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秩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昵称2543769 2014-01-07
浅谈秩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 作者:语文组 杨文涛(河北衡水中学,河北衡水 053000)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850    更新时间:2002-6-28    文章录入:办公室
摘要:
  当今中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议论的主要话题,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真切感受到了秩序的重要。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级,要取得优异的成绩,良好的秩序应是最根本的保障。去年暑假我到北京在首都师大欣逢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欧阳洵先生,他认为,应当研究一下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学到应当学到的知识,掌握应当掌握的能力。要搞好我们的教育,要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就需要良好的秩序。纪律是秩序的一部分,同时秩序要发挥威信的作用。秩序还有赖于教师的领导能力。如果说,大学需要学者、教授;那么,中学则需要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会管理的学者型教师。
  关键词:
  良好的秩序 严明的纪律 崇高的威信 卓越的领导能力
  正文:
  在世界的主要神话中,有许多神话通过描述世界从混乱状态走向秩序的过程来解释人类文化的起源。这些神话的可信度和吸引力部分依赖于我们与生俱来的认识,即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和谐一定要代替不一致,偶然性一定会让位于必然性。回顾我们衡水中学前些年的教训和这几年的成功的经验,就能够非常清楚地明白秩序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刚分配到衡水中学的那几年,学校的秩序比较混乱,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往往是“里应外合”。同学们人心惶惶,无心上课。而且在校园里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团伙,名称各异,像“八大金刚”“十三太保”等。那时,学校没有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学习风气也不好,致使许许多多的很有资质的学生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的甚至连大学的门都进不了。待到换了新一届的学校领导班子,这种状况才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可以说我们衡水中学的成功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我们管理上的成功,是我们整顿学校秩序的结果。
  人所共知,为了创造良好的秩序,刺激(有时候甚至是强迫)是必要的。既然如此,在社会内部形成和保持秩序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们所有的人似乎都同意,如果要使人类的生存条件得到任何程度的改善,我们就需要某种秩序。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教育也要求学生和教师以及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环境都要从无秩序走向有秩序。由于学生不能给自己施加秩序,所以有效的教育要求学生和教师经历一个给自己施加一些外在秩序的过程,以便能够形成内在秩序,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们可以对一个班和一门课清楚的设定一个目标,并表明它们是正当的,然后指明实现这些目标的正确途径,为学生提供有关的恰当的材料,所有的行动都要设法指向这个目标。这样也就意味着学生要承担起他们自己的义务,去维护他们进行学习的条件:保持课堂的安静,尊敬他人,礼貌待人,言行文明,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它意味着我们的学习和活动都要指向一个目标,而且需要用毅力和秩序进行下去。
  纪律是秩序的一部分。纪律这个概念,对许多人来说,它具有很多令人害怕的含义,而实际上它不应该有这样的消极的名声,因为它的含义远远超出了惩罚和规章制度的范围。在教育中,纪律还包含了一种训练的意义,即塑造和完善理解能力和人格特性。它还包含了遵守秩序、自我控制和良好的行为,而这些素质正是学习所必需的。因此,纪律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绝不仅仅是对行动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具有纪律性。如果一个教师在表达上和目的上有条理、清楚、可信,并且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全身心的为学生的利益服务,就不会有人对这个想法持有不同意见。我们听说,对学生思想行为和表达的自由的限制,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和他们的天性。但是,审慎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的教师从来就不会忽视学生的利益,当然也就不会犯下限制学生自由的“罪行”。因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要维持必要的秩序,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纪律是教师的必要手段。纪律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行动安排、行动准则、示范行为、明确的期望以及赏罚分明的制度。一个正面的鼓励和负面的刺激并存的制度,如果它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过分的严厉和令人萎靡不振的松弛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那么,它会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有一个相对的行动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他们也许可以自由自在的采取有利于学习的行动。这样的纪律对于创造秩序是必要的,它暗示惩罚的可能性,但是,体罚是不允许的。因为我们已经渐渐相信:我们可以很少的使用教鞭,也能做到不溺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今天,有一些教师拥有的最残酷的武器就是他们的善于讽刺的舌头,教师所说的或所不能说的,以及他们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的方式,能够决定在课堂上那一种秩序占优势的程度。
  秩序要求发挥威信的作用。在课堂上,威信是创造和维持秩序的主要手段。无用的教师或者是那些把自己看作和学生一样的教师,不可能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环境和可靠的条件,使学生能够认真的学习。学生必须依靠他们的教师来维持课堂的安静,以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使学习成为课堂的核心活动。如果秩序的榜样没有在教师的举止中体现出来,-----这种秩序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态度和观念、精神和工作中,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在这方面,一个教师和一班新生的初次见面相当重要。如果光谈正事,不涉其他,其风险在于一旦教学的基本秩序建立起来之后,为了使学生尽量能够心情放松一点,就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如果一开始过于亲密和宽松,则可能为以后制造更大的困难,当教师需要秩序和威信因而要求来维持一些距离和严明的纪律时,问题就出现了。
  秩序来自于教师的领导能力。教育的一个秘密还在于一个教师有能力使学生跟随他们朝着精心设定的目标前进。教师在教每一堂课时必须目的清楚,而且必须以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把这个目的与学生自己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建立起使教育能够进行下去的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外部秩序,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内在的心理秩序。大多数教师知道他们要奔向哪里,但是常常忘记他们在此之前必须和学生进行一下沟通。“跟我走”也许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命令,我们的教师往往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学生可能很想知道他们将去哪儿,为什么要去那儿。优秀的教师能够事先有所准备并且作出让学生满意的回答。
  秩序需要纪律。但是,纪律并不是非要批评和惩罚不可的。它可以是明确的期望、适当的纠正、对犯规的合理处罚和原谅。有了一致性、可信性和公平性就有了良好的纪律。在教师这方面,批评仅仅需要心平气和、三言两语的指出毛病,伴随着不赞同和失望的表情。在批评之后教师还应紧接着向学生指出充满希望和积极的一面,向学生指出不应该重犯错误,并且对将来避免这些错误提出建议。教师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事情已经过去,已经得到了解决和已经不在考虑,而且教师没有怨恨之心。
  秩序要求维持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应该由教师来制订,以便它们总是稍微超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应该总是努力去超越自己但是不要到使自己感到灰心丧气的地步,以至于觉得这种努力没有意义。“要求高但尚可接受”是对一个有能力的教师的良好评价,但是“太苛刻”本身就是一种指责。当学生经常实现基本上能够达到的目标的时候,他们能够愉快地学习。
  其实,教育虽然有着共同的规律,而实际上又确实有着各自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小学的教育,中学的教育(当然,中学的教育最好在细分为初中的和高中的两个部分),大学的教育,甚至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说,大学需要学者、教授;那么,中学则需要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会管理的学者型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