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战争:战国时代——秦孝公的图强(一)

 菊香书屋666 2013-12-25
1、秦国变法前的概况及列国形势
   战国时代自齐魏马陵之战,齐国将魏国击败后,造成秦国东出的机会,已详述于前面的《齐国称霸中原》中了。下面将秦国兴起状况概述如下:

    秦的祖先非子,赢姓,以善养马事周孝王(公元前909年至前895年),因之封为附庸,邑于秦亭(今甘肃省陇西县秦亭),号曰秦赢。三传至秦仲,周宣王以之为大夫,使伐西戎,战死。秦仲有子五,长曰庄公。周宣王以兵7000,派庄公昆弟五人再伐西戎,破之。宣王并将大骆、犬邱之地(按《括地志》:秦州上邽县西南90里,即汉代的陇西郡)赐之,使为西陲大夫。庄公卒,子襄公立。适值周幽王之乱,以勤王有功,始获封为诸侯而有丰岐之地(今陕西省岐山县鄂县一带),使御西戎。襄公卒,子文公立,伐西戎败走之,遂尽复周遗民所居之地至岐(今凤翔县岐山县一带)。文公将岐以东之地献于周王。文公卒,子宁公立,徒都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46里)。宁公卒,子武公立。武公的第13年,就是齐桓公初立之年。武公四传至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徐、公孙支等而致强盛:三立晋君;西灭西戎12国,广地千里,遂霸西戎,详见前面的春秋系列各篇中。穆公以后,国势稍衰。经14世传至献公。献公立志图强,于周安王19年,公元前383年,将国都由雍(陕西省凤翔)东迁至栎阳(陕西省临潼)。屡次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周显王7年,公元前362年,秦兵破魏军于少梁(陕西省韩城)。该年秦献公卒,子孝公立,时年21岁。秦自春秋以来,都被屏斥为戎狄,不得参与中原的会盟。孝公初立之时,正当三晋魏、赵、韩自相攻伐,然魏国霸业尚未衰坠;齐则当威王之时,渐臻强盛;楚则自吴起强楚之后势力复盛,也曾北侵中原。这时关东的六国中除魏、齐、楚外,赵、韩两国也方兴起,足以自振。只有燕国远居东北。所以《资治通鉴》说:“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宋、鲁、陈、蔡、邹、薛、滕、小邾、许、曹、单、徐、萧、钟离等国,此外不著名者尚多)。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至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与黔中,皆以夷狄遇秦,屏斥之不得与中原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这就是孝公初年的各国概略形势。

2、秦孝公与商鞅
   秦孝公于周显王7年,公元前362年即位。孝公秉承献公遗志,怀穆公大业,英年奋励,以图富强。即位的第二年即下令求贤,其文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基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扰,未边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疆,徒都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容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读孝公的求贤令,即可知其抱负的不凡了。

    商鞅是卫国的庶孽公子,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而病逝,时为周显王8年,即秦孝公元年。魏惠王因公叔痤之病,而亲往问疾;及见其病危,乃问继相的人选。公叔痤说:“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黯然。惠王将去,痤又密进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复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荐子,王色不许。我乃先君而后臣,劝王不用则杀之。王许诺而去,子必速行矣”。商鞅回答说:“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卒不去。惠王离去后,果然对左右说:“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这时,适值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闻之,乃西入秦,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大悦,遂作为左庶长而定变法之策。

    商鞅所好刑名之学,即为法家之学。刑名法学之学始于何时,难于稽考。大致人类原始群居之时,即有简单的规章以相互约束。法家学者多言始自黄帝,这就是说黄帝时代,已有简单的法家思想与制度。其后经历唐虞三代,自有更多的发展。至春秋时代,管仲治齐,子产治郑,实已具有法治的规模。待至战国时代,各国因兼并的结果,国土广大,各种政制,渐臻完备。而政治制度,也已由春秋的贵族分治,而趋于君主集权,即由简单的礼治而渐趋向于法治。所谓礼治,就是凭道德约束;而法治则凭法律刑章来治理。所以法家思想,可说是滥觞于管仲、子产,而发展于战国初期,其著名者,即: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等是也。人群相处必须有共守的约束,国家的规模才能确立。战国时代法家思想的产生,与法治制度的建立,正是说明我国政治思想的一种进步。

    商鞅的政治思想既渊源于法家,故其于变法时。首先就揭示其政治革命的理论。他说道:“三王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当时而立法,因时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循其宜,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鞅这种思想,是以现实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当深受管仲、子产、李悝的影响。兹就商鞅在秦变法所采取的政策加以分析,以明其精神所在:

    (1)重农:商鞅说:农者寡而游食者众,则其国贫危。凡治国者,患民散而不可搏也。民避农,则轻其居;轻其居,则不为上守。圣人必令民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

    (2)重战:战者民之所恶也,能使民乐于战者王。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又曰:“失法离令,若死我死”(言将连坐),民固不欲战,又不得不战,是为重战。

    (3)重刑: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同也。国皆有潜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也。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刑重者民不敢犯,则无刑矣。

    以上三者是商鞅施政的着眼点,实为当时富国强兵之要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