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猛:对“稀土指责”应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wongmong 2013-12-31

中国商务部近日公布今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15738吨,虽然这个数据较去年第二批配额增加近一倍,但某些稀土进口国依然指责中国试图通过操纵市场获利。

由于稀土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硬件,素有“工业味精”的美名。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尤其是电子工业、环保、新能源产业等稀土消费产业的迅猛发展,稀土需求急增。但是除了中国,目前国际上能够提供稀土产品的现实产能国家确实不多。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欧美日等稀土消费大户自然难以忍受。

但中国在拥有对稀土资源垄断性控制的同时,却完全不具有定价权,稀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中国稀土的开采,长期走的是纯消耗型路线;稀土出口也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深加工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诸国。

稀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中国必须限制其采选及出口。稀土在军工等高科技领域用途广泛,可为导弹提供更为精准的制导系统,关乎国防安全。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稀土,不仅用来满足生产需要,还进行战略储存;美国占世界稀土储量的13%却不开采,一直廉价进口中国稀土。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从理性角度来说,单纯限制出口配额并非上策,因单一的限制配额可能会授人以柄——被指责没有遵循自由交易原则。此外,中国短期内减少稀土出口、在外交上增加少许筹码、推动稀土价格上扬、相关企业也因此获利,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同时,并未对自身的稀土采选产能采取太多的遏制措施,这或许会引发欧美日等稀土消费大国对中国更频繁的贸易调查,这增加的成本或将会由其他行业来承担。

中国稀土储量曾占全球储量的约90%,经过多年大规模开发和廉价出售,如今的储量已经明显减少。去年商务部数据显示,过去13年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已探明总储量比重已从43%降至30%,按照当前的开采速度,中国稀土资源仅能维持未来15至20年的需求。作为对之前政策的“修补”,中国当下收缩稀土出口配额,可以说正当其时。西方的指责,无论从战略、贸易还是环境方面来考虑,我们都可当作其为自身利益和立场考虑;更要切记在出台相关政策时需综合考虑,防范可能到来的风险。(原文发表于2011年7月18日《广州日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7/18/content_1419975.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