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格

 学中医书馆 2013-12-26
关格

于某,男,38岁,农民,陕西岐山县祝家庄人。1990年3月18日初诊:口渴多饮,夜尿量多7年,伴乏力恶心2年。患者1983年初突发周身怕冷,口渴多饮,小便量多,下肢轻微浮肿,而于某卫校附院就诊,被诊为“肾炎”,住院3月,曾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回乡后自服中药,畏寒除而口渴依然,历5年,每因反复感冒而加重。近2年,诸症加剧,先入岐山县医院,被诊为“肾功不全氮质血症期”,经治乏效。1990年2月以来,上证突然加重。3月初,又赴西安某医科大学一附院求治,同位素肾图提示双肾严重受损,血红蛋白49 g/L。被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2周,经透析等疗法,症状改善不著,出院来咸阳求治。现症:口渴多饮,夜尿量多(每晚2 000 m1),周身乏力,头晕恶心,耳鸣如潮,午后潮热,皮肤瘙痒,双下肢及眼睑轻度浮肿,活动后心悸气短,两腿肌肉疼痛,饮食欠佳,大便质稀,2 7欠/日,面色萎黄,质淡胖,苔厚腻而黄,边有剥脱,脉细而无力,右寸为甚。证属脾肾两虚,浊邪上干之关格。治宜健脾益肾,降浊和中。方药:西洋参5 g,茯苓15 g,泽泻15 g,虎杖10 g,白术12 g,女贞子12 g,怀牛膝12 g,丹皮10 g,银柴胡10 g,苏梗10 g,胡连3 g,沙苑子15 g。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7剂后,午后潮热消失,水肿减退,皮肤瘙痒减,活动后已无心悸气短,口渴多饮,小便仍多。上方虎杖改12 g,加丹参18 g,桂枝3 g服上方34剂,精神好转,恶心、水肿消失,但右耳时鸣,腰部不适,恶寒怕冷,有时觉热。病久由阴及阳,当阴阳双调。处方:白术12 g,茯苓15 g,附片8 g(先煎),白芍12 g,生姜3片,桑寄生15 g,石苇12 g,猪苓15 g,泽泻15 g,怀牛膝12 g,黄连4 g,虎杖12 g,西洋参5 g,泽兰15 g。上方稍作加减服200余剂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以上方减黄连、虎杖,加益母草30 g,柴胡10 g,问日服用。1991年7月31日,患者再来诊,云服上药后病情稳定,已可做轻微劳动,准备赴宁夏探亲。嘱慎起居,适寒暖,并服上方调理,以防复发。(《奇难病临证指南》1993,190)

【按语】本案关格,病机为脾肾两虚,浊邪上干。患者症见午后潮热,耳鸣如潮,皮肤瘙痒,属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周身乏力,活动后心悸,大便质稀等属脾气亏虚之证;加之浊阴中阻,故见恶心呕吐;水湿中阻,泛于肌肤,则见水肿,故用“肾衰Ⅱ号”方加减,滋阴益肾,健脾益气,化湿和中。方中女贞子、怀牛膝、丹皮、沙苑子滋阴益肾,化瘀通络;西洋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化湿;佐以泽泻,开肾关,利小便,通三焦水道;以银柴胡、胡连,清退虚热,以虎杖直入血分,清热利湿,合丹皮活血散毒;佐以苏梗,疏达气机,斡旋中州。药尽7剂,病情有减。即以上方增大虎杖用量,加入丹参,以加强化瘀之力,稍佐桂枝,一则温阳通络,畅利气机,一则可助膀胱气化,以利排湿,又有利阳达阴之妙。再服34剂,诸症继减,但又增恶寒怕冷一症,当属肾阳不足使然,故加入附片,以达阴阳双补之效。再服200余剂,病情终达临床缓解,继以上方稍作加减,冀臻长久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