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体诗的章法(八)

 翦梅888 2013-12-24
 修辞,是个文学概念。说简单点,就是修理句子,
对语言进行修饰整饬,以使得语言达意,表达效果好。
怎么叫表达效果好呢?也就是指它要准确、可以理解、有感染力,
重要的是,它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是修辞的一般概念。
往大点说呢,修辞可以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
而我们学习的近体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高端形式,
它对文字表达性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写文酌字,离不开修辞,
写诗更是需要修辞,写近体诗,说句白话,那玩的就是修辞。
    修辞的手法分为很多很多的种类,据说,有六十三个大类,七十八个小类。
那是玩《修辞学》的人所研究的课题,我们多数人没时间也没必要去搞的那么复杂。
我们只须关注下面这几个: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夸张、双关、
对偶、反复、引用、借代、反语……。
其中最常见的也就是以比喻、夸张、拟人等为主了。
你若想采用“比喻”,那就发挥你的巧妙想象,
比出个新,喻出个巧,不因循老调,道人所未道。
巧妙的比喻,会使人豁然生趣,诗味倍增。
如果你想采用“夸张”的手法,那就做好前后的铺垫,
夸在“情理之中”,张在“意料之外”。
令人一惊,使人一悟,给人一趣。
诗词的修辞还讲究一个赋比兴,也是修辞概念,我们以后在写作方法中会讲到的。
手段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思维模式。
修辞修辞,修的其实不仅仅是词儿,
修的是思路,修炼的是一种底蕴和修养。
上星期六我们讲了诗词修辞的"对偶"、"比喻"、"拟人"、"借代"、“设问”、"夸张"、
今天继续讲诗词修辞的“排比"、“兴起”、"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虚实结合”、“用典”等等。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这首诗纯用名词组合,一连用了九个名词,构成典型环境;
李白的‘将进酒’,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这种表现方法,在古诗中叫排比。
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
(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如: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前面的大家一般很熟悉,
后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几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深化主题情感
还有: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个是敦皇词里的菩萨蛮。
下面是在下写的一首‘行香子‘秋晨’:
沉月西窗,鸡唱东庄。
趁晨步,踏露横塘。
曲池残叶,鹭点秋光。
正桂园香,松园翠,菊园黄。
 
浮云高卷,归雁匆忙。        
忆当年,流水桥旁。
几多往事,年少迷茫:
那草桥风, 廊桥月,断桥霜。
这首词里用了二次排比:
 上片‘正桂园香,松园翠,菊园黄’。用了排比方式,
这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下片‘那草桥风, 廊桥月,断桥霜’。
这里用排比方式,抒发的是对昔日、对故人的怀念。
兴起:
兴的解释,历来众说纷坛。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
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兴起,顾名思义是心中怀想引出题意。
关于兴起,我想前面第一课中已经讲到过的。
反复:
反复句是有意重复某个意思,以强调语意的修辞手法。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
而又回环起伏,一唱三叹,感染力强,充满语言美。
音韵美,一唱三叹,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议论说理,强调强化。
例如: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象征:
也是借景或物,来象征事或物抒发感情的一种。
也就是诗词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是个大题目,我们分开来讲,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九大类: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
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
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
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天祥的《金陵驿》: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其《寄夫》诗云: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冯延巳《蝶恋花》: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苏轼:“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周邦彦:“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4,风霜雨雪水云类:
5、器物类
6、颜色类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8、地点类:古迹、乡村、草原、凭栏、南山、关口沙漠----  。
9、其他类:白衣苍狗、晓、夜、夕阳、浮生、月----,这里月亮又
可称为: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
“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