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是纽带也是利器 赵世举

 清源渭水 2014-01-01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语言历来都是政治纽带和工具,它在民族形成、国家建构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国语或主体语言犹如国旗国歌一样,是国家的重要象征。

  考察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家们都把语言作为重要的政治工具,来表达政治诉求,追求政治理想。有的以共同的语言为号召,来凝聚族群,建立政治联盟,乃至创建国家,如近代欧洲国家的形成大都有过这样的历程,他们不仅把语言作为区分民族创建国家的重要根据,而且在建国之后又进一步推行语言的统一,彰显语言的国家标记功能,借以强化国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的着力以某种语言为统一语言或国语实施国家治理,如我国古代秦始皇实施“书同文”政策,就是借助统一文字来强化政治统治。历史上侵略者也不忘利用语言来为其政治图谋服务,近代欧美诸国大搞殖民统治,在武力征服的同时,实施语言同化,借以巩固其殖民统治,至今影响犹在。纳粹曾以德语来识别雅利安人,并作为侵吞奥地利等国的依据;日本侵占我国台湾和东北地区时,也强行推广日语,企图永久统治。可见,语言的政治功能历来为人所重。

  现在,人们更加关注语言问题,往往把语言与权利、地位乃至主权相联系。语言关系更加复杂,语言矛盾日趋突出,因各种缘由引发的语言冲突此起彼伏,其实质大多反映的是政治诉求。就连以语言多样性为旗帜的欧盟,尽管理论上主张语言平等,并规定成员国的20多种语言为其官方语言,但其实不然。作为工作语言,过去是法语为主导,现在是英语占上风,德语正力争三语鼎立,另有多种语言也明确提出了地位诉求。日益加剧的语言矛盾已经浮出水面,这不仅给欧盟的具体运行带来了很大麻烦,而且也为深化统一进程添加了不小的障碍。由于语言的政治化,语言问题的处理就变得十分敏感和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危及国家安定和统一。如巴基斯坦在建国初因国语选择意见不一,不仅酿成了多年动乱和1952年2月21日的流血事件,而且引发了内战,最终导致国家分裂——孟加拉独立;1965年1月印度南部因语言冲突而引起的持续20多天的罢工和游行示威,致使20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00多人被捕,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撕裂。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是,苏联潜在的语言矛盾,逐渐演化为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将自己主体民族语言国语化的语言改革,仅在1989年就有10个加盟共和国先后立法将各自的主体语言国语化,公开抛弃了苏联的事实国语——俄语。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些大胆的语言改革,实际上是各加盟共和国为脱离联盟中央投石问路,为独立奠定基础,其实是苏联解体的信号弹。前些年,比利时由于语言和文化的裂隙,政治纷争不断,2010年因布鲁塞尔三个选区该划归哪个语言区的问题而引起的荷兰语政党与法语政党分道扬镳,导致了长达541天无政府的政治危机。显然,语言是国家政治安全不可忽视的要素。

  当今,语言扮演的政治角色更加活跃,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花样翻新。较突出的表现是:在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强势语言裹挟着浓烈的西方意识形态席卷全球,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文化和政治;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语言战略,尤其是一些国家“关键语言”计划的出台,更加强化了语言的战略意义、政治功能和安全价值;有些人乃至某些国家利用不同的方式,有意夸大渲染某些语言的内部差异和族群之间的语言问题,蛊惑人心,制造隔阂,借以挑起族群矛盾。这些新的动向都需要警惕和应对。

  我国是一个多语多方言的国家,语言问题也一直与政治安定息息相关。当今需要高度关注的是:各种语言关系和语言矛盾复杂化,如汉语方言与国家通用语言、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母语与外语等关系问题,繁简字、字母词、网络语言等问题,这些该如何正确处理?近些年来,一些语言事件时常演变为社会热点甚至矛盾冲突,直接危及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海峡两岸语言协调难度较大,香港某些政治人物时常拿语言问题说事,蓄意挑起语言矛盾并将其政治化;境外势力打着各种旗号利用少数民族语言和跨境语言从事政治活动,有的还故意夸大汉语方言差异,渲染语言矛盾,对社会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威胁;常住外籍人士日益增多,而我国没有相应的语言要求,有关语言服务较为薄弱,这也存在着安全风险。特别是当前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国面临很多不利因素,亟待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语言手段与世界进行有效沟通,以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语言与国家政治安全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语言的政治作用,努力构筑政治安全的语言保障;有效化解语言矛盾,着力建设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
      (中国教育报2013.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