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非凡而复杂的一生:挟天子以令诸侯

 风云际会2009 2014-01-08

 

  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站稳了脚跟之后,便开始了更进一步的行动,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迅速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并立刻采取行动,出乎寻常地走在了其他所有军阀的前面,显现出了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非凡能力。
  奉天子迁都许昌
  有了军事上的实力之后,曹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袁术部下陈相袁嗣投降曹操。二月,活动在汝南、颍川的黄巾余军首领刘辟、黄邵被曹操斩杀,另一首领何仪率众投降。因为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曹操被献帝拜为建德将军。六月,又升迁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七月,曹操到洛阳护卫献帝,献帝给曹操“假节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等大权。所谓假节钺,是帝王赋予大臣生杀予夺权力的象征,凡拥有假节钺权力的大臣,可以代帝王行使权力。由此可见,曹操此时已经深得献帝信任,拥有了超过其他任何诸侯的权利和地位,曹操一生的政治鼎盛期由此开始。九月,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开始了东汉历史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最为特殊的时期。
  关于迎献帝迁都许昌,实际上,当时有不少诸侯都有这种想法,但是都因顾虑过多、行动迟缓而失去了先机。曹操在决定迎献帝迁都许昌之后,其部下也有不少人有重重顾虑,犹豫不决,但谋士荀彧、程昱等详细分析了迎献帝迁都许昌的利弊,力劝曹操赶快行动,这才使曹操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
  当时的献帝异常狼狈,被董卓、李傕等带来带去,由长安到洛阳,历尽艰辛,甚至连食物都难以为继。《献帝春秋》记载说:“献帝刚到洛阳的时候,宫殿已经被董卓烧毁,无处居住,只好住在中常侍赵忠的家。”
  曹操将献帝迎接到许昌之后,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同时又封曹操为武平侯。曹操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当然,作为政治家的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是有重要的政治目的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政治地位。所以将献帝安定在许昌之后,曹操便开始了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
  首先,曹操从稳定政治秩序着手,重新恢复长期以来一直遭到破坏的汉朝宗庙社稷制度。这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前提,是让百姓摆脱战争阴影的重要手段,同时,不但是恢复朝廷的权威,更是恢复帝王的尊严。长时间的动乱,尤其是帝王任由军阀调遣,衣食无着,完全失去了一个帝王应有的高贵与安逸。所以,曹操树立了献帝的权威,也就意味着自己拥有了更高的权利。因为此时的献帝,已经完全受制于曹操了。曹操借天子之手号令四方,迅速在北方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政权,并利用许昌作为根据地,向各地方军阀展开作战。
  其次,大兴屯田。曹操深知,无论军队还是百姓,都离不开弥足珍贵的粮食,所以,他接受了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让枣祗、任峻等率领民众和军队在许昌周围广开屯田。战争是残酷的,而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更是影响深远的,部队严重缺粮,饥饿的时候就到处抢掠,吃饱了则将多余的粮食随处扔掉,毫不珍惜。所以,军队因缺少粮食不战自败者不可胜数。当年袁绍在河北的时候,部队因无粮食不得不采桑椹食用,而袁术在江淮间也不得不取蒲蠃为食。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现象。曹操深知粮食的重要,他说:“安定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兵足食,当年秦国就是把粮食放在首位才能够兼并天下的,而汉武帝也是因为采取屯田制而平定了西域,这是过去朝代中总结出来的最好的办法。”
  有了这种没有粮食的教训和开荒屯田的思想,曹操下决心广开田地,结果,当年就得到谷物百万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开垦田地,发展农业生产,曹操还下令州郡设置田官,目的是用于征收、囤积粮食。所以,曹操在以后的征战中,免除了运送粮食的劳累,为取得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在刚刚控制国家政权的时候,就首先想到屯田,发展农业,这是一种具有长远目光的做法,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不多见的。
  第三,抓大放小,以柔克刚。这是曹操根据政治需要而采取的灵活的政治手段。曹操深知,自己虽然将献帝迎奉到许昌,但各路军阀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在还没有实力剿灭所有军阀的时候,还是应该采取灵活的手段对付各路豪强。建安元年十月,献帝拜袁绍为太尉,但袁绍不愿在曹操之下为官,怒气冲冲地说:“曹操多次濒临死亡,是我救了他,现在背信弃义,要挟持天子来命令我吗?”所以拒绝任职。曹操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献帝又拜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当时袁绍虽然实力强大,但曹操并非拿他毫无办法,只是不想与其争斗,因小失大。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曹操这种抓大放小、以柔克刚的做法还是非常正确的。
  惜英雄放虎归山
  吕布被曹操打败后,向东攻袭下邳,赶走了刘备,无奈,刘备只好投靠曹操,曹操任命他为豫州牧。这时,程昱、郭嘉等人都看出了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将来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建议曹操早早除掉刘备。程昱说:“刘备有雄才大略而且深得民心,最终不会为人下之人,不如早早想办法杀掉他,否则会后患无穷。”郭嘉也说:“刘备有远大志向和非凡才华,深得众人拥戴。再加上张飞、关羽,都是万人之敌的英雄,对刘备都是万死不辞的。我看刘备最终会成为盖世英雄的,他的想法难以预测。古人有句话叫做‘一日纵敌,数世之患’,我们应该早做考虑。”但当时曹操正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招募天下英雄以显示自己的忠诚和信用,所以没有采纳程昱、郭嘉的计策。这时,曹操又命令刘备进击袁术,郭嘉与程昱都感到事态严重,再一次劝曹操说:“如果把刘备放走,大的变故就会起来了。”不过说话不及,刘备已经离开曹操而去,并率兵反叛曹操,曹操后悔没有采用程昱和郭嘉的建议。
  不过关于建议曹操是杀掉刘备还是任用刘备,也有另一种说法,《魏书》就记载了郭嘉与此完全不同的意见。《魏书》说:有人建议除掉刘备,曹操征求郭嘉的意见,郭嘉说:“我也听说了,但是,您率领义军为百姓清除暴虐,倡导忠诚信誉,由此招来英雄豪杰,所担心的是英雄不来,现在刘备有英雄之名,因为困窘来投靠我们,我们要是把他杀了,就会落下残害贤良的名声,那么有志之士、有才能之人就会对我们产生怀疑之心,另择新主,您还再和谁一起平定天下呢?所以,除掉一个有妨碍的人,但却遏制了全天下人对我们的愿望,这是事关安危的大事,不可不小心谨慎。”曹操听后笑着回答:“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不管历史怎样记载,应该说,刘备投靠曹操是英雄聚首,但是,客观地说,从曹操统一天下的立场和后来的历史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俗话说,天无二日,假若曹操当时把刘备杀了,那么历史可能将重新改写。不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个人对历史的影响是有限的,是历史造就英雄,而不是英雄改写历史,也就是说,曹操希望的统一全国的大业未达目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曹操没有杀死刘备,假如曹操真的杀了刘备,可能还会有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刘备出来。所以,历史的发展自有其固有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具体来看,曹操之所以没有杀掉刘备,可能有如下3个原因:
  第一,虽说刘备是英雄,但是,曹操未必就看得出是将来和自己鼎足而三的敌人。后人回头看历史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历史人物身处现实之中,要想客观、准确地判断事物的发展,尤其是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将来,是非常困难的,要在众说纷纭中下决心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更加困难。
  第二,都说刘备是英雄,真的把这样的人杀了,会影响自己招募天下英杰的整体计划。曹操听了别人要杀掉刘备的建议后就说:“现在正是收罗天下英雄的时候,杀掉一人而失去全天下的民心是不能做的。”
  第三,曹操正当用人之时,留下刘备正好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尽管刘备很快就背叛了曹操,但是,从曹操一贯的用人作风看,这种做法合乎逻辑。
  征张绣子侄阵亡
  曹操在政治上逐渐站稳之后,就开始一个个清除对统一大业有影响的军阀。
  张济原为董卓部下,吕布杀死董卓,张济与李傕等人攻打吕布为董卓报仇。后来,张济驻军弘农,因士卒饥饿而南攻穰,结果,张济中流矢而死,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驻扎在南阳。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到南阳,张绣投降,但因为曹操收纳张济的妻子,也即张绣的婶母,张绣一气之下又反叛曹操。曹操与张绣作战,结果大败,曹操右臂被流失击中受伤,长子曹昂把自己所乘马匹送给曹操,曹操得以逃脱,但曹昂、侄子曹安民被害,另一位得力大将典韦也在这次战斗中阵亡。当时曹丕年仅十岁,也在军中,曹军大败,曹丕乘马得以逃脱。曹操领兵回到舞阴,张绣派兵追赶,被曹操击退,张绣逃到穰,与刘表会合。曹操这次进攻付出了惨重代价,便下决心要彻底击败张绣,他对众将官说:“我知道为什么失败了,你们看着,从今以后决不会再有失败了!”
  曹操从舞阴回到许昌之后,南阳等地又叛变归附张绣,曹操派遣曹洪进击,但没有取得胜利,张绣、刘表屡次入侵,曹操决定再次南征。十一月,到达宛城,曹操来到淯水,祭祀当年阵亡将士,痛哭流涕,感人至深。
  来到南阳,曹操活捉了刘表的大将邓济,次年三月,在穰包围了张绣,刘表派军队解围。
  此时,袁绍的一个叛卒找到曹操,告诉曹操说:“袁绍大将田丰劝袁绍趁早攻袭许昌,如果能够成功地挟持天子,天下就可以指挥而定了。”其实,袁绍早就想将献帝胁迫到手,此前曾对曹操说:“许昌气候潮湿,而洛阳又残破不堪,应该迁都于鄄城。”曹操断然拒绝了袁绍的要求。看到迁都之计失败后,其大将田丰对袁绍说:“迁都不成,我们应该早做进攻许昌的准备,以便尽快奉迎天子指挥四方,否则最终会被人控制,到时后悔也就晚了。”袁绍不以为然。
  曹操担心许昌被袭,主动撤军,但张绣却尾追而至。到安众,张绣与刘表占据险要位置,前后夹击,将曹操围在核心。曹操于夜间凿挖地道,将辎重悉数运出,并埋伏了骑兵,天明之后,张绣等认为曹操要逃跑了,便派遣全部兵力追击,曹操看到时机已到,指挥奇兵突袭,曹军步兵、骑兵合力夹攻,大败张绣与刘表军队。张绣这次失败之后,再也无力与曹操抗衡,两年后,张绣率众降,被献帝封列侯。
  击败张绣的同时,曹操又击败了来侵的袁术,并斩杀了袁术的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袁术渡过淮河逃走。
  决泗水生擒吕布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曹操出兵东征吕布,在下邳,吕布来迎,曹操大败吕布,并追赶吕布到城下,吕布害怕欲降,陈宫等人劝他求救于袁术,然后双方再战,结果吕布又败,于是便返回城中坚守,曹操久攻不下。这时,因为连续作战,士卒疲惫,不少人想撤军返回,曹操采纳荀攸、郭嘉的计策,将泗水、沂水决开灌进城内,一个月后,吕布大将宋宪、魏续等捆绑着陈宫举城投降,曹操活捉了吕布、陈宫,将他们尽皆斩杀。
  当曹操在南方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北方的袁绍也击败了公孙瓒,兼并了北方大片土地,拥有军队10余万人,实力更加强大。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计划进攻许昌,想把曹操也一口吞掉。消息传来,曹操部将都认为袁绍实力太强,不可抵敌。曹操却说:“我很清楚袁绍的为人,志向远大而智慧不足,外表严厉而内心胆怯,顾忌多而威严少,兵虽多而分工不明,大将骄横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阔,粮食虽然丰足,但是,这些看起来正好是为我们准备的啊。”
  于是,曹操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将军队驻扎在官渡迎击袁绍。
  刘备从曹操处逃出来之后,占领小沛,并与董承暗中谋划,企图诛灭曹操,结果计划败露,董承被杀。曹操又率军东征刘备。部将们劝曹操说:“与我们争夺天下的人是袁绍,现在袁绍就在身边而我们却置之不理,反而向东去讨伐刘备,假如袁绍在后面攻击我们,我们怎么办?”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现在不打败他,一定会成为我们今后的头号敌人。袁绍虽然看起来有吞并天下的志向,但对事物的发展没有预见性,我们东击刘备,他一定不会对我们采取任何行动。”郭嘉也深谙袁绍本性,对曹操说:“袁绍本性迟缓而生性多疑,一定不会立刻攻击我们。而刘备刚刚起步,还没有凝聚起人气,一定能够打败他。”于是,曹操迅速东进,并一举击败刘备,活捉刘备的大将夏侯博。刘备抛弃家人独自投奔袁绍而去,曹操抓获刘备的妻子。此时关羽屯兵下邳,曹操继续进攻,并包围了关羽,关羽无奈只好投降。
  曹操打败了刘备之后,又迅速还兵官渡,袁绍却依然按兵未动。
  围白马颜良授首
  二月,袁绍派遣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等进攻驻守白马的刘延,袁绍则亲自带兵进驻黎阳。曹操率军去救刘延,荀攸对曹操说:“现在我们兵少不敌袁绍,应把袁绍的兵力分割开来。你到延津之后,摆出将渡河袭击袁绍后方的架势,袁绍必然向西救援,然后再派轻兵袭击白马,攻其不备,那么颜良就可一举擒获。”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如荀攸所料,袁绍听说曹军即将渡河,马上分出一部分兵力向西迎击。曹操迅速率领军队兼程赶往白马,离白马大约10里路程的时候,颜良才发觉曹军已到,大吃一惊,慌来应战。曹操令张辽、关羽作前锋,大破袁军,颜良被杀。
  曹操胜利解白马之围后,沿河道向西而走。袁绍看到曹操退军,立即追赶到延津南面。曹操看到袁军追来,便让士兵停止前进,在南阪下安营扎寨。曹操令人登垒观望袁绍兵力,回答说:“大约五六百骑兵。”不一会,又回答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不可胜数。”曹操说:“好了,不要再报告了。”然后曹操命令骑兵解鞍放马。这时,白马辎重沿途放置,将领们都认为敌人骑兵太多,不如回军保护大营。荀攸却说:“这正是诱惑敌军、擒获敌人的时候,为何要走!”曹操看着荀攸相视而笑。
  袁绍大将文丑与刘备带领五六千骑兵先后到来,将领们再一次对曹操说:“可以上马应战了。”曹操说:“不行。”不多时,敌人骑兵逐渐增加,有些骑兵已经分头奔向辎重。曹操看到时机成熟,迅速下达命令:“进攻。”于是,曹军迅速跨上战马,这时曹军骑兵不满六百人,曹操命令他们迅速出击,结果大破袁军,斩杀文丑。
  颜良和文丑都是袁绍的大将,这两次战斗斩杀两员大将,袁军十分震惊。曹操取得了胜利,又回到官渡驻扎。袁绍进军阳武,关羽找到了刘备,又回到刘备身边。
  战官渡青史留名
  曹操连续大败袁绍,士气大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八月,袁绍大军继续前进,依靠沙堆扎营,东西连营数十里之遥。曹操也分营与其对抗。谋士许攸对袁绍说:“我们不要急于和曹操相互攻击,曹操现在只有极少兵力,而且都调遣至前线防御我军,现在许昌防御一定十分薄弱,我们可以马上把部队分开,只需用一部分人马和曹操相持下去,另一部分人马则从别处星夜轻装前进,进攻许昌,奉迎天子。许昌被攻破,曹操就会被我们所擒获,如果曹操还有力量反扑,那么我们就可以首尾相合,两下夹击,曹操则插翅难飞,大事也就瞬间可成了。”但是袁绍不愿听从许攸的建议,说:“我要先把曹操包围了,然后再说其他的事。”许攸十分生气。这时曹军兵力不足万人,双方初次交战,曹军不利,伤者有两三千人之多。
  在这里,涉及双方的兵力,尤其是曹操的兵力情况。历史学家也有争议,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释时说:曹操当年起兵时有五千兵士,此后胜多败少,破黄巾后收纳降卒30余万人,虽然以后每有伤亡,但官渡之战时不应如此之少,仅有几千人马。袁绍拥有10余万众,营寨绵延十余里,尽管曹操足智多谋,但以几千兵力抗衡10余万人,似乎过于夸张。曹操的兵力应该不止几千人,原因是:
  其一,从双方对阵形势分析,袁绍屯兵十余里,而曹操也分兵与之相应,兵力过少,恐怕难以如此。
  其二,假如袁绍兵力十余倍于曹操,袁绍理应全力包围曹军,断绝曹军外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双方相持过程中,曹操派遣徐晃等袭击袁绍的运粮车马,曹操也曾亲自出击进攻淳于琼等,高扬旗帜来往自如,并未见袁军抵抗,说明袁绍也是无力抵敌,曹操兵力不会太少,双方兵力悬殊不会太大。
  其三,不少人认为曹操坑杀袁绍士卒8万之多,或说7万,不管8万还是7万,曹军要想凭借八千人的力量俘虏敌人,似乎都是无能为力的。面对曹军几千人马,十倍于敌人的袁军似乎不会束手就擒。因此,曹操兵力应与袁军相差无几。
  其四,在曹操与袁绍对峙期间,钟繇曾送给曹操军马二千余匹,但此处说曹操马匹只有六百余匹,似与事实不合。
  所以,所谓几千人马,只不过是史家想以兵力奇少凸显曹操战功而已,并非事实。
  裴松之的说法得到了一些史家的认可,林国宝说:《武帝本纪》和曹仁、曹洪、鲍勋、程昱、任峻、乐进、卫臻、满宠等传记,以及孙坚、孙静传注引《会稽典录》载,当时派遣部队帮助曹操者不会少于4万人,而且,张辽、于禁、李典等人又各率州郡投降,但史书却未明言多少人马,当然也无法计算在内。所以,裴松之的说法是正确的。
  何焯说:“虽然曹操是分兵与袁绍抗衡,但应该是指曹操所亲自率领的亲兵,数量不会过大。但也不至于只有几千人,应该有一二万人才较为符合实际。”
  但是也有人对裴松之的说法提出反对意见,卢弼认为:《张范传》载:“现在曹公想以疲敝之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刘晔传》也说:“明公以步兵五千人北破袁绍。”说明裴松之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荀攸曾对曹操说:“现在兵少难以抵挡袁绍,必须将他们分割开来才行。”下文许攸也说:“袁绍军力强盛,用什么来对抗他?”《荀彧传》也说:“曹公以十分之一的兵力画地而守。”还说:“这是采用奇计的时候,不能错过良机。”这些都说明曹操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裴注所说好像是未加认真思考。
  尽管有不同理解,但曹操与袁绍兵力悬殊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袁绍首战取胜以后,更加逼近官渡,并垒砌土山、挖掘地道,积极准备进攻曹军。曹操也同样积极备战。
  不久,双方开始交战,袁绍向曹军营中大量射箭,一时间,矢如雨下,曹军将士难以躲避,异常恐惧。此时,曹军粮食将尽,曹操便写信给荀彧,想撤军回许昌。但荀彧阻止了曹操,认为现在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是用最弱小的兵力抵抗最强大的军队,如果抵挡不住,将会兵败如山倒,事关天下存亡,万不可轻言退却。曹操感觉到荀彧说得十分有道理,便继续留在官渡寻找战机。
  袁绍数千辆运送粮食的车马来到,曹操用荀攸的计策,派遣徐晃、史涣攻击,徐晃、史涣不负众望,大破袁军,将袁军车辆尽皆烧毁。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从八月开始对峙,一直到十月间,相持数月,双方将疲卒乏,人少粮缺。一天,曹操满怀信心地对运粮官说:“15天内打败袁绍,你们就可以不再受累了。”运粮官将信将疑。
  终于,曹操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袁绍的运粮车又一次来到,为了保证运粮车的安全,袁绍派遣淳于琼等5人率兵万余人押送,在离袁绍大营北面40里一个叫乌巢的地方安营扎寨。袁绍的谋臣许攸是一个贪图财物的人,再加上许攸家人犯法,审配将其家人收治入狱,许攸内心不平,于是便在这个时候决定来投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到来,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于是,慌忙出门迎接,甚至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上。见到许攸,曹操拍着巴掌大笑说:“子远远道而来,我的大事即将成功了。”许攸入座以后便问曹操:“袁绍军力强大,你凭借什么与之抗衡?现在部队还有粮食吗?”曹操说:“有,还可以够全军吃一年。”许攸说:“不对,再说。”曹操又说:“可以吃半年。”许攸说:“你不想击败袁绍吗?为什么不给我说实话!”曹操说:“刚才是开玩笑,实际上只够吃一个月。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许攸说:“你孤军奋战,外无援军,粮谷已尽,这是非常危急的时刻啊。现在袁绍粮草辎重有一万余车,在故市、乌巢存放,看守军队防备不严,如果用轻兵突然袭击,烧其粮草,不超过3天,袁绍自然失败。”
  但曹操等人心生疑虑,犹豫不决。荀攸、贾诩认为是千载良机,劝曹操迅速出击。于是曹操便让曹洪留守大营,亲自带领所挑选的精锐士卒5000人,打着袁绍部队旗帜,悄无声息地趁夜沿小路前往淳于琼营寨发动袭击。士兵们每人都怀抱柴草,并事先约定:如遇到有人询问,就告诉他们:“袁绍担心曹操抄袭后路,派遣士兵增加防备力量。”问者信以为真。天明时分,曹军到达目的地,但已被淳于琼发现。淳于琼等人远远看见曹兵来到,但人数并不太多,于是便走出阵营迎敌。曹操迅速出击,淳于琼退保大营,曹操全力进攻,将粮草四面包围,并迅速放火烧毁。一时间,烟炎张天,袁军大乱。
  袁绍得知淳于琼粮队被袭,急派骑兵救援。曹操部将看到敌人越来越多,便向曹操建议:“敌人骑兵越来越近了,应该将兵力分开抵抗。”曹操大怒说:“敌人已在你身后,还敢说话!”结果,所有士兵都殊死搏斗,英勇拼杀,最终大败淳于琼等,杀死袁军一千余人,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被斩首,将军淳于琼先被割鼻,后也被杀。曹操又一次取得重大胜利。
  在曹操攻打淳于琼的时候,袁绍一面派骑兵救援,一面派张郃、高览进攻曹洪驻守的曹军大营,想阻断曹操后路,一举歼灭曹军。但张郃听到淳于琼失败的消息后,立即投降了曹操,袁军顿时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弃军逃走,渡过黄河而去,曹军追之不及,将袁军辎重、图书、珍宝尽数收入囊中,俘获大批俘虏。
  战后,曹操给献帝上表说:“大将军邺侯袁绍曾与冀州牧韩馥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制金玺。袁绍还写信给我说:‘可迁都鄄城,另有所立。’袁绍擅自铸造金银印,孝廉计吏都争相结附袁绍。袁绍堂弟济阴太守袁叙曾写信给袁绍说:‘如今天下衰败,天意应在我家,神灵有感,当在兄长。南面的兄长也想让你即位,南兄曾说:以年龄论则北兄年长,以地位论则北兄位重。于是便想着把国玺送给你,但遇到曹操阻断了道路。’袁绍几代受到国家重恩,却凶逆无道,才至于这样。所以我训练兵马,与袁绍在官渡决战,乘着圣朝的威望,才得以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等8个人,大败袁绍,共斩首7万余人,辎重财物以亿数计。袁绍与其子袁谭逃走。”
  袁绍失败后,曹操从袁绍处收得众多书信,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许昌军中,曹操说:“当袁绍极为强大的时候,我还难以自保呢,更不用说其他人了。”于是就把这些书信全都焚烧掉了。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例,曹操以数千兵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袁绍部队,取得了辉煌战绩。这次战役也奠定了曹操军事家的历史地位。纵观这次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曹操打着献帝旗号,以正义之师出兵,在政治上和民众心理上先胜一筹。更何况,曹操抓住了袁氏兄弟的把柄,狠狠的给予致命一击,彻底击毁了袁军势力。
  第二,凭借顽强的毅力取胜。在双方连续几个月相持、身心都极为疲惫、粮草又即将用尽的时候,毅力就成了取胜的重要因素,甚至连曹操也感到坚持不下去了,写信给荀彧要撤军,在荀彧认真分析了形势的严重性之后,曹操才又坚持了下来。
  第三,曹操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在确保与袁绍对峙的情况下,曹操不断找机会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曹操与袁绍官渡相持的几个月里,曹操抓住机会,多次派遣大将打击袁绍兵力,灵活机动,效果明显。
  第四,双方斗智斗勇,曹操在智谋上远超袁绍。虽然袁绍兵力强大,但曹操沉着应对,将战线拉得和袁绍一样长远,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当许攸来投奔时,曹操不知许攸是否真心,所以谎称粮草足够一年之用,然后又说半年。这些都是必要的防备。说明曹操在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时的老练和成熟,同时这也是智慧的体现。此外,即便是对自己的士兵,曹操也充分利用智慧,当有人建议分兵阻挡袁军时,曹操看到了这种想法的危险性,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再调兵遣将了,只有拼死搏斗,才会赢得胜利,而此时又没有时间讲道理,所以曹操就大喝一声说:“敌人就在背后!”这样使兵士们顿感危险就在身边,只有拼死作战才能活命。这种曹操惯用的心理战术,关键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五,曹操准备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对每一位军人的基本要求。在偷袭乌巢的时候,曹军采取非常措施,避免士卒与马匹在行军途中发出任何声响。而且告诫每一位士卒,遇到别人询问时应该如何回答,这些充分的准备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六,曹操善于听取部下的建议。荀彧等人在关键时候往往能够提出良好的意见和决策,曹操总是认真听取。甚至是来自于敌方的建议,他也会认真分析并加以利用。相对的,袁绍则难以听信别人,当许攸告诉他应该分兵袭击许昌、奉迎献帝时,袁绍不以为然。但当许攸来告诉曹操应该火烧袁绍粮草的时候,曹操经过思考后立刻予以采纳。
  官渡之战使曹操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从此之后,曹操加快了肃清北方军阀势力的步伐。
  灭袁氏北方一统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主力已被彻底消灭,但其余军以及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仍不时对曹操进行骚扰。
  早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就派遣刘备占领汝南,汝南共都与之呼应,曹操派遣蔡阳进击共都,蔡阳失利而回。于是,曹操亲率将士南征刘备,刘备逃奔刘表,共都人众四散。
  官渡之战后,袁绍发病呕血,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五月死去,其二子袁尚代袁绍驻守黎阳。曹操多次与袁谭、袁尚交战,袁氏兄弟虽然屡战屡败,但仍坚守黎阳。一直到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三月,曹操才将袁氏兄弟一举击败,袁谭、袁尚逃往冀州。
  把袁氏兄弟赶往冀州之后,曹操开始南征刘表,大军行至西平,便驻扎下来。袁氏兄弟看到曹操南下,又开始争夺冀州,袁谭不抵袁尚,败逃平原,袁尚紧追不放,袁谭无奈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救。曹操部将多有疑惑,但荀攸智高一等,劝曹操答应袁谭。曹操自有主意,说道:“当年我进攻吕布,刘表不搞袭击,官渡之战,刘表也不救援袁绍,这是一个自守一方的人,现在暂且把他放到一边,以后再找机会消灭他。而袁谭、袁尚却十分狡猾,现在应该利用他们兄弟相残的机会,把他们清除掉。纵然袁谭这次请求是一种诡计,最终不会看着我收拾袁尚坐视不管,但是,假如我击败了袁尚,将袁尚的地盘收过来了,好处还是有好多的。”于是,曹操答应了袁谭的请求,并迅速往回撤军,赶往冀州。到了黎阳之后,为了表达自己对袁谭的一片诚心,同时也是为了安定袁谭之心,免生事端,曹操与袁谭结为儿女亲家。
  袁尚听说曹操为救袁谭进军冀州,便撤出围在平原的部队,回到邺城。袁谭的平原之围解除之后,便暗中向驻守东平的吕旷、吕翔授将军印绶,但吕旷接到印绶之后,却率众投降了曹操,并将将军印绶交给了曹操。曹操对袁谭内心的想法更加清楚,也更加坚定了他最终要彻底消灭袁氏兄弟的思想。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袁尚再一次对袁谭发动攻击,留下苏由、审配驻守邺城。曹操看到消灭袁氏兄弟的机会来临,迅速带兵北上,大军到洹水,苏由投降。紧接着,曹操筑起土山、地道攻打邺城。为了更快地占领邺城,曹操决定先清除邺城周围的袁尚势力。四月,他让曹洪继续攻打邺城,自己则先后率军打败了武安长尹凯、守邯郸的沮浩,又迫使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投降。清除完周围的袁尚势力之后,曹操回过头来于五月决开漳河水灌进邺城,试图逼迫邺城投降。曹操在邺城周围开挖了一条长四十里、宽达两丈的沟渠,将漳河水引入城内,一夜之间,水淹邺城,两个月中,城内饿死者过半。七月,袁尚不得已再次放弃进攻袁谭,回军救邺。
  当曹军知晓袁尚率军回救邺城的时候,手下大将们普遍认为应该避其锋芒,因为兵法有道是“归师勿遏”,意思是说,回来救援本部的军队千万不要阻挡,因为他们会拼死作战。曹操冷静分析了形势,然后说道:“如果袁尚从大道奔来,我们应当避开他;但如果他从西山过来,他就要成为我们的俘虏了。”曹操之所以这样分析,是因为曹操不仅精通兵法,而且还非常善于把握人的心理。假如袁尚从大道来,说明他是怀着非常急迫的心情,要下决心救下邺城,这样的话,就会拼死作战,而不考虑后果,哪怕是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但是,如果他是沿着一条山路进军,就不会显得来势凶猛,既可以进攻,也可以退却,首先是依靠山势保全自己,然后才是寻找机会打击敌人。这样的敌人,对自己的威胁要小得多,所以曹操才这样判断,这就是兵法所谓“观敌之动者也”,意思是观察敌军行动后再制定自己的作战方案。
  曹操一面等待袁尚大军,一面不断派人侦查,当袁尚走到邯郸的时候,曹操就料定袁尚一定从西山来。果然如曹操所料,袁尚沿着西山一路前行,到滏水岸边安营扎寨。曹操非常兴奋地召见将士说:“我们已经得到冀州了,你们知道吗?”将士们不知曹操何意,都说:“不知道。”曹操说:“不久你们就看到了。”
  当天夜晚,袁尚派兵袭击曹军,曹军迅速还击,袁尚军队抵挡不住,退守营寨,随即被追赶来的曹军包围。袁尚害怕,让曾经做过豫州刺史的阴夔和陈琳向曹操投降,但曹操不答应,并加强了攻势。袁尚无奈,趁着夜色逃出了包围圈。曹军立即追击,袁尚大将马延等临阵投降,袁军崩溃,袁尚逃往中山。曹军缴获大量辎重,并得到袁尚的印绶节钺等物。八月,审配的侄子审荣打开城门投降,审配战败不降被杀。曹操夺取邺城,拥有了冀州大部分地方。
  占领冀州之后,曹操亲自到袁绍墓前祭奠,痛哭流涕,异常哀伤。还对袁绍的妻子加以安慰,把袁绍的宝物也归还了袁绍家人,并赠送了许多财物,袁绍的家人由国家供养了起来。但袁熙的妻子甄氏因为貌美出众而被曹丕收纳为妃,这就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甄妃。
  九月,献帝命曹操为冀州牧,曹操辞让又回到兖州。
  当曹操围攻邺城的时候,袁谭攻占了北方甘陵、渤海等地。袁尚败逃中山之后,袁谭又进攻袁尚,袁尚不得已逃往故安。这时,曹操写信给袁谭,斥责他不守信用,并和他断绝了儿女婚姻关系。袁谭害怕逃往南皮,曹操随即占领平原各县,并于次年正月进攻南皮,袁谭战败被杀,冀州平定。曹操进攻袁谭时,从早晨一直攻打到中午都没有攻下,曹操便亲自夺过鼓槌,奋力击打,士卒见状,精神倍增,瞬间便攻破敌营。
  袁谭被杀,袁尚、袁熙兄弟因部将叛变而逃往东北三郡乌丸。三郡乌丸曾借着中原战乱攻破幽州,并掳掠汉民十余万户。袁绍时将他们的首领立为单于,其中蹋顿单于尤为强大,袁绍与其关系友善,所以袁氏兄弟投靠了他们。之后,袁氏兄弟又多次与乌丸共同骚扰东北边境。曹操为平定乌丸单于,还专门开凿了平虏渠。
  除袁氏兄弟之外,高干也多次给曹操带来麻烦。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占据着并州。曹操攻打邺城,高干投降了曹操。曹操率军讨伐乌丸三郡时,高干又反叛曹操,派兵把守壶关口。曹操率军征讨高干,高干害怕,求救于单于,但单于予以拒绝。曹操连续围攻壶关三个月,高干逃往荆州,被上洛都尉王琰捕获斩杀。至此,并州平定。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封功臣。并积极准备消灭乌丸与袁氏兄弟。
  在讨论是否远征乌丸时,曹操的部将们意见不一,大多人都认为,一旦长途行军,深入东北,刘备就会劝说刘表趁机攻袭许昌。万一如此,则悔之无及。但曹操的谋士郭嘉认为,依照刘表的为人和刘表与刘备的关系来看,刘表一定不会信任刘备。刘表只不过是一个光会坐着说话的人,自知才能不如刘备,重用刘备害怕自己不能控制局面,轻用刘备又担心刘备不为所用,所以,我们哪怕是举全国之兵远征也无任何可担心的,郭嘉劝曹操尽管东征。最终,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
  曹操大军于五月到达无终,七月,因大雨成灾道路不通,田畴请求做向导前行。大军从卢龙塞出发,到达塞外,但是道路依然不能通行,于是军队便开凿山路、填埋山谷五百余里,又经过白檀、平冈等地,曹军长途跋涉,艰苦备尝,终于到达位于右北平郡鲜卑王庭附近,并逼近柳城。在距离单于王庭不足二百里远的时候,被单于发现。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等带领数万骑兵迎击曹军。八月,曹军登上白狼山,突然遭遇大量敌人。曹操与辎重车辆走在队伍后面,士兵未来得及准备,大多未穿铠甲,曹操左右将士都害怕无法阻止敌人进攻。关键时刻,曹操沉着应对,他找到一处高地观望,看到敌人阵型不整,便下令发动突然袭击,曹操令张辽为先锋,迅速扑向敌人。敌军遭到突然进攻,阵营大乱,曹军斩杀了蹋顿单于等,俘虏敌人二十余万。袁尚、袁熙与单于残部数千骑兵逃往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本来依仗路途遥远而不服统治,曹操打败乌丸之后,有人建议曹操直接征讨公孙康,并擒获袁氏兄弟。但曹操料定公孙康将杀死袁氏兄弟请功,所以,九月,率兵自柳城回师。但此时北方已是天寒地冻,且久旱无雨,二百里内不见滴水,向地下挖掘三十余丈才能见到水源。军队粮食又极为缺乏,曹操不得不杀马数千匹以供食用。尽管条件极其恶劣,但曹操还是凭借顽强的毅力率大军走出了困境。
  不久,正如曹操所料,公孙康果然将袁氏兄弟首级送给曹操。
  至此,袁氏势力彻底消亡。袁绍所占据之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全部被曹操平定。
  袁氏父子在汉末历史上影响甚大,尤其是当曹操势小力微时,袁绍独霸北方,势力相当强大。但随着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逐渐提高,袁绍显示出了其固有的难以应对的困窘,政治远见的严重匮乏和军事智谋上的捉襟见肘,使他逐渐把脚下的大片领土拱手让给了后起之秀曹操,双方在官渡面对面的交手终于让袁绍一蹶不振,从此江河日下,甚至他的曾经一呼百应占据半壁江山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在还没看清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就一个个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难怪曹操在祭奠袁绍时痛哭流涕,这绝不是伪装,而是真情的流露,是曹操对当年的霸主化为如今的一抔黄土的悲哀,曾经的辉煌眨眼间像一缕青烟一样随风飘散,号令千军万马的将军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此情此景,有谁能不伤心落泪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