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两道题的讨论

 爱琴海668 2013-12-29

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两道题的讨论

  

江苏省如皋中学   刘国良

     

    2008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取的是作家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小说围绕侯银匠嫁女这一中心事件,真实反映了处于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境遇与生活态度。意蕴丰厚,读来令人回味久长。这样的文本对于启发考生认知社会、感悟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江苏卷以此命制的四道题,重视能力立意,设题思路明确。但其中有两道题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

 

    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  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是D。

    本题所给出的答案,第②点是不用怀疑的,小说中写侯菊改装花轿正是表现了她的心灵手巧。但①、③两点显然经不住推敲。

    侯菊过早地失去了母爱,在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岁月里,她比同龄人懂事早,很小就能把家务全撑下来,且事事都做得很精到。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她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对人生的理解自然比同龄人要深刻得多。

    小说围绕其出嫁前后的表现对侯菊这一形象作了细致的刻画。当婚事被提上议事日程,男方“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之时,她不耐烦了,说“总得给人家一些时间准备准备”。她要准备什么呢?小说写了她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向父亲要金首饰。为什么要这个?她自己说得很明白,“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这表明,她在出嫁之初就很清楚不能让他人瞧不起自己,生活的艰辛使她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二是要父亲那顶旧花轿。为什么要这个呢?文章开篇说“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不知是什么道理”是作家故意遮蔽的一个话语,当地有娶亲租用花轿的习俗,有市场需求。精明的侯银匠经营花轿出租,自然有一笔收入。聪明的侯菊自然也知晓这是一只“聚宝盆”,是一个生财的好路子。这里,作家通过这个花轿,向读者展示是一个经受了生活磨练的女子,精明能干,很有心计,有着较强的自尊心。

    婚后,她将花轿留了下来,像父亲那样做着出租的生意,凭着她的心灵手巧,人们很喜欢被她改装的花轿,侯菊于是就“每月都有进项”。小说意味深长地写道:“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有了收入也就有了底气,很自豪地对丈夫说:“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这里,让读者看到了侯菊的虚荣心,她之所以要这么做,为的是能与两位嫂子攀比,不让人小瞧了,一切能站在人前。

综上,小说通过花轿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精明、有心计的侯菊,一个心灵手巧的侯菊,一个有着较强的虚荣心的侯菊。这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答案。命题人所提供的答案①认识过于肤浅,答案③“善于经营,贤惠体贴”则毫无根据的。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本题从题干上看,似乎是一道探究题,实际上却不是。考试大纲对“探究”的阐述包括三个方面: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而本题只是要求谈对作品主次人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弄清作家作这种艺术处理的匠心,与“探究”的三个考点没有联系。对照考纲,应该属于“鉴赏评价”中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

    答案所提供的五个方面,值得商榷“探究”。

    一是关于小说的主旨。答案中的五点都说到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这话本身就不通,经不住推敲。什么是主旨?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表现侯银匠”只是个动宾短语,体现不出作家的观点、态度等。而作家在小说中,通过父女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表达一种对人生、社会的复杂感受,展示了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寄寓了作家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理解与同情。这才是本文的主旨。

    二是关于主次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叙事角度看,小说的主要人物似是侯菊,但标题的限定,表明银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要人物,侯菊只是起着陪衬的作用。作家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艺术处理呢?答案①、③是可以成立的,但答案②“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答案④“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答案⑤“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则是站不住脚的。

    所谓“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指的是小说波澜的设置,属于结构处理的一种方法。从全文看,作家并不是为设置波澜而将主要笔墨都集中到侯菊身上,而是借次要人物的行为间接表现主要人物银匠的人生况味与个性品格。女主人的过早逝去,让这对父女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自有一番人生体验。银匠在这样艰难的生活中是如何打拼的,小说没有直接写,但女儿的生活观念、人生态度,承继于父亲,从女儿的言行中,读者是完全可以看到那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出嫁之前,女儿既向父亲要金首饰,又向父亲要那顶旧花轿。为什么?表面看,一是虚荣,二是精明、有心计,而实质上恰恰反映了一个既不富裕又没有社会地位的家庭女子如何在婆家立稳脚跟,如何不被两个嫂子小瞧了去,如何保证婚后自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像两位嫂子那样“有钱”等等的真实想法。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社会,对人生解悟得这么透彻,与父亲的影响是无法分开的。由此可以看出银匠是一个坚强的、不屈服与命运的、有心计的、精明的人。哪里是什么“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呢?

    “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表述上与答案③重复,没有新意,至于说“更有情趣”则又是错误的。正面写侧面写,实写暗写,在文中只是体现作家艺术匠心的一种手法,谈不上什么情趣不情趣。

答案⑤“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有点莫名其妙。如果说银匠满足了女儿要金首饰、旧花轿这两个愿望似乎体现了一点“人情美、人性美”的话,那么这样的“美”在深厚意蕴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父亲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作出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举动,他“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如果说女儿在出嫁之后细心照料陆家所有人的生活,让陆家上下都很喜欢她,体现了“人情美、人性美”的话,那么这样的“美”却让读者看到的是这个侯菊八面玲珑,讨好婆家一家上下,终于使自己成为当家媳妇的处心积虑与别有用心,看到的是她为了自己的家庭地位,“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抛下父亲让其孤独不堪的残酷与无情!哪里有什么“人情美、人性美”呢?

    综上所述,上述答案似应拟为:①小说表面上重点写侯菊,实质上是为了写银匠,以侯菊的人生态度,处事哲学折射银匠的个性品格;②以次要人物写主要人物,体现出作家的艺术匠心,使小说更具深厚的思想内涵,更为耐读;③以父女二人的人生与生活态度,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