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

 花好月媛66 2013-12-27

  

   一、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它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与能力为核心目的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发现并积累知识,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快乐。一言以蔽之,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当然并非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尊重学生发展个性与权利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这一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能力,以更好的获取、处理信息,理解其文化内涵的过程。这意味着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应该是泛文化课。

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品德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因此我们提出“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和其他学科整合”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思考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而语文却是一分科学科,整合的目的:

1.内容相近,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目标与语文课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进行整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2.整合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学科整合,能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科能力的培养;

4.通过学科整合,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5.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探索与创新能力。

6.在德育教学方面,两门学科有许多目标类似,整合不仅可以使德育教育有层次地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

1.理论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是完全可以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整合起来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品德与社会和语文教学活动结合,更注重活动中的“发现”,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长久保持而又便于知识的迁移、培养专研精神和创造能力。科学的主动探索活动不仅有助于发展知识和能力,更有助于自我的不断突破和超趣。语文课程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但细心比较,不难发现内容上仍存在重复现象和有着密切联系。统计如下:

 

相关课程内容的呈现

比较说明

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

品德与社会

语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而语文课程不仅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品德与社会和语文教学时间整合。

 

2、将语文课的观察、讲述训练融入品德与社会活动中。

 

3、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的材料。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需要课前准备的材料当然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讲清楚课前准备材料的内容和用途,以便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

 

4、让师生的真情实感充盈综合课教学的课堂。人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诸要素构成,因此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5、挖掘教材自身的情理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致力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行为与习惯的养成,而不要关注学生一时的课堂行为。

 

6、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在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渗透常识性内容的教学,要“有机融合”,体现其综合性。这种有机融合讲究的是内容准确、范围适度、过程自然贴切。

品德四年级上册《花钱的学问》44页《家庭的小账本》

 

 

 

品德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品德五年级上册88页《民族团结手足情》

 

 

 

 

 

品德五年级上册60页三单元《祖国就像一幅画》

 

 

 

 

 

品德五年级上册三单元56页《神游祖国》

 

 

 

品德五年级上册54-55页《我们的母亲河》

 

 

 

品德五年级下册52页二单元《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品德五年级下册三单元162页《伟大的先人》

 

 

 

品德五年级下册四单元94页《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语文六年级下册23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品德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一课32页《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品德六年级上册二单元50页《二万五千里长征》

 

 

 

品德六年级上册二单元52页《历史的丰碑》

 

 

 

品德六年级上册二单元54页《天安门前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品德六年级上册一单元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品德六年级下册四单元《我的成长足迹》

 

 

 

品德六年级下册四单元94页《环球旅行去》

 

 

 

品德六年级下册二单元1课《只有一个地球》

 

 

 

品德六年级下册四单元270页《临别感言》

 

 

 

 

三年级语文20课《妈妈的账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这诗句中藏着哪些通信方式?

 

 

 

 

 

语文四年级下册3044页《文成公主进藏》

 

 

 

 

 

语文五年级下册1课《草原》4课《把铁路修到草原去》选读课168页《拉萨古城》

 

 

 

四年级下册2课《桂林山水》、4课《七月的天山》

 

 

 

语文四年级下册1039页《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语文五年级上册76-90页《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文字》、《我爱你汉字》

 

 

 

五年级下册《孔子智退司

 

马懿》

 

 

 

语文四年级上册832页《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品德五年级上四单元74-75《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语文五年级上册21115页《圆明园的毁灭》

 

 

 

 

 

语文 五年级上册25136页《七律。长征》

 

 

 

五年级下册4175页《丰碑》

 

 

 

语文五年级上册26139页《开国大典》

 

 

 

 

 

语文四年级上册30146页《电脑的住宅》

 

 

 

语文六年级下册123页《成长的足迹》

 

 

 

语文五年级下册28160页《彩色的非洲》

 

 

 

语文六年级下册1359页《只有一个地球》

 

 

 

语文六年级下册135页选读课《依依惜别》

 

 

 

 

 

 

  以上比较说明相同的内容出现在不同新课程中,都是从各自不同的学科特点写入的,但儿童的实际活动是重复的。为了促进儿童综合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打开学科界限,寻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导入方式和和活动开展形式。同时,这项比较说明《品德与社会》是完全可以和语文学科整合的。

2.实践探索

学科整合这一教学方法已经在一线教学试点应用,实践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结合语文课文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汉字的创造和发展》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身就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汉字是学生在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每天都要阅读它、书写它,在汉字的帮助下,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和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同时,这一内容也和语文课知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为五年级语文课文里就有这样内容的一篇课文。所以,完全可以大胆的针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内容,结合语文课文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在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在头脑中就意识到汉字的“创造与发展”这部分的相关内容在语文课上学过,只不过品德课是在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深入了解而已。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是和语文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感到陌生,不感到遥远。又如,在教学《日益富强的祖国》一课时,那就让学生写出赞美祖国的词语及诗句进行比赛,用熟悉的赞美祖国的诗歌如《祖国颂歌》或《祖国祖国,我爱你》及词语表达出心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从古到今话交通》一课,谈及古代人为了传递信息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由于各种原因,要及时传递信息还真是不容易:

1)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的《渔家傲》中说到“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截取书上的图片出示(2)杜甫的诗句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藏着哪些通信方式?

3.鸿雁传书“鸿雁传书”出自哪个故事?《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为什么让大雁送信?鸽子为什么又能送信?

《中秋节》这一课教学,结合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巧妙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中,孩子们知道了在中秋节的时候,不论是我们,还是外地的小朋友,都要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还有赏月。这样很自然的引出我国古代很多诗人利用月亮来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接着,我问道:“你能朗诵几首吗?”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语文学科的知识很自然的融入到品德课中。再如,教学《红旗一角的故事》一课时,我和孩子们展开了“革命故事会”这一活动,孩子们把语文课上学过的《王二小》讲得声情并茂,还讲了《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革命故事,在这种整合的环境下,既了解了革命先辈为祖国英勇献身的故事,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达到了思品课的教育目的,激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四、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效进行学科整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和一个新的教学思路,但真正走进课堂却不是一件易事。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1.怎样进行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研究中了解到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进行学科整合的,在品德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学科整合,是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学科整合呢?如何有效的运用学科整合,确实值得我们去关注、实践、探索和反思。

2.如何把握学科整合的尺度

整合得好,能让课堂锦上添花;整合得不好,会使课堂变得不伦不类。哪里需要整合,我们就在哪里整合。相反,不需要整合的地方就绝对不能整合,否则的话就会让大家感觉味同嚼蜡。

3.怎样把握学科整合中评价的“度”

进行学科整合之后,怎样评价?例如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按照语文学科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还是按照品德教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这个“度”的把握是需要我们在实践摸索中去探究的。

五、解决方法和采取的措施

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学科整合课题研究工作关键是要加强课题研究人员对学科整合的科研意识,使他们能够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益处和收获,从而愿意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学习和座谈及观摩的形式,使教师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2.找准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注重品德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要找准他们之间的结合点、融通点,力求相互为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一新课程在课改的百花园里,显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3.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课题组根据教研活动计划,以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等形式,对所讲的课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找差距、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反思中找出路,然后共同研究和总结。就授课教师教材处理策略、教学方法选用、相应的探究活动设计、提出改进性意见。课题组成员人人做出反馈意见,做到群策群力。从现象到本质,做出深度评价,以此来提高课堂实效。把学科整合的研究落到实处。 

学科整合讲究的是水到渠成、自然妥贴。哪里需要整合,我们就在哪里整合。相反,不需要整合的地方就绝对不能整合,否则的话就会让大家感觉味同嚼蜡。

六、研究效果

1.促进了思品学科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的内涵,使“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横向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形成学科间渗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补充的道德教育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拓展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渠道,思品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提高。

2.《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小学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等学科既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虽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学科整合促进对学生德育教育。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本阶段,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体现教育的一致性。

品社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教育人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