甩开士兵,往田野里跑。毛泽东身材比较高大,腿也比较长,跑得比较快。后面清乡队在追,他在前边跑,他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他知道光跑是跑不脱的,一下子就跳到草丛里面,躲了起来。士兵们追到水塘,觉得他有可能藏在这个地方,当时还强迫周围的一些农民过来搜寻。

    毛泽东后来回忆,有好多次,搜寻的人走得很近。他说,“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碰到他们”,情况已经惊险到这种程度。有五六次他已经决定放弃了,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认为自己一定会被再次抓住,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没有被他们发现。清乡队搜了几遍,没有发现。最后天近黄昏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毛泽东这才从水塘边的草丛中钻出来,翻山越岭,彻夜赶路。当时他没有穿鞋,脚伤得很厉害。后来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之后,第一师师部副官杨立三(后来是解放军总后勤部的领导人)看见毛泽东的脚趾溃烂了,问他怎么回事。毛泽东回答,就是从路上跑回来给扎的。

    据金一南的说法,这一天,是著名的9月9日,也就是秋收起义的这一天。[阅读全文]

再说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什么要当“山大王”?

1927年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支工农武装。“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军事的帮助”。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为何与中央发生激烈争论?毛泽东为什么要当“山大王”? [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