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指出,中国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就是因为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这种宝贵的资源浪费掉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是符合直觉的,稀土确实从2020年夏天开始,价格在持续上涨。
有句话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包括镧系15个元素及钇、钪两个元素,因其丰富的电、磁、热性能,能够改造某些材料性能,被冠以“21世纪新材料的宝库”和“工业味精”雅号,甚至被各位视为战略资源。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20年中国稀土储量达44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38%,尤其在中重稀土储量特别有利,占世界总储量90%以上。2020年中国稀土矿产产量为13.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3%。
如此的“垄断”地位恐怕再也没有多少其他资源能够赶得上了,对于中国手里的稀土“武器”,欧美日等国不是没有过担忧,中国也不是没有发挥过。 2010年9月,日本扣留了中国一艘渔船船长,因其在争议海域捕鱼,中国对此回应是将暂停与日本的稀土交易。而后日本迅速释放了中国渔船船长。对此,纽约时报接报嘲讽道:这是日本一次耻辱的退缩。
不过,我们也赢得了4年的时间,虽然出口受限,收入锐减,但是国家加快环境立法和监查,组织了6家矿业集团大量收购“小矿场”并停止发放采矿权,最终形成了6大稀土集团的格局。
无论如何,中国稀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一定都很好奇,一直以来为何稀土没有卖出“稀”的价格,而是卖出“土”的价格,大概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做个解释: 首先,中国也并没有真正能够垄断稀土市场。因为中国的稀土储量大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3%,其他国家也并不是没有。20世纪末,巴西、印度、美国、南非等地还是稀土出口大国。由于稀土开采加工过程对环境破坏比较大,而中国稀土又价廉物美,其他国家自然没有必要再开采了。其实中国稀土的“垄断”地位,是各国喜闻乐见的,既有廉价的稀土用,还不用污染环境。 其次,中国稀土貌似占据了90%左右的世界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稀土未能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管理监管,仍然存在无序竞争等局面,这也导致中国的第一稀土大国地位未能转化成稀土的定价权。目前国外一些有实力的贸易商和企业在低价时已经大量购进中国稀土产品,碰到价格上涨时,它们会停止采购、使用库存,待再次降价时再行购进。这也就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国外都是大买家,而我们是100多家企业对外销售。中国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这就是窝里斗,别人30万一吨,就有人29万一吨,也就又更低了。 最后,稀土的需求特点决定了与石油不同。石油是目前很多国家主要能量来源,每天消耗也非常惊人,而且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手握丰富石油资源的中东等国,想不发财都难,当下扶持的光伏、核电、风能等新能源都还不成气候,短期内无法对石油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我们要知道,稀土并不是刨开山上的泥,随便铲一块土就可以直接拿去卖,开采出原料后,是需要分拣、提炼和提纯等加工才能变成真正的工业产品。
可是,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时间想要建立起可以供应自己本国市场需求的稀土产业链,同样是难度更大,因为中国的稀土已经形成廉价优势,美国生产的稀土必然比中国的贵,在中国稀土面前毫无竞争力。 即使像美国能够恢复稀土工业,仍不具备提炼稀土的能力,在Mountain pass开采出来的稀土只能先运输到中国,让我们加工好后再运回去,这就是中国稀土真正值钱的地方,一个实现了原料垄断、生产资料垄断和生产技术垄断的优势。
最后的话:要使稀土资源创造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像个金疙瘩搂在怀里 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处理本国资源的权利。稀土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战略资源,这种博弈很正常,美国长期以来都是这样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