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介绍----赵国麟

 关东老圃 2014-01-04

人物介绍赵国麟(?—1751)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清朝大臣。祖瑗,手书春秋内外传,史、汉蒙文授之。笃志於学,以程、朱为宗。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五十八年,授直隶长垣知县。当官清峻,以礼导民,民戴如父母。
世宗闻其贤,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福建布政使,调河南。擢福建巡抚,调安徽。御史蒋炳奏请州县徵收钱粮,依部颁定额,刊印由单,申布政使覈发。国麟以安徽通省数百万由单由司覈发,恐误徵收,疏请停止。内阁学士方苞疏言:“常平仓谷原定每年存七粜三,南省地卑湿,应令因地制宜。”下督抚详覈。国麟疏言:“安徽所属州县滨江湖者,当改粜半存半,他州县仍循旧例。”并下部议行。
乾隆三年,擢刑部尚书,调礼部,兼领国子监。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六年,御史仲永檀疏劾内阁学士许王猷邀九卿至京师民俞长庚家吊丧,国麟亦亲往,下王大臣勘不实。国麟乞引退,上留之。俄,给事中卢秉纯复论国麟当上举永檀疏面诘,阳若不知,出告其戚光禄寺卿刘藩长,藩长被命休致;国麟又告以为侍郎蒋炳所劾。上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召国麟及藩长相质,藩长力辩。上命毋深究,令鄂尔泰、张廷玉谕国麟引退。国麟疏未即上,上降诏诘责,左授礼部侍郎。七年,擢尚书。国麟乞引退,不许。逾数月,复以请,上不悦,命夺官,在咸安宫效力。八年,乃许其还里。十五年,诣京师祝上寿,赐礼部尚书衔。明年,卒。
2藏书之家赵国麟(1673~1751)
清藏书家。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直隶长垣知县,永平知府、长芦盐运使,雍正八年(1730)官福建巡抚,调安徽巡抚,乾隆四年(1739)官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要职。为官廉洁清正,死后身无长物,留给子孙者,有古书一屋。其藏书多善本,《四库全书》中著录的《孙明复小集》一书,即是赵氏所藏。创办青岩义社,后易名青岩书院,其子赵起鲁,字道轩,能守父书。藏书印有“文渊阁大学士”、“闽南开府所得藏书”、“泰山赵氏藏书”、“太山赵氏拙庵图书”等。著有《拙庵近稿》、《学庸困勉录》、《云月砚古体诗稿》、《调皖纪行草》、《塞外吟》、《近游草》、《大学困知录》、《文统类编》等。[1]
赵国麟编辑词条 已关注
 编辑摘要

赵国麟(?—1751)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清朝大臣。祖瑗,手书春秋内外传,史、汉蒙文授之。笃志於学,以程、朱为宗。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五十八年,授直隶长垣知县。当官清峻,以礼导民,民戴如父母。

 

人物生平 编辑本段
  世宗闻其贤,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福建布政使,调河南。擢福建巡抚,调安徽。御史蒋炳奏请州县徵收钱粮,依部颁定额,刊印由单,申布政使覈发。国麟以安徽通省数百万由单由司覈发,恐误徵收,疏请停止。内阁学士方苞疏言:“常平仓谷原定每年存七粜三,南省地卑湿,应令因地制宜。”下督抚详覈。国麟疏言:“安徽所属州县滨江湖者,当改粜半存半,他州县仍循旧例。”并下部议行。
  乾隆三年,擢刑部尚书,调礼部,兼领国子监。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六年,御史仲永檀疏劾内阁学士许王猷邀九卿至京师民俞长庚家吊丧,国麟亦亲往,下王大臣勘不实。国麟乞引退,上留之。俄,给事中卢秉纯复论国麟当上举永檀疏面诘,阳若不知,出告其戚光禄寺卿刘藩长,藩长被命休致;国麟又告以为侍郎蒋炳所劾。上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召国麟及藩长相质,藩长力辩。上命毋深究,令鄂尔泰、张廷玉谕国麟引退。国麟疏未即上,上降诏诘责,左授礼部侍郎。七年,擢尚书。国麟乞引退,不许。逾数月,复以请,上不悦,命夺官,在咸安宫效力。八年,乃许其还里。十五年,诣京师祝上寿,赐礼部尚书衔。明年,卒。
诗词选作 编辑本段
(一)

  初晴再同健庵游紫阳登瑞石过大道观至锺翠亭而归
  登山如读书,深造始得旨。草草一登临,卤奔涉猎耳。昨日紫阳游,风雨促归止。归卧怨夜长,推窗测朝晷。曈昽日初升,快意成狂喜。策杖到山椒,缓步穷其美。石色映晴旭,苍翠遍肌理。峰峰透嵌空,寸寸簇罗绮。旧境获新遇,石壁勒图纪。按图搜名胜,七八得所以。江水净如练,湖光明如纸。左顾列万瓦,鳞鳞集眼底。乘兴西北游,桑枯径迤逦。大道存古观,峦岫叠伏起。吴山此一隅,约略窥原委。兹游不草率,可免昨日耻。
  古风
  亭亭雪里松,拂拂风中柳。皎月未沈楼,红日已盈牖。闺中感岁华,纨素不离手。不能嫁衣女,愿为织机妇。岂不苦力作,贱妾意所守。
  岱阳有古柏,柯榦坚如石。众乌巢其巅,凤凰来作客。翙翙羽仪辉,翱翔云汉薄。饥飧玉山禾,渴饮伊与洛。圣世待来仪,网罗谁能索。亭亭梧桐枝,郁郁高冈宅。长鸣不顾返,九州若咫尺。君看迎阳雁,常为稻粱迫。
  水帘洞
  银河西泻散珠房,东涧镌经满石梁。遥忆匡庐千尺瀑,何人为筑读书堂。

纪四则 编辑本段
  顶南为万松岭,距顶十里,《诗》所谓徂徕之松也。然亦厪有存者,不能万也。下有石屋,中洌甘泉。又南八里为澹(dan)崖,羊公河出焉。河逶折西南,流经羊祜厅北,又西南注于小汶。
  顶东南为贵人峰,卓然云表,有秉圭执璧之容,秀骨天成。诸峰若为环卫,望而知非凡品也。泰山之丈人,徂徕之贵人,皆以人视山,而德分攸分矣。其西有于仙葬衣冠冢。于仙者,明汶上道士于蚖虚也。《纪事》云:万历间(1573——1620)辟室隐仙观神元,默寿八十。尸解后一月,有路某遇之汶上,赤一足携一履,云将往南京。先是宁阳徐梦觉、徐斐然十余人自南海归,路由金陵,见蚖虚市中,与语移时,即旋里,闻蚖虚已卒。计在南京之日,即遇于汶上之次日也。峰南有隐仙观、礤石峪,皆在小普陀岩。
  二
  遥望贵人峰,孤秀刺天,上下如削。西剡(yan削尖、锐)其首,有同半圭,戏谓诸子曰:此贵人乃王钦若,戴侧注冠,闭门修齐者也。不然,胡不吾儒是孕毓而乃钟灵琳宫仙侣也。众为大笑。及抵峰下,云端一柱,几欲擎天,定有仙人琼馆,设青精石乳以待,但不能化猱(niao)  ,腾身直上耳。
  小普陀岩东为礤石峪,其南为隐仙观。园椒秀岑,中藏精舍。《水经注》:山东有巢父庙,其隐仙所由名乎。今祀吕纯阳。迤东为玉帝阁,石栏出树杪。北为三清殿,观门外竹木夹径,春宜桃杏丁香,夏宜朱樱安榴,秋宜君迁木瓜,冬宜腊梅冬青,莫不饶产。观东侧悬室倚崖,枕流错石,涧泉绕出其南,跨涧为桥,曰:隔尘。《纪胜》所谓殿宇松楸之中,溪流藏藤葛之下也。西南二里为桃花峪,溪流春泛,落英缤纷。迤南为升仙台,山青  拱观。观东为陈抟睡处。其北为炼丹石屋,皆天成,石洞、石门、石床、石枕、石硅、石鼎、石炉,云徒羽客,往往栖心托迹矣。礤石峪在石屋东。石陂广数亩,悬岩飞瀑,溅沫跳珠,据全白之胜景。《纪胜》云:树木葱郁,溪水淙  。因势而为鱼沼莲塘,灌园种竹,随处皆宜,过者有桃源元圃之目。水西南流至观南,与西涧合流,绕天平前  ,又西南注羊公河。
  三
  出观门外,西溪流水从大石下引过门左,穿竹根浸灌畦圃。由圃东上岭,游陈抟睡处,侧身而入为门,直身而上为洞,鞠身而登为楼,转身而临为台,耸身而上直凌其顶为峰,皆大石磊磊,自相依著,疑有巨灵负而垒之。循岭北半里许,为炼丹炉,石更大于陈抟睡处。夏屋轩广,中有天然炼丹灶。东有诸峰,轩轩霞举,皆具飞升之势。惜未携葫芦来,由醉乡入睡乡,一尝希夷黑甜滋味。作半日洞中仙,当不知人间世,黄粱几熟矣。
  隐仙观南二里,为清风岭,高可却暑。下为卧石山,《近游草》谓之叱羊山。奇石络绎,自巅即趾,如羊数百群。西三里为天平前寨,赤眉所堡即此。地极畅衍,垒石为台,基址尤存。
  天平前寨西南为三岭崮,一名三台山。突兀鼎峙,黔丽如云。若勒水军,横截谷口。皆玄常玄旗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北岭曰独秀峰,奇郁孤标,函三为一。上为九龙宫,中为三皇庙,明崇祯(1628——1644在位17年)间重修。下亦有感应侯祠侯圯,松柏存
  贵人峰东四里为风门口,双崖为门,水出其间,曰西别谷。东南里许,有钓鱼台、玉梁湾,石可垂钓,水有横杠也。东南三里为□山,连延  腊。其南朱樱夹岸,曰樱桃园。东二里为演马岭,广可驰骑。下有飞湍,东别谷出焉。西南流五里与西别谷合,南注小汶。岭上旧有赵州庵,仅存吕仙阁。中为北斗殿,俗呼团瓢。下为三皇庙,人称徂徕七十二观寺,此其尤者。而野树疏罗,荒亭颓刹,徒增今昔之感。南五里为寨山,峭石为藩,岩栖者之险固也。
  薤山在寨山东八里,下为兰溪,水如柳汁。东南流过镇里村,西南入小汶。其上有光化禅寺,创于元魏(368——534)[拓跋氏,后改元氏,即北魏孝文帝元年(471年)改为元氏。文中所指元魏,应在公元417年后,至东西魏灭亡(556年)即471——556年],宋祥符(1008——1017)年赐号崇庆(具体时间是宋祥符七年即1014年)。元初,时节度珍重修。成城《记》云:寺当山奥,左右两峰如抱。前望诸山,如翠屏遥列寺后。有泉由山径引入庭院。□循除鸣。东南里许,巨石如数屋,南壁有北齐王子椿隶书大般若经,字径五寸。东壁亦有字。薤山东北有大悲庵,在圆瓦崖。
  映佛岩,在圆瓦崖东南三里,壁高丈余。勒隶书般若波罗密经,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春十七字。下方宽平若台,勒经文,字径尺及七八寸不等。盖因石为之。东一里为黑山,松山在黑山东五里,层松茂柏,倾岑荫诸,有松岩洞。东南一里为周蒙山,常有兴云作雨之势。其山两穴可通,曰周蒙洞,又南里许,为两埠山,两山对峙如岸。
  顶西南为竹溪,在乳山下,峰峦擎突,林藿缅蒙,旧饶竹。溪水绕出山阳而西注。金安升卿勒“竹溪佳境”于岩,字径尺,其下二圣宫、即六逸遗址也。六逸者,唐开宝间孔巢父、李白、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隐此,号“竹溪六逸”。二圣宫祀孔子、老聃,创于元初。时珍后增建玉皇阁、王母殿、三清殿,今堂圯。三清殿侧贫乐岩,元人鹿善森茂之以儒隐于黄冠之所。由岩折而北为演易斋,许衡避世居此,得王辅嗣易演之扁,其室曰:鲁斋。后人识其芳躅焉。稍西北石洞南辟,仅容五六人,赵国麟颜曰:箪瓢。乳山西两里,旧有毛姑庵,元初毛女冠居此修持。即化,时宥为表其墓,因称其地为毛媪谷。旧毛老谷,误也。乳山北为响水河,汇诸谷水澎湃西导,曰:日新池。南达毛媪谷,过茅茨村南,西入大汶。《水经注》云:山下有陂,水方百许步,三道流注。盖谓此也。
  四
  由毛谷小溪而北,两山渐狭,大石障其前,几无所见。从石东转上,忽现一境,青松红树,参差上下。依山为阁,茅屋数椽,丛篁绕之,门前石梁横亘,流水潺湲。其上一幅王摩诘、东北苑图画,昔见其似,今睹其真。渡石梁至阁下,遥瞻阁上两像并坐,东为老子,西为孔子,此二圣宫所由名也。坐老聃于左,岂惑于史迁问礼之说欤?吾姑未暇辨。谨拜于西偏,以明惟知有吾孔子而已矣。由阁东拾级而上,为三清殿。其下为贫乐岩,为元鹿茂之隐居处。杜仁杰(长青人,元朝人,曾于中统元年,即1260年游徂徕山,并提贫乐岩铭。)撰铭碑,碎为十余段。道士作乱石砌屋壁,残剥不可读。人生非金石,安得长寿?考此碑,才四百年已如此,彼杜元凯岘山之上,大江之下,真痴想耳!然则,金石亦不足恃,而人固有寿于金石者。所谓不藉器而存,不随形而尽。此固   于所不言,而老氏道德五千言之宗旨也。隐士当年,其有见于此不?
  乳山西十里为悬珠山,有石圆广数丈,倚缀东岩,牵藤络葛,望之恒有落势。康熙间(1662——1723)高卧云沙居此,立卧云庵,圯。山之枝峰迭嶂,蜿   腾拏(na),曰:九龙岭。其下为八道沟,众流分坞,云木冥缅,酾为石榴峪。汇为浆池,随地涌波如鸯浆也。南流会响水河。悬珠山西三里,为药山,林磬泉盎,有聚泉庵,俗称大庵。西五里为北顶,亦有仁祠。明弘治(弘治元年为1488年)间僧文原重建,州人许鉴记之。又西为广长岭,为围山。
  围山在广长岭西五里,  四围,樵蹊纡折。其  有古四禅寺,北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建,金大定二年(1162年)奉勒重建,赐额:法云。僧法润、福灯,相继住持。元至元间(1264——1295)高峰禅师重修。乾隆三十四年(1796年)七月四日大雨,山裂,泉横溢,寺基荡然。山南为上峪,水西流,曰:沧浪沟。中一石屹特,曰:晒缨台。又西南入大汶。西南里所为望山,言望而难即也。有石屋,曰:老君洞。
  望山南五里为他山,断而复起,碕岸前横,白莲泉发源。其西南有谷积山,圆锐若堆粟。泉经其南,西南流,其经流曰顺河,入大汶。泉源北羊栏村,有法云禅寺,僧福灯建。其南曰独山,一峰特起,劻拱梵宇,泉冷冷然,濬为池。盖岩峦交荫涧壑,怀烟浮响,亦衹洹之幽境矣。
  顶北为芍药峪,距顶二里。春婪花发,如翦刻彤云,敷被岩涧。而逛玩者,希真空谷丽人,芳艳自赏矣。又北为无盐山,汶水经其西北,俗呼为无影山。右北为铁牛山,山伏天宝寨,地中露脊如铁,山上有广生殿,人呼为铁牛庙。顶东北四里为紫源池,一曰紫砚;一曰紫艳。波池相辉如茜,水最渊阔。产菖蒲及玲珑草。芍药峪汇此东北,流经天平后砦,东至沙沟河,北折过西王庄,入大汶。池北为长春岭。
  长春岭黄壤秀异,周延数十里。宋石介卜筑其下,多从遊者,世谓之徂徕书院。今遗址犹称讲书堂。介,字守道,奉符人。勇于行义,师事泰山孙复明。力举七十丧以荐起,官终太子中允。学者称徂徕先生,著有《徂徕文集》。明归有光采认《诸子汇函》,谓之长春子。旁有姜潜别墅,曰读易堂。石介在蜀寄潜诗: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卷书。潜,字至之,石门高弟,为陈留令,以不行新法罢归。北为天平后砦,亦樊崇啸聚之所。有演武场、柱窝遗踪。砦东有龙溪,东北有燕子石屋,水经其侧,峻陵飞湍,下注逥渊,曰龙湾。岩上凸起三画,宛若   故云。北导西折为四里河,绕徂徕北麓,又西南流入大汶。凤鸣山在天平砦东北,若归昌昂首味然。下为黄峪,两仙霞邬蔚起崖崿。又东为虎穴山,为牛山,皆以状受命。有峪,极静深,曰:大藏。西下有庵。
  顶西北五里为中军帐,当徂徕中,垒石班部如营落。去天平后砦颇近,樊崇尝窃据之,康熙间建三清殿,前有地道深  。西为招军石,周多舂臼。旁有坞旺泉,邃谷涌流,下注大峪,西流入鹰愁涧。南二里为花坡,东南距芍药峪二里。 □东二里为金鱼石。相传岩石中藏神鱼,一昔风雨,石自剖□而□其中,鱼乃跃去。今壁上横坳为半鱼状,长数尺,丁丙鳞须毕具,金屑灿然。踣石仰卧,亦有坳,具半体,长短宽狭可符合也。又有石高数十仞,其上□一剑,仅露镡首,茎长四寸,可握。拔之,见腊之□者二寸许,坚不可出矣。或谓剑仙制石而取金鱼,留此以示狯也。《水经注》所载日南王范文鲤鱼化石,冶刀斫嶂之事。此与略同。抑亦奇矣。
  中军幛北五里,为玲珑山,隐岬漏日,穷岫泻云。黄绮之俦,于焉偃息。有野人洞,唐王希夷尝隐此。希夷,徐州人。好道,居徂徕山中,与道士刘元博为棲遁之友。玄宗东巡,敕州县以礼征至驾前,年九十六。上访以道义,甚悦。制以处士王希夷为朝散大夫、守国子监博士,听致仕还山。州县春秋致束帛酒肉。寻寿终。
  中军幛西四里为角山,两峰尖峭若茧栗。上有三石支撑若衣桁,曰:秋千架。其西崔嵬,上正为大寨口,迤东斗岸幽壑,则鹰愁涧也。水北流经石匣沟,汇为白鹤湾。又东北会四里河。大寨口西北三里为攒石崮。
  攒石崮,峭石星罗,乱若抽笋,嵲若注灸。北崖篆刻“竹溪”二字,盖党承旨怀英笔。溪水西北流,夹岸与竹丛生,杂以楸桐。北有竹溪庵,怀英读书处。西北有转山,水绕其下,汇曲水河入大汶。怀英,字世杰,官终翰林学士承旨,谥文献。博洽善属文,尤工篆籀,时人以东平赵沨配之,号曰:党赵。著有《竹溪集》行世。庵久废,康熙间建玉帝阁。北为屏风岩,石横崖壁,为竹溪北障,上有题名。
  转山西为岣嵝山,山巅有岣嵝之状,不能拟衡岳也。又西为吴山,峰峦特秀,涧水西流入大汶。其北三里为宋石氏茔域,守道先生墓在其西。元遗山《续夷坚志》云:太和中墓崩,诸孙具棺葬骸骨,独其似如合两手,已化为石。此殆其迁葬与北归。《志》云:徂徕有石守道故居,地曰:北王村,祠墓尚在,有司春秋祀焉。石氏于金元末造,最豪强。石珪父子承变握兵,为一方乡雄。时人为之语曰:先有石家林,后有徂徕山,若得石氏败,山倒汶河干。盖以讽也。而守道先生之遗泽,亦稍陵迟矣。
  论曰:徂徕山,村民呼为驼来山,名不骓驯而状则近似。及游其中,山色水光,□折蕴藉,往者忘归。泰山如世室明堂,祖社市朝,   □□奕奕,令人不可□视。徂徕则如曲亭回榭,花榄竹埤,引人入胜矣。山南有笔架山、尧山,为远山。    、大鹿山、金鸡山、云头山、白马山,相距数十里,皆在山东南,登太平顶,利落可数。为其远,故不详。
  注:这四则“纪”应为1714年9月之后,赵国麟多次游览徂徕山的记载。原文每到一处名胜,凡有碑碣、石刻、题铭,或与该处名胜相关的诗文,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如:作者、时间、地点、朝向、字体等,并对其中的疏误进行了校勘。这对于我们了解1714年及其之前的徂徕山,提供了非常详实的历史资料。

赵国麟其人2013年08月15日 17:15作者:来源:中华泰山网 我要评论.-
赵国麟(1673—1751),字仁圃,号拙庵,泰安城东关人,人称“赵阁老”。少时家贫,却好学不倦。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历任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乾隆四年(1739年)任文渊阁大学士,乾隆八年(1743年)辞官返里。在泰城南大白峪村建岱阳精舍,隐居读书。其学识渊博,“博征古今,旁及日用琐屑,靡不贯通”。且一生好学,“虽入纶扉,犹孜孜不倦”。著有《云月砚古轩藏》、《调皖纪行草》、《拙庵近稿》、《塞外吟》、《近游草》、《大学困知录》、《文统类编》等,前5种入民国《泰山丛书》丙集。
  

  原标题:挖掘机开进260年赵国麟祖墓遗址施工

  赵国麟其人

  赵国麟(1673—1751),字仁圃,号拙庵,泰安城东关人,人称“赵阁老”。少时家贫,却好学不倦。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历任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乾隆四年(1739年)任文渊阁大学士,乾隆八年(1743年)辞官返里。在泰城南大白峪村建岱阳精舍,隐居读书。其学识渊博,“博征古今,旁及日用琐屑,靡不贯通”。且一生好学,“虽入纶扉,犹孜孜不倦”。著有《云月砚古轩藏》、《调皖纪行草》、《拙庵近稿》、《塞外吟》、《近游草》、《大学困知录》、《文统类编》等,前5种入民国《泰山丛书》丙集。

  赵国麟未任时,在宋焘青岩居故址创办青岩义社,“建讲堂五楹,书室数椽”,讲学其中。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山东巡抚蒋陈锡捐金“修广学舍”,易名青岩书院。一时“四方有志之士,不远数百里负笈重茧而至。皆谓今日之青岩,将与白鹿、嵩阳、岳麓、石鼓诸书院并垂不敞于天壤矣”。青岩书院成为泰山历史上著名书院之一。

  泰山一带煤炭资源丰富。乾隆五年(1740年),赵国麟上疏,建议开采煤矿,乾隆帝准奏,泰山设立九龙山矿区。

  赵国麟少年时遍游泰山胜迹,晚年去官后犹“时跻绝顶,钟情丘壑”。他的许多作品皆描述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如《登泰山记》、《游徂徕记》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人将赵国麟列为“泰山五贤”之一,奉祀泰山南麓,普照寺西之“五贤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