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疔疮

 学中医书馆 2013-12-24
4疔疮
疔疮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发的疾病。该病发病迅速,身体各部都可发生,尤以颜面和手足多见。临床 表现为,疖肿发展迅速,疮形如栗,坚硬如钉,常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本病多因外感疫毒、内蕴内毒, 毒疫积于皮肤,使气血凝滞而发病。
1.消疔散治疔疮
[配 方] 苍耳虫(炙焦)30条,人指甲(炙焦)4.5克,活蜘蛛 (炙灰)5只,白僵蚕3克,蟾蜍6克,耳垢2.4克,
银朱4.5克,壁针螺蛳(炙灰)15克,月黄(即藤黄)4.5克,三梅片1.5克,元寸香 0.3克。
[制用法] 将各药炙后研细,再加入麝香、冰片,共研极细过筛。调水外敷。
[功 效] 消肿止痛。用治疔疮。
2.三花败毒汤治化脓性疔疮
[配 方] 金银花30克,菊花12克,槐花6克,黄芩9克,赤芍 9克,连翘12克,紫地丁9克,板蓝根30克,丹皮9
克,甘草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清热、凉血气解毒。用治疔疮(局部化脓性感染)。
3.黄连消毒饮治疔疮
[配 方] 黄连10克,黄芩15克,黄柏12克,连翘12克,生地黄10克,苏木10克,当归12克,羌活10克,独活
10克,汉防己10克,知母12克,桔梗10克,甘草3克,防风10克。
[制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功 效] 清火解毒,和营散结。用治疔疮初起,红肿明显,寒热麻痒等证。
4.芩连消毒饮治颜面疔疮
[配 方] 黄芩9克,黄连3克,生山栀9克,制川军9克,野菊花9克,草河车9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赤芍9
克,生甘草 3克,紫地丁15克。
[制用法]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15分钟,再煎20分钟,每剂煎 2次,每日1剂,分2次服。
[功 效] 用治颜面疔疮,头面丹毒等。
5.疔疮二虫散治疗疮
[配 方] 苍耳虫100条,青蒿虫100条,百草霜6克,梅片1 克。
[制用法] 将前2虫捣烂,和人百草霜,放在石灰甏中,吸去水分,使之干燥后研细,再加入梅片研匀。置膏药中
贴患处,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橡皮膏固定。
[功 效] 止痛消散,拔毒提脓。用治疗疮初起,肿痛较剧,或疔毒走黄,肿势散漫者。
6.金银紫花汤治疔疮
[配 方] 金银花、野菊花各12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6克。
[制用法] 煎15-3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3次,黄酒为引,每日1剂。
[功 效] 治疗毒、痈疮。
7.苦胆雄黄散治手上疔疮
[配 方] 新鲜猪苦胆1个,雄黄3克,全蝎2只,蜈蚣2条,冰片1克。
[制用法] 药研末装入猪胆内包患指。
[功 效] 治手上疔疮。
8.轻粉松香散治未化脓型疔疮
[配 方] 轻粉、樟丹各15克,银杏、银朱、桃仁、血竭、乳香、没。药各10克,松香25克,蓖麻仁50克,蟾酥
冰片各5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锤成膏状,如膏太干可适量加蓖麻油。疔疮初起适量的药膏敷在周围。
[功 效] 治各种疔疮未化脓者。
9.木飞榕治各种疔疮
[配 方] 木飞榕鲜叶30-60克,红糖6克。
[制用法] 共捣烂绞汁顿服,药渣敷患部,每日2~3次。
[功 效] 本方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治各种疔疮痈毒。
10.荔枝肉治疗疮
[配 方] 荔枝肉2个,吸铁石0.3克,雄黄1.5克。
[制用法] 共捣烂,作3个饼,分3次敷患处。
[功 效] 用于疔疮。
11.巴豆治疔毒恶疮
[配 方] 巴豆1个,斑蝥1个,胡椒7 个,大枣1枚,葱白3片,蜂蜜少许。
[制用法] 将6味共捣如泥,团成2个豆形。分男左女右,一个放人鼻孔,一个放手心,盖被取汗。
[功 效] 用于疔毒恶疮。取出稍迟,恐在鼻孔蒸成毒疱。此方孕妇慎用。
12.生南星生附子治疔疮
[配 方] 生南星、生附子等份。
[制用法] 上药等量研细末,用香油搅拌敷在患处。
[功 效] 本方有解毒消肿作用,对各种疔毒有较好的疗效。

1.外敷可有效治疗疮疖的验方

  疮疖初起皮肤局部红肿,疮形突起,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即现代医学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

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与过食辛辣或热性食物有关,出脓即愈。


  处方 新鲜仙人掌适量。
  主治 疖肿初起。
  用法 将新鲜仙人掌切成薄片,贴在疖肿上,每日换2~3次。
方二
  处方 生葱、蜂蜜各适量。
  主治 疖肿初起。
 用法 将上2味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方三
  处方 鲜蒲公英150克,鲜紫花地丁150克。
  主治 疖肿初起。
  用法 水煎频服或代茶饮。
方四
  处方 仙人掌适量,芒硝60克。
  主治 疖肿初起。
  用法 共捣烂如泥状,外敷疖肿处,每日换药1~2次。(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5. 三花二石汤

【来源】贾美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日服3~6次。二煎后以药渣煎汁,以纱条浸渍后敷患处,日换2次。

【功用】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

【方解】红丝疔多因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

络。方以大剂,药简效宏,且头二煎内服,三煎外敷,使药力内外并行。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

效。

【主治】红丝疔(管状淋巴管炎)。

【加减】若形寒发热等表证者,加苏叶15克;发热口渴者,加知母、黑山栀各10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桃

仁、牛膝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5克。

【疗效】治疗3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4.9天。

6. 芩连消毒饮

【来源】顾伯华,《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芩10克,黄连6克,生山栀10克,制川军9克,野菊花、半枝莲各10克,金银花12克,赤芍9克,连翘、紫花地

丁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护心。

【方解】本方以《外科正宗》方“七星剑”,与《医宗金鉴》方“五味消毒饮”,《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饮”化裁

制方。方中以芩连为君,直折上焦心火;金银花合野菊花为治疔之圣药;连翘清上焦诸热,解毒疗疮;紫花地丁入心肝

二经,凉血解毒、清热消肿,合半枝莲清解疗毒,力专效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护心之功,用之奏效颇捷

【主治】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红丝疔。

【加减】颜面疔疮,每易动风,加草河车、僵蚕合野菊花有入肝经、熄肝风之效;脓成者,加苍耳子、桔梗、皂角刺透

脓泄毒;便燥腑结改用生大黄、全瓜蒌通腑泄热;邪热伤阴,去芩连苦寒,加沙参、麦冬、芦根甘寒清热;神识昏糊,

加神犀丹1粒冲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热毒炽盛,加广犀角15克,鲜生地60克凉血

解毒;咳吐痰血,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高热痉厥,加羚羊角粉、钩藤、龙齿。

疔疮外治可用外科蟾酥丸磨散醋调,围裹于疔疮头四周,箍围聚毒,疔头上置放药制苍耳子虫并用千锤膏覆盖,疮头溃

后外用二宝丹药线引毒外泄。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颇感得心应手。

【附记】疔疮初起,不宜切开及针挑,也不能妄加挤压,不然可以造成疔毒扩散走黄。疔疮病发有全身症状时宜卧床休

息,饮食忌荤腥发物及甜腻食品,更忌饮酒及辛辣,应多饮水、瓜汁、菊花露等,患部应防护,避免碰跌损伤而致毒邪

扩散入营。

 7. 七味治疔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夏枯草、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各9~15克,蚤休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疔疮为脏腑积热、火毒之证。本方是由五味消毒饮化裁而成。方中五味消毒饮(紫背天葵、菊花、紫花地丁、金

银花、蒲公英)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因紫背天葵药店少有,故易以夏枯草,此两药均是春生夏枯,其性寒除热与主治外证

之用基本相似,尤以夏枯草纯阴之性,解郁火而清热,具有杀菌作用,尤为适宜,并加蚤休、甘草以增清热解毒之功,

数十年治疔特为利器。治愈者无数。

【主治】颜面疔疮,手部疔疮,多发性疖肿。

【加减】已现疔毒走黄征象的,则加入金石斛9克以清胃腑积热。用治面疔、手疔的“走黄”患者,尚无失败病例。
【疗效】临床使用数十年,疗效满意。临床观察治愈率为100%。

 8. 知柏解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黄柏4克,知母、丹皮各6克,金银花、连翘、元参、带皮苓、生米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解】本方为己历三世家传秘方。烂疔溃烂期,内治宜以清泄下焦湿热为先。方中以知母、黄柏以泻下焦之湿热而降

火为主;元参、丹皮凉血解毒为辅;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佐;又以带皮苓、生米仁利湿为使,使火降热退而湿去,

则毒邪得解,其病可愈。

【主治】烂疔溃烂期。

【加减】以上为常用量,并随症状而增减。如患生于手部的,一般加川连1~2克。

外治:在腐烂蔓延阶段,剪除四周黑腐,并用硝酸银棒涂擦边缘未尽之腐肉,杀菌止烂、控制蔓延,取效较中药为速。

一般1~3次则腐烂即止。待热退腐止,加用生肌之品亦效速。

【疗效】临床屡用,确有显效。

9. 九味消疔汤

【来源】程爵棠,《四川中医》(5)1985年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草各30~50克,生地9~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川黄连、知母、生甘草各9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方解】《疡医大全》云:“总由脏腑积受热毒,邪气搏于经络,以致血液毒滞于毛孔,手脚、头面各随脏腑部位而发

。”说明致因虽多,皆由火毒蕴结所致。治宜清热解毒为大法。方中君以金银花、紫花地丁草清热解毒。因二味气轻力

薄,惟重用方见其功。臣以夏枯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川连、知母泻火解毒护心;火毒久蕴,必致血热血凝,故佐以

生地、赤芍凉血活血,以清血分火毒;甘草解毒,合芍药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诸药之性;使以桔梗调畅气机,又载诸药

之性直达病所。诸药配伍,其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功颇著。

【主治】疔疮。

【加减】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克,番泻叶3~6克;足疔,去桔梗,加黄柏9克;口臭口渴,加生石膏15克,黄芩9克;

咽喉肿痛或口舌糜烂,加射干、山豆根、板蓝根、元参各9克;外吹锡类散(中成药);小便短赤,加滑石9克,木通6克,

车前子9克;发热恶寒,加荆芥、牛蒡子、连翘各9克,薄荷6克;热毒炽盛,加大青叶、野菊花、蚤休、蒲公英各15克;

疔发四肢,去桔梗,加大青叶、蒲公英、半枝莲各15克;疔毒走黄、合犀角地黄汤加金石斛15~30克,紫雪丹、安宫牛

黄丸亦可随证加入,或随脏腑经络部位见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若随证辅以外治之药(具体详见《百病中医膏散疗法》

),则奏效尤捷。

必要时配合西医救治,亦可相得益彰。

【疗效】治疗颜面疔疮85例,用本方为主,并辅以外治,5例因严重走黄,经西医配合救治外,均获痊愈,无1例死亡。

治愈率达100%。

【附记】临床观察,本方适用于各部疔疮,无论初、中、后期,或红肿不红肿,即使正虚或见寒象者,只须略为加减或

加入一二味对症之品即可,不必更方。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或配合拔疔散,治验甚多,治愈率达100%。凡治疔疮,切忌

刀针或挤压,否则易导致疔疮走黄之变;二要忌口,尤其在治疗过程中,严忌烟、酒,忌食辛辣、鱼、鸡、肉等发物和

高热之物,以免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引起病变。

10. 拔疔散

【来源】程爵棠,《四川中医》(5)1985年

【组成】大蜘蛛(烧灰存性)20只,五谷虫(新瓦上焙干)50克,明矾、蟾酥各15克。

【用法】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疔疮未溃时取本散(适量),与鲜蛔虫1~3条(或用猪胆汁,或烟油或九味消疔汤

药汁代)混匀,共捣烂如泥外敷疮头上;已溃者则用本散(适量)点在疮头上,外用千锤膏(中成药,药店有售)覆盖贴之,

每日换药1~2次,直至痊愈。

【功用】拔毒消肿,消炎止痛。

【方解】凡疔疮,皆因火毒所致。治宜拔毒消肿,消炎止痛。方中君以大蜘蛛,其拔毒破积之力,其效无比;臣以蟾酥

善拔风火热毒之邪,具有外拔内攻之效,合大蜘蛛其拔毒作用尤著,佐以明矾消炎止痛;入五谷虫解毒化积,如《本草

求真》云:“凡热结谵语毒痢,并宜服之,无不立验。”且药性平和持久,其性善入,且协调诸药之性直入病灶,故兼

之为使。诸药配伍,共奏拔毒消肿,消炎止痛之效。

【主治】疔疮。

【加减】疔疮走黄加黄升丹15克(名加味拔疔散)。

【疗效】屡用屡验,疔效卓著,一般连续用药1~2次后,疮头必破,流黄水,红肿渐消。一般单用本散外治即效,若配

用九味消疔汤内服,奏效尤捷,每获痊愈。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据临床观察,本方外用,能代刀针,速破疮头,排黄水,泄邪毒,具有较强的拔毒、消

肿、排脓作用,效果卓著。本人临证应用,多与九味消疔汤配合使用。三十多年来,治验甚多,治愈率达100%。
11.方一、芒硝研成粉末,取适量冷开水调成膏状,涂于患处。不时洒水勿使干燥,一日一换。一般
涂1~2次即可起到消肿作用。本方外敷能消肿退热、止痛。对于不同部位的皮肤感染、疔、疮、痈、肿及凡皮肤以红肿、

热痛为表现的症状均可使用。

12.方二、大黄100克,芒硝100克、冰片20克、食醋适量。将前三味药各研成末,然后、相混搅匀,
用食醋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连用3~5天,主治一切疔疮痈肿及跌
打损伤引起的淤血肿胀。

13.方三、黄连、冰片各等量,将二药共研为末,先将创口清洗干净,用纱布固定,隔1~2天换药一
次,对治疗疮疖、创伤、水火烫伤,久不收口有奇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