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将消失的红薯粉条制作工艺

 记忆中的老屋 2013-12-31

 

    郧县茶店镇的粉条是大十堰最好的粉条,它吃起来柔韧绵软,润滑筋丝,极有回甘。

    12月29日我们四位爱好摄影的兄弟上午到辽瓦拍罢汉江,下午就赶往茶店境内郧县滨江新区的长坪村,去拍照据说即将在这里消失的红薯粉条制作工艺。

    传统的红薯粉条手工制作流程是先将红薯洗净将表皮水渍晾干,再在叫做“擦子”——在一块宽约7、8寸,长约一米多的木板的三分之二长处挖一方形孔,在孔上覆一块被铁钉钉满小洞,毛糙处向上的铁皮,就成了“擦子”。家里厨房用来制作萝卜丝的是缩微版擦子——的磨具上来回擦磨成细小的薯丝,以使红薯体内的淀粉尽量充分的溢出,然后用双手使劲揉捏挤压掉薯丝上富含淀粉的水分,待水分里的淀粉完全沉淀则倒掉上面的水,铲出像冻结的猪油一样的淀粉块在阳光下曝晒,完全晒干后就可以制作粉条了————

1、将晒干后的薯粉放在开水锅里煮熟成粘稠的糊状,再用木棍或竹棍搅匀。
AP8A7448.jpg

2、在煮熟后慢慢凝结的薯粉里兑芊,一方面便于放进漏粉条的“漏斗”挤压成粉丝,一方面增加润滑细嫩的口感。
AP8A7453.jpg

2013-12-30 21:28 上传
下载附件 (336.72 KB)



3、把挤压粉条的漏斗机架在一口大沸水锅上,一人负责把兑芊的淀粉球放漏斗机上挤压成粉丝,粉丝一出来就在大锅里被煮熟,一人在锅旁搅动沸水,使粉丝不至于一下锅就粘连在一起,并且帮着将粉丝往下一个流程传送;紧挨着沸水锅是一口大凉水缸,煮熟的粉丝刚离开热锅就又进入冷水缸冷却,水缸旁一人将不断输送过来的粉丝捞起来挽在小手臂上。
AP8A7501.jpg

4、将粉丝用一根竹棍或细木棍串起来放在凉水槽里来回摆动,使挤压粘连一起的粉丝根根理顺。
AP8A7410.jpg

5、然后将挂满粉丝的竹棍架在晾杆上,冻上一夜后再将粉丝挂在晾晒绳上。
AP8A7374.jpg

6、粉条在成品前要在外面挂着日晒夜露几天几夜的,所以晚上必须有人睡在晾粉场地看守,一方面防止粉条被盗,一方面一旦发现下雨就及时将粉条收藏起来。
AP8A7527.jpg

7、妇女是不能在制粉现场操作的,她们只能在晾晒或收获粉条时候,理顺一下粘连或蜷曲挤成堆的粉丝、收回成品的粉条。
 
8、成粉了,可以收获了,到村民制作粉条的现场可以买到10元钱一斤的粉条。要是粉条被村民运进城里卖,那价钱最低也得15元一斤吧。

    长坪村村民告诉我们我们说,今年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制作红薯粉条了。我们提议他们应该将红薯粉条的制作发展成一种品牌产业,但他们对此却毫无兴致,语气惋惜的说:“我们这里的粉条要做出我们这里独有的特色,还必须用我们地里出产的红薯,外地的红薯是做不出我们的粉条原有的独特风味的。我们沿承的祖辈制作粉条的工艺看来就要失传——没有土地可以种植红薯了。就今年的漏粉条,还有些人家从外地买回红薯作原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