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塔身西壁的《造塔碑记》记载,官渡金刚塔初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明天顺戊寅(1458年)又重建;康熙年间重修。从初建算起已是600年的古物了。比号称中国金刚宝座塔之祖的北京真觉东寺塔还要早。为解决塔体下沉的问题,2002年,文物部门运用工程技术将金刚塔整体顶升了2.6米。
金刚宝座塔的共同特征是,在方形座基上建立5塔,中心塔大,四角塔小,这是密宗金刚部的"曼陀罗"(神坛),供奉金刚五部佛及诸天菩萨。
官渡金刚塔方形金刚宝座上有五座覆钵式椎体佛塔(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同为尼泊尔佛塔风格),象征金刚界五部部主,居中主塔为大日如来,东面为阿閦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

塔身北侧的五字真言
官渡金刚塔中心主塔为方基须弥座,须弥座四角力士拱卫,正面浮雕狮、象、双马、孔雀、迦楼罗五佛座骑。座上七圈莲瓣层层奠护,覆钵式塔身四面开眼光门,镌刻四方佛。
塔刹为十三天相轮,有铜锻伞盖,垂八铃铎,刹顶为宝瓶、摩尼珠。如大般若经所言:天花垂盖,宝铎珠幡,绮饰纷纶,甚可爱乐。
金刚塔基台东西南北开四道券门,十字贯通,券洞穹顶嵌铜铸金轮。金轮四角饰云纹,中心浮雕八叶莲花,趺坐八如来,正中独坐大日如来,共九佛,是为“金刚界九会曼荼罗”。

塔身通道内顶部的曼荼罗
1996年国务院将该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