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凤锵《宋帝亭怀古》赏析

 胜利在望2014 2014-01-07

张凤锵《宋帝亭怀古》赏析

(2011-11-22 19:08:21)             

江初(陆丰文化馆副馆长)        

                

    先贤张凤锵,乾隆辛卯科(1771)举人,曾任潮阳县儒学教谕。辞官归梓后,以诗书遣怀,曾编纂甲子具有文献价值的地方志——《甲子乘》;倡办教育,兴建“甲秀书院”(现为甲子一中),亲主院政(相当于院长)。数百年来出自“甲秀书院”门下的翘楚者不胜枚举,功莫大焉!他是吾邑一块足金的文化品牌,其诗文联谜尤广为人们传诵。近奉读七律《宋帝亭怀古》,激赏之,赞叹之!诗曰:

 

宋朝易祚主南奔,丁丑移舟甲子门。

一日山椒仪暂驻,千年石壁像常存。

潮悲尚带孤臣泪,月冷空归少帝魂。

最是荒亭凄绝处,啼鹃声里度黄昏。

 

     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攻陷宋都临安(杭州),宋末三杰文天祥(丞相)、张世杰(元帅)、陆秀夫(枢密院佥事)等在福州另立赵昰为帝,后移舟甲子泊居待渡山顶。这段历史故事已是家喻户晓的。作为举人张凤锵登高游览,面对着见证南宋末代历史的宋帝古亭,岂不慷慨悲歌而诉诸笔墨?首联“宋朝易祚主南奔,丁丑移舟甲子门”。一开始,诗人就直接将一幅兽蹄践踏,山河破碎,荆棘铜驼,江山易主(“易祚”),张、陆拥宋少帝端宗(赵昰)从福州仓皇南奔,于丁丑年(1277)移舟停泊甲子门,这一历史战乱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寥寥数笔,诗人就将历史背景、政治人物和时间、地点交代无遗,足见举人爷诗笔之功底。再说,诗中为何称甲子为甲子门?门,《辞源》:“一扇为户,二扇为门。…… 引申为凡关塞要口皆曰‘门’”。广东有海门、甲子门、厓门、虎门、江门等。甲子冠以“门”,可见其形胜也。

    承上联,“一日山椒仪暂驻,千年石壁像常存”。山椒,山顶也。(南朝宋·谢希逸《月赋》“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仪:容止威仪,借指少帝。颔联写当日待渡山顶这个少帝曾驻跸的地方已经成为历史陈迹,而千年石壁镌刻的帝像依然如故(“像常存”)。古亭幽沉,仪容俨雅。面对孤臣幼主,诗人浮想联翩:当年良臣进食、复翁勤王;复翁和宋军死战于厓门,后一同与元军埋葬在风雨飘摇的零丁洋——宣告赵宋王朝复灭的一组组镜头在诗人脑海里不停的翻动着……,一番凭吊,不禁令诗人唏嘘涕零!

    诗人凭吊之后,登高临远,遥望茫茫大海:“潮悲尚带孤臣泪,月冷空归少帝魂”。“潮”、“月”这亘古永存的自然景象被拟人化,诗人给它敷上一层悲、冷的感情色彩,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涛声呜咽(“潮悲”),月色冷淡(“月冷”)的凄凉境界。如果颔联是面对面的凭吊(近景),那么颈联即是凭栏远望(远景)。目眺万顷,思接千载,那滚滚波涛在诗人眼里已幻化成臣子们(“孤臣”)竭尽忠勇却回天无力而哀叹哽咽所流下的泪水了。颈联第二句,易使人想起杜甫《咏怀古迹·王昭君》“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之句。月窟寂寞,斯人已渺(“空归少帝魂”),诗人已情不能自已!

    最后,诗人以极端之程度副词“最是”、“凄绝”状写荒亭。古亭已是极度荒凉、惨淡,更兼斜晖残照(“黄昏”)中数声凄唳啼鹃:杜鹃在啼泪,杜鹃在啼血,杜鹃似乎在啼唱着赵宋王朝的挽歌。至此,读之令人怆然!尾句用辛弃疾《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那更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的句意绾结全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综观全诗,语浅意深,平淡中见激荡;寓情于景,引人无限遐思;韵律和谐婉转,诵之琅琅。吊古抚今,触景伤怀,“度黄昏”三字也无不折射出一代贤儒清廉耿介、晚景穷困寒碜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