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收藏的鬼谷子金玉良言

 金朝陽宮 2014-01-01

 
 

1、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

2、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3、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者,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為謀。

4、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

5、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瞼,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複。觀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6、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7、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復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成于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于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然後合于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非至聖人達奧不能禦世。不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

8、說之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者;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佞言者諂而於忠,諛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決而于勇,戚言者權而於信,靜言者反而於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選進謀者,權也;縱合不宜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9、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10、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複不別幹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網也。

11、損兌者,幾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幾危之動,不可不察。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辭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慮,志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兌者,譬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于萬仞之谿。

12、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靜固志意,神歸其舍,則威覆盛矣。威覆盛,則內實堅。內實堅,則莫當。莫當,則能以分人之威而動其勢,如其天。以實取虛,以有取無,若以鎰稱銖。故動者必隨,唱者必和,撓其一指,觀其餘次,動變見形,無能間者。審於唱和,以間見間,動變明而威可分。將欲動變,必先養志伏意以視間。知其固實者,自養也。讓己者,養人也。故神存兵亡,乃為之形勢。

13、轉圓者,無窮之計。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義類,說義無窮。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凶。事類不同。故聖人懷此之用,轉圓而求其合。故興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天地無極,人事無窮,各以成其類,見其計謀。必知其吉凶成敗之所終也。轉圓者,或轉而吉,或轉而凶,聖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轉圓而從方。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皆見其會,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

14、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珝而箝之。其事用抵巇,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度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岨嶮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飛箝之綴也。用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而從,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複,不失其度。

15、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何謂量權,曰:“度于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之有無;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親,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謂權量。

16、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17、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18、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19、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20、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

21、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複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22、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23、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24、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

25、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符應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26、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禦,遙聞聲而相思。

27、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28、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

29、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30、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31、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

32、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

33、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

34、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可不察也。

35、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于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

36、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

37、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奸邪。

38、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

39、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

40、智者達于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41、為強者,積於弱也;為直者,積于曲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也。

42、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

43、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44、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

45、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46、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于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47、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事,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與利,與戰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