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境界是指心灵对各种现象觉悟的程度,觉悟的程度越高则对一切事相看得越透彻。境界常常能弥补能力的不足,反之则不然。 能力的分类有很多,我认为有三种是最为重要的,一是认知能力;二是操作能力;三是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提高认知能力离不开知识的储备,只有充分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才会对发生的事件有正确的解释能力。操作能力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发生问题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操练中获得的。表达能力是将自己掌握的认知、解决问题的办法展现出来的水平。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媒介表达两种。当我们储备了足够的认知知识,从实践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如果不能实际表达出来,就不能影响身边的人,不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贡献就会大打折扣,就好比一块金子埋在了土里,不知如何发光。只有将以上三种能力充分融合提升,才能满足自己职业生涯的需要。 能力足够强就行了吗?不然。能力应有精神境界的支持。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贞元六书》中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一是天地境界;二是道德境界;三是功利境界;四是自然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古往今来能达到天地境界者只有老子。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老子提倡道法自然,追求无为。无能生有,空能生满,有而满则不能再生。有的人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就像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这种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当属道德境界的代表。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芸芸众生大多数人当属功利境界。杀人、纵火、强奸犯当属自然境界了。 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能力强而境界低者,非常危险;境界高而能力低者,碌碌无为。追求高境界、高能力的完美结合应该是我们一生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